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为世界按下了暂停键,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和人类的进程。抛开宏观层面,新冠也让无数中产家庭为了教育,选择举家迁徙。本文作者就是其中一员:今年上了半年网课后,她决定带孩子出国读书。有趣的是,考察了数个国家的国际学校后,她放弃低龄留学热门国家新加坡、加拿大,而是选择带两个孩子去越南读书。更有趣的是,她又再度搬回国。在Joys小众选择的背后,也体现了身为世界公民的她,走过世界50多个国家后,对于如何实现人生成功的通透。
文|冉燃
From 谷雨星球
微信号:guyujihua2021
01.
小众,从不是一个问题
Joys家有两个男孩,老大上初中,老二上五年级。
今年6月,上了半年网课后,举家搬迁到越南,孩子们入读胡志明市的国际学校,正式成为了小留学生。
在出国之前,孩子爸爸原本希望能去加拿大,安全、生活质量高,教育质量在全球也是第一梯队。但Joys否决了这个提案,原因也很简单——离家太远,阿姨太贵,且不容易找到合适的。
“找阿姨是家庭里很重要的一件事。我实在不想被家务琐事分散精力,再加上我确实不擅长做家务。”
Joys自嘲是一个“懒”妈妈。她对临近热门地新加坡学校也进行过实地考察,但是考察下来发现,他们也是两三点就放学了,无法满足她希望孩子晚点放学的需求。
但越南不是英美澳加这样的主流留学国家,也并非欧洲的高福利富庶小国。选择带孩子去这个东南亚的热带国家留学,属实是一个小众选择。
不过,对Joys而言,“小众”从来都不是一个问题。
■算法推荐让我们眼里的世界只有我们想看到的信息,每个人都有自己信息茧房。
她从事国际贸易的工作,走过世界50多个国家,除了那些耳熟能详的发达国家,她吹过红海的风,踏过死海的沙,南非,巴基斯坦,印度,叙利亚等都涉足过。
她的到访也并非走马观花,而是与当地人进行深入来往,建立合作。她发现,发达国家跟发展中国家生活体验的差距并没有想象中大。
“想过好的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成本都差不多。”
如在越南,好的国际学校一年学费也要20多万人民币,一个中高端小区环境比北上广同定位的小区环境要更为精致,每栋楼都配有健身房、游泳池、儿童娱乐室以及阅读室。
因为曾经来过越南数次,Joys发现这不是传统刻板印象里的「矮穷矬」,反倒是国际化程度特别高的国家,尤其胡志明、河内等几个大城市,是欧美人的度假和养老定居圣地。
在越南的国际学校里,学生各种肤色都有,可能比国内国际学校种族构成多元许多。同时,中国学生不多,也不会扎堆。Joys的两个孩子,是各自班上唯一来自中国的学生。
■今年四月的越南街道,媒体报道越南是美国退休老人最爱的定居地之一。
当我们对一个国家的生活质量、教育质量进行评价的时候,整体性评价通常是不够准确的,居住的体验更取决于你选择在这个国家的哪个圈层生活,这是首先要破除的一个思维和信息误区。
而亲历了陪读和多次出国定居的经历后,Joys也发现,并不是每个家长都适合“陪读”,在走之前,家长们需要评估自身四个维度:
  1. 国外的谋生能力。比如我和先生外贸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在任何可以上网的地方就可以上班,不然华人在国外找工作、重建事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 是否能接受宽松教育?老师们绝不会像中国的老师那样手把手教你、督促你。我家老二在小学不布置作业,学校希望孩子有大量的时间发展兴趣爱好,享受跟家人在一起的时间。
  3. 是否能接受对亲人陪伴的缺失?我们常常只想到孩子,但是到了中年,很多亲人需要我们照顾,长期居住在国外不能陪伴亲人,是不是是一些遗憾?
  4. 妈妈重建社交圈的能量。在国外陪读,对于一个人的社交能量要求很强,妈妈要评估好自己是否有这个精力?咱们为孩子考虑许多,也要为自己多考虑下,在海外不要过得孤独。
02.
我们叙事里缺少快乐妈妈
在越南花百万孩子上学,值得吗?
