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女性朋友曾跟我说,她总感觉城市的夜晚不属于她,天一黑透就觉得不安,只想赶紧回家,从不敢独自在街头逗留。
然而,白天,人群,公园,这样听起来就很有安全感的字眼,也能组成一个令人发寒的侵害事件。
2020年11月1日,湖北竹山县女孩清晨去公园晨练,八点半失去联系。11月5日凌晨,警方在公园山顶的树丛里发现了女孩的尸体。犯罪嫌疑人是个有前科的无业游民,趁女孩一个人在山顶休息时,抢劫并杀害了她。
无独有偶,2020年初,四川德阳一位19岁女孩在从驾校返家的路上遇害。监控显示,她在距离驾校几百米,公交站不足一公里的地方消失了。几天后,女孩遗体在路边一块绿化地中被发现,生前受到侵害。
这两件案件的共同点都是:女孩,独身,白天,绿化带
而近日,亦有男性犯
罪人在公园用电棍电击一名过路女性,因正义群众报警而被抓获。

我们早已经拒绝性别暴力事件下,对女性“少独自外出”“别去那么偏僻的地方”“小心别被坏人盯上了”的类似劝告,但却也不得不抛出一个非常现实且重要的困惑:
为什么“理应安全”的城市公共空间,对女性而言充满危险呢?
环境、设施、制度、文化......我想,也许可以从城市的建设规划中寻求一点答案。

女性友好城市,是什么样?

世界银行2020年在世界城市论坛(WUF10)出版的《性别包容性城市规划和设计手册》中指出,由于女性仅占世界领先建筑公司最高职位的10%,城市历来规划和设计反映了传统的性别角色和性别分工。
也就是说,城市几乎是为了男性而建造。
商场空调的适宜人体温度,以男性为标准;公共场所的卫生间,永远是女性在排长队;上下楼梯缺少无障碍通道,受阻的不仅是轮椅人士,还有推着婴儿车大包小包的女性;甚至,观察一下你社区的体育活动场所,除了休闲器材,是不是玩篮球的区域更大以及其中的男性身影更多?
看似中性的城市,让不同性别的人有着截然不同的感知经验,足以看出由男性主导的传统城市规划中,女性乃至更边缘群体的需求所遭受的忽视
你有没有意识到,为什么那么多城市里的高楼,看起来都像男人的丁丁?点击图片阅读橙雨伞往期文章
而让城市的所有居民都能平等地受益于ta们面前的金融、社会和政治机会,是每个城市理所应当的建设目标,所以“女性友好城市”这个概念随之而生,联合国也于2006年提出的一个国际性的相关倡议。
女性友好城市意在打造一个女性、女童所有受性别压迫的人能够茁壮成长并过上充实、安全有意义生活的城市。这需要让人们公平地获得服务,包括住房、教育、司法和医疗,参与决策和领导,以及妇女及女童在家庭和公共场所免受暴力侵害
在德国和格鲁吉亚相关城市专家的访谈中,提及到的一些女性友好城市的可参考标准
图 / euneighbourseast.eu
建设“女性友好城市”要求地方政府在规划和决策的过程中考虑女性的观点和面临的问题,比如在城市规划和组织中,优先考虑建造妇女可以聚集的地方,或为每个社区提供幼儿园和日托中心等服务;保证街道的照明和摄像头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改善现有街道的安全条件,确保偏远地方的交通顺畅等。
同时应该支持和鼓励女性参与城市规划和各领域建设,考虑她们在城市里是否能够和男性一样平等地享受城市的文化、体育和休闲设施等方面的益处。
来自印度孟买的一个案例,城市规划如何提升女性公共参与度

图 / 微博@GPTE殊途同行
让城市对女性更友好,并不等于排斥其他人
相反,从“女性生存处境”出发建设性别友好城市,只是看到“其ta性别和人群”的开始。
北京建筑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秦红岭曾在采访中表示,“以人为核心的‘人’,不是抽象的无差别的群体,城市治理中关注的应是一个个具体的、不同的人。性别意识的介入,促使城市建设关注人最基本的差异,也就是男性和女性的差异,从而更加敏感于城市公共政策可能对不同人群权益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而专注于社会价值倡导,来自房地产咨询行业的Eime Tobari博士则认为,建设性别友好城市,是因为“我们正处于一个过渡时期,从一种男性主导的文化(不一定是男性想要的)转向一种女性优势的文化(善良、体贴、包容性)”。
虽然这条路道阻且长,但已经有城市在行动了。
“平等不意味着你的权利受损,权利不是一块蛋糕”

