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地方没有丑的人,会是什么地方?
是秀场红毯的后台?还是俊男美女明星云集的电影拍摄现场?
有一个人给出了一个很特别的答案,她说:“在花神咖啡馆,丑的人都比别处少。”这句话正源自法国香颂传奇朱丽叶特·格雷柯。
格雷柯是法国文人最喜欢的女歌手,是诗人文人追着为她写歌的人物,萨特曾说,格雷柯的嗓音里藏了100万首诗。她也是二战后常年混迹于巴黎左岸酒吧夜店咖啡厅年轻人的缩影,他们在战争中战战兢兢度过童年,战后正值青春期,又突然获得重建废墟与自我的巨大自由,他们躁动、青春、鲜活,急切地想要拥抱属于自己的新生活。格雷柯是花神咖啡馆的常客,图为她驾车路过花神咖啡馆。
▲而花神咖啡馆是时尚圈、电影圈的一个极其经典的取景点。《午夜巴黎》男主角穿越回巴黎黄金年代,与名家大拿侃侃而谈的地方正是花神咖啡馆。
其实格雷柯会这样说也不无道理,花神咖啡馆作为巴黎左岸文人艺术圈的重要据点,它的美在于一种无处不在的氛围,也在于这里有无数双极其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喜欢待在花神咖啡馆的都是些什么人呢?
一类是作家文人艺术家哲学家。
自1887年花神咖啡馆比邻春天女神芙罗拉雕像而建,就曾以鲜花环绕的建筑和宽敞的天蓬窗台吸引诗人和艺术家们前来,超现实主义和存在主义这些艺术界文学界的绕不开的传奇,或许都诞生于花神咖啡馆一次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墙上讨论”。
▲毕加索在花神咖啡馆
上世纪30年代,萨特和波伏娃简直把花神当成家。
▲波伏娃与萨特在花神咖啡馆。
客观的原因或许是,花神咖啡馆非常幸运地躲开了战争波及,动荡年代提供了一丝逃避与自由的空间,且比起他们当时住的又小又冷的廉价旅馆,咖啡馆温暖、有食物、有充足的空间、有满墙的玫瑰环绕:
“从早上九点到中午十二点在里面工作,然后去吃饭;下午二点左右又回到这里,与朋友们一直聊到晚上八点。晚餐以后,再接待约好的人。你们可能觉得奇怪,但我们已经把花神咖啡馆当我们自己的家了。”
主观的原因或许是,来这的人和路过的人都很有趣。比起安静的私人空间,萨特特别喜欢在喧闹嘈杂的公共场合工作,围观来来往往的人群,和学生、朋友、恋人在楼下的桌子一边“吞云吐雾”,一边七嘴八舌说话……
▲花神咖啡馆的作家们
还有一类是电影工作者、明星、摄影师以及时尚圈人士。
▲在花神咖啡馆的碧姬·芭铎、1960年的Chloé春夏秀场。
香奈儿女士也常来这里:
老佛爷卡尔·拉格斐的公寓就在距离花神咖啡馆5分钟的路程,每天早上他都会坐在一楼角落的桌子,一边翻阅《Vogue》一边注意路过的人、新鲜的面孔,以及人们变化的态度,这些全部都会成为他们的素材,变成创作。
▲卡尔·拉格斐在花神咖啡馆。
那么,促使他们一来再来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呢?
