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北戴河桃罐头厂电影修士会;ID:beitao666
朋友,你知道私处香水吗?

没错,就是那个据说往内裤上喷一喷,妹妹就会散发出迷人香味,从此能让男友或旁人“偷着乐”的秘密武器。
有的女孩还会在激情前直接喷在外阴,改变妹妹天生腥酸的气味,以给对方最梦幻的体验,做行走的蛊神。
只是拯救尴尬还不够,针对很多女孩的浪漫爱情幻想,商家甚至精准研发出一套品牌理念:
“帮您在您的爱情故事里,带着您独有的香气,完成一段健康、甜蜜、美好又美丽的回忆。”
你听听!
这算盘打的,波伏娃在蒙帕纳斯公墓下都听到了。
而当有人现身科普以抵制这纯纯智商税的私处香水时,推广的人甚至大言不惭地表示:
不用那么抵触,算是一个加分项。
那🍑就笑了,都什么年代了,咋女性要加分,还得靠私处过人呢?

做女人真的很难。
想必每个有住宿舍经历的女孩都经历过这样的奇景:
每天宿舍熄灯前,几个女生就会用小盆接满温水,在阳台上开展一场全国通用的行为艺术——洗屁股。
在这段时间里,时间是停滞的,空间也有了阻隔,每个人都只和自己的私处交流。
她们虔诚地用手扒拉着温水,就像观音用柳枝从净瓶中点水,做法消灾免难,保私处平安。
作为传帮带的结果,这场行为艺术的发起者还在于老妈。
她们自小被自己母亲提醒私处是不干净的,并且,这种认知的传播,在2003年,一条由付笛生夫妇演绎的妇科洗液广告的宣传下,愈来愈广泛。
而洗脑广告“洗洗更健康”,也让妇炎洁在正式进入大众视野的同时,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国内洗液市场的一匹黑马。
几乎每个主妇都要在家中备上一瓶妇炎洁,寄希望于通过清洗私处做清清爽爽干干净净的女人。
只是没有想到,一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当初的洗洗更健康早洗出毛病了,现在的私处洗液仍是老一套。
妇炎洁说“特殊的日子(经期)洗一洗,不舒服的时候(异味)洗一洗,日常护理洗一洗”,现在的私处洗液就宣传“守护私处‘内在美’”“祛味祛痒,拯救敏感肌”,总之,除了用词时尚外,还是强调“日常清洁”“远离妇科问题”,用了都说好👍。
只是推广上有了迭代,以前找明星,现在找KOL。
小红书上,博主们对私处洗液的热(zheng)情(xiang)高(dai)涨(huo),要么搞测评,要么搞回购。
总之,从法国到意大利,从平民款到女王御用,一瓶私处洗液甚至被宣传为“小妹妹的春药”,“比妇科药都好用”,一时不知到底是处方还是催情药。
而当你以为这么明显的智商税没人会上当时,镜头切到淘宝,洗液综合排名最高的几款动辄月销上万,提问区甚至在线问诊:
“如果瘙痒用抑菌的可以吗?”
“正常护理,应该选择防敏感的还是花香味的?”
???
