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cation
【爸妈营说】
本文是爸妈营【教育专题】的一篇好文
关注“爸妈营”,在主菜单回复“教育
可查看超过200篇【教育专题】好文
作者:小树妈妈
公众号:小树妈妈(ID:tree2050)
前几天朋友转发给我一篇文章,里面的主题是现在鸡娃的隐患,会在 30 后集中爆发……
朋友说自己也很矛盾,不拼,孩子肯定上不了好学校;另一方面也心疼孩子的辛苦,很担心孩子压力大。
其实不少妈妈也跟我说过类似的焦虑,一边是「普高职高1:1分流」「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现实,一边是「青少年抑郁倾向偏高」「鸡娃隐患丛生」的报道……
作为父母,谁都难免纠结。
我也有过这些矛盾,所以特别想跟大家分享一部纪录片,片子记录了不同城市孩子们的生活,也能帮我们解答不少困惑,比如:
到底要不要鸡娃?什么才是好的教育?怎样激发孩子的内驱力?普通家庭,应该着重培养那些方面?
片子中有教育资源相对丰厚的海淀孩子;有来自二线城市成都中产家庭的孩子;也有来自五线小城的普通家庭孩子。
他们享受到的教育资源、父母的教育理念,都不尽相同,但都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也能带给我们不少有益的启发。
「非典型」与「典型」海淀娃
「不被鸡」与「被鸡」的孩子
区别在哪里?
都说海淀是教育“内卷”很严重的地方。不过孩子之间差别也很大。
纪录片采访了两个海淀孩子,一个是「非典型」海淀娃——8 岁的迪宝。
迪宝上过很多兴趣班,但没有特别多的奖项加持。周六日也会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玩上,家里各种益智玩具应有尽有。
妈妈认为,爱孩子就是要尊重孩子,也许一点点小的满足,就会在孩子心里放大,成为孩子心里的阳光。
所以迪宝整个幼儿园阶段,玩儿得比别的孩子多。
除了英语抓得比较早,学拼音和数学基础都没有打牢,入学并不占优势。也走过不少弯路。
妈妈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1、启蒙要趁早,孩子会给自己贴标签
妈妈说,迪宝5、6 岁的时候,就给自己贴标签:
我画画不好看、我英语是学霸、语文数学我是学中……
小学之后数学和语文的压力,伴随了迪宝很久。因为没学过画画,迪宝也讨厌美术课,妈妈反思,是自己漏掉了这些启蒙,导致孩子没有跟上。
2、孩子会长成你描述的样子,不要负面评价
去年疫情时,学校停课在家学习,妈妈就抓了一下孩子的数学。
那段时间,母子俩因为学习爆发了几次的矛盾,后来妈妈进行了反思,她认为孩子会长成父母描述的样子。
「如果我总是在说,你为什么这么粗心,为什么这件事情就做不好,那么他内心真的就会抗拒,事情走会成为恶性的循环。」
所以妈妈后来就尽量以鼓励的方式来陪伴爱孩子,让迪宝找到了内心的小自信,克服了对数学的畏难。
3、孩子也有荣誉感,渴望进步和肯定
开学之后,班上正好有一次数学考试。
宝迪破天荒的考了班级第一名,他自己特别开心。
妈妈还提到,第二周去接孩子的时候,儿子还在跟她说:妈妈,我数学考试考了第一名。
妈妈问:那不是上周的事情了吗?
迪宝回答:对啊,可是我还在开心啊。
妈妈说这件事的时候,一直在笑着。
其实适度引导孩子多学一些东西,也许过程中会有矛盾和痛苦,但熬过去之后,孩子看到自己努力之后的结果,他也会非常有成就感。
这种努力带来的回报,也会带来更多的掌控感、自信心和持久的内驱力。
纪录片中另一个海淀孩子叫雷奕达,11 岁,他是典型的海淀娃。
英语流利、爱好广泛,他最喜欢的,是做飞机模型。
曾被央视《开讲啦》选中,向全国观众展示了自己独立绘制的未来战机设计图,还把自己亲手做的模型,送给了歼-20 的首席试飞员。连撒贝宁都直呼厉害。
父母也是「鸡娃」派的,但并不是高压逼迫,更擅长「鸡娃于无形」。