为了更好的生活,Ta们这样努力

20世纪90年代末,奥地利维也纳率先将性别观点纳入主流政策中,带头解决场地规划和设计中的不平等问题,以推动公共空间性别平等,并为其它国家地区提供了样板。
解决不平等,第一步是看见不平等
90年代初,一场摄影展在维也纳举办,展览上的照片呈现了女性如何在城市中生活。1999年,维也纳相关部门对不同性别人群使用公共交通的情况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从而提取出改善人行通道的需求,包括拓宽人行横道和提供更多照明
维也纳的公共照明系统
而另一项对于公园使用情况的研究表明,加强安全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还应该提供适用于各个年龄阶段的无障碍设施,以及女孩子们喜欢的设施,比如羽毛球场和可以坐下来聊天的地方。
以此为起点,更多城市需求都纳入了性别视角的调查和分析,维也纳设计了大约60个性别敏感的试点项目,并考虑再设计1000个,其中包括一个由女性设计师为女性建造的公寓综合体,名为“女性工作城市”(Women-Work-City)
其设计规划包括在每一层设置婴儿车放置点,设计宽敞的楼梯井以鼓励与邻居交谈,灵活的楼层布局,以及设计儿童和成人都可以使用的公共空间。
在维也纳阿斯彭地区,所有的街道和公共场所都以女性命名
正如以多样性视角关注城市出行议题的观点平台Mobilivers创始人Lena Osswald所说,女性友好型城市的重点是“平等使用公共空间”和保证“公共场所的安全感”

英国伦敦交通局则采取了一整套具有前瞻性的政策,旨在减少交通体验上的不平等,确保女性在白天或晚上出行时感到更安全。比如加强照明和增设指示牌,加强警察在公共站点的执法力度,扩大旨在解决伦敦交通网络性侵犯问题的“守护计划”(Project Guardian)范围,并继续与女性讨论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守护计划”项目推行后,越来越多的受害者受到鼓舞,出来公开讲述自己在公共交通上遭遇侵犯的经历。“我怀孕八个月的时候,有男子在扶杆上摸我的屁股” “拥挤的火车上,我感觉有东西在摩擦我的手”……
图 / The Guardian
利物浦也推出了类似的项目“更安全的街道”(Safer Street),旨在让女性更安全地使用公共交通。其措施包括,对运输人员进行安全培训,让ta们更好地了解如何预防性暴力并使乘客感到安心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是由警察系统中的一名女性Emily Spurrel提出并领导的,她曾公开表示,“我们需要更多的女性担任领导职务,特别是在政治和警务等传统上由男性主导的领域中,而利物浦的三位女性领导将确保女性的声音能被高层听到。诸如暴力侵害妇女和女孩等问题,在历史上可能没有被优先考虑,现在需要被提上议程并得到应有的重视”。
图为Emily Spurrel
社会事务层面外,自然环境如气候变化也会对女性的具体生活造成影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水评估项目在2019年对25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进行了调查,当地重男轻女的现象,导致妇女和女孩成为家庭用水的主要负责人。在一项调查中,65%的女性,每天花3到4个小时去取水,因此睡眠、耕作时间缩短或推迟,使生活变得困难。而男性只会在用水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才偶尔使用自行车等帮忙打水。
为了使女性在生活中的用水更为便捷、安全、并得以保障,孟加拉国的达卡则展开了相关项目,由两家城市公司与联合国开发开发署合作,以改善城市贫困社区的生计。而这个项目中,正是来自定居点的妇女在创造改变,她们通过投资社区基础设施来帮助女性更好地适应城市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这里很多人都是女性,她们有这样的自信,已经能够掌握自己的生活和周围的环境”,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助理秘书长Kanni Wignaraja表示
仅仅在达卡,
妇女就领导了449个基础设施的发展
,包括排水沟、街道、水管和卫生设施。6万多名妇女从这些设施中受益。在全国范围内,妇女在开发7000多个卫生设施和10000个基础设施方面拥有发言权,其中90多万名妇女从这些设施中受益。

想要切实地改善社会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仅仅是自上而下的规划和建设远远不够,仅仅依靠以男性为主体的各社会部门也难以解决问题。
建设性别友好型城市,是为了从公民意识开始唤醒人们对女性生存处境的关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解放女性生产力和创造力,重新发现和讨论社会安全、资源分配、环境保护等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让女性也有机会发声、发展、取得成就
而这些成就,将惠及所有人。

