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校尉作品
首发于微信号 乌鸦校尉
微信ID:CaptainWuya
家好,我是乌鸦。
近日,乌克兰传出一则令人啼笑皆非的消息。
总统泽连斯基任命奥莱斯雅·伊拉什楚克女士为驻保加利亚大使。
这看起来本身只是一则正常的人事安排,但“亮点”在于,这位伊拉什楚克女士,是一名“性学家”。
当然,正儿八经的性学,那也是一门响当当的科学,研究内容涉及生物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我国也有李银河老师这样出色的性学研究者,不是说一提这个专业,就要跟下三路相关联。
不过问题是,这位伊拉什楚克女士,她是正经的性学家吗?
她还真不是。
伊拉什楚克女士不但不是正经的性学家,她可以说压根不是什么正经人,因为她的主要工作是保健品传销公司的讲师……
这么一看,所谓“性学家”就是给人做性药品传销,真是有点儿恶心。
究竟是泽连斯基不走寻常路,任命一个传销工作者去保加利亚当大使,靠传销发展反俄下线;还是泽连斯基自己或者什么熟人曾经是伊拉什楚克女士的客户,这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的确是非常离奇。
有意思的是,正在两国对垒的俄罗斯跟乌克兰,在这个问题上意外地“所见略同”。
俄罗斯官方任命的顿涅茨克共和国领导人丹尼斯·普希林,在从政之前,居然是俄国著名传销公司MMM的高管……
其实不仅俄乌,纵观东欧政坛,多有不少与传销有关的神奇故事,也有许多政坛人物与传销有着联系。
难道说在东欧有着与其他资本主义地方不同的从政逻辑?这里不是“律而优则仕”,倒是有“传而优则仕”?
1
先从丹尼斯·普希林曾效力过的那家3M公司讲起。
说来也令人感叹,这家公司的创始人谢尔盖·马夫罗迪并不是一个天生的骗子、大忽悠,相反,这老哥其实是个天才。
谢尔盖·马夫罗迪的母亲是俄罗斯人,是一名经济学家,而父亲来自于东乌克兰,还有一半希腊血统,职业是高级技术工人。马夫罗迪是一个天生的图像记忆者,有过目不忘的能力,不仅如此,他在高中时就展现了对于数学和物理超强的天赋。
从莫斯科最好的中学毕业后他入读莫斯科国立电子数学学院,毕业后进入了一家科研机构工作。
从马夫罗迪的出身和教育经历可以看出,他属于当时苏联的中上层精英,如果苏联不解体的话,没准儿马夫罗迪也会在科研部门工作下去。
但是苏联已经在剧烈的变化之中了。
对于他们这种精英人士来说,西方自由市场经济的诱惑已经相当大。尽管作为科研机构的工作人员已经是别人梦想中的职业,但马夫罗迪自己的梦想却从搞科研变成了做生意。
1983年,马夫罗迪被苏联打击盗窃社会主义财产部的警察逮捕,罪名居然是出售非法录像带……
幸好当时苏共中央检讨法律执行工作中的问题,马夫罗迪在被起诉之前就获得了释放,不然这位日后的传销大亨可能就要去西伯利亚种土豆了。
1989年,经济上的“新思路”大行其道,马夫罗迪迫不及待开始了创业。
公平地说,一开始创业的马夫罗迪也没有直接钻进钱眼里,当时的他还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他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开办了3M公司,主营业务是进口办公设备,也就是将计算机和计算机配件进口到苏联。
但是马夫罗迪很快发现,这个买卖是真不挣钱。
苏联的确有不少部门需要更换老旧的办公用品,引入先进的计算机势在必行。可并不是每个机构都有钱买西方的电脑,且就算是有钱的部门,人家为什么要从你马夫罗迪这里买呢?
