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3048 篇文章
题图:来自电影《超能陆战队》。
作者、主播:ABCE,诺友,终身学习者,觉知路上的 4 岁娃儿妈,以生活和家为心的连续创业者。
六年前父亲离开的时候,我曾不止一次地迷茫和彷徨过。

那期间,弟弟曾为了向我借钱,在微信上不止一次地向我低吼过:“是不是我死在外面,你们都不会再管我了……”
那几个字,像一排排钢针扎在我的心上,让我从痛泪如雨下到冷漠习以为常……
同为这个家庭走出来的孩子,我从未向任何人说过这么刻骨伤人的话。但是在父亲刚离开的那些日子里,我心里也曾不止一次有过类似绝望的呐喊。
故事要从我的母亲开始聊起。
01
那个年代走出来的母亲从未正式上过一天的学,而父亲又偏偏是那个年代学历和经历都累积了不少的人。
自然而然地,父亲就成了我们这个小家和我们整个家族的大家长。用他的话说,从他一出生,就好像背负了去照顾整个家族的责任。对于我们这个小家,能干的父亲一个人近乎做了里里外外所有的事情。所以,当他离开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好像是瞬间失去了重心。
外在的呈现是,我失去了精神支柱和对未来的向往,而弟弟和母亲则瞬间失去了习以为常的稳定的经济来源和无所不在的依靠。
父亲走的头两年,我从一个拼命向外求,竭尽全力证明自己可以像他一样出人头地为家族争光的状态,开始骤然,木然,彷徨地停下,开始无力地思索自己活着的意义,和接下来要怎么活这两个问题。
Photo by . liane . on Unsplash
一向被照顾得简单纯粹,与世无争的母亲突然开始变得面目狰狞,各种算计起来。一个字都不认得的她,开始扒拉开旧账,算计起父亲曾经借出过的那些没要回的陈年旧帐,甚至包括二十年前,父亲支持老家村委选举,借给支书的两千块钱……
她像个被委以重任的战士,义愤填膺地走在了每天去讨债的路上,她把这些年父亲在村里村外接济过的远亲近邻都走访了一遍。最后的结果是,她觉得她是受害者,父亲一走,大家都变了,于是她决绝地断了所有亲戚之间的往来……
那几年的每次通话,母亲一上来便是命令似的要求我,让我赶快回去帮她问问之前父亲投资创业的钱怎样才能要回来,别人据说都请律师了,我们也得赶紧的……
我一直觉得,父亲走后,在母亲那里,我似乎成为了另外一个可以随时随地,被呼来唤去,无限依靠的“父亲”一般的存在。
而唯一的弟弟则在父亲出殡过后带着家里仅剩的那些零碎钱,逃也似的离开了家,近一年没有音讯。一年后收到他的电话,说需要向我借点钱。在我心里,他像父亲在时一样,总是钱花得差不多时,又习惯性地再次回来认亲……只不过,这一次,他认的不是父亲,而是姐姐,而且言语是那么的直戳人心和志在必得。
photo  by Anna Shvets from pexels
我像一个受了惊吓和重创的软体动物,颤抖着将自己缩在壳子里,久久不敢也不愿再伸出触角。
后来,我开始以备孕为名,很久不愿再回那个没有父亲在的,曾经的家。
02
备孕前的查体,我突然查出腹部有一枚不算小的子宫肌瘤,那时离父亲离开不到一年的时间。我与母亲的关系也是水深火热的状态。虽然每次接电话前,我都在心里默念:要好好说话。

但当母亲的各种抱怨,怨恨和受害者心理夹杂着她对每一位亲戚的不满一起向我袭来时,我还是不知不觉地就站到了她的对立面,以良心和道义的名义苦口婆心地说教起来。
每一次,母亲都会无声愤怒地挂上电话,并且很久不再接我的电话。
远隔千里,电话这头的我,想到母亲一个人生活,绝绝地断了与所有亲戚的联系,此时,电话又联系不上,焦虑,害怕,内疚,愧疚,总是一次又一次向我袭来,将我吞噬殆尽……
拿到检查报告的那一刻,借着那份无法释怀的情绪,我给母亲打了一个电话,电话接通后,我先跟母亲说了我的检查情况,然后冷漠地对着母亲说了迄今为止我生命里最狠的一段话,我说:“父亲走,我一点都不惊讶。因为任何和你一起生活的人,都不会长命的,包括我。”
争吵中赢了我无数次的母亲,在电话那头瞬间哽咽,她用颤抖的声音跟说:“别乱说……会没事的……现在医学那么发达……”
那好像是唯一一次,我在争吵中赢了母亲,但结果我却并没有获得期盼已久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那一天,我失魂落魄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又一次开始反思,我到底为什么而活着,这样活着到底有什么意思……
photo by Mike Chai from pexels
预产期临近。
婆婆一次次催我和老公给母亲打电话,说一定把母亲接过来。婆婆说长辈就她一个人在场,心里真的不踏实,她说,生孩子可不是小事,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啊!