海明威曾在《流动的盛宴》里写到一位走进咖啡馆独自在一张靠窗桌子边坐下的姑娘:
“她非常俊俏,脸色清新。像一枚刚刚铸就的硬币,如果人们用柔滑的皮肉和被雨水滋润而显得鲜艳的肌肤来铸造硬币的话。她的头发像乌鸦的翅膀那么黑,修剪得线条分明,斜斜地略过她的面颊。”
有一位叫阿芒·帕蒂的先生或许与海明威有着相似的感受,一个悠然的午后,他坐在花神咖啡馆的角落,恰巧看到阳光洒在一位女士的脸上。她那无瑕的肌肤与四周簇拥的玫瑰映照出迷人的金色光芒。
▲在花神咖啡馆的简·方达,1961年。
帕蒂先生被这一幕深深打动,他认为,每一位女士都有权力拥有这样完美的肌肤,而为了追求这一目标,那束映衬在女士肌肤上的金色光芒启发他推陈出新,打造出一款跨越了时间护肤杰作。
这位阿芒·帕蒂先生,便是兰蔻的创始人,而那一至今依旧续写着传奇的护肤杰作,便是大名鼎鼎的兰蔻菁纯系列
▲兰蔻创始人阿芒·帕蒂

虽说兰蔻菁纯系列的起源听起来并非激情澎湃惊心动魄,但阿芒·帕蒂先生那日的惊鸿一瞥确实足够令人难忘了。
因为在那个年代,女性能够拥有如此自然灵动的美丽肌肤,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当时正值女性意识崛起的时代,战争年间男人们都上前线打仗去了,留守在家里的女性干起养家的活,尝到自己赚钱的甜头,自然不想再走以前的老路。
恰巧赶上化妆品日益普及的年代,为了与对化妆品嗤之以鼻的母亲祖母辈区分开,谈论化妆护肤成为年轻女孩们表达自己的绝佳途径。
当时女孩们美的启蒙,大多是海报里浓妆艳抹的模特和好莱坞电影里的女明星。
但是“初代美妆博主”们条件不比现在,她们的妆容都是根据强烈的摄影打光调配。女明星以及她们的造型师熟练了一套随手根据灯光调整妆容与面部线条的绝技。
玛琳·黛德丽从歌舞剧演员转型拍电影便发现,自己的脸在片场弧光灯下毫无立体度可言,于是自己摸索出了一套让脸型瞬间变得立体紧致的方法,包括火柴炭灰混婴儿油变眼影、涂银色颜料让鼻子在聚光灯下变窄三分之一这种奇招。
她还会特地把太阳穴后方的头发紧紧编成辫子,达到拉皮紧致的效果。
梦露跟黛德丽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路线,妆容主打“健康好气色”,以传递一种朝气感。
但即使是“伪素颜”鼻祖,梦露为了能在摄影灯下皮肤散发柔焦光泽,也会在粉底前涂上超厚护肤霜,细致到眼下阴影、口红颜色,都是为了荧幕精调产生。
如摄影师弥尔顿·H·格林所言,妄想早晨起床后只是洗把脸、梳个头,出门就能有玛丽莲·梦露的风采,就太天真了。
为了追赶潮流,将这些护肤icon们的美丽秘诀原样照搬进生活,很有可能效果与想象大相径庭,还很有可能会因为乱用化妆品而“烂脸”,这个真的不夸张。
上世纪60年代化学工业飞速发展,虽然为化妆护肤产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成分,矿物油等化工成分因为低廉稳定成为市面主流,但70年代之前的美国,在产品上标注完整成分都还是“自愿行为”(并且没几个商家自愿),看似选择越来越多,其实对皮肤的风险隐患也越来越多。
那时候的女孩们对于美的追求愈发强烈,对于什么是健康的科学的自然的美却严重认知不足。
兰蔻的创始人阿芒·帕蒂先生恰好是这方面的佼佼者。
他出生于富足的法国家庭,继承着法国人刻在骨子里的“浪漫基因”,同时极富冒险精神,年纪轻轻便远航南美经商。他一开始并非做护肤起家,却在护肤领域闯出了一条先锋道路。
成立兰蔻之前,他受聘于现代香水之父科蒂的公司,由于业务太出色,从南美洲调回法国总部当高管。进入三十年代,科蒂想要扩大大众市场,推出价格更低廉的产品,自然地对原材料和工艺也需要降低要求。
帕蒂先生对于这个策略是完全不赞同的,因为他认为,如果不能做一个有声望且在消费者心目中无可替代的品牌,那便啥也不是。
1935年,他毅然离开了科蒂公司,以创办一个与当时美容行业两大巨头并肩的高端法国品牌为目标创立了兰蔻。
现在看来,兰蔻创立之初诸多树立品牌形象上的考量依旧十分独特。他的不少举措其实并不是在顺着大时代的潮流走,而是始终追随着他心目中极致优雅极致美丽的女性形象。