不过,老话说得好,一个人的命运不光靠个人奋斗,也要看历史进程。
1991年,苏联轰然倒塌,随着原有外贸体系的崩解与市场经济的突然实施,俄罗斯很快进入了经济危机,超过3位数的通货膨胀席卷老百姓的存款账户,大部分人一夜之间陷入赤贫。
但对于马夫罗迪来说,乱世就是舞台。
时隔七十年再次遭遇恶性通胀的俄国老百姓恐慌异常,大家从银行把钱取走,却只能看着这钱慢慢变成废纸,想要去买东西,从家出门到市场这段时间价格就翻了倍,老百姓真是没办法了。
马夫罗迪机敏地发现,如果这个时候有人对老百姓说,我能帮你的钱保值,我能让你的财产跑过通货膨胀,绝望的人们一定会相信,这个人肯定能发大财。
说干就干,1992年年底,3M公司转轨进入金融领域。1993年,3M公司发行了自己的债券,对传播非常敏感的马夫罗迪把纸质版债券做成了前苏联货币的形式,只不过把原版上面列宁的头像换成了自己的脑袋。
1994年,3M公司投资几亿卢布,开启了一波疯狂的媒体宣传。马夫罗迪找来一个叫弗拉基米尔·佩尔米亚科夫的演员,这大哥长着一张忠厚老实的脸,马夫罗迪利用这一特点,把他塑造成一个挖掘机操作员,通过买3M公司的债券变得富有。
在广告片里,佩尔米亚科夫靠买3M债券买了自己的房子,给老婆买了皮大衣、靴子、汽车……
苏联(俄罗斯)的足球明星切伦科夫也被马夫罗迪拉了过来,在切伦科夫的告别赛上,3M公司赠送了一张债券,还送了一辆三菱汽车。
当时,3M公司向俄罗斯公众承诺,只要你买我们的债券,我们一年能够回报你30倍的利润!眼见着这么高的回报率,又看着恶性通胀在蚕食自己的存款,再瞅瞅电视上那些靠买了债券发财的人,甚至就连切伦科夫这样的“公众人物”都靠3M债券换了一辆三菱汽车……面对这样的诱惑和铺天盖地的宣传,老百姓想不上当都难啊。
结果是惊人的。接近十分之一的俄罗斯人,也就是1500万人购买了3M公司的债券,而马夫罗迪每天的平均收入就接近5000万美元。
如果说俄罗斯的寡头们是打劫了老百姓名义上拥有的国有资产,马夫罗迪真是实实在在地抄走了俄罗斯老百姓手里的每一分钱……
我们都知道,传销的结果一定是暴雷。半年之后,由于根本没有收益,3M公司的债券价格大幅下跌。面对这个骗了全国人口十分之一的大忽悠,俄罗斯政府如梦方醒,开始想要追究责任。但马夫罗迪早有后手,他参加杜马补选,依靠自己的钞能力当选为议员,获得了豁免权。
事实证明,尽管马夫罗迪算是未雨绸缪,但是卷走几十亿美元之后想靠一个议员身份安然度日明显是不太可能的。杜马通过决议,取消了马夫罗迪的豁免权,将他逮捕入狱,以平民愤。
当然,马夫罗迪的传销生涯还没有结束,2011年,马夫罗迪纠集旧部,成立了一家名叫国际3M的公司,将传销业务推向南非、尼日利亚、津巴布韦、肯尼亚等国家,以每月回报30%的口号忽悠老百姓投资……
别说,还是有不少人上当。
俄罗斯这全国十分之一人口被骗的案例已经很离谱了,但在1990年代的东欧后社会主义国家中,这还不算是最夸张的。
被传销坑得最狠的国家,还得说是我们的“老朋友”——阿尔巴尼亚
2
在苏东剧变中,大部分后社国家都经历了激烈的转轨,但阿尔巴尼亚在这些国家中仍然是变化最突然的。
由于大部分东欧国家都受过苏联各种改革以及西方国家资金的冲击,在80年代末已经有了相当部分的市场经济。阿尔巴尼亚却不然,在霍查的年代,阿尔巴尼亚基本保持了计划经济体系。
这也就造成在剧变发生、自由派民主党上台之后,阿尔巴尼亚的休克疗法带来的后果更为严重。
阿尔巴尼亚政府在剧变之后接受了国际基金组织(IMF)的建议和援助,这两样东西当然是捆绑而来,如果你不接受IMF的建议,他们就不给你援助。
这号儿国际组织是支持绝对经济自由的,对金融业的监管为IMF深恶痛绝,阿尔巴尼亚自由派政府自然也不会违逆这些金主。
在1994年通过的银行法中,就没有给予阿尔巴尼亚央行监管商业银行以及金融活动的权力。
敏锐的投机者利用了这一点。
自从1991年开始,阿尔巴尼亚就活跃着一大票传销集团,不过其规模还只是小打小闹。后世被广泛口诛笔伐甚多的罗姆人(吉普赛人)传销头子萨蒂亚,其实就是个普通鞋厂工人,她也一共没骗几个人。甚至在被捕时,仍然住在老旧的工人公寓里。只不过是因为她的种族出身,以及她是唯一扛不住压力自首的传销头子,所以后世论者总拿她举例罢了。
真正的阿尔巴尼亚传销大头,还得说是1994年成立的Vefa公司。这家公司利用银行法的漏洞,以及基本不受监管的市场经济,在忽悠老百姓投钱的同时,广泛在全国投资酒店、燃料、商店和工厂,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
Vefa还赞助了足球队和1996年的阿尔巴尼亚选美比赛。他们拥有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并且经常是报纸广告商。从一开始,他们的身份就模棱两可,被看似正式但合法性不明确的合同所混淆。没有实质上的金融监管来干预,他们公开资助政治运动并给政客回扣。
另一方面,对于自由派政府和IMF来说,一家新生的大企业正好可以成为市场经济的门面,所以他们不但不对传销加以限制,反而出来给Vefa站台,令老百姓更加相信这家公司。
IMF甚至还在1995年宣布阿尔巴尼亚是“自由市场改革的成功典范”。与此同时,当地媒体称赞金字塔公司的所有者是本土资本主义的开拓者。这些公司的月回报率从6%左右增长到44%——足以在两个月内将本金增加一倍以上。
与俄罗斯一样,阿尔巴尼亚也经历了恶性通胀,在过去还算有尊严的生活荡然无存,群众一辈子的储蓄眼睁睁变成了白纸。
在这样的惨淡局面下,老百姓没有选择,只有投向看起来非常靠谱的传销致富计划。
钱不值钱了,但是你还有房子吧?你可以把房子卖了,拿钱投入传销啊!于是阿尔巴尼亚老百姓纷纷卖房搞传销,将自己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骗局之上。
这怎么可能不完蛋呢?