几通电话后,母亲总算接了,听到我们要接她过来,立马打断了我们的话说:“家里有鸡有狗,我还种了菜园子要浇水,走不开,你们在就行,生孩子那点事,哪个女人不经历,不用那么大惊小怪的……”
婆婆震惊。
老公不解和愤怒。
我佯装平静地转过身,一个人偷偷地抹泪。
《被讨厌的勇气》那场读书营的分享会里,一位伙伴哽咽着说:“大概,我死在外面,他们都会异常平静,甚至会抱怨我给他们添麻烦了吧。”我在心里瞬间泪如雨下,因为那位伙伴不经意间,说出了那段时间我埋藏在心里很久的话。
伙伴说:“我现在有不错的工作和收入,有很爱我的老公和孩子,但我依然常常感觉不到对这个世界的依恋。” 这些话,又把我带入到,父亲走时,我与母亲每次见面时争吵的画面。那时的争吵声恨不得可以把屋顶掀翻。
我像着魔了一样,歇斯底里地指责母亲自私,冷漠,不懂关爱,而她则咬牙切齿地指责我胳膊肘往外拐,吃里扒外,白眼狼,净帮着外人欺负她……每次见面,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声嘶力竭地用尽全身力气对着彼此吼叫。
每想到那个时刻,我真的恨透了这个世界,那时的我,眼里的世界是灰色的,黑色的,像一个非常恐怖的漩涡,一次又一次把我裹挟着旋转和吞没……
最后,给到我出路和希望,点醒我的,是我的孩子。
03
某一天,我给 20 个月大的孩子准备辅食,精心去市场买了新鲜的大虾,剥壳去皮,把虾肉剁成虾泥,放上新鲜的里脊肉泥,包成超级美味可口的小馄饨。兴奋地忙活了大半天,送到孩子的嘴里,孩子直接吐了出来。再喂,还是吐。瞬间,我的心里开始冒火了,对着 20 个月大的孩子,我开始低吼着发泄我的情绪。
孩子好像感受到了我的不接纳,哇哇大哭起来。我更愤怒了,心想我精心为你做了这么多,你不领情,我还没哭呢,你倒哭了。简直是恶人先告状,太可恶了!
那种状态里的我,某一刻,突然想到了自己小时候眼睛里母亲的模样:那时候,好像每次吃饭,我也总会和母亲产生争执,因为她精心准备的食物,我不是吃不下,就是不爱吃。母亲对待我不配合她吃饭的方法是不让上学,再不然就抄起门后的笤帚满屋追着我打,所以那时候,我总是出了名的爱迟到和胆小怯懦。
意识到这些时,我震惊地愣在了那里:我居然,成了我心里曾经惧怕的母亲的模样……
我开始试着探寻,我为什么会生气?
因为我觉得孩子在浪费食物。
孩子浪费食物的话,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那可是我精心花了时间和精力准备的,我自己都舍不得吃。
你为什么舍不得吃?
