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都置顶了毒鸡汤
作者:毒哥&玉成
来源:毒鸡汤(ID:Du-JiTang)
01
昨天我们撰文讨论了黑龙江一间奶茶店遭市监局钓鱼执法,因为店员先说了“欢迎光临”而不是“请先扫码”,整间店就被封了24小时的事情。
当时我以为这已经是魔幻的极限了,然而世事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它做不到的,仅仅过了一天,就出了一个魔幻程度丝毫不输的姊妹篇,而且地点同样是在黑龙江。
11月11日,黑龙江牡丹江市一名服装店主发视频吐槽,称自己妹妹只是在店里睡了个觉,结果刚好撞上市监局执法人员上门,对方以她没戴口罩为由,给店铺贴了个“黄牌”。
这个“黄牌”制度是当地的特色(但不是独创,后文会详细分析),专门用来给不积极配合防疫的营业场所作警示。
常规流程是这样的:官方执法人员巡查各商户,一旦发现有商家做得不好的,就在店门外贴一张黄牌。
商家收到黄牌后,要立刻进行整改,通常限期是2天。两天后执法人员重新上门验收,但哪怕是验收成功,也得过一周才能摘牌;
反之,如果在这期间商家整改不到位,或者有新的违规行为,那黄牌就会升级成红牌,收到红牌的店铺会被直接要求封店停业。
我是万万没想到,足球比赛的红黄牌制度还会被化用在防疫上面,效果还如此令人啼笑皆非。
还有一段店内的监控视频显示,巡查人员上门的时候,店主妹妹的确是从床上刚起来,整个人处于懵逼状态。
执法人员质问店主妹妹“为什么不戴口罩?”后者据理力争:“我睡觉呢。”
但执法人员不依不饶,反问:“是不是营业场所?”
又表示但凡是营业场所,里面的人都得戴口罩,豪横的态度引来店主妹妹的不满,回了他一句“你怎么不堵我被窝呢?”
噗,这句着实给我看笑了。
然而再据理力争,在过于悬殊的话语权面前还是徒劳的,最终她收获了一张黄牌,接下来整整一天,没有任何一名顾客走进店里,生意大受打击。
后续店主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他们平时营业会要求每一个进店的人扫码戴口罩,自己也会戴口罩。
但当时执法人员进门时,妹妹正在睡觉,听到声响才匆忙店铺分为前后两间,后面本来就是休息的区域,如果这种情况都戴口罩,“那吃饭洗澡是不是都要戴口罩”。
昨天我们说的“因先说欢迎光临而封店”的事情,发生在黑龙江大庆市,大庆和牡丹江同处一省,仅仅距离500公里。
但具体的防疫政策在细节上大相径庭的同时,在奇葩程度上又不谋而合,堪称卧龙凤雏,不得不让人感慨一声:“他们都是怎么做到的?”
02
一时之间,我也不知道这两家谁更胜一筹,“先说欢迎光临而封店”操作更粗暴,但撑死了也就封一天而已,影响一天的营业额;
“睡觉不戴口罩贴黄牌”则相反,虽然保留了店家开门的权利,看起来更“人性化”,但实际上流程更长。
黄牌贴在门外至少9天(2天整改+7天验收期),按照如今人们“谈疫色变”的心理,店家在这9天里的生意额堪忧,一个不走运,说不定连生计都影响上了。
说到底,两者都是昏招中的昏招,如果有人说这些措施真的能防疫,那就鬼也不信。唯一的作用,似乎就是把小老百姓折腾个半死了。
而且最离谱的就是,“黄牌”事件发生在“欢迎光临”事件的一天之后,当时后者已经上了几次热搜,全网声讨,各地但凡有点眼力见的,都该自觉收敛一下了;
但偏偏就是在同一个省里,另一帮人依然干着类似的事情,说明每次发生这类事件的时候,除了风暴中心的那群人之外,其他人依然不会吸取教训。
或者说直白点,核心利益没有被动摇的人,永远不会在前辈经验中吸取教训,如此一来,我倒是有点理解为何防疫了3年,有些地方有些事情反而越来越魔幻了。
而“黄牌”事件的后续,和“欢迎光临”事件一样,在舆论发酵之后,官方终于后知后觉反应过来,在一天之后默默派人上门摘走黄牌,还对店主作了道歉。
虽然至今相关部门都没有给出一个正式的官方通报,但这种程度的处理,已经勉强算是认错了,当地政府在接受采访时,也承认了有矫枉过正的现象存在。
但你以为这件事就算解决了么?