当你以为这就已经够离谱的时候,私处凝胶的出现又让你不得不怀疑我国的教育普及程度。
它可不是什么甲硝唑凝胶,正儿八经的处方药,而是号称能够“紧致阴道”“恢复处女身”的缩阴凝胶。专门针对有产后阴道松弛、漏尿困扰的女性,价格在50到2000元不等。
+7风评受害
它们大多走老中医流,上面的产品介绍堪称厕所读物的文艺复兴,什么“拯救私密,锁‘紧’爱人”“做紧女人,迎接他每一次爱的碰撞”……看着看着仿佛走进了海棠。
甚至有无良商家赤裸裸地写着:“男人不会忍受你的松弛,更不会留恋无性福的婚姻。”将私处焦虑拉满。
只是紧还不够,还得白,要还原小说中那种白里透粉的性幻想。
为此,深谙女性焦虑的商家又打着私处美白的旗号大赚一笔,什么“私处去黑,乳晕粉嫩”“私处粉嫩,两周去黑”,各种美白产品层出不穷。
在这个过程中,供求关系已经模糊不清,女孩们把不知名的产品涂抹到私处,心甘情愿做被宰的羔羊。
而后,彻底乱套了。
护理变手术,涂抹用药变外科整形,私处整形的时代到来,开弓再无回头箭。
所谓私处整形,即女性私处的整形手术。其中,既包括外观上的阴唇切割、漂红、脱毛,还包括了阴道缩紧、处女膜修复等功能性的手术。
和其他整形一样,一开始,私处整形的女性患者多是基于产后修复或器官受伤影响正常生活的需要,而后,越来越多做私密整形的女性,只是为了“让自己更美,让伴侣更爽”。
在私处整形的多种手术中,销量最高的手术是“私处漂红”,即让被“黑木耳”荼毒已久的女性变成“粉木耳”。
而最残忍的无疑是“阴唇切割”,为了让自己的阴唇能变成图册上的“完美”图样,很多女孩选择做“割礼”。
区别只在于,非洲那些女孩是被献祭的羔羊,而这些人却是主动将自己送往刀下。
这就不禁让人疑惑:
图啥啊?

就像我们不知道2022年了阴道独白还没在神州大地发声,我们也不知道他们为啥总爱往女人的裤裆瞅。
被这样瞅着瞅着,女人就变得非常容易尴尬。
什么月经尴尬、内衣尴尬、瑜伽裤尴尬,总之,女人的尴尬都集中在两个性征上。
来了月经,不能说学名要说昵称,“姨妈”“那个”“例假”,就是不能说真名,就连递个姨妈巾都要说“拿个面包”,不知道的还以为地下党接头。
想穿瑜伽裤出门运动,还要顾及“尴尬线”,生怕勒出户型被人注视死刑。
下面不好受,上面也难受。有钢圈的内衣箍着胸,无钢圈的内衣穿着松,不穿内衣下垂警告算轻的,激凸被看一眼都觉得耻感爆棚。
于是,在各种尴尬、焦虑的席卷下,“服美役”摇身一变成了“加分项”。
翻开时尚杂志,超模们的九头身、黄金比例和无死角的脸蛋,像一面照出我们自身不完美的镜子,看似是为我们提供审美建议,其实是推着人厌恶自己的身材。
看看她再看看自己,想把自己的身体回炉重造的愧疚感油然而生,眼睛不够大,鼻子不够挺,嘴唇不饱满,腰不够细,肚子不够平坦,腿上的肉也有点太多了。
打开社交软件,层出不穷的「身材指标」,成功让「美」成了一种工业化生产的标准。
光是腰这块,就有从A4腰到巴掌腰的卷,杨幂的“漫画腰”更是变成了一种全网挑战,可以想象假以时日,赵飞燕的掌上舞也要提上日程。
我们对这种规定的美狂热,女明星有的,我也要有,既然无法先天拥有女团腿,就后天练出来。
甚至女明星之间的身材攀比更加严重,她们追逐的已不是单纯的好看,而是极致的“完美”。
什么是完美?
完美就是身体的各个局部都无可挑剔,最好像《赛博朋克2077》那样,有“捏脸义体建模系统”,方便随时调整参数。
哪怕这种参数是病态的、不符合健康的。
因此,我们不会去想被称作“人间香奈儿”的Jenny的“直角肩”本身是种病态的肩膀形状,被众星捧月的“蝴蝶骨”可能是一种不良体态——翼状肩。
我们只能看到美不再是一种整体,一种气质的沉淀和心灵的愉悦,而成了一种打分系统。
以前段时间流行的外貌打分来说,5分女是小美女,6分女是校花,7分女是小网红。
注重干净的普通女性在这个审美系统里,估计就3分上下,这个分数系统还在于摧毁人的自信,3分女要是敢越级评价是10分,很快便有人来泼冷水,“×××女明星来了也不敢自称是10分女,你也配?”
其逻辑就是先让你厌恶自己,然后在这种自我厌恶的情绪下给自己打个低分,进而抛出一个加分的选择。
可真真是个没有办法让人拒绝的选择啊!
