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网上频频聊起原生家庭问题:
有人哭诉父母关系不合,
对自己疏于关爱;
有人反感父母的高压控制,
自己缺乏自由和锻炼;
有人则在成年后的爱情里处处碰壁。
有痛楚,有反思,
如何与过往和解已成为当代人的必修课。
我建议大家不妨看看
这部豆瓣高分治愈电影
——《与玛格丽特的午后》。
故事主人公基曼就是这样一个
走不出童年阴影的中年男人。
他粗俗肥胖,
患有阅读障碍,
更是有一个恶劣的母亲。
幸运的是,
基曼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
偶遇了年迈却优雅的玛格丽特。
老太太用耐心用温柔,
教会基曼读书,
点亮了他今后的人生。
罗振宇曾在《奇葩说》中讲道:
“万物皆有裂痕,
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这部温情的电影告诉受过伤的人们:
阴影不可怕,
温暖人的除了阳光,
还有善良。
身边人划下最深的伤
故事的男主人公叫基曼,生活从还没出生就开始对他下毒手了。
母亲怀上他后,他的亲生父亲就抛下她们跑了。
母亲把怨气发泄在儿子身上,视其为累赘,甚至是耻辱。
基曼仅仅是一次失手打碎超市里的牛奶,她也破口大骂:
“我在产房里受了十个小时罪,就生出你这么个蠢肥猪。”
基曼到了上学的年纪,却在学校里被发现有阅读障碍症。
老师损他,同学笑他,回家之后他还要碰到各种母亲领回家的男人。
面对家庭和学校的羞辱,基曼自小眼里就没了光,早早辍学去打零工。
进入社会后更加艰难,生活显然也喜欢嘲弄基曼。
因为肥胖粗俗,在小镇平凡的日常生活里,他一直是那个被欺负的角色。
无故被克扣工资,背后是来自社会的歧视;朋友们的嘲弄,隐含着深深的不尊重。
这还没完,基曼回到家还不得不面对因纵欲过度而精神失常的母亲。
母亲不时在房子里扭来扭去大喊大叫,执着于毁坏儿子在花园里种的菜。
她把儿子赶出自己的房子,逼得他只能住在花园里的房车上。
命运给基曼发了一手烂牌,他只好自暴自弃。
童年阴影就这样一直笼罩着基曼,他深陷其中,看不到希望。
尽管基曼有一个温柔的女友,给予他爱与鼓励,人到中年他还是回避结婚生子的问题。
基曼觉得自己根本不够格当一个好父亲,他的内心深处仍然是个需要被认可的小孩子。
为了获取存在感,他会在镇上的英雄纪念碑上写上自己的名字。
即使被管理员呵斥并擦去,他也会一遍又一遍地写上。
正如积极心理学家阿德勒所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最深的痛苦常常不来源于社会或命运这样宏大的因素,身边人的恶意才会划下最狠的伤。
因为亲近,所以在乎;由于重视,因此受伤。
童年时期的我们敏感脆弱,缺乏足够的认知和能力来应对身边的伤害。
但积极心理学家阿德勒告诉我们:只要有心改变不断学习,每个人都可以走出阴影,奔向阳光。
阅读的阳光点燃希望
又是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基曼和往常一样来到公园数鸽子,享受他为数不多的快乐时光,但这次鸽群旁坐着一个优雅的老太太。
95岁的她打扮精致,气质姣好,开口就亲切称呼基曼为年轻人。
玛格丽特是个退休的农艺学家,她用尽一生来旅行和阅读,前不久来到镇上的养老院。
基曼惊叹于玛格丽特身上历久弥新的优雅知性。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都会在午后的公园相遇。
酷爱读书的玛格丽特总会给基曼朗读书里的内容。
基曼一边听着,脑中浮现出生动准确的画面,他第一次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玛格丽特执意把书送给基曼,基曼则说自己连一个句子都没法理解。
玛格丽特耐心说:“你很擅长倾听。阅读就是倾听,倾听就是阅读。”还送给他一本词典。
基曼沐浴在午后的阳光里,一样温暖他的还有玛格丽特的温柔。
在鼓励下,基曼开始认真学习阅读,朋友们却笑他装蒜。
他不为所动,下午听玛格丽特读书,晚上自己摸索,兴奋于看见一个新世界。
一来二去,基曼向玛格丽特打开心扉,倾吐自己的苦楚:“真的有不爱骨肉的母亲吗?”