1、多尝试多启发,发掘孩子的兴趣
雷奕达的妈妈说,夫妻俩很早就有过沟通,会带孩子多见识和尝试一些东西。
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带他去各种博物馆,看各种各样的展览。
儿子不到 2 岁的时候,已经近距离的看过飞机了。
到 3 岁左右,雷奕达明显对飞机感兴趣,全家就去过无数次各种航天馆。
父母认为,抓住孩子的敏感期进行引导,是最高效的。
2、即使帮不上忙,也尽量提供资源
儿子喜欢飞机,但家里没有任何人懂,父母就给他提供了大量关于飞机方面的书籍和模型。
雷奕达自己有一个书柜,里面放的都是他最爱的书。
他介绍书柜时,我是会心一笑的。因为里面绝大部分书,我家里也有。
比如各种 DK 百科、各种中国史、世界史、各种文学名著、科幻题材的名著……
大量的阅读,也让雷奕达十分擅长写作。他的文章,多次获得国家级的杯赛大奖。
3、比起言传,更在意身教
妈妈提到,儿子小时候犯错,她训斥孩子的时候说过重话。
孩子外公外婆听到了,就对妈妈说:
你小的时候,我们都没有有这种语气跟你讲过这么重的话,小孩最好不要用特别重的语气去说他,要用一种他能接受的语气和语调,去跟他进行交流,不然的话,他只是一时服你,不是一世的。
父母会把道理做给孩子看。用身教,来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
其实看完纪录片,可以明显感觉到,雷奕达的快乐,并没有比迪宝的快乐少。
只要父母顺应孩子的兴趣去引导和启发,用对方式方法,孩子很享受自己变优秀的过程。
二线中产成都娃
「我是数学王子,是天才」
在成都,幼升小和小升初,都是全民摇号,所以升学压力并没有特别大。
纪录片采访的小男孩叫仔仔,8 岁,上小学3年级。
他很乐观开朗,爱好是益智桌游、有趣的奥数、钢琴。各种校内校外比赛的证书,有厚厚的一大摞。
涵盖了音乐、钢琴、数学、英语、跆拳道、画画、编程、甚至扑克牌 24 点各个方向。
仔仔也很自信,觉得自己是个数学天才。
问他为什么这样觉得,他说因为第一次思维挑战赛,就是特等奖,然后大家就开始叫他数学王子。
可见同龄人的评价,对孩子的自信心影响有多大。
仔仔的父母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是应该让孩子有「孩子味」,家庭的教育也是寓教于乐式的。
仔仔父母提到了自己家的 3 条原则:
1、抓住时机,给孩子传递知识
仔仔爸爸提到,教育就是最合适的时候,比如各种敏感期,给他合适的东西。
仔仔数学很好,但完全没有按照各种教材、书籍来教过,都是嵌入式的学习,父母把自己知道的东西随时随地告诉孩子。
比如孩子知道了 10 + 25 = 35,他会启发孩子,是不是什么时候都这样呢?
比如我们用水洗脸,10 度的水和 25 度的水加在一起,就不是 35。
通过洗脸水的例子,孩子就理解学会了平均数、水温、体积、比热这些知识。
带孩子去缴纳车险的时候,给孩子讲了保险方面的知识。
去年疫情,全家会一起玩儿桌游《瘟疫危机》,让孩子玩中了解瘟疫知识。
2、以身作则
仔仔的父母,也提到了以身作则,认为自己做不到的,就不要要求小孩去做。
3、坚持
仔仔的爸爸比较擅长做计划。
比如儿子背古诗,2-3 个月后,他会拿记录给孩子看,孩子就会很惊喜:啊,我全都会背了!
爸爸就会趁机告诉孩子:对啊,这个就是日积月累。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之下,仔仔不仅学习好,而且学得很快乐。
在问到会给爸爸妈妈打多少分时,他给了 9.9,还调皮的说,要给他们留点进步的空间。
其实仔仔的家庭,是最接近快乐教育理念本质的。
斯宾塞提出快乐教育,绝不是对孩子放手,而是要给孩子创造快乐的学习条件,让孩子们能更好的享受学习的过程。
鸡娃,不一定会给孩子带来「痛苦」或者「隐患」,方法用对了,孩子也可以很快乐。
而当他回头看这一切,也会感谢父母的坚持和付出。

