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起,不留遗憾。
年年有你,年年有为。
这是重新启程的一年。
当太阳直射点从南半球开始北移,阳光照在你我的脸上;当凛冽的大风变为和煦的微风,冬寒逐渐转换为春暖;当人们企盼的正常生活逐渐回归,人流和车流又占据了大街小巷。旧的岁月和我们告别,全新的一年已经缓缓拉开序幕。
三年疫情走到了尽头,我们终于恢复了对生活的渴望。这三年,我们摘不掉的是口罩,放不下的是手机。对虚拟世界的沉迷,让我们忘记了对现实的热爱。隔绝的情感已是过去式。如今,美好等待着被重新开启,还有什么比亲身连接这个世界更加生动?

孤岛

孤岛,是三年里大多数人的状态。
大部分的连接,突然按下了暂停键。对外,大多数人失去了与世界连接的机会。人们只能眺望,无法亲临。高原、雪山、森林、湖泊,这些庞大却催人向好的美景,因为疫情让人望而却步。尽管如此,无法旅行的遗憾也不及异乡过年的孤单。
三年来,就地过年成为一种主流叙事。对于不少在外打工的男女老少而言,一年中最迫切的希望就是回家团圆,但却因为疫情的影响,许多人最后只能隔着手机与亲友对望。根据新华网的数据,2021年,全国超过1亿人就地过年。另有数据显示,超过20%的「原年人」连续两年就地过年,北京占比最高,达到40%。
一种连接断开,另一种连接走向了舞台中央。
「云过年」的我们习惯了在线上寻找年味。没有家人的陪伴,我们只能用手机看春晚直播,用聊天框传递新年祝福。各式各样的红包封面在微信群里漫天飞舞,外卖也要比平时更加活跃。根据《「原年人」春节报告》,在微信上,用户人均拥有7.37个红包封面,宅家期间,线上追剧和读书总时长迅猛增长,春节期间的「云逛街」消费也受到人们追捧。
科技很好,让我们看见了传统节日的新可能和新玩法。但人地之间的距离终究无法缝合,科技注入节日的活力可以短暂补偿情绪,却无法让三年无法归家的人们停止思念故乡。
因为不能回家,许多人和父母的关系只能停留在线上;因为疫情管控,异地恋的距离比从前拉长了好几百倍。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正在变得疏远,科技搭建起来的发达的通讯网络,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削弱和消解「连接」。
而我们离热爱的事物也渐行渐远。这三年,人们经历着奢望,然后又放弃奢望的过程。「疫情结束之后去干嘛?」成为了我们反复提及却又难以实现的一种愿望。手机备忘录记了满满几页的to do list,我们一边规划着未来美景,一边却在消磨与等待中遗忘。
对人们来说,成为孤岛已经不可避免。