玛格丽特满含笑意地倾听,静静地看着他,回答说:
“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没有得到足够的爱,那么一切的爱都在等待着他去发现。”
基曼回到家,精神失常的母亲误以为他要夺走她的养老金。
两人争执之下,打散了母亲的珍珠项链,大大小小的珍珠在地上滚动。
基曼想起小时候,一个情人送给母亲这个项链,就住在家里蹭吃蹭喝。
情人无故打了基曼一巴掌,母亲咆哮着将情人赶出去,还用草叉叉伤了他。
基曼尝试换位思考,去理解母亲的不易与痛苦,母子间的裂痕开始愈合。
朋友们后来拿基曼的疯母亲开玩笑时,他总会翻脸:“那是我妈妈!”
基曼从玛格丽特那学来了温柔和阅读,他重新打量起这个世界,一切都逐渐变得明媚起来。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曾说:
要热爱读书,它会使你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帮助你了解纷繁复杂的思想情感和事件;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
读书即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实现自己精神上的超越,最终与过往握手言和,与世界和平相处。
带着爱与柔情再上路
醉心读书的日子好景不长。
玛格丽特遗憾地说:“我已经很老了,马上就要看不见了,以后不能再给你读书了。”
基曼大为揪心,玛格丽特就如同商店里精致的瓷娃娃,他无法接受这样优雅的人即将失去视力。
基曼决定为他的朋友做些什么,用爱来报答这个改变他一生的人。
他找来上好的木料,耐心制作出一根漂亮的拐杖。
可是,失去视力的玛格丽特再也不能读书了,她读了一辈子书,现在该有多痛苦啊。
女友给发愁的基曼支招:“你可以读给她听呀。”
他去书店买来一本简单易读的小说,在家里练习起来,女友就当他的第一个听众。
基曼将做好的拐杖送给玛格丽特:“你闭上眼睛,我还有个礼物。”
他掏出书,慢吞吞地朗读起来。
基曼已成功学会了阅读,没有了童年时的嘲笑,只有阳光在两人的身上流淌。
基曼满怀成就感地回到家,却发现母亲死在浴缸里。
他亲吻着母亲的脸庞,像个孩子一样号啕大哭。
葬礼结束后,律师给了基曼一个盒子,那是母亲生前存在那的。
基曼打开后,一条脐带,一张照片,一本房产证。
他这才确认了,母亲一直深爱着自己,而他从未理解过母亲的痛苦。
照片上是母亲年轻时和一个男人的合影,基曼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父亲。
但他仍然对房产证感到费解,律师说:“你母亲之前每天都会去工厂打零工,攒钱把你们租的房子买了下来。”
基曼觉得自己被爱意包裹,对自己曾受过的伤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彻底释怀了过去。
女友告诉基曼自己已经怀孕,基曼不再对成为一个父亲而自卑,他欣喜地用柔情去迎接崭新的人生。
基曼想把好消息分享给玛格丽特,却在养老院扑了个空。
玛格丽特的侄子不想再支付高昂的护理费用,把老人转到免费却遥远的福利院。
基曼打听到地址,驱车前往,把玛格丽特从那个破旧阴暗的地方接走。
玛格丽特打趣道:“你没通过监护人同意,这是绑架。”
基曼则回答道:“我的家就是你的家。”
夕阳下,两人带着爱与柔情再上路。
玛格丽特用善良和智慧治愈了基曼,基曼则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学会了去爱,懂得了温柔。
没有了爱,生命便是空洞的,生活也散发着腐坏的气息。
只有爱才能将我们拉出深渊,唯有爱支持着我们前进。
而柔情则是“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这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善意包容,也是内心强大的处事方式。
电影《与玛格丽特的午后》用散文式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一段温暖的邂逅。
既是与爱邂逅,也是和阅读邂逅。
我们难免会受伤,却不一定能在自己的现实生活里遇到玛格丽特。
但明媚的阳光一直在那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沐浴。
不必强求玛格丽特一般的智者来拯救我们,我们可以翻开书本,自己从其中找寻智慧。
正如心理学家欧文·亚隆所说,如果你站得更高,广阔的视野会淡化自己的悲惨。
反思自己的痛苦,是成长的第一步,但不要止步于此。
当自己学会换位思考,能够理解伤痛的原因与人性的局限,才是真正的成熟。
去爱,去阅读吧,愿每一个受过伤害的人都能借此点燃心中的希望,走出阴影,笑看风雨。
作者 | 金白,一个喜欢讲故事的人。
主播 | 安东尼,朝鲜冷面下藏着一颗韩国烧烤的心。
图片 | 电影《与玛格丽特的午后》剧照(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