在这个过程中,风向的制造者收割着更多的参与者,然后参与者的凝视进一步反哺风向,并将焦虑传递给更多的普通人。而制造者也即获利者,就成功隐藏于幕后了。
当你以为这种趋势不过是信息社会的产物时,细数历史,我们会发现这种以牺牲健康为代价的“加分项”一直存在。
我国有从北宋延续至清朝的缠足,欧洲有从16世纪起延伸至现代的束腰,它们的存在反映了一种审美趋势:三寸金莲、纤纤细腰。
三寸金莲限制了脚部骨骼的正常生长,导致出现骨骼断裂、畸形的现象,影响女人的一生。
纤纤细腰则让长期被腰带束缚的肋骨不得不向里生长,器官受到压迫甚至刺穿内脏,经常会导致死亡。
而即便它们百般不好,因为制定审美规则的男人乐于赏玩,它就成了“美”的代言。
到了现代,我们摆脱了缠足、束腰,却仍摆脱不了箍在我们身上的美役枷锁。
想要漫画腿,就有”小腿肌肉阻断术“,通过切除小腿组织让肌肉废用性萎缩,从而达到瘦小腿后群肌的目的。
想要头包脸立马瘦一圈,就有“精灵耳”手术,让你立马拥有精灵王子的效果。
想要高颅顶,也再也不用发型打造,而是选择垫头,即“骨水泥”填充项目。通过在头皮上切个小洞,让骨骼与皮肤分离,再填充骨水泥,让头型变得圆润饱满。
哪怕“小腿肌肉阻断术”会让你双腿乏力,“精灵耳”本身就是一种残疾,“骨水泥填充”的填充物可能会碎在你头皮和颅骨中,为了美都可以接受。
就这样,一切都变得失控,想要瘦,就直接切胃,想要美,就直接将自己做到畸形。
可你能说这是她们太蠢,都是她们的错吗?
我认为不是。
在拉康的“凝视”理论中,他认为凝视位于客体一方,眼睛无法看到位于客体的凝视,凝视通过向主体揭示其在视觉领域的欠缺而使主体的地位不再稳定,主体在被凝视的情况下会感到焦虑和畏惧。
而在我们的历史中,女人往往是被凝视的那一方。
因为这种凝视太低调,太潜移默化,女人无法看到位于客体的凝视,只能在凝视的过程中感到焦虑,自我打压,自我伤害。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对男性的审美从来没升级过,也并不以牺牲健康为代价。
他们的要求只有品质、舒适、便捷。
去约会能洗个头再出门都很不错了,生活邋遢有时都会被视作阳刚的表现。
而女人却要做到品质上的完美无暇与外形上的不可指摘,甚至当这两者共同存在时,品质就让位给了外形。
毕竟,即便是希拉里,一年为竞选而打扮的时间成本也超过了600小时,世界上最赚钱的模特吉赛尔·邦辰也会因为母乳喂养导致胸不对称,继而去做隆胸手术。
那么,是谁一直在推动这种对女性的凝视和审美?是谁在贩卖这种美的焦虑?
你以为自己只是“取悦自己”“完美主义”,实则对“美”的解释永远由那一小拨人制定。
在这个利益链中,主流审美塑造出美的不真实的超模、明星,她们让人追逐,想要变成她们,就要不断去买衣服,买化妆品,去瘦身,去美容院,不断地掏钱,形成了整个美容产业的一条利益链。
受益者是网红,是模特,是明星,是时尚杂志、整形医院、化妆品公司和那些所谓的审美KOL。
一个制度性结构性的问题,不应只简单地推给那些受害者本身。
而当我们试图从同伴中挑出”害群之马”时,真正的凝视者早已隐身。
-参考文献-
1.“私处焦虑”,一场收割女性的暴利骗局;虎嗅
2.傻杯审美营销号,逼着女孩鸡外貌;RealCoolGirl
3.《“凝视”理论研究》;朱晓兰
设计/视觉:壮壮
* 作者:山口大炮,来源:北戴河桃罐头厂电影修士会(ID:beitao666),冷眼看片,大口吃桃。

- END -
本文获授权转载
如需二次转载
请联系原作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