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ha爱国读者交流群,免费读者交流实名群。
文  任泽平团队
中国经济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公共政策正面临重大抉择。
随着疫情影响退潮和经济活动放开,未来经济有望逐步恢复,但仍挑战重重,尤其经济动能和市场信心还有待提振。
百年未遇之大变局,这几年,确实我们伟大的祖国面临复杂严峻的内外部挑战:2018年贸易摩擦,2020年疫情,2021年房地产大拐点,2022年疫情反复,经济持续放缓影响着亿万民众的生活。
每个人心中深藏着焦躁和不安,到哪里安放我们的理想和青春?经济复苏的春天还会来吗?
作为一名普通的经济学科研人员,位卑未敢忘忧国,做了20多年经济形势分析,之前建言过“新基建”“放开三孩”“新能源”。
近期深感:当务之急是提振信心、全力拼经济、把发展放在首要位置,推动中国经济回暖,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
这不是什么宏大叙事,这关系到我们每个人,宏观上是数据,微观上是多少家庭的悲欢离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过去70多年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展结果是检验理论的唯一尺度,也是民心向背的关键,实干主义、务实精神是最大的方法论和哲学。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
我是一名不可救药的长期理性乐观主义者,因为我们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没有人可以靠做空自己的祖国致富,越是在关键时刻,越要和她站在一起。顶部靠理智,底部靠信仰。
悲观者正确,乐观者前行。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勇敢前行。只要我们把发展放在首要任务和第一要务,重启经济,中国经济有望重新引领全球。只要我们尊重市场经济的常识,实事求是,深信曙光就在前方。相信大家一起努力,定能共度难关。世界终将属于理性乐观主义者!
一、当务之急是把发展放在首要任务,重启经济复苏,全力拼经济,只要我们把发展放在首要任务和第一要务,中国经济有望重新引领全球
经济学有一个著名的“隧道效应”,就是当你开车进入隧道以后,如果在黑暗之中,车子长期停滞不前,你就会变得心情越来越不好甚至沮丧。但是,如果车子能够动起来,即使缓慢的开始移动,能够看到隧道尽头的光,人的心情就会好起来。
从经济学上讲,“隧道效应”就是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发展是硬道理,一定要通过发展实现经济增长,实现就业,让民众看到未来的希望,但是一定不能停滞不前,更不能倒退。如果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各种问题和风险就会暴露甚至激化。
11月数据显示,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全面下滑,基建投资有一定韧性但也出现放缓,跌幅较大的是地产、出口和消费。我们来看看主要的经济数据: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5.9%,比10月下降5.4个百分点11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为为-33.2%和-23.2%,比10月降幅扩大10.0和8.5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19.9%,比10月下降3.9个百分点11月中国出口(以美元计)同比-8.9%,比10月降幅扩大8.7个百分点。
12月高频数据显示,PMI、交通、物流、人流、工业生产、订单等比10月份环比下降,这意味着四季度经济增速可能要低于3季度。今年1-3季度GDP增速3%,意味着全年经济增速可能低于3%,预计2.7%左右,创几十年来经济增速新低。而经济增速的背后是就业,经济数据的背后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命运,稳增长才能稳就业。
因此,当务之急是把发展放在首要任务,重启经济复苏,全力拼经济。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是应对美国战略遏制、推动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根本,只有在发展中才能化解各类风险。
过去压制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主要是四大因素:美联储强力加息收紧货币、疫情反复、房地产市场调整、民营经济信心不振。凡事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事物发展到临界点,事情正在起变化。
二、随着经济活动放开,中国经济有望逐步恢复,否极泰来,事情正在期变化,但是不宜盲目乐观,未来经济形势面临六大挑战
