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传出——
《戏剧与影视评论》杂志编辑部宣布集体辞职
这本杂志,大家可能不熟悉。
之所以能被转发出圈,是因为编辑部辞职的缘由。
他们提到,办刊的9年以来,一直以「现代化」「说真话」六字为宗旨。
如今,却「失去了曾有的信心」。
编辑部退出公告
同为文字工作者,每每目睹此类事件心情都十分复杂。
鱼叔想起三年前,法国老牌影评杂志《电影手册》也曾曝出编辑部集体辞职事件。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给人的感受是相似的。
他们不愿言不由己,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壮士断腕的烈性令人敬佩。
也不由得让人想问一句:说真话这么难吗?
现在还有人说真话吗?
说真话,还有必要吗?
我想,此时此刻,我们需要一个回答——
《苦恼人的笑》
这是一部1979年的老电影。
但,今天再看,却感受不到一丝陈旧气息,反而惊叹于它的超前。
全片囊括600多个镜头,把梦境、想象、隐喻、暗讽玩出了花。
且使用了多种彼时国内从未出现过的电影拍摄技巧,奇诡又先锋

看看这运镜,这特效。

很难想象,这是四十余年前的作品。

而比视听手法更锋利的,是故事。


1975年冬,人们还身处浩劫之中。

媒体言论立场极端,谎话连篇累牍。
报纸成了笑柄。

主角傅彬
,从干校调回报社工作。

一进门,同事就为他敲响警钟:工位俩月内已经三易其主,前任同事如今已被隔离审查。
为什么呢?

因为顶撞上头,说了真话


同事善意提醒,如今时局特殊。

为了生存,别强冒头。
不说真话,死不了人。


可是,知易行难。
很快,傅彬就被宋主任分派了任务。
前去医院拍摄教授招聘现场,并撰写报道。

要求无他,唯有立场鲜明四字。
本以为是普通任务,但现场却让傅彬「大开眼界」。

应聘者原是一级医科教授。
早年留学,深钻医学。

本想反哺人民,却反被定案。
从手术室被发配到厕所清洁间。
现实中,被呼来喝去。
精神上,也要受尽折磨。
考官让教授演示测体温。

但当教授将体温计含进口中
,众人哄堂大笑。

原来,这体温计原先是被用来测肛温的。
故意设套,为的就是对教授进行人格上的侮辱。
士可杀不可辱,教授几乎呆立当场。
而全程目睹这出闹剧的傅彬,久久无言。
这报道,怎么写?
艺术加工颠倒黑白,傅彬不会。
落井下石,对不起手上这根笔。

如果真话不能写,新闻还能写什么?
傅彬陷入苦恼,但稿子却催得很急。
为了说服自己,他想尽办法。
去看场表演,用娱乐麻痹精神痛感。
但看着走钢索的人在高空中为了安全努力平衡。
恍惚间,表演者变成了自己
傅彬更加苦闷,粉饰太平并不能解决问题。

为了解开心头的纠结与困惑,傅彬前去拜访曾经的新闻老师。

老先生在工作中求真求实,是个理想主义者。

结果现如今,在家借酒消愁。

甚至,还患上了精神疾病。
说真话的代价,让人心惊。
傅彬也曾想过找主编争取事实报道。

可无意中听到其谈起这篇文章的背后意图,便知道求真希望渺茫。

路路皆不通,差点逼疯傅彬。
他开始做噩梦,梦中被宋主任逼迫变成
一条狗

不说真话,一味服从。
不从,便大刑伺候。
噩梦惊醒,心有余悸。

傅彬不想说谎,也不想变成权力走狗。
无奈之下,只好装病。
为了不说假话,生病竟然也成了一种幸运。
人能被扭曲到何种地步,由此可以想见。
谎言之所以甚嚣尘上,不仅因说真话的下场惨烈,也有说假话的好处喜人。
在新闻老师家中,众人苦笑着读起鲁迅笔下的故事:
「一家人生了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到一点好兆头。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死的,他于是得到大家一顿合力的痛打。」
「说死的必然,说富贵的撒谎。但撒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
简单的故事,却如犀利匕首般将时代怪相剖析到骨。
电影中,
宋书记
做尽虚伪之事。

一边找记者刻意拍摄自己的作秀劳动照。
一边呼吁把镜头对准基层。
他歪曲事实,诓骗群众。
只有在生命受到威胁时,才说真话。
但命一救回,就即刻翻脸不认人。
但就是这样的人,却能平步青云。

