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技术创新往往道阻且长,并且普遍的规律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遭遇瓶颈,研发难度不断加大,而外部竞争环境也可能进一步拉长研发周期。这时候,理想信念成为一个团队奋进的精神旗帜。技术永远在更迭,资源也终会枯竭,而唯有文化能够生生不息,这才是保持行业领先最根本的内在逻辑。
(本文摘自《华为闭环战略管理》一书)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决策者对企业性质、目标、经营方式的取向所做出的选择,是为绝大多数员工所接受和奉行的共同观念。
1998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内部的《华为人报》上提出:“一个企业长治久安的基础是接班人承认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并具有自我批判的能力。”他说:“一个企业怎样才能长治久安,这是古往今来最大的一个问题。华为的旗帜还能打多久?华为在研究这个问题时,主要研究了推动华为前进的主要动力是什么,怎么使这些动力能长期稳定运行,而又不断自我优化……这些核心价值观要被接班人所确认,同时接班人要有自我批判能力。接班人是用核心价值观约束、塑造出来的,这样才能使企业长治久安。”
毋庸置疑,技术创新决定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着华为蒸蒸日上。但是,真正的冠军,在我们看到的这些表象背后,一定还有强大的精神内核支撑,比如不抛弃不放弃、永不言败的精神。
一家企业也不外如是,技术创新往往道阻且长,并且普遍的规律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遭遇瓶颈,研发难度不断加大,而外部竞争环境也可能进一步拉长研发周期。这时候,理想信念成为一个团队奋进的精神旗帜。技术永远在更迭,资源也终会枯竭,而唯有文化能够生生不息,这才是保持行业领先最根本的内在逻辑。
早在华为成立的第二年,任正非就曾在内部会议上提出“狼性”一词,后来又归纳总结了狼的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的意识。
有记者曾问任正非:“市面上有很多写华为管理的书,您认为华为存在管理秘籍吗?”任正非回答:“华为没有哲学,我本人也不学哲学,我认为华为所有的哲学就是以客户为中心,就是为客户创造价值。”
任正非认为,只要华为在长期经营中,能够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华为成立三十多年以来形成的两条最核心的价值观,就能持续地服务客户、创造客户、协助客户商业成功;同时只有持续善待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奋斗者,把大家团结到“为客户服务”这个旗帜下,华为才能越走越远,实现“活得久,活得好”的战略目标。
01
价值观是员工行为的基本准则和指引
企业价值观一旦确立,它就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确立了精神支柱和基本的行为指引。它应作为企业各层领导者和管理者与员工据以判断事物的标准,一经确立并成为全体成员的共识,就会产生长期的稳定性,应该为所有主管和员工共同信奉。因此,所有的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摆脱了初创期之后,都会根据企业的性质、追求和业务的匹配,来构建自己独特的价值观。
任何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不可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总有例外的情况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应该如何行动?即使企业的管理制度非常完善,对各种情况和场景下员工的行为规范进行了指引,但不同部门、不同工种的员工能否全部记住?如果所有的制度和流程都要以正式的书面形式体现出来,且不说后期培训、宣传(即使全部IT化)的成本,光规章制度的讨论和制定的成本就非常高。
事实上,即使遍历管理上所有可能的情况,让主管和员工在任何作业场景下,都能够有操作指引,可一旦外部环境、客户需求或竞争态势发生变化,相关的操作流程和制度也要做相应变化和刷新。一切都讲流程、讲制度,不允许权变,随之而来的是企业运作效率会大大降低,大企业病或组织的官僚化就是这样产生的。大家只对流程和制度负责,而流程、制度所依赖的外部环境一旦发生变化,工作流程产生的结果也可能南辕北辙。