五线小县城的普通家庭
爱你是给你「投资」
相比于北京的繁华和成都的安逸,5 线小县城岑溪显得落后了不少。
15 岁男孩吴涛就和父母生活在这里。
吴涛在读初二,虽然当地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但他还是非常优秀,获得的各种奖项,占满了整个屏幕。

吴涛家中,很亮眼的就是他自己设计的各种智能设备,比如智能声控的灯泡、自动可控制开关的窗帘。
吴涛父母都是普通老师,但很支持儿子搞爱好,他们觉得:
在小城市,本身资源就没有那么丰富,所以我们就想,要让他眼界更开阔。想从其他方向来弥补。
父母的弥补方式,主要是「投资」3 个方面:
1、投资玩具,锻炼他的动手能力
吴涛小时候因为穿带补丁的衣服去学校,回来就问:妈妈,我们家很穷吗?
妈妈就引导他:你看,我们家有房子住,有衣服穿,有你喜欢的玩具、你喜欢的书,你觉得我们家穷吗?
吴涛家不算穷,但也不富裕。房子是很久之前买的二手房,家里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
父母的工资,很大部分用来给儿子买玩具和书籍。吴涛的玩具,在同龄的小朋友中是最多的。
周围的小朋友,都愿意到他家来玩儿,还有一个房间专门叫游戏房。
妈妈认为,玩具对培养孩子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智力开发都非常有好处,小朋友们到家里玩,也能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
现在长大了,父母还给他买了 3d 打印机这样的高端设备,让他可以用 3d 设备,把自己需要的部件打出来。
父母在玩具上的投资,也确实让吴涛成为了动手力强,理工思维很好的孩子。
2、投资英语,让孩子可以省下更多时间
吴涛父母最操心的就是孩子的英语。爸爸说:
「因为像我们本地有很多比较优秀的孩子,可能会因为英语上不去,然后耽误了学业。然后我们就想办法,通过投资,尽早解决这个问题。」
「主要是让他不用在英语里面耗那么多时间,如果能找到方法,就能学的更轻松一点,时间就省下来了。」
3、投资情感,让孩子有勇气自己去闯
吴涛家中有个很特别的传统,就是互相写信。
妈妈说,书信可以保留很久,很多话说过了可能不会记得,但是信可以常常读。
即使以后孩子不在身边,这些信也可以陪伴他。
爸爸则整理了儿子从小到大的各种照片和录像,他们觉得 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应该给孩子留下一些记忆的财富。
吴涛在父母的引导下,也非常的通透。
被问到怎么理解这个世界,他说:


我觉得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一个过客,我们来着世界一趟,应该留下一些更加有意义的东西。一些不会被自己带走的东西。
4 个不同的家庭,4 个不同的孩子,能发现教育资源上差距是比较大的。
但看完也能够发现,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各自的闪光点。
好的教育,说到底,其实不过是因材施教 + 言传身教 8 个字而已。
比起逼孩子记背各种知识,更重要的其实是更新教育理念,激发孩子自己的学习热情。
当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就是教育,最美的样子。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小树妈妈,最受爸妈欢迎的育儿类公众号,这里有一群懂教育、懂孩子、懂心理的宝爸宝妈,你所关心的育儿问题,这里都有答案。微信号:tree2050

你好,我是Tinco

下面是我个人的视频号【爸妈营 Tinco】
今天的视频,希望你喜欢。
点击观看
扫码加我的视频号
最后,我们还有
往期福利好物 推荐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爸妈营 福利团 好物精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