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异物导致幼儿死亡,这类新闻每年都会有,比如刚过去的2022年,就有过下面这样的热搜。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这样事情一旦发生,家长都是追悔莫及,而要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最重要是做好预防,把可能被孩子误吞的东西收拾好,不让孩子拿到。
另外就是需要家人们都掌握相关的急救方法,因为一旦发生主气管异物,在孩子送到医院前就可能会缺氧。
眼下春节临近,孩子接触各种食物,尤其是那些可能被误吸的食物的机会明显增多,所以每年春节也是儿童气管异物的高发季节,在这个时间重温一下下面这些知识很有必要。
//万一被呛到了怎么办?
如果家里孩子被异物呛到,怀疑掉进了气管,家长先
不要慌张
,在没有专业人员和设备的情况下,
更不要把手放入孩子口中试图将异物取出
。应该做的是:
① 观察判断气道是否完全梗阻,判断是否需要海姆立克急救法
② 同时尽快联系送医(不管气道是否完全梗阻,也不管海姆立克急救手法是否成功,都应该尽快将孩子送至医院)
有条件的话,尽量优先选择三甲医院,尤其是有儿童呼吸专科、或儿童耳鼻喉科的医院,因为这些医院一般有条件实行支气管镜操作,这既是诊断气管异物、也是取出气管异物的首选方式。
如何判断气道是否完全梗阻?
 不完全梗阻 
如果孩子能够说话或咳嗽,不管是多剧烈的咳嗽,都说明气道并未完全梗阻,这时不建议家长采取特殊处理,以免反而将部分阻塞变成完全阻塞,而应该尽快就医,让医生帮忙处理。
 完全梗阻 
当孩子表现为不能说话、不能咳嗽、不能呼吸,这时提示是完全梗阻,应立即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手法。具体可以参照以下视频:
我们也给大家文字总结了海姆立克手法的要点:
对于一岁以下婴儿 
俯卧位时用掌根叩击背部(两块肩胛骨中间的位置);
仰卧位时用食指+中指冲击胸部下半段位置;
每个动作共做5次,然后转换体位、交替进行,用力要大,操作过程中需始终保持婴儿头部向下,直至异物排出,或婴儿开始出现咳嗽、哭声。
图片来源:见右下角标注
对于一岁以上儿童及成人 
从背部用手环绕其腰部;
一只手握拳,用大拇指的一侧顶住其腹部(在肋弓之下、肚脐之上);
③ 另一只手抓住握拳的手,并用力向上挤压;
重复挤压动作,直至异物排出,或幼儿开始出现咳嗽、哭声。
图片来源:见右下角标注
注意:
如在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期间,孩子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应该停止海姆立克急救法,转为进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和心外按压)。不要盲目相信自己的急救能力,切记及时呼叫120。
//气管异物不是新闻
不要认为气管异物只是小概率的意外,这类事件其实一直都在发生。
根据我们国家的统计数据2017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因气道异物死亡的人数为6896例,死亡率为8.57/10万,占该人群总死亡人数的4.18%。
意外往往就发生在我们不重视它的那一刻,照护孩子,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足够的警惕。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婴幼儿更容易被卡住气管
儿童气管异物约80%发生在3岁以下儿童,尤其是1-2岁之间[1]。婴幼儿之所以更容易出现气管异物,其原因有很多,比如[2]
  • 牙齿发育不全:难以咀嚼坚硬的食物
  • 喉保护性反射功能不全:误吞后不容易呕出来
  • 咳嗽能力较弱:误吞后不容易咳出来
  • 口含物品的习惯:婴幼儿往往有很强的好奇心,容易习惯性把物品放入口中
  • 进食时哭笑或玩耍:容易引起呛咳
  • 家长对危险物品监管不力,如误吸等
//出现哪些情况要警惕?
孩子呛咳异物后的表现,跟孩子的年龄、异物的位置、类型和停留的时间、以及气道梗阻的程度等多种因素都有关系
[1]

儿童气管异物往往缺乏典型的病史和目击经过。
较大的异物症状通常比较典型,会表现为明显吸气性呼吸困难、喘鸣、面色青紫;而较小的异物则未必有典型的症状,往往在吸入初期伴随一阵剧烈的咳嗽,之后则看起来“完全正常”。此后可能因为反复同一部位的肺部感染、慢性咳嗽、顽固的喘息、咯血等原因到医院就诊而“意外”地检出。
一般来说,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就要特别警惕气管异物的可能:
  • 有明确的异物呛咳或吸入病史
  • 不明原因的突发剧烈咳嗽或慢性咳嗽
  • 不明原因的喘息、气促、发绀(口唇脸色发青发紫)
  • 典型三联征:咳嗽+哮鸣音+呼吸音减弱 
//气管异物是可以预防的
气道异物虽然有时候很可怕,但其实日常生活中只要做好以下细节,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发生[1]
图片来源:Pixabay
  • 不要给4岁以下孩子吃以下食物:整个的花生或其他坚果、坚硬或粘稠的糖果、口香糖、葡萄或葡萄干、苹果块、爆米花、热狗等(硬而光滑、需要彻底嚼碎的食物)。
  • 给婴儿喂食固体食物必须让成年人来,而且只在孩子直立或坐位时才喂。不要让大孩子给弟弟妹妹喂食。
  • 孩子吃饭的时候注意监督,不要让孩子在玩耍或奔跑的时候吃东西,叮嘱孩子一定要彻底嚼碎并先咽下所有食物后才能说话或笑
  • 遵循玩具包装上的年龄推荐,避免有小零件的玩具。
  • 警惕其他危险物体:未充气或坏掉的气球(8岁以下)、塑料瓶盖、硬币、弹子、笔帽、纽扣电池、药片等。
  • 最后,很重要的一点:海姆立克急救手法,全家都要学起来!
家长们常感叹:孩子平安长大真不容易,除了预防疾病,还要警惕生活中各种意外伤害,怡禾
曾整理过居家12种意外伤害及其正确应对方法
,内容来自怡禾《家庭急救手册》。  

在怡禾与稳健医疗联名打造的家庭急救组合套装中有相应的实体册子,另外急救包中还包括医用纱布、绷带、透气胶带、一次性冰袋等物品。 
春节不管是出行还是家庭聚会,都是意外伤害更高发的时机,家里备有这个急救包,会增加一份安全。
点击下方即可购买
相关阅读
这些救命的知识题,每个人都应该做一做
溺水后心肺复苏,应先进行胸外按压还是人工呼吸?
课程 | 食物中毒、异物卡住、骨折……长假期间,如何保障孩子安全?
参考资料
[1]UpToDate:儿童气道异物
[2]中国儿童气道异物呼吸介入诊疗专家共识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8.33(18 ): 1392-1402
医学校对:儿科
林俊宏
医生

责任编辑:何杏滢、金孙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