◎智友学堂(ID:zhiyoucf88)
◎作者 | 四粒
报复性消费(旅游),好像真的来了?
昨天我想打电话预定广东这边的温泉酒店。
结果被告知没房了,1月份的时间段已经全部订满。
小红书里面,三亚、西双版纳、澳门这些地,已经被游客占据。
澳门当地的酒店直接涨价几百块甚至一千,500元/一晚的酒店基本没有了。
朋友圈的云南民宿老板还直呼,忙碌来得太突然,这一个月就赚了过去三年赚的钱。
新闻报道也在说,恢复出境游之后,各地护照、通行证办证大厅人流量暴涨。
一边是大家按捺不住开启旅游,另一边是越来越多关于存钱的话题。
疫情3年带来了疤痕效应,不少人都意识到了手里有粮的重要性。
前段时间,有个居民天量存款的数据引起热议。
2022年前10个月的时间,老百姓就往银行存了9.3万亿(除去居民贷款余额),这个数值接近过去十年居民净存款增加的总和。
而我看了看我的银行卡账户,不禁一阵紧张。
不是说大环境不好,经济下行,那这些天量存款是哪来的?
怎么我的存款没有增加?都是哪些人在存钱?
有人说,居民存款增加,是因为疫情下居民不敢消费,甚至不敢买房导致的。
于是,看到一边是暴增的居民天量存款,另一边还有国内稳经济扩大内需的紧迫性。
有专家干脆建议百姓拿出三分之一存款买房,助力经济恢复。
1月8日,中房集团原董事长、知名学者、企业家孟晓苏对媒体称:“2022年,中国老百姓的存款增加了15万亿,如果拿出来1/3的存款,恢复对房子的购买、装修和其他的购买,中国经济就能恢复。”
这边建议专家不要再建议了。
专家积极建议老百姓拿存款出来买房的同时,却有大批人想着提前还清房贷。
现在打开小红书,随处可见科普提前还房贷的攻略帖子。
我翻到一篇分享提前还房贷的分享贴,竟然有1.5万的点赞,收藏1.1万,留言2800+。
可以看出大家对“减负债、降杠杆”的迫切心态。
换句话说,疫情只是加速了居民“多存少贷”的趋势,但并不是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
在2008年到2017年的十年时间里,我国居民存款每年的增量基本都维持在4-5万亿附近。
而这波居民存款高增长,是从2018年就开始了。
中金研究部做了一张统计数据图,发现大家之所以不愿意消费,就是觉得就业和实际收入预期下降。
注:数据调查统计时间为2022年1季度。
资料来源: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中金公司研究部
不论是收入在5万以下,还是30万以上的调查对象,都把未来收入预期看得最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7月16-24岁人口失业率一度达到19.9%,比2019年同期高6个百分点。
失业率19.9%是什么概念?
就是16-24岁的群体中,每5个人就有1个人没工作。
今年开年以来,京东、腾讯、阿里巴巴、字节等互联网大厂都传出裁员的消息。
所以,为什么老百姓都不愿意消费了?
原因之一就是,2022年以来失业率大幅增加,大家的收入下降
我们准备了各大机构展望2023年的资料包,扫码免费领。
如果真的要解释天量存款是哪里来的话,
只能说,绝大多数都是富人在存钱,与普通人关系不大。
招商银行的存款总客户达到1.58亿,是中国零售业务做得最好的银行。
所以从招行年报里的资产数据,我们也能大概看出中国家庭资产的分布情况。
招商银行2021年的年报显示,2%的人拥有82%的存款,剩余98%的人只拥有银行存款中的18%。
招行所有的客户大致可以分成3个等级:
①富人(私行客户)占比0.07%,
持有31.54%的资产,人均资产金额为2780.43万元;
②中产阶级(金葵花客户)占比2.05%,
持有50.58%的资产,人均资产金额为153.31万元;
③普通人(普通客户)占比达到了97.88%,
持有的资产仅有17.87%,人均资产金额仅为1.14万元。
财富分配的二八定律越来越明显。
2%的人占据了社会80%的财富。
穷人富人之间存在越来越大的“鸿沟”。
有个分析更加扎心,疫情之下,有钱人增加的是存款,普通人增加的是债务,底层的人只想解决温饱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全国家庭户样本可以分为五个等份,分别是低收入组、中间偏下收入组、中间收入组、中间偏上收入组、高收入组,每等份各占20%。
2019年低收入组和中间偏下收入组共40%,家庭户对应的人口为6.1亿人。
这部分群体的年人均收入为11485元,月人均收入近1000元。

也就是说,我国有将近6亿人每月的收入在1000元左右。
对这部分群体来说,每个月的经济收入主要用在衣食住行上,能用来娱乐消费的钱少之又少。
中国不同收入家庭消费结构差异明显
资料来源: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中金公司研究部
与其喊话居民扩大消费,不如承认我国国民消费能力不足,想办法提高居民收入。
日本著名管理学家、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写的《M型社会:中产阶级消失的危机与商机》。
书中提到了“M型社会”的概念,指的是当国民收入两级分化,20%是富裕阶层,80%的国民沦为中低收入阶层。
这样的社会形态就像是M这个字母,中产阶级会逐步掉落至下一个阶层。
或许,我们还没有走到日本的那一步。
按照近期国内旅游大热的情况来看,报复性消费一定会来。
但更多只存在那些本身有钱,只不过因为疫情没地方花的群体。
而在疫情期间失去工作、资产负债表受重伤的那部分人,或许要等到收入好转的那天,才有信心扩大消费吧。
东北证券付鹏提到一个关于消费信心的分析框架:居民未来收入信心=金融资产预期+劳动收入预期。
这个公式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当楼市、股市开始复苏,或者当企业日子开始变好后,信心就回来了!
END
迎接2023年,我们精心准备了各大机构展望2023年的资料包。
里面包含了3份重磅投研报告,包括对今年的市场预测,还有即将到来的春季行情分析。下方扫码可以免费领取
声明:基金研究、分析和基金组合服务不构成投资咨询或顾问服务,本账号发布的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买卖的依据。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及基金组合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敬请认真阅读相关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声明,基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理性投资。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