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金子酱

来源 | 人生研究所
ID | neng365
32 岁还在浪迹天涯的阿卡小姐,曾经是我夜生活的最佳拍档。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加班到 11 点还能疯到凌晨 3 点的精神年轻人。
这一切,在阿卡父亲被诊断出肾癌后面目全非。随之而来的检查,医保,谈话,签字等等,将她的人生和未来搅得粉碎。
阿卡的故事,如突然响起的报时钟声一样点醒了我:
独生子女们,已经迈进了独自为父母养老的时代。
意识到父母老去生病的那一刻,就是独生子女走向兵荒马乱的前奏。
我找到了 3 位年轻人,他们都到了父母需要子女在身边,只能自己撑起这个家的时刻。
以下,是他们的故事。
阿卡的故事
活该——
这是我得知我爸病了后的第一反应。
可能对闽南人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儿子,他只是被迫接受「只有一个女儿」的现实,觉得有给我一口饭吃,就算一个好父亲了。
路上的种种否定忽视,都只是我不知感恩的「记仇」。
我其实每天都在和我妈互道晚安,和他就差不多三个月说两句话。
所以我爸病了以后,我纯粹是为了我妈才搬回家照顾他
我没办法坐视身体不好一把年纪的老妈,还要给这个老男人跑上跑下。
也是老妈第一个发现他身体不对了。
那天她给我打电话,语气很慌张:“你爸已经尿血一周了,他不肯去医院,你回来劝劝他。”
出于对小地方医院的不信任,我带着他跑了省会和上海的医院,结论都很不乐观,是肾癌三期。
我也没有想要瞒着他,把每个医生的诊断结果都告诉他了。
他一开始十分抗拒,“这可能,是庸医骗钱!你挂个中医给我看下!”
后面整夜整日焦虑,不分昼夜地打电话冲我大吵大闹:“老天爷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我哪里做错了!”
那时候我还在办离职交接,不怎么着家,他以为我会不管他死活。
去年春节后的几个月堪称疯狂,一直逼我一个月内订婚,三个月后结婚,还去宗祠的老师傅那里算好了成亲的黄道吉日......
住院前的老爸,穿我的睡衣
老妈崩溃了,每天都在后悔,应该早点劝他戒酒的。
我像个精神分裂患者一样,表面和老妈一起慌慌张张,忙东忙西,内心实际毫无波澜。
因为有太多事要操心了。
一边恶补各种用药指南,汇总治疗方案。第一次知道原来癌症也要做基因检测,送检要取组织而不是血液。
顺便推荐 2 本书,一本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肿瘤患者常见症状自我调控》,另一本是《病人家属,请来一下》。
前者是护理知识,里面科普了呕吐,贫血,疼痛,呼吸困难等常见症状该如何处理,后者是作为家属需要提前了解的所有重症知识。
这年头,医生护士真的顾不过来,只管治管不了护理,平时就是照着指南干活,护理需要家属自己负责。
一边离职、担心费用、手术和治疗风险、老妈心态、特殊情况里医院的管理、各项检查排队。
不论怎样,我都得拉着老妈,一点一点把日子过下去,每一步都要选得理智而准确。
有时候,男友都很诧异我的冷静:“冷静到冷血了。”
手术后,化疗是必须的,副作用也是真的很大。
医生很担心我爸的身体是否能承受住化疗放疗的反应,隐晦地说了句:“不建议一直持续靠化疗维持生命。”
那天在科室外的长椅上呆坐很久,我第一次有了实感:我真的,有可能要没有爸爸了。
愤怒到达顶端的那一天,是老爸因为副作用一直在呕吐,我妈还没退休要上班,我不敢走开,就让男友去催一下医生。
等了好久,我爸已经吐到脸色发青了,我冲去走廊却看到男友在和实习医生有说有笑。
那天起,狗男人就是前男友了。不过后来想想,我确实是有些迁怒。
可能失去父亲的恐惧,陪床的苦闷,那段时间的压力,我不需要一个男人,我只需要一个情绪出口。
这个病床上的男人确实不是一个完美的父亲,可他也把我护在羽翼下那么多年。我以为,还有漫长时间可以和他和解,和他吵吵闹闹。
这么多年,我觉得我一直在尝试靠近我爸,试图从他那里获得情绪支持,却一直得不到响应。
我的理智告诉我他一定很爱我,可在生活中,我又抓不到具体的爱的细节。
以至于过去我们最常使用的交流方式就是吵架,但是三化后,他就已经没有什么力气大声说话了。
现在,我终于可以和他安安静静地聊天了,却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有多久。
蒸汽少年的故事
我读高中起,我妈就开始旁敲侧击:“你以后会不会去大城市,再也不来看我?” 
然后自问自答:“我这个级别的老师,退休金可高了,不需要你养!我自己去养老院!”
看着凶狠强势,其实非常没安全感。小时候很难理解我妈的粘人,想说一个中年人都没有一点独立人格吗!
后来才晓得,以前姥姥家穷,小姨被半送半卖地过继到隔壁村的一户人家去了,给我妈造成「不够乖就要被抛弃」的 PTSD 。
好在我也不是什么胸怀大志的人,毕业就回到老家,安安分分考了个乡下公务员。
说是乡下,也没多偏僻,十八线小城市,地方太小,通勤时间也就半个小时。
在家的时间长了,矛盾就出来了。
我一直有点精神洁癖,很在乎个人生活的边界感。小时候是没办法反抗,就忍了。
可我都工作了,没有兄弟姐妹分担战火,我爸妈依然锱铢必较管着我。
吃饭不能看手机,要在餐桌上和爸妈汇报一天的行程;
出去玩有宵禁,不论是节假日还是周末;