过去压制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四大因素均在边际改善: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防疫政策持续优化、房地产政策拐点已经出现、新一轮货币宽松和稳增长政策空间打开。
但是,不宜对2023年经济形势盲目乐观。年底我看到不少机构和学者对2023年经济形势普遍乐观,甚至认为只要放开疫情和经济活动,经济就会出现报复式反弹,居民就会出现报复式消费,这种认识过于消极。
我认为,要对2023年经济形势的严峻性要有充分估计,并做好充足准备和应对,全力拼经济,把发展放在首要位置。
2023年经济形势将面临六大挑战:
一是疫情反复根据国际经验,疫情会出现几波,之前就已经从新冠到德尔塔到奥密克戎,未来还有什么变异,我们很难预测。
二是世界经济正陷入新一轮深度衰退,将明显拖累我国出口受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俄乌冲突等影响,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经济体步入衰退,越南、韩国等经济体出口大幅回落,11月中国出口同比-8.9%,比10月降幅扩大8.7个百分点,增速创2020年3月以来新低。
三是民营经济和企业家信心不足过去部分政策一刀切、层层加码、合成谬误误伤民营经济,以及互联网上个别否定市场经济、否定民营经济的言论,导致民营经济信心低迷,2022年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3%,但民间投资仅增长1.1%。
四是房地产市场出现长周期拐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加速到来,城镇化率步入尾声,2014-2018年需求和价格透支,套户比达到1.09供求基本平衡,部分城市房价过高挤压购买力,居民收入普遍下降,此前过严的限购限贷限售政策调整滞后,等等因素叠加,不宜对2023年房地产市场恢复情况过度乐观。
五是就业形势严峻,居民收入下降,普遍出现预防式储蓄,不宜对2023年的消费恢复预期过高。
六是受疫情、经济低迷、房地产市场萧条等影响,地方财政吃紧,在没有较大政策弹药补充的情况下,不宜对2023年的地方投资恢复预期过高。
因此,不宜对2023年经济形势过度盲目乐观,对其严峻性要有充分估计,并做好充足准备和应对,全力拼经济,把发展放在首要任务,比如出台一揽子大规模扩大内需的经济复苏计划,包括上调赤字率、降准降息、发放消费券、发力新基建新能源等;出台实质性措施大力提振民营经济信心,对民营经济实施“法无禁止即可为”的产权保护和法治;尽快取消全国范围内的限购限贷等收紧政策;对内释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外释放加大市场化开放的重大信号,等等。
相信通过一系列长短结合的有力措施,有望把2023年的中国经济推入复苏轨道,中国经济再度归来。
三、做好应对全球经济新一轮衰退的准备,我们正处于“后全球化时代”,“大周期末期、旧秩序开始瓦解、新秩序正在重建”,金融市场和地缘动荡加剧,在这个大动荡的时代,坚持市场化、国际化导向的改革开放是唯一出路
2022年,全球风险资产基本全军覆没,欧美无一幸免,沪深300跌幅达21.6%。
公募基金前三季度合计亏损幅度超过1.5万亿,机构投资者也损失惨重。只有受地缘动荡冲击的能源和粮食大幅暴涨,这显然不是什么好事,这导致美欧加息,雪上加霜。
我想说的是,我们每个人最终都是时代的产物,不妨称作“后全球化时代”,或者“大周期末期、旧秩序开始瓦解、新秩序正在重建”,世界各国、国内各阶层的信任被打破,摩擦、撕裂和动荡加剧,各种思潮激荡。
从经济史和百年经济社会大周期的角度,人类社会回到了1929年大萧条的前夜,百年前人类从经济危机、分配危机升级到社会危机、政治危机甚至军事危机,差点自我毁灭,希望这一次人类能够完成自我救赎,“大萧条是宏观经济研究的圣杯”,宏观经济学是一个伟大的学科,因为她试图拯救人类。
在民粹主义、军国主义、民族主义等各种思潮抢占人类心智的大背景下,一百年前诞生了凯恩斯革命,就是通过财政货币政策恢复经济、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缓和阶层矛盾、提高产权保护和法治避免独裁实现社会文明进步、继续推进全球化避免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避免受极端思潮的影响而走政策极端,重建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最终人类社会完成了自我救赎,当然过程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2023年,希望宏观经济的智慧、理性和思想能够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找到未来的希望和光,这是一个大动荡、大博弈的大时代,也是真正需要大智慧的时代,非常之时,必待非常之人,以立非常之功。
四、推出一揽子大规模扩大内需的经济复苏计划,信心比黄金重要
建议2023年GDP增速目标设定为5.5%以上,把过去几年失去的时间抓紧补回来,向各界传递把发展放在首要任务的重大信号,提振各方信心。
如果能够推动市场化导向改革、科学防控、支持新基建、发力新能源、稳楼市软着陆、发挥平台经济在创新和带动就业中的作用、激发企业家精神、调动地方积极性、发放些消费券等,各界将不断增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
