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5岁到68岁,孔子带着他的若干亲近弟子,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在鲁国周边游历。这段时期,孔子提出了他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之一:君子
图源纪录片《孔子》(下同)
在孔子之前,君子这个称呼其实泛指“君王、贵族、士大夫”等“统治阶级或血统高贵的人”。而从孔子开始,君子则被解释为“品德高尚之人”。
在孔子看来,人并非生来就是君子。一个人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培养、自我完善,进而成为君子。
孔子将“君子”这个一开始带有身份地位属性的称呼重新定义,变为崇高且纯粹的人格。他鼓励人们去追求“权力之外、表面之下”的东西,倡导每个人塑造自身的修养,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美德及内涵。
这一改变对后世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孔子对君子一词的重新定义,被不少学者认为是他周游列国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而他的弟子就是其对君子一词重新诠释后的最好例证。孔子的几位弟子——
子贡是商人;颜回来自平民阶层,家境寒微;子路则更像个草莽武士......这些人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没有一个出身高贵,但却都具有成为“高贵人格之人”的潜质。在文学、政事、德行上,各有各的长处。
▲《孔丘像》南宋  马远  故宫博物院藏
公元前484年,孔子结束了漫长而无奈的列国游访,返回家乡。将注意力转移到对君子的培养上。
为了培养君子,孔子从周代礼乐仪式与道德精神中总结出一套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就是:六艺
即,一个君子要培养独立人格,所必须精通的六种技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礼法、乐舞、射箭、御车、书法和算术,这六艺是养成君子品格需要研习的基础内容。
孔子认为,“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在他的心目中,周代文化灿烂辉煌,因此,周礼也就成了他所学习的对象。
他认为君子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艺”指的即是周礼中的六艺。
通过熟练掌握这些技艺,畅游其中,人就如同鱼儿游于水中一般,获得自由和愉快。
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依靠,以六艺为涵养之境,人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于那个纷繁乱世思考出的一个人进行“自我完善”的方法,对现代社会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由内而外,推己及人。如此这般,每个人都能成为人格高贵之人。
▲《文苑图》五代十国  周文矩  故宫博物院藏
观复博物馆以馆藏「清顺治 青花六艺六字碗」为蓝本,复刻推出了「观复青花君子六艺碗」。
馆藏「清顺治 青花六艺六字碗」釉面光洁莹润,整体颇具明代遗韵。
在古代瓷器中,以文字为装饰的器物不多见,且此碗为反白字,可见制作之用心。
观复青花君子六艺碗以馆藏此器为蓝本,摹古复刻而成▼
碗体以“礼、乐、射、御、书、数”六字装饰。其中,“数”字位于碗心,另有寓意,心中有数。
碗的体量适中,高足微撇。放置时更稳,端起时防烫,很适合家中日常使用。

12月31-1月1日,此青花君子六艺对碗,限时优惠中。大家喜欢的话,不要错过。
点击蓝字 即可惠购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