而如果要将这个形象具象化,那便是如那日他在花神咖啡馆所见的玫瑰一般,自然健康且洋溢自由活力的女性。
“玫瑰”几乎贯穿了创业之初兰蔻的设计。
起初设计品牌名字的时候也纠结了好一阵,“Lancome”则取自一座位于卢瓦尔河畔玫瑰簇拥的城堡兰可思慕(Lancosme),既法国,又女性化,与帕蒂先生钟爱的玫瑰也有渊源。
最初的兰蔻品牌logo,玫瑰便摆在中心位置。这朵玫瑰来自在王公贵族以及欧洲上流社会中拥有“花之拉斐尔”之称的著名画师Redouté。Redouté曾经是三位法国皇后的御用画师(包括路易十六的皇后玛丽·安东尼、拿破仑的两任妻子约瑟芬与玛丽·路易斯)。
约瑟芬皇后尤其热爱玫瑰,她曾于巴黎郊外的梅尔梅逊宅第建造了一座雄伟的玫瑰园,里面种植着三万株玫瑰,几乎囊括了世界各地的珍贵品种。英法海战期间,两国还曾因为给约瑟芬皇后运玫瑰的船只要通过,停战过一阵。Redouté曾被约瑟芬邀请去玫瑰园作画,才有了那本著名的《玫瑰圣经》。
他先是在1935年6月的布鲁塞尔万博会上一口气推出5瓶含有玫瑰的花香调香水,分别为五大洲的女性而造。
香水的瓶身并非当时流行的Art Deco极简风格,而是丰富多元华丽如珠宝的巴洛克风格。一推出便在展会上连连获奖。
这5支香水为兰蔻建立声望,但帕蒂先生并没有沉溺于现有的成绩,很快意识到:“香水是威望,是扣眼里的花,而美容产品才是我们的日常必需。”
所以就在品牌创立的第二年,兰蔻便涉足护肤,推出NUTRIX玫瑰乳霜
与香水一样,帕蒂不想做市面上人人都能做出来的产品,所以,他并没有受限于那个时代对于护肤品配方与成分体系的局限,而是首先想到了尊重皮肤科学。
他与科学家合作,研发了这款最早的抗老修护面霜,在那之前,大众对于有效护肤的概念还很单薄,但NUTRIX玫瑰乳霜重新定义了人们对于皮肤护理的认知,以及对于肌肤之美的认知,一推出便成为市面上一骑绝尘的黄金标准,迅速风靡欧洲上流贵妇圈层。
由于功效出众,在五十年代,英国的国防部长甚至认可NUTRIX为战后士兵的护理产品。
所以,在菁纯系列之前,兰蔻在护肤领域已经有了近30年的沉淀。
经过充足地准备,1965年,兰蔻菁纯系列推出,帕蒂先生当初的梦想终于落入现实。
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菁纯系列依旧是非常厉害的行业先锋之作。
化工年代,价格低廉的矿物油与化工成分泛滥,护肤品的配方体系依旧十分单一,菁纯系列走的是极少人实现的植物提取之路,用到的是当时因为种植萃取工艺难度大,成本高昂而被称为“液体黄金”的玫瑰精油
菁纯系列的玫瑰精油还不是普通的玫瑰精油。
毕竟,帕蒂本人就是一位超级玫瑰爱好者,他不仅在品牌的logo上使用玫瑰元素,还会自己种玫瑰,在他居住的别墅Les Vallieres里就有一个巨大的玫瑰园。
▲Les Vallieres除了美丽的玫瑰花园,还以拥有法国最雄伟的银杏树著称。
帕蒂的妻子Nelly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插花师。夫妻俩会在精心打造的花束环绕下,每周与家人友人享受午餐。
▲阿芒·帕蒂与妻子Nelly。
他还与被称为欧洲“玫瑰之父”的玫瑰育种大师Gorgeous Delbard是好友。
Gorgeous Delbard也是闻名世界的戴尔巴德公司创始人。Gorgeous Delbard手下有众多杰作,例如世界上最大的玫瑰Grand Siècle,还有花朵是明亮的黄色,拥有层次复杂芬芳的Souvenir de Marcel Proust,名字是为了纪念《追忆似水流年》的作者普鲁斯特。
1973年,帕蒂先生与Gorgeous Delbard遍历珍奇,从两万多个玫瑰品种中优中选优,选育出独属于兰蔻菁纯系列的玫瑰
这种玫瑰可以四季盛放,具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美丽、自在、永恒,与阿芒·帕蒂心目中那位坐在花神咖啡馆的“玫瑰女人”不谋而合。
