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知书先生
互联网的记忆更替太快,一朝声名鹊起,一朝隐于市野。
网红的周期也短到可怕,寥寥数月,就可能见证一场顶流和消失的两级反转。
但曾经火爆全网的李子柒,似乎并不在列。
2021年7月14日,李子柒更新了视频《柴米油盐酱醋茶》,此后便消失在大众的视野,长达537天。
然而直到今天,李子柒的粉丝不仅没有淡忘她,反而呼声高涨,在她往期视频的评论区里一如既往地打卡支持,期待着她的回归。
对于任何一个IP来说,断更可能就意味着会与流量失之交臂。
而李子柒却是个例外,她的粉丝数量不减反增,视频播放量也一直走高,仿佛没有消失一般。
这么长的时间里,网友一直担心她是否会就此隐退,翘首以盼她的回归。
有消息称,她未来将继续与微念保持合作关系,也总算是让粉丝们迎来一点希望。
不禁让人好奇,在日新月异、才人辈出的短视频时代,为什么唯独李子柒,没有被浪潮淹没?
看看内娱环境,或许就有答案了。
如今的内娱就像一个光怪陆离的池子,猎奇网红和法制咖层出不穷,好戏一出又一出。
明星们忙着嫖娼、吸毒、骗钱逃税,网红们忙着制造噱头吸纳流量,疯狂割韭菜。
不断塌房的明星们已经无法去细数了,观众的道德底线和信任早就被刷新了下限。
偷税漏税动辄以亿为单位:
因为流量,毫无专业素养的明星成了荧幕主角,备受粉丝拥戴,表面上光鲜亮丽,内里却是不堪入眼的劣迹斑斑。
因为流量,普通人也加入了狂欢,企图在万千人中找到爆红暴富的捷径,逐渐抛却底线。
每每想起那个直播吃大白鲨的网红“提子”,我都不禁胆寒,为了流量不择手段,将人性道德踩在脚下,实在是匪夷所思。
她不仅直播了宰杀、烹饪鲨鱼的整个过程,还以极其不顾形象的吃法博取噱头。
“人工养殖可食用”的标签也不过是障眼法,实则吃的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白鲨。
翻翻她过往的视频,从变异娃娃鱼、孔雀到鳄鱼……无一不是猎奇的动物,但她都能坦然的搬上餐桌。
如果不是眼尖的网友打假,不知道她还要挑战道德红线多久。
更可悲的是,这不过冰山一角。
你能想象吗?持刀强奸未成年的强奸犯竟然可以坐拥十几万粉丝,在某平台上带货女性用品卫生巾。
他为自己打造寻亲男孩的苦情人设,将所谓的悲惨过往诉诸荧幕,甚至为当年的罪行冠以“醉酒”的借口。
粉丝们为之动容,极尽溢美之词为他开脱罪责,甚至调转矛头去攻击曾经那个年仅15岁的受害者。
流量的延伸之下,不再是缤纷多姿的文化传承,而诞生了不少令人震惊的闹剧。
这些网红明星乱象,与李子柒一对比,高下立判。
她的出现,让观众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出淤泥而不染”。
李子柒谱写的田园牧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就是人间理想。
她是大山里的孩子,父母离异,父亲早逝,继母百般苛刻之下,她只能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爷爷离世后,为了生计,她扛起了家里的重担,去城里打工。
后来,为了照顾孤苦伶仃的奶奶,她毅然放弃了城市的工作,重新回去了山里。
归园田居、自给自足的生活,成了她的日常,也成了喧闹都市里被繁华裹挟的年轻人的一处精神归隐地。
在李子柒的视频里,你能看到的不仅仅是种瓜养花、劈柴做饭的零碎农活,还有被赋予灵魂的春耕秋收和四季烟火。
这里,美如画卷。
或是山花烂漫,风卷残云袅袅生烟起;
亦或是曲水流觞,煮茶赋闲诗意层叠;
有鲜衣怒马的快意潇洒,也有浅尝时令小食的惬意安宁。
琳琅满目的小屋,每一样东西都出自李子柒的手,满满都是手工匠心,不见科技与狠活。
出现在她餐桌上的每一种作物,你都能追本溯源,看着它们从抽芽开花到结果落叶,再被做成食物,酿成美酒。
养蚕抽丝做成衣服,刺绣画锦书也是不在话下。
李子柒的视频内容节奏总是很慢,更新速度也不固定,与快节奏的互联网时代背道而驰。
但国内外上亿的粉丝们,却从来对她不减期待。
不是因为她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而是在漫长的时间跨度里,她一直不断的学习和呵护那些自己亲手种下的东西。
她就像一个技能点满的美少女,把那些已经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里的传统文化重新拾起,变成短短的几十分钟视频,再传达给世界。
她不与资本为伍,简单的享受着自己的世界,并把这种精神价值分享给所有关注她的人。
李子柒的初衷是表现我们平和、农耕、勤奋的田园诗歌,而不是惹得一身铜臭味。
这个名字,甚至已经成为一种被赋予了多种意义的文化,影响着快餐时代的我们。
李子柒消失后,出现了很多类似的人物。
南方“彭传明”、北方“张同学”、东南“帅农鸟哥”、华南“康仔农人”。
他们都生活在乡间,就地取材,展现朴实乡村炊烟袅袅的生活。
他们有着李子柒的真实和鲜活,也有着独属于自己的传统艺能。
一如帅农鸟哥的简介所写:
“会一点绘画,会一点木工,会一点电焊,烧饭,也会一点。”
彭传明更是用双手,将中国沉淀了几千年的文化都一一还原。
耗费两年时间,只为一条八分钟的视频。
古代的胭脂水粉也好、文房四宝也罢,他都可以完美复刻。
这里没有满屏的“老铁”,只有道不尽的人间烟火。
他们是遗落人间的艺术家。
我们热爱且执着的传统文化,被这些人们用时间和心思一点点传承和沉淀。
这是李子柒即使“消失”这么久也始终被挂念的主要原因。
她凭借一己之力,唤醒了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追求岁月静好的心,也改变了国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我们需要有人去敬畏和发扬传统文化,也需要为这样美而真实的内容鼓掌。
在这个每个人都飞速奔跑的时代里,他们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什么是“从前慢”,也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诗和远方。
与其让靠猎奇手段博眼球的网红占领市场,不如多一些“李子柒”来慰藉我们干涸的心灵。
李子柒塑造的精神乌托邦里,稳定安宁、岁月静好,即使你无法勇敢迈出内心渴望的那一步,也可以在这里寻得一处静谧。
不仅如此,她也在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
难忍煎熬的岁月终会过去,理想生活就在不远将来。
文末“点赞+在看”,希望李子柒可以早日归来,以人间烟火,再抚凡人心。
- END -
* 作者:知书先生,有品,有趣,有料,有态度。本文系知书先生原创,转载请标明来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