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现代文明的两大滥觞

对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人们总是对教会的迂腐充满着指责,也没有对天主教自身的改革进行肯定,两者在反对天主教腐败以及教会特权的目标虽然一致,但是各自又有着不同的内涵与区别。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不能一概而论
在探究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问题上,很多著作将它们划为同等性质,把意大利兴起的文化运动称作文艺复兴,同时将德国宗教改革视为文艺复兴运动。
把天主教会看做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共同敌人,但事实上多位教皇都不程度的对文艺复兴进行支持并在教会内进行整顿与改革。
对文艺复兴的内容过于狭隘理解,文艺复兴并不只是文学、艺术、哲学与政治,还涵盖了经济、法学、教育和社会生活等知识领域。
两者的发展有着明显差异,文艺复兴以1321年为开端,到1637年《方法论》的发表为结束标志。
而宗教改革运动以1517年马丁·路德思想提出,各个国家的不同程度的发展情况则结束时间也各不同。
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15世纪得到发展,16世纪处于高潮时期,17世纪结束,前两个时期以意大利为核心,而后两个时期则以英法等国家为主。
宗教改革是以宗教、教会和封建势力为核心展开的运动,每个国家进行的程度不同。批判西门与尼古拉主义的同时,也要肯定天主教自身进行的改革。
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成为宗教改革的主要推动力
积极参与宗教改革的人士多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他们反对愚昧与无知,主张学习知识和思考;敢于质疑传统神学,试图打破旧思想;强调人的个性,发现人的价值。
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有着共同之处,他们都会从历史寻找对改革有帮助的内容,文艺复兴以古典文学为养分进行文化运动,宗教改革以基督教早期“博爱”思想作为改革内容。
16世纪宗教改革主要有以马丁·路德为代表的多种宗教改革运动。
德国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相对全面,所以有着明显的成效。他否定教会权威,主张废除教皇对德国的压迫,要求政教分离,提倡文化教育。马丁路德思想受到新兴资产阶级的支持,建立起新教。
加尔文宗教改革在欧洲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在著作《基督教要义》中贯彻马丁路德思想,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成为加尔文主义。
但他与路德的主张也有着明显差异,路德强调以人为中心,加尔文主张上帝为主体,人为上帝而生存;路德认为人必被救赎,获得成功,加尔文提出上帝抛弃人,人将受到苦难与责罚。
加尔文宗教改革主要做到加强立法、禁止奢靡之风;重视资本主义发展,鼓励创造财富;限制人的思想,惩罚异端思想;教会不属于教皇与国王,由市民进行管理。
英国圣公会不同于前两种改革,是由国王在全国推行的思想。英国宗教改革是为了维护人民利益与巩固统治。
亨利八世虽然倡导宗教改革,但是仍是天主教会的虔诚信徒,伊丽莎白一世时期通过《三十九条信纲》成为新教教纲,同时保护了天主教与新教的利益。
欧洲宗教改革是人类思想前进的重要标志,使欧洲进入近代社会,加快近代国家与资本主义的形成,信仰新教的国家都成为强大资本主义国家,改变了天主教垄断格局,新教权力得到保障,实现了政教分离。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共同塑造了近代文明,前者从人文主义的思想高度来重新唤醒人的个体性与主体意识,而后者则极大地推进了现代文明,基督新教的诞生更是为现代世界提供了世俗精神的信仰。
新教从哪里来?加尔文至关重要。不了解加尔文的思想,难窥新教对西方世界的意义。可以说没有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就没有现代资本主义世界。
加尔文影响了世界,中国人却对他过于陌生。为此,先知书店特别推荐加尔文的传世之作《基督教要义》和国内最好的加尔文传记《加尔文传:现代西方文化的塑造者》。

◎《基督教要义》:对《圣经》的最佳阐释
本书是有史以来最简明且系统的基督教经典,可以说是基督徒,以及任何想了解基督教的人的必备书。
自古以来,解读《圣经》的书数不胜数,而加尔文的解读——《基督教要义》,其对《圣经》的把握是超乎常人的。
这部巨著跻身影响人类历史的十部著作之列,是基督教经典中的经典。它不仅影响了近四百多年的基督教会,而且在很多方面塑造了现代西方文化的形态。
◎《加尔文传》:全面解析加尔文的生平与思想
从呼求改革到加尔文思想的形成,从徘徊的岁月到成为一代宗教改革家,书中不仅详细叙述加尔文的生平,更重要的是厘清他的思想脉络以及他的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让读者清晰地看到西方现代文化形成的主脉。
本书是一部独特的加尔文思想传记,着重阐发了加尔文的神学思想,廓清了加尔文主义与加尔文思想的关系,并追溯了加尔文对于现代西方政治、经济、科学等方面的影响。要全面了解加尔文及其影响,此书不可不读。
这两套书适合所有初级学习者和试图了解西方现代文明根基的人,其中《基督教要义》出版几经曲折,与大陆读者见面实属不易。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购买收藏。
延伸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