且经过实验证明,从永盛玫瑰中萃取的永盛玫瑰凝萃,可以从源头有效激发细胞活性,让它的非凡活性在肌肤上得到延续
而为了让菁纯永盛玫瑰得到最好的生长环境,最大程度保留活性,兰蔻也是下了不少功夫,从种植到萃取、配方到质地与调香,全部都是“大师级”待遇。
兰蔻在法国南部的卢瓦尔河谷和瓦朗索勒高原设立了三英亩的专属玫瑰园,每一株菁纯永玫瑰都由玫瑰培育大师Madam Ravel手工悉心呵护。
菁纯永盛玫瑰绽放于凌晨五点,迎着朝露与晨曦,匠人们就要在花田开始纯手工的采摘工作,并且从玫瑰摘下到萃取环节,过程不会超过1个小时。
与时间赛跑,才能最大程度保留其巅峰状态下的非凡活性。
萃取环节用到的工艺也时刻与时俱进着,联合植物提取大师Dr. Sophie Lavoine采取尖端超临界萃取技术,以保留至臻至纯至高活性的菁纯永盛玫瑰凝萃。
且令人惊奇的是,每110kg菁纯永盛玫瑰只能够提炼出1kg玫瑰凝萃,一滴玫瑰凝萃可能都凝聚着一整片花田的能量。
菁纯系列同样延续着帕蒂先生尊重皮肤科学的初衷。
如今经久不衰的传奇抗老护肤成分玻色因,其实早在2006年,兰蔻实验室便率先从法国毛榉木中提取出,并且最早将其用于菁纯系列
不过菁纯并没有执着于用力加大浓度“下猛药”,或者局限于难以突破的单一成分或单一机制,而是更为先锋性地提出从细胞根源出发的抗老理念,将加速胶原生成的玻色因与深层激发细胞活性的玫瑰凝萃融合在一起,建立一个多维度的抗衰老体系。
在配方的打磨上同样是大师级,上百次精心调配,以呈现令人难忘的极致肤感,还将法式芳疗的思想融入其中,身心五感都能享有愉悦的护肤体验。
如果真正的传奇起点往往都源自一个不经意瞬间,那么真正促使它们成为传奇的,是应运而生,也是对极致的追求。
不过我最佩服兰蔻菁纯系列的一点还在于,它不仅自己成为了传奇,也深谙怎么将那传奇的瞬间转变为每日都触手可及的美好
二战期间资源紧缺,大部分品牌都选择勒紧裤腰带降低成本,或者砍掉产品线,能够勉强维持生计已经很不错了。阿芒·帕蒂先生却做了一个在当时不一定能迅速看到成效且不可谓不冒险的举动——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候,创办了“兰蔻学院”
帕蒂的想法是,既然生产受限,那为何不利用现有的资源,培育技术代表,提高员工水平。
他精挑细选了不超过20位女性员工,接受全面的科学和艺术培训。这些女孩需要上绘画、造型和化妆课,还会上解剖学与生理学课程,而他自己则亲自上香水课。
当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Durey医生还成为兰蔻学院的按摩老师,教她们在给顾客使用护肤品时,要搭配细致的面部按摩手法。
在每一次使用护肤品的过程中,既享受了放松的过程,享受极致的护肤体验,美也逐渐变得可以流动,可以被感知与传递
这群女性后来成为兰蔻的大使,并且在每次到访各大洲时受到极大礼遇,毕竟还有谁能比受过教育、知识渊博的女性更合适与其他女性谈论美呢?
在阿芒·帕蒂先生眼中,美并非表象,而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体系。护肤也并非只是将护肤品在脸上涂抹吸收,而是细腻的质地、优雅的调香与卓越的功效相辅相成的过程。
兰蔻的大使们将这样的美的理念传递给世界,也在时间的考验与沉淀之下,逐渐成为可及的美好。
时至今日,兰蔻菁纯面霜以及其带给女性的光芒与肌肤之美,同样可以逾越时光,一切的匠心远渡重洋,就在每日的触手可及间。
或许如今,像我,也像热爱兰蔻菁纯系列的女性,不知不觉已成为阿芒·帕蒂先生于花神咖啡馆见到的那位“玫瑰女人”,也成为了传奇的一部分。
58年精研,跨越了半个多世纪,兰蔻菁纯系列带来的极致优雅的使用感,为女性带来的深层之美,依旧无法替代。或许,只要对美的触动还在,菁纯系列的传奇就会继续写下去……
作者:阿碗
责任编辑:阿碗
出品:蓝小姐和黄小姐
文字原创,配图来源于网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