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都置顶了毒鸡汤
作者:毒哥&玉成
来源:毒鸡汤(ID:Du-JiTang)
01
这年头,店铺被封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有因为产品质量不过关的,有因为资质不全的,有因为扰乱市场秩序的……
但你想象过,有因为一句小小的“欢迎光临”而被封的么?如此魔幻的事情,偏偏最近就在现实中发生了。
事情发生在11月10日,黑龙江大庆肇州县某奶茶店迎来了1名中年“顾客”,他进门的时候,店员按惯例说了句“欢迎光临”。
2秒钟后,“顾客”向店员询问产品的价钱,店员没有回应,而是要求他先扫核酸码。
个人觉得店员的反应合情合理合规,然而“顾客”可不干了,随即亮明身份。
“顾客”称自己是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并批评店员“说晚了,进屋第一句话就应该是扫码”。
与此同时,另外两名工作人员也进到店内,几人以奶茶店“执行防疫要求不彻底,不扫码不验码”为由,勒令奶茶店关门。
其中一人随即拿出封条,完全没有给已经懵逼的店员一点反应的时间,还拒绝了她打电话通知老板的请求,只留下了一句“整利索点赶紧走”,贴完封条便扬长而去。
整个“执法”过程不过2分钟,如果不是有清晰的监控,恐怕谁也没想到这个年头,还会有如此一气呵成的钓鱼执法戏码,真让人不知道说点什么好。
有看新闻的小伙伴应该知道,同样是在这两天,国务院颁布了优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条措施,重点整治防控一刀切、层层加码等问题。
文件还热乎着呢,但真正的基层那边,似乎到了一个平行时空,没有贯彻文件精神就算了,反而还让个别执法人员随意扩大解释权。
最后防疫效果不见得有多好,普通群众反而先被霍霍完了。
02
回到事情本身,以一个正常人的眼光看来,将店员的行为打成“不积极配合防疫”,无疑有鸡蛋里挑骨头的意思了。
首先那句“欢迎光临”,显然就是职业习惯。官老爷们眼里可以只有防疫,但普通人不行,尤其是从事服务业的,要考虑服务态度和顾客的感受。
而且当工作人员作势询问奶茶价钱的时候,店员没有回应,反而要求他先扫码,说明在具体操作流程上,店员还是将扫码放在第一位的,没毛病。
更何况,工作人员自己就不应该负点责任吗?
正常顾客谁进门不是先扫码,根本用不着店员提醒,店员自然也没有“顾客进门第一句该说什么”的思想准备。
这奶茶店的店员及时提醒,已经是圆满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市监局工作人员没有吹毛求疵的道理,更不应该用钓鱼执法的手段,强行给人封铺,整件事哪哪都是槽点。
视频在网上曝光之后,毫无疑问被骂翻了,短短几小时内上了几次热搜。
但你以为这就完了么?那格局就小了,更魔幻的事情还在后面呢。
事情曝光的第一时间,有媒体对当地市监局进行采访,结果相关负责人不是语焉不详,就是直接宣称视频中的工作人员是有人假冒的!!!
这下子舆论更加沸腾了,假冒国家工作人员完全可以构成刑法上的招摇撞骗罪,少说也是3年以下有期徒刑。
要是真有人假冒,后续故事可就精彩了。
只是明眼人都不难看出当中的猫腻,如果真的是有人假冒市监局工作人员的话,很多细节都说不过去。
1. 花这么大风险假冒国家工作人员,总得图点什么吧?但是看视频,3人从进店到离开只花了2分钟,全程没提和利益相关的条件,不符合一般骗子的行事风格。
2. 就算3人真的是骗子,但封条可是货真价实的,店也确确实实被封了,这又怎么解释呢?
封店不是随便就能做到的事,有明确的流程,还有官方记录,如果一切都是“骗子”搞出来的乌龙,那他们得多么手眼通天?
所以一通综合分析下来,只能得出两个可能性,要不就是当地市监局的管理上存在重大漏洞,让“骗子”有机可乘;
要不就是市监局负责人自知理亏又不愿承认错误,所以造了个谣,将锅甩给所谓的骗子身上。
无论是哪个可能性,结局都不太美好,当然后者要更加恶劣一点。
真相究竟如何,其实大部分人心里已经有答案了。
强烈怀疑当初说“有人假冒”的那位市监局负责人,之所以提出如此离谱的说法,全因没想到后续舆论会闹得这么大,多少有点糊弄的意思在里面。
但是事情最终还是闹大了,或者说幸好闹大了,随着民众质疑和嘲讽的声音越来越大,当地市监局终于启动了危机公关,紧急发布了一条正式的官方通报:
直接上结论:
1. 封店的3人并非骗子,而是货真价实的市监局工作人员;
2.通报肯定了3人有恶意刁难的行为,对他们以及相关领导进行了调职、记过、约谈等处分,也对店家作出了道歉,暂时来看是处理完了;
3.网传的“假冒”消息是假的,也就是并没有人假冒,相当于市监局自己辟了自己的谣。
有一说一,看完这则官方通报,我的第一反应是十分无语。
如果没有此前的“假冒”消息,这则通报堪称业界典范,无论是措辞还是处理结果,给人的感觉都挺诚恳的。
然而结合具体背景,讽刺的感觉扑面而来,这则态度诚恳的通报,究竟是官方真心想认错呢,还是骑虎难下,才不得不立正挨打呢?