还没呢,有一个细节很值得我们琢磨:市监局工作人员上门摘黄牌、道歉的同时,还提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要求:要求她将发布在网上的视频删除。
那就很迷了,既然有心改过,为何偏要人删除视频,是在怕什么吗?
店主本人有没有删视频我不知道,但其实现在二创、三创早就传开来了,删不删原视频对舆论影响根本不大。
如果这些工作人员后续发现舆论还是对己方不利,那会不会迁怒到店主身上,以各种名义对她使绊子呢?谁也不好说。
说到底,形式主义害死人,也奉劝这些基层部门一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想不翻车,下次在做决定之前,还是先用脑子想清楚吧。
03
耐人寻味的是,两天连续发生了两件防疫奇葩事件,都在黑龙江,都和市监局有关。
不得不让人怀疑,黑龙江官方是不是给各地市监局下了什么KPI,眼看着临近年尾,大家都在赶指标呢。
我也查了这次引起争议的所谓“红黄牌”制度,且不论执行细节,光把大黄牌贴人门口这一点,就无论如何都显得过于粗暴了,像是一两个领导拍脑门想出来的办法。
结果你猜怎么着,就这,都还不是黑龙江牡丹江原创的呢,是照抄了人家山东的。
要溯源也不难,据媒体报道,“红黄牌”制度从今年8月开始就在牡丹江实施了。
当时当地市监局还发布过一篇名叫《“黄牌”警告“红牌”停业阳明区市监局硬核推进“场所码”全覆盖》的文章,对该制度进行了介绍。
将文章标题复制到百度里进行搜索,就会发现这篇文章已经被删掉了,然而在其他词条里,发现了近乎一模一样的内容。
比如这篇报道,发布者是山东省寿光市政府,时间则是今年5月份,也就是说比牡丹江那边早了3个月。
牡丹江政府发的那篇文章,不论是标题、措辞,甚至是具体到“红黄牌”制度的实施细节,相似率至少有99%,剩下那1%,就是把具体地名和数据细节给改了改。
就连那个贴在商店门口的黄牌,后者也长得如同前者的升级版,这不就巧了么。
要是再认真查下去,就会发现山东有好几个不同县市、街道都发过类似的文章,因此可以推测这个“红黄牌”制度的原创者,大概率是山东的疾控或者市监部门。
只是几个月之后,这个制度被牡丹江那边照抄了。本来嘛,政策这些东西也没有啥知识产权可言,防疫靠谱也行,抄就抄了。
但你抄得不走心,连文章标题也不改,这都算了,居然连执行也执行得令人一言难尽,那就真的太过分了。
不禁让人怀疑,如此乱作为的基层,真的能将新的防疫措施落实到位吗?真的能如中央所设想的那样,解决层层加码和一刀切的问题吗?
话说今年以来,我们看到的防疫乱象真的太多了,除了上面聊过的之外,还有防疫人员要求市民吃饭戴口罩。
以及由此催生出来的奇葩“大嘴鸟”口罩等等。
防疫固然重要,戴口罩也很重要,但现在有些人对于口罩的执念,是不是已经到了一个魔怔的地步了?
但我们又能怎么办呢?
短期内,似乎并不能怎么样,但希望在这么多次无谓的劳民伤财教训之后,各地起码能够修改一下执法时的细节,别再用力过猛。
防疫最重要的是有效,而不是手段奇葩,希望各地基层的工作人员以及领导们,能够早日明白这个道理,少折腾一些吧,这,也许就是小老百姓们最朴素的愿望了。

作者:毒哥&玉成
来源:毒鸡汤(ID:Du-JiTang)
别怪我毒舌,生活比我的话更刻薄。负能量也是鸡汤,只不过它更真实。
往期推荐(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毒语
轮回:“不撞南墙不回头”→“形式比人强”“u turn”“矫枉必须过正”。
现在走到哪了?
~~~~~~~~~~~~以下是广告~~~~~~~~~~~~
出栏季钜惠,12支只要99元
草原出栏季的小羊排,送礼自留都🉑
出栏季就是牧民的丰收季
6-8个月羔羊羊排🥩
1.3cm薄切,奶香十足😋
以上是毒哥和小伙伴运营的团购业务
主营日用百货、美妆等领域,都是正品,
更重要的价格超实惠,欢迎光顾
~~~~~~~~~~~~~~~~~~~~~~~~
喜欢此文 欢迎转发
毒哥私人微信 :whysoserious915
茫茫人海相识,有缘交个朋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