“如果度量尺是培养出有竞争力的学霸,那可能会失望。”两个孩子在国内学校成绩中上游,但在越南却名列前茅,让Joys大呼吃惊:
“我的孩子到了这里竟然成为学霸了,尤其是数学。这也让我确信中国基础教育真的是过硬的。”
Joys也说,不能在短期内用好与不好来评估短期教育成果,孩子每天都很期待去上学,体验就值了:
“老二有一次早上急匆匆起来就要去学校,说生物课学到大脑,老师跟去菜市场买了一个猪脑回来解剖,老大也是,上了学校的法语课后,居然主动问我有没有法语课的网课上。”
今年10月,她带着两个孩子回到国内读书。
除了因为对比之后更加肯定中国的基础教育外,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我想念国内的美食,也想念国内的阿姨,也想念国内的朋友和工作。”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我舍不得中国的阿姨,亲人朋友,工作,还有美食。”joys笑着说:“每次应季的时候我都会有些感伤:这个季节该吃云南松茸了,我吃不上;该吃舟山大闸蟹了,我也吃不着。这大概也是一种乡愁。”
听到这句话,我是欣喜的。天知道,一个女人跳脱出母亲和妻子的角色去正视自己的感受,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在东亚家庭里,关于母亲的叙事总是“伟大的”,“奉献的”,“无私的”,却几乎没有听到过“快乐的”。我们太缺少“快乐的妈妈”了。
“快乐的妈妈”背后,才会有真正快乐的、有能量的孩子。在成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后,Joys人生序列依然稳固如初——
自己是放在最前面的,也让我看到了成为妈妈的另一种可能。
她特别热爱和享受自己的工作,怀孕七个月的时候,她还在西班牙出差。现在这么忙,她还在读一个学位。
至于孩子的学习,她一直坚信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我努力工作,爱孩子,把自己和家庭经营好,孩子的未来肯定也会过得好。”
事实也如此,两个孩子长得非常优秀又不失童真。
除了学习,妈妈更重要的工作是带孩子去生活,去感受世界赠予我们的那些美妙的事物。
“我希望我的孩子除了能够有热爱外,他还能够每天闻到花香,每天能够感受到太阳的温暖,风吹过脸庞,感受到生活中的微小幸福,可能是原生家庭能带给孩子最好的东西。”
学习很重要,但“学习是一个终身的事情,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只要让孩子有了对生活的热情与好奇心,他们一辈子都会去主动学习的,为什么我们非要在现在争分夺秒到丧失了好奇呢?”
03.
国际视野,怎么越来越窄?
做如此一个松弛和不焦虑的妈妈,跟Joys这些年在世界各地走过的路和经历的故事不无关系。
如果说新冠让很多家长意识到不确定性是常态,那么这些年走南闯北的她,早早接纳了这个现实。
几年前她去叙利亚出差,拜见了一位当地一家知名企业的创始人,客户邀请她去家中做客,客户还介绍了他的三个帅气的儿子和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给Joys认识。
当合作持续了好几年后有一天,Joys突然收到了客户的一封邮件。信中写到,因为战争爆发,他已经在逃亡德国的路上。
“他说,他的家和工厂已经都被炸毁了。我上次在家里见过的亲戚,有的已经在战争中死亡了。最让他难过的是,在流亡的过程中,他只能选择带走一个孩子,最后他带走了老大。”
看完邮件后,她好几天都没有睡着。
我们都以为生活可以一直这么美满,对珍贵的事情视而不见,但是战争或新冠这样的“意外”,离我们并不遥远,不会再为儿子今天错了几道题,女儿今天考得不好而焦虑。”
每每问到“为什么希望孩子出国留学”,大多数家长的回答里总有这一条:希望孩子拥有“国际视野”。
但吊诡的是,家长和孩子眼中的世界,似乎只有英美澳欧,那些发展中的、落后的国家,“隐身”不见了。留学的路线和目标也变得如此单调——爬藤、冲牛剑、G5超级精英、要世界前50,怎么也得排名世界前100,否则这学就算是白留了。
路越来越窄,竞争越来越卷,又开始花费巨大代价挤了另一条独木桥。
但是大家都趋之若鹜的,真的一定适合孩子吗?对世界的解释,只有“精英式”一种吗?对学习的理解,只有读名校吗?
Joys在伊朗遇到一个中国小伙,当年阴差阳错去了伊朗留学,学会了波斯语,大型国企招聘时候发现他即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还会说当地语言,一下子就选中了他,现在成为了当地负责人。早几年,她也在俄罗斯遇到过在当地留学的姑娘做两国贸易,发展得也是相当不错。
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
从宏观来看,从中国对外的政策方向和世界格局的变化来看,掌握小众国家的语言和文化,走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未必不是一条更宽阔的道。
有家长觉得,孩子去非发达国家是去“受苦”。在Joys看来,这依然是“视角”的问题。

她提到当时去巴基斯坦偏远的城市出差,一路上牛、马、羊跟我们走的是同一条路,宾馆也脏,一觉醒来身上都是红疹子,但是她觉得太有趣了。
当我们用这种视角去看很多事物的时候,就没有所谓的“吃苦”了,没所谓经历是好的或者是坏的,都只是一种经历而已。
所以,当带孩子出去旅行时候,她会订星级酒店,也会订几晚环境非常差的宾馆;会开车和打车,也会带孩子坐公交。
相较于在哪儿留学,更长久影响我们一生的可能就是包容的生活态度。经历了魔幻的2022,我们更能理解“未来是变幻莫测”这句话,未来可能是超乎我们所有想象的。
这也是Joys最想关注的能力:
“我就是想让孩子们去地认识生活,去适应每一种生活的形态。所有的一切都是体验。我希望我的孩子无论去到世界的任何角落,他都拥有着在当下环境里发现闪光点的能力。


就算把他们扔在沙漠,他们也可以每天抬头欣赏星星。”
本文系授权发布,转载自公众号:谷雨星球(ID:guyujihua2021),关注我们,看「100个中产妈妈的故事」,用真实对抗焦虑,解决中产育儿难题。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