就像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例子,当手机终端产业已经从CT(通信技术)转向ICT,并将迈入以软件定义的云、生态和服务时代,出现了与传统竞争对手完全不一样的苹果公司,诺基亚和摩托罗拉过去积累的所有优势(包括品牌、制度和文化)都成了负担,最终像恐龙一样消亡了。
所以,任正非在目睹了世界上竞争最激烈、“剩者为王”的电子信息产业中,无数巨头瞬间在眼前灰飞烟灭的场景后,做出了“过去的成功,不是未来的可靠向导”的著名论断。
随着华为业务和人员规模的日益扩大,他无时无刻不在警惕华为踏上这些巨头的老路,走向迟钝,走向僵化,失去活力,走向故步自封,像恐龙一样,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最终灭亡。
企业不能朝令夕改,左右摇摆,这样会让员工无所适从,结果肯定也不会令人满意。经过长时间的思索,他给出的答案是,一个企业只有在坚持方向大致正确的情况下,通过价值观的牵引,同时尽可能简化管理,让整个组织充满生机勃勃的活力,以“服务客户的确定性”来应对“时代、环境和行业的不确定性”,才能在长期竞争中存活下来,而存活下来就是胜利。
02
构建企业价值观的基本原则
构建或塑造价值观,对于很多公司在多数时候都是困难的。初创公司整天忙于生存和发展,无暇构建价值观这种看似遥远的事情;等公司壮大了,整理或讨论出来的价值观,又可能不符合公司面向未来的需要。但对于真正想要重塑价值观的公司,则必须采用初创公司的运营做法,从根本上思考和萃取出真正内在的文化基因,并将其有效传递出去和形成认同。
以下若干构建和落地价值观的基本原则,是笔者在咨询和授课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1)根据公司历史、业务特点和客户特性,提取文化基因
基于公司发展阶段和经营现状萃取出最需要的文化基因。通常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以公司发展战略为出发点,思考所需的经营准则和员工行为准则,以及为了实现战略发展所需具备的文化基因;以公司现存核心问题为着力点,思考解决最大问题所需坚持的原则和希望员工改变的方向,以此提取出核心文化基因。
(2)尽量用最简洁的语言定义价值观,以便易于理解和传播
尽量用最简洁、无歧义的文字来定义价值观。
尽量避免专业术语,要容易被相关人员理解,易于传播。
尽量避免使用具有不同含义的词语,或无法转化成其他语言的词语。
(3)要对价值观做详尽诠释,如有可能,编写案例
尽管经过努力,企业所构建的价值观,已经做到了足够简单清晰,可是仍然需要对价值观做尽可能详尽的诠释,以避免引起误解。尤其是对于业务模式复杂的公司,同样的表述在不同的领域会存在极大的差异化理解。
此外,应该用讲案例的方式,来细化价值观的引导。
4)持续引导传递价值观,且需要多维度全方面进行
通过各种途径持续引导和传递价值观,而不仅仅是将其挂在墙上。要构建所有人接受和认同的价值观,可能需要如下几点努力:以身作则、充分信任和持久的关注。
公司领导层是核心价值观的承载者和推广者,管理团队必须将价值观融入他们的工作中,以及与各层级的沟通中。
(5)要把价值观贯穿人才“选、育、用、留、管”的全过程
在人才管理过程中,尤其是干部和骨干,要重点招募和保留接受、践行这些价值观的个人。在具备工作技能之外,个人与公司价值观的契合度,十分重要。
“寻找并珍惜同路人”,应该成为价值观管理的重点。
(6)把价值观纳入考核体系
打造企业文化,贵在坚持,最强有力的做法就是把遵循企业价值观和个人绩效、薪酬和发展机会直接挂钩。企业的价值观一定要具有可衡量性。在华为,价值观的可衡量性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就是华为劳动态度的考核。华为的劳动态度考核从9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这是华为最早的考核,与后来阿里巴巴搞的价值观考核类似。通过劳动态度的考核,能够给以建议,表彰那些认同文化的。
按价值观的评估和评级,来区分一般贡献者和长期同路人,进而对员工的长期薪酬待遇和发展机会产生重大影响。这种方法很古老,但很有效,是同为中共党员的任正非和马云的共同选择。
《华为闭环战略管理》
作者:胡荣丰
出版方:中南博集天卷
出版时间:2022年11月
扫码了解华为公司管理的秘籍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