随着全球经济陷入新一轮衰退、国内三驾马车全面回落、经济面临新一轮下行压力、物价水平回落提供了时间窗口,建议推出一揽子大规模扩大内需的经济复苏计划。
当前稳增长优先于防通胀,宽信用优先于宽货币,关键要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信心比黄金重要。中国经济潜力大,韧性强,如果措施得力,将极大的提振各方信心。
推出一揽子扩大内需政策的经济复苏计划,工具箱包括:
发放消费券,打通国民经济循环,让部分民众渡过暂时性困难;
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下达“提前批”专项债,支持新基建、都市圈城市群建设和乡村振兴投资;
是该出手稳楼市了,因城施策,松绑之前偏紧的房地产限购限贷,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软着陆;
继续推进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支持民营三好生;
平台经济完成专项整改进入常态化监管,部分开“绿灯”,发挥平台经济在拉动就业和创新中的作用;
加大对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减税力度;
减少地方政府对微观主体的过多干预,防止合成谬误;
降息降准等。
五、当下可以考虑发放消费券,打通国民经济循环,帮助部分困难群众度过暂时性困难,提振民众信心
当下可以考虑发放消费券,目的在于帮助部分困难群众度过难关、惠民生、稳经济、提振消费、提振信心。
我原来也是赞同搞新老基建“以工代赈”的,但是现在人员和物资流动受限,可能当下发放消费券效果更好。有三大好处:
第一大好处是有助于恢复居民的消费能力,打通国民经济循环,消费需求起来了,生产和投资就能够恢复,经济就盘活了,这是恢复经济的关键一招。
第二大好处是有助于提振消费信心,增强居民度过暂时性困难的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让每个人都感到政府的温暖和关怀,共渡难关,点燃希望。
第三大好处是借此推动银行数字货币改革的普及,减轻地方本就偏紧的财政压力。
一张小小的消费券,既打通了国民经济循环,又缓解了财政压力,更收获了民心和信心,一举三得。
发放范围,消费券应覆盖所有行业、按人均发放,体现普惠性和公平性,可用身份证辅助,带动全民消费。个别蜻蜓点水式消费券无实质意义。
消费券可以设置补贴率,比如80%,即消费满100元,使用80元,刺激使用,避免储蓄漏出,真正发挥消费券的作用。
在发放通道上,线上发行为主、多平台结合,有条件的城市可试点采用数字人民币。线上发放具有“成本低”、“见效快”、“覆盖范围广”、“定向精准”的特点;发放结束后可定量评估发行效果,形成一套成熟高效的发放标准。数字人民币的发放方式有助于推广改革。
在资金来源上,可以定向与公开市场操作相结合发行特别国债,中央向地方转移支付,既可保障消费券发行力度,又可兼顾公平,也不增加财政负担。
不用担心消费券会引发通胀。当前物价回落,需求不足,关键是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扭转市场预期,提振消费已刻不容缓。
困难是暂时的,前景终将是光明的。
六、推动平台经济完成专项整改,提振民营经济信心,为创新和就业作出贡献,激发企业家精神
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意义,发挥了“56789”的重大作用,民营经济信心的提振将极大地有助于恢复市场经济的活力和经济增长的动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会议明确强调,“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56789”的基础性作用,是市场经济活力的根本保障,只有民营经济信心提振,2023年中国经济才有望恢复市场活力和实现经济复苏。
经过世界各国上百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否定市场经济、否定民营经济就是破坏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这在经济史和基本理论上是十分清楚的。守护市场经济的常识,是经济学者的使命。
建议出台实质性措施大力提振民营经济信心,对民营经济实施“法无禁止即可为”的产权保护和法治。
中国是市场化、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推动者和建设者,未来将沿着市场化、全球化的方向不断前进,从一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七、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发挥支柱产业作用,尽快取消全国范围内的限购限贷等收紧政策,房地产是周期之母,十次危机九次地产,软着陆,避免硬着陆,建立长效机制
建议尽快取消全国范围内的限购限贷等收紧政策,这些收紧政策是房地产过热时期的权宜之计,现在房地产市场进入寒冬,2022年房地产销售-30%的大幅下滑,民营房企普遍遭遇现金流紧张甚至债务爆雷,即使民营房企最后的堡垒——三好生也出现了严重现金流问题,说明当前房地产调控政策偏紧,而且政策调整明显滞后于市场形势演变。