因为我觉得那是小宝宝吃得啊,虾能补钙,肉能补充蛋白质,增强抵抗力……我小时候,我妈都没像我现在这么用心对过待过那时候的我。
photo by Gelgas Airlangga from pexels
某一瞬间,我好像隐约懂了。
因为我从未被这样对待过,所以,我才把我视为珍贵的,不曾拥有过的东西,以爱之名,送给孩子。所以,孩子的拒绝才会那么明显地激怒我。
那份无微不至的呵护和照顾,是我心里渴求的爱的模样,而我,把自己那份对爱的需要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孩子拒绝了,所以我感觉到,自己的需求被否定了,好像自己也被否定了,好像那意味着我是不好的,因此我的需求也是不值得被满足的。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显然不是。
孩子只是拒绝了他不需要的食物,是我自己赋予了那些食物意义,并把自己以及自己的需求和它们捆绑在了一起。
想明白那些之后,我试着,小心翼翼地吃了自己精心给孩子准备的那份小馄饨。之前的怒火,也在不知不觉中一点点消融在眼前的美味和无声的连接里。
从那天开始,我对内在的那个自己说:“嗯,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小公主,往后余生,让我来做你的妈妈,好好照顾你吧。”
是的,从那天开始,我好像真的成为了自己的女儿。我像对待小公主一样,珍视着她的每一份需求。我怎么爱我的孩子,就怎么爱她。
04
日子很神奇地,一天天美好地进行着。
Photo by Ben White on Unsplash
某一天,当我带着我的小公主和小王子,回去看望母亲时,我竟然完完全全地没有了曾经内在的那种强烈的对抗。眼前的母亲,比记忆中的母亲,苍老了很多,眼角也多了些皱纹,头发斑白,背也有些微微驼了……
她依然爱抱怨,只是语速没有以前快了;她依然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只是我觉得还好,她能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就挺好;她依然很斤斤计较地算计着每一分钱,只是我觉得,她们那个年代的老太太好像大都这样,为了省出两块钱能跑老远去买菜也能高兴上大半天,也还挺可爱的。
我依然对母亲有所期待,只是那个期待从“作为一个母亲,你应该如何关心我” 变成了 “妈,你身体健康,开心快乐就好。
那是那些年里第一次,我们友好和平地度过了在一起的两个整天。
那一刻,我知道,我自己已经走完了我和母亲之间那段遥远的心路。虽然,那条路有点黑,有点远,有点孤单,但是抵达终点的我,已经和母亲的心紧紧挨着,我们已经可以感受彼此心的温度,两颗心之间爱的碰撞和点燃已经完完全全照亮了我一个人来时那条看似孤单的路。
如今的我开始接纳了母亲就是当下这个样子,她的认知就是有局限的,我也开始相信,她是爱我的,相信她也曾经为之奋斗和努力过,只是用了她自己的方式,就像我有时候对我的孩子一样。
photo by Singkham from pexels
纪伯伦说,孩子的明天,注定是我们做梦也到达不了的,余下的路,我们就只能虔诚地交出接力棒,带着爱与祝福放在孩子手中,默默看着他们,继续跑完全程。
后记
这篇文章出自于《被讨厌的勇气》那期读书营里的最后一次话题分享日。那晚,我们二十多个人,从晚上八点聊到了十一点半,在一个人的故事里,一次又一次反复照见曾经的自己。
我们试着坦诚地去看见,去表达,去拥抱…… 结束之后,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饱含爱意去疗愈和陪伴的,更多是曾经的自己。
最后,在 Aris 吉他伴奏的歌声里,我们依依不舍地散去,纷纷约定,下一场再见。每一期的读书营会按时结束,但我们与自己和彼此的连接,却注定是个无限游戏。我们比任何人都相信和感恩,我们会一次又一次的遇见。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痛苦,我们常常为此感到愤怒。
如果他人和外界环境无法改变,我们该如何转化痛苦,处理愤怒?
新一期的读书会我们将一起共读一行禅师的 HOW TO FIGHT,这是一本英文原版书,由一篇篇小品构成,简短却富有深意,这本书将教会我们正确看待差异和冲突,获得转化痛苦处理愤怒的智慧和勇气。
本期共读营,一诺将亲自中英文解读这本书。每天一个一诺中英文解读视频;每周三线上共读,一起分享读书心得;每周六由专业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冥想。
用 6 周时间,一起改变我们的内心世界。
共读营原价 ¥1099,早鸟价仅需 ¥699,扫下方海报二维码了解详情↓
(注:诺友可在诺言社区-言值商城兑换 100/200元优惠券。
-  END  -
推荐阅读
与父母和解的路,我走了 32 年
四十不惑,一个普通人的自我接纳之旅
我,可以被爱吗?
各位读者朋友,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投稿或者商业合作的朋友,请邮件联系([email protected])。
记得点一下在看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点“阅读原文”,加入“奴隶社会”朋友圈,诺言社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