电影中,傅彬想找宋书记争取事实报道。

但却得知宋书记早已搬家。

从平房到楼房,从小区到别墅。
电影利用台词暗讽暗喻宋书记的升迁之路。
也用一段颇具玄幻感的镜头来搭配呈现傅彬的找人过程。

想说上一句话,有如攀爬天梯。
踏上这梯追逐谎言,自然鸡犬升天。

比如报社主编
,早已成宋书记鹰犬。

追逐在权力与谎言身后狂吠,主导撰写无数虚假报道。
在台词的配合下,主编一张口,狗就跟着叫,讽刺感拉满。

但狗仗人势,偏能稳坐主编之位。
再如同事,也曾是傅彬好友。
二人志趣相投,都有过新闻理想。
但压力之下,同事逐渐变成了帮凶。
麻木堕落,用犬儒保全自我。
手中一杆笔,成了谎言的助推器。

娴熟地润色教授招聘事件,是主编手下的好员工。
傅彬的妻子,是一名人民教师。
因为「诚实」,才与傅彬结下姻缘。
但家庭与孩子成了妻子的软肋。

她清醒地知道报上所写皆是谎言,但也不得不继续为同学们读报。
妻子深知说真话的代价,恐惧让她阻止傅彬写出真相。

她的纠结与妥协,是许多谎言之下无法自洽者的写照。

时移事改,但许多人仍能在电影中找到相似的苦闷之处。

正如电影开头时所说:

「这个故事描写的既不是神,也不是鬼,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就像生活中的你我他。」
但普通人也能呼喊,人人自困之下,难道真话真的不必再说了吗?
《苦恼人的笑》创作于「解冻时期」。
十年浩劫掠过,灰烬中新芽待兴。

技术上,中国电影需要尽快追上世界电影步伐,在「现代性」上完成接轨。
内容上,被压抑的伤痕与真话需要窗口倾诉。
所以,该阶段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十分锋利。
如今回看,也惊叹于当时国片的尺度。
导演杨延晋,后来又拍出了一部讽刺神作《T省的84·85年》。
正如豆瓣网友们感慨道,这些作品之敢拍,一点不亚于现今的韩国电影

在某种意义上讲,《苦恼人的笑》本身就是在说真

电影中,揭露高位者的虚伪,手段相当狠辣。
讽刺拥趸嘴脸,更是不留余地。

就像傅彬梦中,宋书记的那一场寿宴。

说真话的人被害后成了餐桌上的大菜,连骨头都啃得一干二净。
Cult风十足,诡异到恐怖。

却是对鲁迅「谎言与真话」故事的超越性解读。
而傅彬困苦动摇,也始终未向谎言妥协。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谎言比之真话,更反人性
宋书记的势力集团将谎言粉刷得天衣无缝。

但大家有心,有眼睛,众口悠悠。
报社内有人新闻理想不死,瞅准一切时机反抗。
傅彬之前离职的三位前同事,不正是前行者吗?
与此同时,不断有读者群众来信抗议
拆穿各类虚伪报道和宋书记的真面目。
堵口不能蒙心,只是自欺欺人。

现实中看,又何尝不是如此。

烂片买通稿,自有观众斧正。
好剧不被埋没,自有时间沉淀。

并不是没有人说真话,真相就会消失。
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多说真话的人。
就像刚刚离开我们的何平导演,五十岁立言此后再不说假话。
生前坚持直言行业乱象,众人最念的也是他的「真」。
电影《辩护人》中,警察非法镇压学生屈打成招。
却枉顾事实真相,威压证人篡改证词。

明明是寻求争议真相的公堂之上,却没有一句真话。
只有律师宋佑硕双膝硬挺,势做皇帝新衣中的小孩,惊心动魄地揭开罪证。
由此,才给了案件扭转之机。
虽然宋佑硕为此面对更大的势力反扑,但也有更多说真话的人因此站了起来。


鱼叔对编辑部集体辞职事件抱有无限敬意。

离开,是反抗的起点而非终点。

无论以何种方式、何种姿态,坚持说真话,都是一种孤勇。
就像最初编辑部创刊之言中所说的那样:
「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很多人指责舞台上缺少好戏,无论是在实践领域还是批评领域都缺乏良好的氛围,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使命去记录和批判,去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虽然不敢自比于莱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戏剧人的责任
人只要有口,真话就不会绝迹。
歌颂来源于信心,而信心,只有真实能给。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在看」吧。
助理编辑:白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