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银行理财净值开始回升,持续破净的寒冬正在慢慢过去。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5日全市场跌破净值的银行理财产品数量从之前的超2000只下降到1011只,多只理财产品已经收复了之前的失地。
与此同时,银行理财经理们也纷纷利用这段时间“抄底”,根据普益标准监测给的数据,2022年12月全市场共新发了2468款理财产品,环比增加193款。
也就是说市场极差的12月反而增发新品,说明理财经理们对未来是比较乐观。
再者,银行存款利率似乎也在酝酿一波下调。
据中国证券报,乌鲁木齐银行、新疆银行、五大连池农商银行等存款利率近期有下调。比如五大连池农商银行自2023年1月1日对三个月至五年期整存整取利率利率较此前下调5至25个基点。
银行理财回暖+存款利率下调是有原因的。
第一,银行手头上的钱有点宽松了。2022年12月份,央行为了银行补充流动资金下了不少功夫。先是在12月5日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又新增投放MLF净额1500亿元、新增7天逆回购4150亿元等货币工具,市场感受到了满满的暖意。最后是被视为最重要的市场利率(DR001)刷新2006年以来新低。
银行理财主要的底层资产就是债券,市场利率降了,债市价格就会反弹,银行理财收益率也会回升。
第二,银行理财客户回归了理性。
银行理财之所以大面积破净,有相当大原因是客户发现收益率降了之后担心还会跌,大量赎回,形成踩踏效应,这就形成了持续下跌的死循环。
即:债市下跌-银行理财下跌-客户赎回-债券被动卖出-债市继续下跌
现在该跌的也跌了,该卖出的也卖出了,剩下的是风险承受力较高的人群,对下跌已经有了免疫力。
有意思的是,在银行理财大跌之际,余额宝收益率没怎么跌,甚至在12月大幅上涨。截至12月8日余额宝7天年化收益率是1.8%,处于近几个月以来的高位。
银行理财跌,货币基金涨,这又是为何?
银行理财和货币基金主要都是投资债权类资产,但不同点是,货币基金是为了保持流动性主要是投资短期资产。比如天弘余额宝货币基金主要的投资资产是存款,而且剩余期限30天以内的占比近67%,而银行理财期限一般比较长。
这就决定了银行理财投资的债券很大一部分是依赖债券上涨才能获得较高收益,很难等到到期。而货币基金因为投资的期限短,所以它的收益率与市场利率息息相关,市场利率涨,货币基金收益率往往也会涨。
我们就可以知道了,市场利率上行,对货币基金收益率来说是利好,而对长期限的银行理财来说偏利空。
所以说余额宝收益率往往就是市场利率走势的缩影,如果你看不懂市场利率走势那就看余额宝。
2023年余额宝收益率我估计是前低后高,前面市场利率低一点,后面高一点。
对于银行理财来说上半年可能回暖,因为是银行充足流动性+股市回暖。到了下半年因为利率走势不确定则不好判断。
通过这次银行理财大跌其实给我们上了一堂课,银行理财不是存款,不承诺保息,也不承诺保本。刚兑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低风险,低收益;高风险高收益。
如果你风险承受能力低,那最好去买存款,但利息不会很高。如果你风险承受能力高,可以考虑股票、基金,风险系数高一点,但收益也高很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