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月19日,一位在上海滩红极一时的女影星入住当时静安寺路上号称“远东第一高楼”的国际饭店。作为国际饭店的常客,她在入住时特地叮嘱酒店服务人员“三不”:不需要任何服务,不要按铃,不许打扰。
(上海国际饭店)
午夜,服务生再度巡班时,听见708屋内有细微的呻吟声,空气中还仿佛弥漫着甜丝丝的气息。“糟了!”领班意识到事情不对,迅速与服务生一同将门撬开,只见这位女星口吐白沫地横躺在房间地上,旁边则是这股诡异甜味的来源——鸦片、烈酒和安眠药混合物。这般情景,不难让人猜出她是摄入了过多此类混合物导致的昏迷。
一天后的凌晨,这位女影星在宝隆医院正式宣告死亡。
她就是传说为《风声》里顾晓梦的原型、英达的姑奶奶——英茵。
晚清往事
传奇的女星,往往都被期待着有一个传奇的出身。有许多报道记载,英茵祖上是清朝贵族,出身八旗大姓赫舍里氏,父亲英敛之是《大公报》和辅仁大学的创始人之一。但经考证英敛之亲生的只有一个独生子——英千里。
英茵是英敛之哥哥的女儿,英茵父亲在世时是个无业混混,成日在大街上与人打架斗殴,终于有一日被仇家在街上刺杀,当时的警察也见多了这种事情,最终追凶这事也就不了了之。后来,英茵就算是过继给了她的叔叔。
(英茵)
十五岁的英茵在北平弘达学院念书时,恰逢上海明月歌舞团前往北平招考演员。英茵长得并不漂亮,但演技却是天生地充满灵气。没有牵挂的英茵在拿到录取通知书之后,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北平,开始了她在乱世的传奇人生。
孤岛间谍女星
孤岛时期(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上海租界为止)的上海,呈现出一派诡异的热闹与繁荣,各种戏剧运动层出不穷。
时任青鸟剧社负责人之一、后来的中央戏剧学院院长欧阳予倩与英茵结识,并推荐她饰演曹禺三部曲《日出》中的女主角陈白露。
果然,导演没有挑错人,英茵把陈白露的人物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一经演出,她便在上海话剧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一炮走红。回头看去,英茵未来的命运,与陈白露亦有相似之处。
演完《日出》后的英茵,就离开了上海,退到重庆大后方继续演戏。这段时间里,没有人知道英茵是如何走上军统情报工作之路的,直到今天,这些情报人员的资料也仍然是绝密档案。
1947年发表在《春海》杂志上题为《忆英茵》的文章中给出了相对详细的信息:抗战初期,英茵担任江苏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的政治情报员,主要负责传送谍报信息与财务出纳等工作。在该署中,还有一个关键的男人——平祖仁,英茵后来的命运和死亡,都与他息息相关。
英茵与平祖仁是情报组的同事,在重庆时就以恋人自居,到上海后更是经常共同进出。但毕业于暨南大学的平祖仁,当时已经结婚,并与妻子有一个孩子。
上海被日伪占据后,英茵与他人逆向而行,从相对安全的重庆大后方辗转香港,又再次回到了动荡的上海。对于外界的质疑,英茵轻描淡写地一句“费穆导演受邀拍戏”带过,这番不辞而别也因此惹恼了中国电影制片厂,厂长愤而致函香港、上海各大报刊,指责“英茵行动浪漫,已予开除”。对此,英茵自然不以为意,很明显她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这段情节又与电影《兰心大剧院》有相似之处。
平祖仁与英茵在上海再次重逢,当时也有一些小报声称英茵此次回到上海,就是为了与他“私奔”。
实际上,初期两人表面暧昧的关系是为了情报工作的掩护,因此平祖仁的太太也对两人的密切来往十分宽容。两人在工作上是互补又十分默契的伙伴,有了大明星的身份做掩护,英茵和平祖仁在执行任务时都少了许多阻碍,英茵的一部分重要工作是乔装舞女或风尘女子将日本军官或汉奸引诱至隐秘偏僻的角落,接下来的任务就交给已经在原地埋伏的同事“处理”,如电影一般的情节,每天都在当时的上海上演着。
随着相处日渐深入,平祖仁与英茵似乎不再仅仅是对方“战友”而已。在生活上他们渐渐成为了彼此的知己,没有特殊任务时,两人也时常在屋内看书、聊天、做饭。他们始终恪守着心中的道德观念,发乎情,止乎礼,但似乎有什么东西已经悄悄萌芽了。
76号魔窟
作为一个具有丰富斗争经验的老特工,平祖仁对于躲避寻常的暗杀已经显得游刃有余。
根据朱兆和的回忆,他曾于1941年的一个周日亲眼看见他的“平叔叔”驾着车,在行驶至今瑞金二路时被横空出现的两个刺客枪击,当时还穿着高级大衣的平祖仁身手敏捷、优雅地跳出车门,迅速逃脱了刺客的追击,事后还嘲笑他们为“蹩脚货枪手”。在这若无其事的戏谑语气下,他的高级大衣下摆两个还残余烟火枪药味的弹孔还在隐隐冒烟。
“死里逃生”成为了平祖仁的日常,但这一次,他却无法再“逃出生天”。
抗日战争时期,在如今的万航渡路435号(时称极司菲尔路76号)里藏着一个让人闻风丧胆的“魔窟”。
这一地点曾是安徽省主席陈调元的公馆,后成为日本在上海扶植的一个汪伪特工机构,由汪精卫的“宠臣”李士群坐镇,担任该特工总部副主任。它的迫害目标主要是各界、各党派的抗日人士,郁达夫其兄郁华就被“76号”于车内暗杀。
很快,“76号”以凶残的拷打和对于抗日分子猎犬一般的灵敏度闻名全上海,大批救亡人士以极度残忍的方式遭到捕杀,一时间,这一桩桩的血案让上海风声鹤唳。
四月这天,正是平祖仁的生日,英茵为他准备了一桌好酒好菜准备为其庆生。但天色渐晚,平祖仁始终没有出现。英茵心中生出不详的预感,她拨通了平祖仁家的电话,电话中保姆颤抖地回答道:“平先生和平太太下午已被‘76号’特务逮捕!”
平祖仁与夫人、司机被日本宪兵队本部特高科关押审讯一段时间无果后,遂转交给“76号”的李士群。以英茵对“76号”的了解,这无疑是平祖仁的死亡倒数。
英茵开始在脑海中飞速思考,盘算着她手中现有的哪些人脉资源能够救平祖仁于水火之中。
第一个映入脑海的,便是袁殊。袁殊时任汪伪政府要员,也是《伪装者》中“明楼”的原型。他追求英茵已经许久,并担保自己能救平祖仁出狱。但唯一的条件,是让英茵嫁给他。英茵当时救人心切,便也顾不了这么多,只要有一丝一毫的希望,明知其中必有诈也还是一咬牙委身于他,但最后袁殊也未兑现他的诺言。

