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活动预告✦——
历史里的年味儿
祭灶、扫房、做豆腐
——南北新春风俗图鉴
嘉宾:
何大齐
北京市特级教师、书画家
直播时间:12.30 18:30-20:00
直播地址:快手搜索活字文化

历史里的年味
何大齐 绘
今天是腊月初八,也是春节的序幕。老北京过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从今天到正月十五,这是高潮期;往后一直要延续到二月初二龙抬头,这是尾声的阶段。 
过去北京的春节活动比现在丰富得多,年味也比现在浓。北京市特级教师何大齐先生在80岁时,用画笔生动地再现了1940年到1945年之间对春节的记忆,出版《北京的春节》(增订本),还原了一个又一个被现代生活节奏所忽略的生活细节与情意。
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深藏着哪些暖暖的心意?黏黏的糖瓜又是什么可爱的食物?为什么在有些地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儿”,有些地方腊月二十四才是“小年儿”?
12月30日18:30-20:00,北京特级教师、书画家何大齐先生将做客【活字文化】快手直播间(ID:3012973166),用他独特魅力,在北京的老城区里挖出一条时光隧道,把往事“复活”。
腊八粥

何大齐 绘著

本文原刊《北京的春节》(增订本) 
活字文化 策划 商务印书馆,2022年1月
何大齐,1940年生于北京,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北京市特级教师,在绘画、书法、民俗学、文字学等领域各有建树。近年出版的书籍包括《老北京民俗风情画》、《燕京往事》、《<骆驼祥子>何大齐插图·注释本》、《<茶馆>何大齐插图本》、《<民国北京城>烟袋斜街旧影图卷》、《万有汉字》等。曾获第四届胡楚南优秀教学成果奖、第五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卓越贡献人物奖。
腊月初八熬锅粥,稻黍稷豆是珍馐。
祭祀五谷求福报,一碗热糜庆丰收。
农历十二月,古称腊月。这时已是数九寒天,漫长的隆冬是我国农耕社会的农闲时节,也预示着新的一年要来临了。一锅热腾腾的腊八粥,是祭祀神佛、祭祀祖先、除旧布新、迎喜接福、祈求丰收等一系列重大节日活动的开始。
腊八这天要熬一锅腊八粥,这是有悠久的历史传承的。据史料记载,在西汉时期,有“腊祭”的重大祭祀活动,是将五谷之神作为祭祀的对象。于是把五谷之长“稷”作为代表(稷是古代的粮食作物,有的说是今天的黍或谷之类),就有了“社稷”,也成为了“腊祭”的主要内容。
佛教在汉朝时传入我国。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成道前受尽了艰难困苦,几乎饿死,这时出现了牧女,用牛奶加香谷等煮粥喂食,佛祖很快就恢复了体力,在菩提树下彻悟成道,这一天恰好是腊月初八。
因此,腊八这一天成为儒、释共庆的节日。寺庙在腊八的前几天就派众僧捧钵到处化缘,集得五谷杂粮,在腊八这一天熬成大锅粥,散发给穷苦百姓,穷苦人尊称为佛粥。直到今天,一些寺庙仍有腊八舍粥的活动,众信徒清晨前往,喝一碗佛粥,以示敬佛。
熬腊八粥,在用料上非常丰富,要用大米、糯米、黄米、小米、菱角米、大麦米、红小豆、芸豆、核桃仁、莲子、栗子、枣、青丝、红丝等。这个配料是小时候我母亲熬粥时的选料,虽然各家熬粥的选材不完全一样,但其中以米和豆类为主是一致的。十余种食材,所需要的火候是不同的,有的一煮就熟,有的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煮透,所以不能同时下锅。把食材洗干净后,分别放在器皿中,锅中放足了水,中间不得再添水,否则煮出的粥不黏稠。把费火的豆类和枣、栗子先用文火慢煮,待到八成熟,再放入大米、糯米,最后放入容易熟的小米、黄米。这时粥越来越稠,水分蒸发了一部分,大部分被食料吸收了。这时最怕巴底煳锅。记得我母亲就手攥长把勺子,不停地在锅底来回搅动。黏稠的粥,在火力的摧动下,不断地向上迸发出浓热粥汁,碰到手上会烫伤,所以母亲就用蒸锅布把手裹起来。熬成一锅腊八粥,怎么也得要一两个小时。粥煮好后先要敬神祭祖,然后赠送亲友,最后全家食用。家里人按自己的口味,往粥碗里放入黑糖、白糖、青丝、红丝等配料。寒冬里喝上这么一碗浓稠滚烫的腊八粥,浑身上下都暖透了。吃剩的粥,保存起来慢慢热着吃,也是有好兆头的,预示着“年年有余”。
喝完粥,大家再一起剥大蒜,把去掉皮的洁白的蒜瓣放入一个大口瓶子中,倒入食醋,封上口放在窗台上。等到除夕晚上吃饺子时,泡的蒜已变成碧绿色,醋也有了浓厚的蒜味,正好拿饺子蘸着吃,真是醇香味美。因为蒜必须在这天泡,到过年才色味最佳,所以也称为腊八蒜。
对这一隆重的节日,历来有很多文章记载。近代学者夏仁虎先生的诗曾道:“腊八家家煮粥,大臣特派到雍和。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相关图书
《北京的春节》(增订本)
大齐 绘著
活字文化 策划
商务印书馆
2022年1月
何大齐的北京风俗画系列在《北京晚报》连载多年,有良好的口碑。此套作品脱胎于《北京晚报》的“老北京风情”专栏,2020年获得全国报纸副刊最佳专栏奖,成书在此基础上补充了作者不少未曾刊发过的文章与图画,以老北京(北方地区)的春节习俗串起与过年有关的传统民俗和种种生活记忆,譬如做花灯、吃糖瓜、抖空竹、放花炮、撒灯花、摇元宵,等等,从腊月初八的腊八节开始,到二月二龙抬头结束,还原了一个又一个被现代生活节奏所忽略和抛弃的生活细节与情意,有浓浓的年味,亦有沉沉的古意和乡愁。文字以第一人称写就,绘图富于生活和烟火气息。
《北京的春节》(增订本)在原版基础上添加了10篇文章和11幅图画,增加了贴窗花、戴红绒花、祭祖、包饺子、压岁钱、空竹、茶汤、厂甸书摊、烧火判儿、雍和宫打鬼等更为详实的春节习俗,文字也重新进行了修订,与初版相比,内容更为丰富、立体。
END
活字文化
成就有生命力的思想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