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生物学家饶毅因为驳斥张文宏医生的观点,招致了许多争议和批评。其中有一些批评是正常范围内的公共辩论,但亦有许多批评根本不讲道理,纯粹是捕风捉影、人身攻击、上纲上线和有罪推定。
经常刊发饶毅文章的公众号“饶议科学”回应称:饶老师从未“首倡”、只曾“估计”新冠核酸检测的普遍性;饶老师参与过0个新冠核酸检测企业。
饶老师从未“首倡”、只曾“估计”新冠核酸检测的普遍性
来源/饶议科学
【把饶老师两年前在有前置条件的情况下准确“估计”两年后可能普查新冠核酸,捏造成饶老师“首倡”,是只能造假的写手对大众的再一次欺骗】

一批不懂科学的写手们,知道如果只谈事实,他们就无法反驳饶老师对张文宏的批评。
饶老师只批评张文宏多次说疫情马上好了。饶老师还不同意有些人(并非张文宏一个人)说每一次流行的新冠比上次的症状轻。
饶老师就事论事。读者可以根据事实进行判断。
写手们无法依据事实反驳饶老师。
怎么办?
捏造。
但是,捏造饶老师很容易戳穿,因为有公开记录。
2020年,饶老师在一个非疫情决策机构的小场合(北京市教委)说“所以如果我们常态化防控,估计也会按照两年跟踪,在学校、社区、医院最主观的方法是核酸检测,核酸检测也会有假阴性、假阳性,但是目前没有比核酸检测更好的监控方式”。报道不显眼,在《北京日报》2020年6月10日客户端。
截屏可以看到引号内才是饶老师的话,其他非引用的不是饶老师原话。
这句话,明显有前置条件(“如果我们常态化防控”)。在前置条件下,饶老师“估计”“最主要”(《北京日报》误为“最主观”)的方法是核酸检测。显然饶老师不是提出主张,而是个人估计。事实证明饶老师估计准确。何况,全世界在防控时都用核酸检测。核酸检测何罪之有?
但是,写手却捏造“饶毅首倡全民核酸检测”,引起群盲起哄。
只要核对事实,写手和群盲就无言以对,只能造谣生事。
如果依赖谣言可以打垮一个人,那么,每一个人就会成为谣言最终的受害人。
至于饶老师,放心,他的言行,自从回国就有严格的公开记录,谣言在记录面前不攻自破。
附:饶老师参与过0个新冠核酸检测企业
来源/饶议科学
中国企业都是公开的,除了名称之外,每个企业做什么,也查得到,而不是瞎编就可以。
不造假、不故意说谎的人,检查都只能得到与附件的截屏一样的结果:饶老师只在历史上与一个有核酸检测资质的公司(“优乐”)曾经有关,但饶老师在2019年(疫情前)就退出了,记录清清楚楚。
而“优乐”是检测癌症病人的核酸和生物标记物,以帮助癌症的诊断和治疗。
在饶老师退出后,这个公司曾被地方卫健委要求报病毒核酸检测资格以显示地方技术实力。但是,即使如此,它从未做过新冠核酸检测业务。
大肆渲染一个饶老师早已退出、而本身完全没做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公司,放大成几十个核酸检测公司,以小人之心歪曲网络公开信息为能事。
本号点评:
1、饶毅教授从来都不是所谓的防疫爱好者,更不反对放开。去年张文宏医生因为与病毒共存的说法遭受围攻时,饶毅便发声支持张文宏。在数月前防疫策略十分严格时,饶毅便不认同一直延续现行方法,因为“无法预计何时新冠疫情不流行了,无法预计何时新冠病毒消失”,他建议:“尽快推广第三针疫苗,老年人和婴幼儿接近(当然不可能)百分之百接种,然后开放”。
2、熟悉饶毅文章的人应该不难看出,饶毅反对自认真理在握,他一个一以贯之的观点是科学作用是有限的,人类应该对未知保持敬畏,凡事不要过于言之凿凿,话不要说得过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人云亦云从来都是最简单的,区别只在于不同的时空语境和意识形态。科学家的可贵之处在于,当众人都在说同一种观点时,他敢于基于自身的知识和逻辑推理说出不一样的观点。
4、一个健康的社会必然是能包容不同声音的多元社会。这也是李文亮医生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朴素道理。不论张文宏医生还是饶毅教授,他们都是多元社会不同声音的构成。对于他们的观点,有不同看法乃至批评意见,同样是正常的。但不宜以己度人或张口就来,不宜意识形态或立场先行,不宜上纲上线或扣帽子。毕竟,一个健康的社会既需要张文宏医生那样的人,又应容得下特立独行的饶毅。
END
推荐阅读
十点公社
一个时代的记录
自由评论
只为苍生说人话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