(袁殊)
转眼,平祖仁夫妇已在“76号”待了许久,平太太还在狱中产下一子,如今只剩英茵在狱外不停地为他们奔波。
说回这“76”号魔窟,因为处决是在中山北路刑场,往往就地埋葬,刑前常派一个哑巴去挖坟穴。他事毕回来,会咿咿哑哑地做手势示意,告诉大家将死的是几个人,大家自行判断死刑犯数字与哪宗案情相关,大概轮到谁了。
这天哑巴掘穴归来,报告有1个人将被处决,众人推测,那平祖仁怕是跑不了一死了。据说,平祖仁本来是可以不死的,但因“76号”中有人吞没了他经手的物资,非杀之以灭口不可。
1942年1月8日,平祖仁被日寇枪杀。
故事还未结束,日寇在暗中观察,试图通过平祖仁的死连根引出他周遭更多抗日人士,也正因如此,平祖仁的友人都不敢此时出面。平太太虽在平祖仁离世后已经被放出,但一来没有钱,二来担心再惹上麻烦,也无法处理后事。
于是英茵只好以恋人的身份为平祖仁处理一切身后事宜,在为平祖仁购买墓地时,她悄悄地在墓地旁为自己也留下了一块墓地。
英茵与平太太
平祖仁去世后的一天,平太太突然抱着孩子找到英茵家来,英茵一见她满脸的憔悴与绝望,就知又有事情要发生。原来平太太此番来意是在“托孤”,平祖仁死后,平太太也决定随他而去,而她能托付和信任的人,只有面前这位丈夫的“恋人”。
(英茵)
面对平太太的请求,英茵告诉她,此时她死了也是白死,没人会知道。自己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自己是明星,有很多观众,媒体自然会关注明星的死讯,顺带会挖出她和平祖仁的关系,这样,为抗日事业牺牲的平祖仁就可以流芳百世了。而且,孩子不能没有妈妈,平太太应该活下来,好好把孩子抚养大。