保持连接

尽管我们失去了一些东西,但同时也得到了一些东西。
在物资短缺的艰难时期,「附近性」被科技重建。团长和楼长在街坊邻居中挺身而出,人们通过云数据共享表格填报需求,通过社区团购填充空虚的冰箱与胃。在这背后,科学、高效的供应链在市民有需要的时刻保持了正常运转。仓库、物流、门店、骑手——科技让每个系统的环节都能够组合、流动。连接,让秩序得以维持,让困境得以破解。
在许多医疗资源紧缺的时候,科技也让温暖流动。互助的线上小程序被开发,人们在上面发布信息、接收信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依靠技术完成。于是,我们看到了许多温情的场景:一板药为邻居雪中送炭,线上的问诊让我们重新获得援助。
科技,助连接成为了一种力量。
疫情三年,线上会议和课程走进了千万人的生活,疫情加速了工作和学习的数字化进程,企业线上协同办公,学校线上教育都成为了一种新常态。通过一块小小的屏幕,老师与学生达成沟通与交流,完成知识的传递。
更重要的是,线上模式也促成了平等的信息流动。我们不用动脚步,就能跨越千万里获得学习资料;孩子们不用离开村镇,就可以享受和城市一样的教育资源。数字化激发了连接的可能,让效率与公平被最大程度地被实现。
连接,也让我们重新感受到了生活。
这三年,居家的生活变得更智慧了。我们用上了不断更迭的智能终端——手机、电脑、平板、手环、音箱,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平凡日子里的乐趣。而诸如华为鸿蒙OS这样的智慧生态被开发和铺设,我们也在更多日常场景里享受到了连接。
我们可以用电视和家人视频通话,「打个视频」和亲人更近;我们也可以在孤独的居家生活里呼喊智能音箱,让声音给予陪伴。智慧生态下的终端还能组合运行,让我们在隔离的日子里,足不出户就能体验到影院和健身房,还有那些诗和远方。
重新连接,保持连接,科技让我们恢复了一些「非必要」的生活。但同时,我们和技术的关系逐渐变得过分亲密。三年以来,屏幕成为了我们心灵的治愈窗口,现实与虚拟逐渐模糊,APP的使用时长越来越长,真正属于自我的时间与空间越来越窄小。
还记得那样的场景吗?那些封闭在家的日子里,夕阳从窗台照进房子里,你躺在沙发,环顾四周,别无他人,寂静的空间中只有几块电子屏幕发出微光。三年来,这样的时刻并不少。我们的生活被一扇门隔绝,屏幕成为了我们和外界之间的唯一关联。大多数时候,它成为了真正的窗,但那不是真实的生活。

放下是一种价值

是时候放下了。
放下一些不必要的依赖,回归我们不被束缚的状态。三年来,我们隔着屏幕健身、唱歌、跳舞、聊天;我们用手机扫码打卡,用手机出示行程卡,用手机接流调电话和查看核酸结果,无聊的时候看手机消息,刷手机短视频……没有手机的生活是怎么样的?那样的生活反而已经变得难以想象。
与无法和科技解绑的生活相比,更加难以接受的是我们的心态。疫情三年,我们变得愈发麻木和孤独,也变得愈发畏缩。放下的铁栅栏和水马,让我们失去了向前和对外的勇气。有时候,我们将一切遗憾都归咎于疫情。但等到疫情政策转向,我们依然没有勇气去面对曾经的热爱与理想。
2022年12月13日0时,「通信行程卡」服务多渠道同步下线。至此,行程卡成为历史。这是人与人,人与地重新恢复连接的重要一步。只有现实里触碰到对方,和对方说话,呼吸当时当地的空气,触碰花草和树木,才能够完成真正意义上的,与外界的连接。
「新十条」颁布以后,一个阶段落幕了。新的一年,我们拥有了更多机会进行连接,除了对外的、物理的或者情感的连接,我们还需要一种对内的,自我的连接。而这种连接,要从放下开始。
放下过往的束缚,重新整理自己,面对一个新的年份;放下我们的手机,走出门口,和树木花草、爱人来一个大大的拥抱;放下畏惧,做想做的事,相信新的征途已经开始。
疫情以来,一句话广为流传:青春才几年,疫情就三年。那时候,我们被困于无法抵达的远方,困于无法自由出入的校园,困于对明天的畏惧。防疫政策宽松以后,我们重新有了启程的空间和时间。我们可以说出:疫情三年了,但人生还有好多年。我们失去了一些时间,但我们依然有时间为我们的梦想而奋斗。现在,是时候去做了。
过去三年,华为也一直相信连接的力量,也相信传递价值的意义。这三年里,华为不断推出新的智能终端,从手机到平板再到电脑,依然受到了消费者们的喜爱。华为的智慧生态正在得到重新塑造,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因此而得以共享。
但在这一节点,华为倡导用户们,放下手机和身边的电子产品,推开门,去看外面的世界,去见我们想见的人。只有勇敢地与这个世界相连,才能够重新找寻生活的意义。最重要的是,重新打造和自己的连接。三年了,是时候叩问自己的内心,我们需要什么,我们想要什么。连接固然有价值,而放下也是一种价值。放下,也是另一种和自我的连接。
来日方长,2022年已与我们告别,放下也是一种勇气。从现在起,不留遗憾。年年有你,年年有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