国家重提“房地产是支柱产业”“支持刚需和改善型需求”“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当前妨碍消费需求释放的限制性政策主要是此前过严的限购、限贷、限售等政策,近期全国各大城市关于楼市放松的政策持续不断,东莞、佛山已取消限购,南京、成都、西安等新一线城市也优化了楼市限购。未来应该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放松限购的行列,让市场恢复正常。
不必担心房地产像过去20年出现普涨暴涨,因为房地产大开发时代落幕,进入存量时代,全国套户比已经1.09,供求基本平衡,70%以上的城市面临人口流失和住房过剩,再加上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加速到来,未来住房需求将大幅收缩,房地产长周期拐点已经出现。
因此,当务之急是让房地产市场恢复正常状态,尽快取消此前过严的限购限贷政策。
同时,为房地产正名,不再妖魔化,过去20年房地产的快速发展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土地财政、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居民居住条件改善等做出了重要贡献,贡献是主要的,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部分城市房价过高、短期涨幅够快、部分房企高杠杆等问题,需要在发展中解决,不宜硬着陆,应软着陆,尤其需要建立以城市群战略、人地挂钩等为主的长效机制治本之策,这是短期调控无法解决的。
房地产是制造业、实体经济、民生工程、支柱产业,尽快让房地产市场恢复正常状态,发挥其正面积极作用。
八、致敬为科学、民生和社会发声的人,是这个冬天最温暖的人,只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常识,并抱着负责任态度,深信曙光就在前方
三年疫情,时代是一面照妖镜,我们看到有的医生和科学家实事求是,坚持说真话、不说假话,对党和国家忠诚,心中装着人民,我相信这是多数
对于个别核酸检测和医药造假的公司,一定要严惩不贷,这种时候还发国难财的黑心公司和人一定是良心坏了,但是我相信这是少数。
在这里,致敬为科学、民生和社会发声的人,你们是这个冬天最温暖的人。
我看到近期很多科学家、学者、媒体人为经济、民生和社会发声,在这里向您们致敬。
不要嘲笑为民生和社会发声的人。能勇敢为民生发声的人,都不是为了私利。请保持一种原始的正义感,对不平事,不指望你能站出来,但要与正义站在一起。
只有对国家对人民深挚的爱,才会发声。这个社会不缺正义者,缺的是勇者、智者以及引领者,引领我们走出迷惘,走向觉醒。
事实上,社会的进步是全民的责任,没有任何人有能力独自承担,也没有任何人有理由选择沉默,更没有任何人有资格坐享其成。因为,社会问题到来时,没有人能独善其身,没有一片雪花是干净的。
相信只要我们尊重科学,科学决策,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深信曙光就在前方。
九、宏观上是数据,微观上是多少家庭的悲欢离合,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勇敢前行,世界终将属于理性乐观主义者
这是公布数据的日子,是无数个平凡日子的一天,照例会有很多的点评、解读和分析。
但是,在这个特殊时期,我想写点什么,写在时代的黑板上,写在厚重的大地上,写在所有经济学者、科学家、媒体人等的良心上,以此来记录一代人的沉思。
做了20年的研究,越来越感到经济形势不简单是一个冷冰冰的枯燥数据,宏观经济也不简单是微观的抽象集合,它们的背后是一个个有温度的家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我们每个人的身影。
经济数据如果好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就可能追逐自己的梦想,建筑工人就能给家乡的老人孩子邮寄生活费,大厂的码农就能继续编出创新的代码,小酒馆的老板就能喜迎八方来客。
宏观上是数据,微观上是多少家庭的悲欢离合。
宏观上是数据,微观上是无数人的汗水、泪水、奋斗、失败、梦想、希望和光!
这一串串数据的背后,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命运。我深信这些数据是有温度的,有情感的。
当下这个形势,建议经济学者、科学家、媒体人尽可能实事求是,尽可能建设性,尽可能为科学抗疫、稳增长和民生建言,或实际做点什么,以不负几千年来读书人的士大夫精神。
我们经历过无数次的战争、危机、瘟疫和萧条,在人类社会的至暗时刻,总有人站出来建立愿景,经营希望,点燃未来,激发勇气。
悲观者正确,乐观者前行。事在人为,在自己的范围内发光发热,相信大家一起努力,定能共度难关!
展望未来,我们选择深爱自己的祖国,深爱这片土地。我们选择深信时代的进步,深信自由的光芒。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不放弃底线和梦想。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勇敢前行。世界终将属于理性乐观主义者!
来源:泽平宏观
END
帮点个“在看”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