或许英茵已经在间谍生活中感觉无比分裂,平祖仁的死,令她对活着丧失了信心。两名女性当时的内心翻腾自不必多言,最终,她们达成了默契。
那几天,英茵正在合众公司拍屠光启导演的戏,大家都看出了她最近的状态出奇地轻松,她时不时地约圈内外的同事、朋友,到她公寓里去玩,亲自下厨做饭,同时借此感谢同事们在安葬好友平祖仁一事上的付出。
1月19日,英茵一如常日般工作,接受了《申报》记者的采访。采访中,她将自己的病历本拿给记者看,并说道:“身体很不好,医生关照吃中药呢。”
(英茵接受采访的报道)
当晚9点,英茵入住了上海国际饭店。
名伶之死
故事回到了开头。
素来行事高调、习惯了受人追捧的英茵,这次却格外低调地办理了入住,甚至使用的都不是自己本名,她留下的化名叫作“干净”,这名字也算作她的遗愿吧。
面对“干净”不愿被打扰的需求,客房部的服务生心想也许是私人行程,加之对方是个大明星,不敢过多得罪,当下便满口应承下来。但服务生看这位女影星脸色阴沉,怕生了差错,过了半个小时,还是走到10楼的708房间敲门询问她是否需要吃点东西,对方在门内应道“你有完没完?再打门,我不会理你了。”服务生吃了闭门羹,就悻悻地离开了。
午夜事发,英茵被发现于屋内自杀后,被酒店巡捕房的警员送往宝隆医院,警员不识英茵,将她送到医院走廊后就擅自离开了。
许久,英茵被一个小护士认了出来,这才赶紧被转到病房内抢救。酒店房间内还留有英茵的遗书,是给合众公司的陆洁先生的,她的遗书写得无比隐晦:“陆先生: 我因为......不能不来个总休息,我存在您处的两万元,作为我的医药葬费,我想可能够了。”
酒店根据英茵的遗书联系到了合众公司的同事,事情很快也传到《申报》记者那儿去,这时几批人马都在火速赶往医院,但由于凌晨已经戒严,众人只能步行前往。此时,天空已经泛起鱼肚白,果真如《日出》中陈白露最后说的那句台词一般:“太阳要出来了,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至此,一代女星波澜壮阔的命运就此落幕。
主要参考资料:
[1]郎慕中.“孤岛”时期红影星英茵自杀之谜[J].档案春秋,2007:51-53.
[2]淳子.英茵之死[J].档案春秋,2010:56-59.
[3]谷梁.英茵殉情之谜[J].档案春秋,2015:41-42.
[4]年悦.亲王格格、女明星、烈女、间谍:抗战前后公共话语中的英茵[J].当代电影:2017:78-82.
[5]太虚.宝隆医院访英茵[N].申报,1941-1-19
[6]艺人英茵自杀 后日大殓[N].申报,1941-1-22
版权声明
作者:江未
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黄河诡事:游走在生死边缘的“鬼侠”,最怕少女尸体(关键词:捞尸人)

.小姐爱上车夫,私奔后与娘家对簿公堂(关键词:黄慧如)

.“疯批美人”徐睿知:戏里戏外的镜像人生(关键词:徐睿知)

.佛系“情色女王”坛蜜(关键词:坛蜜)

.民国版《梦华录》:另一个“宋引章”也等到她的“赵盼儿”(关键词:李苹香)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