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子明
来源:政事堂2019
文章已获授权
非洲有一句谚语,“上帝在赐给一个地方丰富的资源的同时,也附带上了一个咒语,它将诅咒这个地方的人得不到好运”。

上世纪50年代,荷兰发现了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促使荷兰经济大繁荣,但是能源的蓬勃发展却严重打击了荷兰的工业部门,到了80年代,荷兰工业产品出口大幅下降,失业率激增。
国际上给这种资源带来的魔咒起了一个称号,叫做“荷兰病”。
只不过,荷兰并没有如非洲国家版躺在了“荷兰病”之下,凭借着能源出口带来的滚滚红利,荷兰重金压住科技产业,以ASML等科技公司为代表,实现了产业升级,摘取了半导体行业桂冠上最闪亮的明珠。
同样,深陷石油“资源魔咒”的海湾各国,也没有躺在资源魔咒之下,今年卡塔尔斥资两千多亿美元举办世界杯的背后,是借世界杯的热度打造全球商贸旅游与金融中心,吸引全球资本汇聚,实现国家的产业升级。

甚至过去十几年间,美国纳斯达克的科技大佬们的崛起背后,很多拿的都是海湾王爷们的石油美元。这些在赚钱上朴质无华且枯燥大佬们,花钱时却投向了最新最科技感的领域。
因为他们很清楚,石油终有一天是会枯竭的。
而我们所处的东亚不同于中东,在这里,没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有的只是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劳工资源的供过于求,使得东亚的劳动力价格极为低廉,竞争也极为激烈,只要西方把生产线向东亚转移,东亚勤劳的劳动人民就会用极其卷的努力,为资本提供源源不断的巨额利润。
但是,这种丰富的人力资源,也为东亚带来了另一种“人矿”模式的资源魔咒。
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喜欢躺在廉价的劳动力市场中,不愿意接受竞争,不愿意进行产业升级,把精力和管理都放在了继续压低人力资源成本的方向。
甚至这种人力资源的压榨久了,也形成了路径依赖。
东亚国家普遍喜欢通过规模化的基础教育,向市场提供充裕劳动力供给,再通过房地产将人力资源未来三十年的劳动力价值进行一次性的证券化提现。
甚至在面对劳动力总量下滑之际,为了保持市场上的劳动力供应充足,以保证优质的“营商环境”,一部分国家会推动老年人的延迟退休,另一部分国家会推动年轻人进城的城市化。
这种内卷式的人力竞争,把人力变成了一种矿产资源,使得东亚的劳动力的价值越来越贬值,而不断贬值的劳动力,无法向市场提供消费需求,甚至无法继续承担高昂房产的贷款利息。

而消费需求的不断下滑,又使得东亚企业只能海外市场,不愿意国内扩张,导致国内就业市场更加的供过于求,出卖劳动力的价格变得更低,进一步压制了民众的消费能力,形成了循环反馈。

这也是为什么疫情三年,全球超发的货币都被中国赚去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强,但是中国人却越来越没钱消费的原因之一。
今年开始,全球需求在美元退潮下会进一步下滑,如果我们还是用廉价的劳动力去全球市场竞争,只会进一步引爆人力资源魔咒,导致中国的劳动力价值进一步贬值,并引发国内需求的进一步下滑。
如果政事堂顺着舆论,应该说支持提升最低工资,强制企业缴纳社保。
但现实上,这些政策意义很小,强迫企业提升合规成本,只会进一步压缩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导致求职者只能主动接受加班以在竞争中保住自己的岗位。

就像过去三年,大家名义上在“反996”上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但实际上在裁员的压力下和就业供求关系的内卷下,越来越多的就业者的时薪反而出现了降低。
真正的反内卷,不在于口号,而在于创造出就业市场的增量,为大量的应届毕业生提供就业。
我们需要改变就业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推动垄断行业的开放,允许科技进行改造,允许企业进行充分的竞争,开放行政管制领域,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允许平民百姓就业。
企业为了拓展新业务和尝试,自然会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大规模招募雇员,原本垄断领域的平民化,自然会为普通人缔造大量的高收入岗位。
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改变了,劳动者自然就能与企业的博弈中拿到更符合价值的收入,老百姓赚到了钱,于是便敢于消费,推动了企业扩大生产,形成市场正向的循环。
所谓的资源魔咒,是因为这个资源是不可再生,需要绕过日益庞大的既得利益团体,进行更为长远的决策。
荷兰需要在石油开采结束之前,搞出自己的ASML和先进制造就业,卡塔尔需要在天然气开采结束之前,搞出全球的旅游商务与金融中心。

东亚各国的劳动力红利也同样不可为继,中日韩的人口出生率一个比一个低,我们也需要在人力资源下滑之前,进行更深刻的改革开放,帮助年轻人就业,跨过中等收入的内卷陷阱,尽快完成中国的产业与消费升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