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冰千里
来源 | 冰千里
ID | zixunzhuli-666
人的本性决定了,
不愿理解对方,也不想原谅对方,却都希望被对方理解,被对方原谅。
这是个悖论存在的事实。
“理解一个人”有两层目的:
第一,为了爱。
没有最基本的尊重、爱、信任,是不存在理解对方的,“我爱你,所以才愿去理解你”。
当然,这个爱不仅是爱情,也可以是对关系的期待与需要。
第二,为了自己。
“我愿意理解你”对我是有好处的。
比如是为了让你认可我、感谢我;比如为了说服我自己,给自己一个继续下去的理由;比如让自己不那么难受和愧疚;比如让你也理解我;比如站在道德高点。
生活中,若有人还愿意听你讲话,并去理解你共情你,说明他对你们的关系还是重视的,有需求的。
“原谅一个人”有两层含义:
第一,亲密关系中,收益大过伤害。
这比较无奈,也比较现实,或许就是多数亲密关系的常态,因为每个人都会感到对方不同程度的“伤害”。
都会觉得在关系中有点委屈,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但这委屈比起另一些伤害还是弱小的。
比如你可以耐受对方的指责与挑剔,但无法接受对方抛弃你;
面对指责与挑剔,你选择了原谅,因为你太恐惧他不要你了。
任何原谅都是一种委曲求全。
第二,让自己有了更多掌控感。
我原谅你,代表我是行使权力的一方。
特别当你请求我原谅你的时候,关系是不平等的,扭转了之前另一种不平等,这是权力的转换,给了关系某种平衡。
即便这平衡只是当事人心中的幻觉,好像在这一刻“你错了,我对了,并且,我有权决定是否赦免你的罪”。
也代表“就看你今后表现了”,这之后的一些日子,受伤害的一方变成了控制者,与道德话语拥有者。
“不原谅”,也分为两种:
一种是“无法原谅”。
我想原谅你,却说服不了自己,我想关系继续,但无法对自己有交代。
“凭什么呀”——这里含有很大的憋屈。
“挥泪斩马谡”就是如此:情感上真想原谅马谡,但原谅又意味着诸葛亮自己的威信扫地,难以服众。
这是一种巨大的冲突,心中五味杂陈,于是宁愿不舍、哭着,也要斩杀。
这个巨大的冲突就是:照顾你,还是照顾我自己,二者只能选其一。
亲密关系的破裂也是如此。
“无法原谅”是一个极难的抉择,此时倘若对方向你保证,或展现你们的亲密,或激发你的愧疚、或让你念及过去的恩爱网开一面,也许你会再次选择委屈自己,去原谅他。
另一种就是“不能原谅”。
无论怎么说服自己、你怎么说服我,都过不去心中的坎儿。
不能原谅代表伤害超过了收益。
那些自己的面子、尊严、人设,以及众人评判都已不重要,你伤害我太深又太频繁,意味着关系必须发生重组。
现实表现在离婚、分居,或者其他形式的分离、改变。
对亲密关系中的伤害,我十分提倡“理解但不原谅”。
“我理解你,却允许自己不原谅你”是一种高级别情感态度。
「理解」意味着站在对方角度去共情他;
「不原谅」则是站在自己角度去共情自己。