我不好下结论,大家自由心证吧。
03
个人觉得整份通报里最灵性的,就是“网传”这两个字,很容易给人一种“网上的传言都是假的,大家不要乱信”的感觉,伟光正的形象一下子就出来了。
但是仔细一琢磨,这个“网传”究竟是谁传的呢,不就是肇州市监局自己么?!
现在的网友早就不是傻白甜了,要不是当初有内部工作人员发话,权威媒体报道,说得信誓旦旦,“有人假冒市监局工作人员”这样一个蹩脚的理由,有什么可能会传得开来?
如今肇州市监局就相当于前脚造谣,后脚又给自己辟谣,顺便怪罪一下“传谣”的媒体和网友们,怎么看都过于精分了,见过打脸的,没见过打自己脸打得那么欢的。
再转念一想,如此反口覆舌的表现,公信力何在呢?要不是舆论闹太大了无法收场,是不是“有人假冒”这个说法,就要成为最终结论了?
要不是有监控铁证,是不是店家就只能乖乖认栽了?
而且看报道,如今奶茶店的确是解封了,但不是因为市监局改过,而是因为封店时间本就只有24小时,到期自动解封了。
也就是说,虽然奶茶店得到了名义上的道歉,但实际上的损失并没有减少,那么市监局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来弥补店家的损失呢?
再退一步来想,当初3位工作人员封店封得如此干脆利落,钓鱼钓得如此得心应手,大概率早就不是第一次了,有没有其他店家曾遭受过类似的不公正待遇?
所以归根到底,这不是一次半次工作失误的问题,也不是简单的一则通报就能揭过去的。民众更希望后续当地能够回应下面几个问题:
1. 市监局是否有钓鱼执法的习惯?过往都是怎么操作的,有哪些店铺遭受过不白之冤,官方又要如何弥补?
2. 虽然涉事的几名执法人员被处分了,但显然,市监局做错的不止一件事。
除了钓鱼执法,还有涉及造谣的事情,那么当初放出“有人假冒”消息的那名市监局工作人员究竟是谁?
TA造出的不负责任的谣言,造成了恶劣的舆论影响,热搜都上了好几次,所以是不是也要追究一下这名造谣者的责任呢,官方打算怎么查,怎么处理?
3. 一次问题解决了,以后又该怎么办?尤其是在疫情防控过程中,该如何防止有人拿着鸡毛当令箭的问题,保障大部分人的权益?
跟很多次类似的舆情一样,以上3个问题,最终不一定每个都有答案,但无论如何,疫情至今已经3年了,相关工作不要求尽善尽美吧,最起码也得学会吸取教训。
今年以来,和疫情防控有关的魔幻新闻可谓越来越多,搞到最后我也迷惑了,为什么有些工作2020年干的时候没问题,到了2022年反而出问题。
是我记忆错乱了,还是有些人和事,真的越活越回去了?
无论怎么样,我还是很怀念那个平平无奇的2019年,也希望大家且行且珍惜,哪怕无法回到过去,也希望当下的每分每秒,我们都能过得有意义。
也希望“魔幻”这两个字,在未来的日子中,出现频率不要那么高了,伤不起,真的伤不起。

作者:毒哥&玉成
来源:毒鸡汤(ID:Du-JiTang)
别怪我毒舌,生活比我的话更刻薄。负能量也是鸡汤,只不过它更真实。
往期推荐(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毒语
规则是干嘛的?制定出来,给绝大部分人遵守的,但是制定规则的人,在很多情况下,是不用遵守的,总会给自己留点后门,留个“其他”的解释权。也就是说,规则,也是为人服务的。当规则阻碍为人服务的时候,规则经常就要被改了,这才是世界的真相。
~~~~~~~~~~~~以下是广告~~~~~~~~~~~~
限量秒49.9【2件】~
𝐕𝐈𝐕𝐈  𝐌𝐘𝐑𝐀新品云朵打底衫原价100➕
速囤❗️这个价格仅一批❗️卖完涨价❗️
✔️16纯色可选,打底单穿都很高级,秋冬刚需
✔️均码,80-140斤都🉑️穿,包容性超级强~
以上是毒哥和小伙伴运营的团购业务
主营日用百货、美妆等领域,都是正品,
更重要的价格超实惠,欢迎光顾
~~~~~~~~~~~~~~~~~~~~~~~~
喜欢此文 欢迎转发
毒哥私人微信 :whysoserious915
茫茫人海相识,有缘交个朋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