去旅行的话,就要把同行人员的全家信息汇报给他们;
不敲门就要进我房间,不论我在干什么;
单位发生什么事情,他们都第一时间知道,就连我为了不回家谎称加班,也会当天被发现!!
陪我爸遛弯的时候,也会有熟人意味深长地问:“你家孩子从北京回来,怎么不留在北京啊?”
这些都是小事,小事多了就会引起质变。
我花了很大功夫,用了很长时间,试图「改造父母」。
比如,在他们不让我看手机看电视的三餐时间,我都会找一些话题和他们分享,虽然最后都会导向「努力工作,调回县里」以及「什么时候结婚」上。
我爸超爱看的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我也耐着性子看完了。
尝试着就故事情节和他聊聊边界感,结果我俩因为对和珅有不同意见,没能达成共识,吵起来了。
有天我的生日,说好不请客,结果还是把我溜到了姥姥的老宅里,硬进行了一场大家族式生日会,简直噩梦。
职场没有经历过的酒桌文化,我在亲戚这里深刻体会到了。
最后的最后,我放弃「唤醒」他们这件事情了。
我能做的,就是接受他们是这样一个人,而不是强求他们变成另一种人。
我给他们买好保险,安排好每年一体检,明年我真的要远航了。
瑞瑞的故事
父亲去世后,瑞瑞只有母亲一个亲人了。
女儿的降生并没能弥补她内心的空洞,还让她更加不放心母亲了。
作为家中独女,瑞瑞觉得自己有责任照顾好瘫痪的母亲。
本来她给母亲找了一个护工,月薪 4k,工作蛮细心,手脚也算勤快。
可她总是记得没结婚时,每周都能回家陪陪老母亲。一到告别的时候,母亲久久握着她的手不愿松开的眼神。
这让瑞瑞很愧疚。
结婚生子后,为了同时照顾女儿和母亲,瑞瑞放弃了优渥的工作,找了一些时间自由的兼职来维持生活,收入锐减不说,也变得不稳定起来。
她自嘲称自己是「半个家庭主妇」。
因为在外人看来,丈夫是支持她离职的。可家里摔碎的那个碗知道,丈夫在得知她离职后,曾愤怒质问过:“有护工你折腾什么啊?我们家不是富二代!”
瑞瑞不想解释太多,再三承诺自己会负责,开始每个月主动发给丈夫一份详细的记账单。
她不想被婆家看不起,坚持把丈夫给的钱只花在女儿和家庭开支上。
照顾母亲的费用,她自己靠兼职赚取。
每天,瑞瑞都要趁着女儿在幼儿园的时间里,带母亲外出走走,晒太阳,顺便买个菜。
练习了几个月,才能熟练地把 120 斤的母亲在床上轮椅搬上搬下。
走在熟悉的老街道,她好像回到了小时候,只不过母女角色互换了。
瑞瑞明显感觉到,自己的陪伴让母亲有所好转,最明显的就是母亲变胖了,邻居都夸母亲气色好起来了。
一般这个时候,电视剧都是以大团圆结局。影视作品的温情脉脉,放进现实是冰冷残酷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瑞瑞的担子越来越重。
母亲不敢对护工发火、甩脸色,怕被虐待。对女儿,她就没有那个顾忌了。
因为接送孩子晚到了十分钟,母亲就会在吃饭的时候捣乱,不是把喂进去的菜吐出来,就是闭着眼睛装睡。
只要有机会,母亲就会作点妖,以此考验瑞瑞是不是把她放在第一位。
雪上加霜的是,三胎开放让重男轻女的婆婆开始催生。唠叨的次数多了,丈夫也开始动摇了。
他没有明说,只是在日常生活中,开始参与照顾岳母的行程,时不时暗示妻子是时候开始备孕了。
在某些万物寂静的深夜,疲惫到睡不着的瑞瑞也想过:“把母亲弄丢算了。”
不想离婚,不敢再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没有答案的两难
到 2023 年,独生子女人数将突破 3 亿大关。
《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90 后是最关注父母养老问题问题的群体,他们也是独生子女的主力群体。
豆瓣的「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交流组织」小组,都拥有超过8万名成员了。
庞大数据的背后,闪现出具体而悲观的时代情绪。
正如小组简介里写的那样:
8090 年代独享阖家宠爱的独生子女们,终于快到了要供养父母的时候了。
他们聚集在这个网络平台互相取暖,找寻一点同病相怜的支撑。那些独生子女所面对的矛盾与挣扎,没有经历过的人大概是很难体会到的。
对父母的又爱又恨,突发情况的压力,工作的困境,独生子女们都在承担着比同龄人更沉重的压力。
养老院、请护工、辞职回家照顾,不论怎么选,都意味着一定程度的牺牲。
独生,在某种角度上放大了人生路上的困难。看似时代给了大家很多选择,落到实际又好像没得选。
人们总说,父母对儿女的爱是天然的。
可从我自己,还有闺蜜阿卡和蒸汽身上,切身体会到儿女对父母的爱也是“无条件”的。
因为“爱”,所以没得选。
于是,有人为了父母的疾病奔波,有人为了父母的养老而焦虑,孤身一人,坚持着,煎熬着,没有援手也没有退路,走在人生独木桥上。
不敢老,不敢病,不敢想未来。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人生研究所(id:neng365 )作者:金子酱。
 ▷武志红心理咨询工作室◁ 
专业:严选300+咨询师 

 保密:严守原则 保护隐私 

口碑:10年老品牌 上万来访者信任

 在保密、温暖、专业的环境中 
 面对磨难,直面恐惧 
 和你一起向内探索,疗愈自我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