比如,父母对你的伤害。
伴随心灵成长,很多人意识到原生家庭对自己的伤害,父母早年过度使用你、控制你、忽视你;
那时你以为是理所当然的,或有苦说不出、或无力反抗、或顺从讨好,甚至意识不到伤害。
如今看见这一点的时候,父母年事已高,怎能去责怪他们呢?怎敢对父母怀有恨意?
每当有怪罪他们的想法,愧疚扑面而来,不孝的帽子扣在头上令你动弹不得。
于是,“他们也不容易啊”,“那个年代能活着就很好了”、“父母从未得到过爱怎会有能力爱我”、“含辛茹苦一辈子,也没过几天好日子”……
——这就是“理解”。
你在试图理解父母的不易,从而缓解愧疚。
你是对的,分析父母的原生家庭简更加惨不忍睹,而父母的父母简直没法分析,那,你的恨意与委屈又该去向哪里呢?
这几乎是每个心灵成长之人共有的困惑。
但我告诉你,能做到理解他们就已经是孝顺了,已经很为难你了,你知道他们为何那样对你,你知道他们内在的匮乏。
但,我不建议你去原谅他们。
的确有少数父母从来不会站在孩子角度去考虑,也从来没有爱过孩子,他们以为的爱是“严重变形的投射”。
到这里就可以了。你下一步要做的就是“不原谅”。
你总要为自己负责任,不需要再去承担他们的情绪,为他们负责了。
父母的创伤应该由他们自身负责,只是你习惯了被使用而已。
如此,创伤才会有去处,你总要找到“值得去恨”的人,比如原生家庭。
爱与恨是硬币的正反面,是可以共存的,极端而言,不存在绝对意义的爱,也不存在绝对意义的恨,亲密总是爱恨交织。
允许不原谅,是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
这意味着,你从此担起了自己的情绪,不再为父母的情绪买单。
不原谅父母,并不代表你在现实层面去攻击他们。
我的意思是,你当然可以攻击他们,但这意义不大,因为他们永远都不会承认,更因为这并不会促进改变。
你的创伤来自他们,但却形成了你人格的一部分,就算父母现在变得很爱你,给你道歉,也无法改变创伤。
不原谅的意义在于——
你可以向父母之外的所有关系说不,对一切使用你的关系说不;
这是一种内在关系模式,而非外部具体的人。
再比如,伴侣关系。
你很快会发现,婚姻关系正是原生家庭的各种变形。
伴侣也许正在用父母的模式对待你,也许你也正在这样对待孩子,也许你变成了强势的一方,也许你继续顺从讨好,胆小又内耗。
几乎所有人都是从自己孩子出现问题,或在亲子关系、婚姻关系中,看见了原生家庭模式,从而走向了心理咨询、心灵成长。
核心家庭是扭转原生家庭最好的现实关系。
站在伴侣角度你能理解他为何如此对你,那是他的模式,他的内在孩子需要被看见、被接纳、被原谅,方式却是以伤害你的形式来获得。
所以,你理解他,但不需要原谅他。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找对路径,你做不到无条件接纳他,也没义务照顾他的内在小孩,反之亦然。
你们应该互相满足,一方一昧的索取或冷漠挑剔,是不可以被原谅的。
“你可以成长,但不可以伤害我、索取我,因为我不是你妈”。
注意,亲子关系则应该反过来。
你为孩子做的一切不需要他来回报(你要回报是应该的,但对象不应该是孩子)
你的情绪孩子没必要承载,你的期待孩子有权不满足,你的控制孩子有权反抗。
正如温尼科特所言“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单向的”。否则,孩子很容易变成早年的你,你也会再次变成你父母。

“理解但不原谅”更是一种亲密关系界限。
你是你,我是我,我们是我们。
理解,代表在“我们”的基础上看见了独立的「你」;
不原谅,代表在“我们”的基础上看见了独立的「我」。
如果边界混淆,就会出现:
我不理解你也不原谅你、我不理解你但却原谅你、我理解你你必须要理解我、我原谅你你也要原谅我、我原谅你你就不该再次伤害我。
一昧的原谅,就是邀请对方伤害。
你在一次次暗示对方可以得寸进尺,过度接纳他人意味着纵容,乃至对方若不再次伤害你都不好意思。
不原谅,需要大勇气。需面对内在恐惧、丧失惯有关系模式、面对未知的今后、克服内在道德评判。
比如,不原谅伴侣再次施暴,意味着:
你要面对被报复、被抛弃的危险;
要丧失之前维系关系存在的根基;
要面对是分居离婚或更加危险的明天;
也要克服“叛逆”的道德评判。
不原谅,也代表一种内在信仰的崩塌与重建。
承认自己不被爱,是绝望的,但同时又是充满希望的。
告别虚假的爱,意味着真实的爱才有机会诞生,真实的爱也许并不习惯,但一定会慢慢在塌陷的废墟中生根、发芽、绽放。
所有亲密都是双方不断理解、不原谅、沟通、调整、适应;再次不原谅、再次沟通、再次调整、再次适应。
一次次这样的过程,旧有模式就会渐进的、悄然的发生转变。
倘若没了这过程,或有一方拒绝调整,那只有破裂一条路,但为了维护自己,获得真实之爱,也是值得的。
关系里的感受永远是自己的,任何人都替代不了,你为任何人而委屈自己,其结果就是更委屈。
为别人活着可能是一种动力,但迟早有一天,这个动力就会被抽掉,你所面临的会是空空如也的自我。
最后,与不原谅相对应的,就是永远原谅不够好的自己。
做到了这一点,你就不会祈求别人的赦免,若两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也就不会再用伤害对方的形式获得满足。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冰千里(bingqianli520)。作者简介:冰千里,知名心理咨询师,心理学作家,著有《亲密而独立》、《心灵书写》等,新书《看懂自己的脆弱》全网热销中,愿你好好爱自己。
 ▷武志红心理咨询工作室◁ 
专业:严选300+咨询师 

 保密:严守原则 保护隐私 

口碑:10年老品牌 上万来访者信任
 现在邀请你看见一个新的选择 
认识内在自我,感知亲密关系 
 寻找更成熟的、更有力量的爱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