我国西北少数民族传说中的传奇智慧人物阿凡提,在土耳其被叫做纳斯尔丁大师,在阿尔巴尼亚也相当有名。
有一个段子说,一位村民在湖边散步,看到阿凡提把酸奶倒进湖中,他非常好奇,就问:“阿凡提,你在干吗呢?”
“我在做酸奶。”阿凡提回答道。
“得了吧,阿凡提,那行不通的,湖水不可能变成酸奶。” 
阿凡提眼中精光一闪,道:“万一我成功了呢?”
1996年9月,一位名叫德丽塔的妇女做了当时许多阿尔巴尼亚人都在做的事情:她以25000美元的价格卖掉了她家的公寓,并将这笔钱投入传销公司,他们承诺将她的资金翻倍。
几个月后,公司倒闭了,德丽塔痛苦地说:“我们比阿凡提还夸张,我们以为整个大海里的水都会变成酸奶。”
随着大部分传销骗局的破产,阿尔巴尼亚人民亏损了12亿美元,相当于GDP的一半。失去了一切的民众,对政府极其失望。
但这些高喊民主自由的大佬们似乎对于民主并不是很虔诚,他们不但在选举中舞弊,还在绝食抗议爆发之后拒绝回应。而面对愤怒的反对派与老百姓,这些民主主义者的第一个反应居然是打开武器库,装备自己这边儿的民兵……阿尔巴尼亚内战爆发了。
内战以及各种冲突维持了一年。直到1997年6月社会党(霍查党后继势力)在大选中击败民主党夺回政权,乱局才渐渐平息。但武装冲突造成大量武器流入与阿尔巴尼亚同文同种的科索沃地区,激化了局势,为未来的科索沃战争也埋下了伏笔……
就因为传销,一个国家打起了内战,另一个国家则因此受害,在几年后也乒乒乓乓地干了起来,这传销的威力,真是不容小觑。
而且,传销式的经营方式在战后仍然主导着阿尔巴尼亚的经济。随着放开人口流动的限制,大量阿尔巴尼亚人涌入首都地拉那,房产热潮随之开始。
阿尔巴尼亚的房地产开发是什么样子呢?大概就是开发商买了地,然后找施工方开始盖房,但是开发商不给施工方支付现金,而是承诺等房子盖好了,给施工方几套房子作为酬劳。施工方就得等房子盖好了,再把房子卖了,用这个钱给工人付工资。如果要是房子没有按时完工(基本无法按时完工),那施工方和工人就凉了。
谁能告诉我,这和传销到底有什么区别?
如果按照最恶毒的起外号方法,乌克兰被叫作子宫之国,波兰差不多是个黑工之国,大概摩尔多瓦是妓女之国,这阿尔巴尼亚肯定当得起一个传销之国了……
当这些东欧国家老百姓为传销所害的新闻传到美国,傲慢的美国人认为这肯定是因为阿尔巴尼亚人在社会主义时代生活太久,太蠢了。
“阿尔巴尼亚人从黑暗时代走出来”(芝加哥论坛报)。 
“他们太无知,无法理解资本主义,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带着孩子般的天真和成年人的贪婪”(华盛顿邮报)。 
“这些广告以汽车或异国情调的海滩度假为主题,在美国会立即引起民众的警觉。”(纽约时报)。
合着“骗人和受骗经验丰富”还成你们自矜的资本了?更何况,等到新世纪次贷危机大爆发,美国媒体连这估计也不好意思说了……
其实看看3M国际公司2011年在津巴布韦、肯尼亚的成功,我们就能知道造就传销的是绝望,而不是无知。
说白了,东欧国家在经历政治经济剧变之后,原本的外贸体系和生产逻辑崩溃了,恶性通货膨胀让民众过不上有尊严的生活。绝望的老百姓只能把手里仅剩的那一点点钱投入到传销之中,那是他们的救命稻草,不是他们的发财幻梦。
而让东欧老百姓陷入绝望的罪魁祸首到底是谁呢?反正不是他们自己……

乌鸦校尉整理编辑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乌鸦校尉(ID:CaptainWuya)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请随意
参考资料:
斯莫基穆·萨拉吉:后社会主义阿尔巴尼亚的庞氏逻辑
丹尼尔·彼得利克:金字塔传销无处不在
加文·海恩斯:阿尔巴尼亚如何被骗到内战
奥尔加·季米尔钦斯卡娅:MMM如何分崩离析
乌鸦校尉的视频在B站上线啦!
小伙伴们有兴趣一定要去给我们捧捧场呀!

快来关注乌鸦校尉视频号
热点视频推荐↓↓↓
传销国度

​​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