全员友好,才是未来

在我国,性别友好城市的曙光也在一点点显现。
长沙在2021年1月首次提出建设女性友好型城市,并将其纳入“十四五”规划。具体措施包括长沙市政府支持“她经济”,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实行共同育儿假等,在商场、公园、景区等公共场所增加女厕位,添置无性别公共厕所,实现女厕位与男厕位的比例不小于2:1等。
尽管类似女性专用停车场等措施还存在一点争议,但城市建设中强调性别视角,仍然是一个有益的信号,也值得更多的推广和借鉴。
鄂尔多斯也在2021年提出了建设女性和儿童友好城市,并在康巴什区开始试点探索。《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在梳理已发布的多个省区市妇女发展规划中发现,自长沙和鄂尔多斯提出建设女性友好城市的愿景后,上海也提出了“推进妇女友好设施建设,打造妇女友好型城市环境”;南京在建设“博爱之都”的全龄友好型城市定位上,明确提出“促进妇女友好城市建设”;福建则“在有条件的地区鼓励支持创建妇女、儿童友好城市(社区),优化妇女儿童发展环境”。
此外,深圳也在提高城市的女性友好程度上持续发力。
2020年12月,深圳七部门联合出台《深圳市广告性别平等审视指南》,系我国内地首部广告性别平等审视指南,首次明确了涉嫌广告性别歧视的情形,创设了广告性别平等审视的标准和机制。
深圳企业全棉时代那则涉嫌歧视的广告(一名女孩在深夜被可疑男子尾随,迅速卸完妆后由美变丑,竟把男子“吓跑”了)在引发舆论声讨后,被深圳有关部门约谈整改,便是《审视指南》的实际操作案例。
点击图片,阅读橙雨伞往期文章《那些物化、性化女性的恶俗广告,可能要成为历史了!》
2021年的12月,全国首个“性别平等示范点”在深圳揭牌,反性骚扰宣传标识、宣传海报、宣传视频,首次走进地铁等公共场所,标志着深圳市防治性骚扰工作从职场向公共场所延伸。只有将反对性骚扰的观念深入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才能更好地推动观念的转变
好的政策是希望的开端,但更重要的是后续的落实与改进
改变同样也在自下而上地发生着,女性们也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拓宽更友好的社会空间
三月份,一个“禁止男性进入”的全女性公寓设想在网络引发激烈讨论。
根据发表该设想的博主,女性可以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或者各个身份的转换间,都居住于各个类型的女性公寓,公寓不仅仅为女性提供入住服务,且安保、物业等工作人员亦由女性组成。她们试图建立女性友好互助社区,理想中的“女儿国”。
图 / 微博@夏天和糯米
虽然网上对此事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女性群体中支持的声音却非常响亮。相反,在男网友的“女性禁入”的男性公寓的设想中,反对的都是男性,女性纷纷表示“强烈支持,绝不进入”。
此间的对比反差,可见建设“性别友好型”城市多么迫在眉睫。
不同性别对同一生存空间的巨大差异化体验,必然会进一步割裂群体之间的联系,对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恶劣影响
所以建设“性别友好城市”是顺应社会进程的选择,是利及所有人的事业。我们寻求的不仅是“强者”有更好的展现空间,更是“弱者”也有享有同等城市资源的权利。
图 /《她说:女性人生瞬间》
没有人不期待在这样的城市里生活:充满包容和善意的社会环境,任何人都可以在其中享受平等的城市资源待遇,不管是妇女、儿童、残障人士还是性少数群体,都有条件和机会去实现自身理想,和周边的人与环境建立连结,被关怀、满足和肯定

而为了这一天的尽快到来,我们必须更多地关注社会资源分配,投身于城市建设之中,大胆去表达个人需求,指出和反对歧视的存在。
只有不断地发声和行动,改变才有可能
即使再微小的实践和尝试,都会影响身处其中的人,作为环境和关系的产物,我们就是如此相拥着前进
参考资料:
1.https://posts.careerengine.us/p/5f662c8d531886343d71077d
2.https://euneighbourseast.eu/young-european-ambassadors/blog/what-does-a-women-friendly-city-mean/
3.https://inhabitat.com/superblock-of-sant-antoni-reclaims-barcelona-streets-for-pedestrians/
4.https://womenfriendlycitieschallenge.org/wise-practices/hot-pink-paper-campaign/
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8749020419463266&wfr=spider&for=pc
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9328633262011263&wfr=spider&for=pc
7.https://www.thedailystar.net/views/opinion/news/working-towards-safe-sustainable-cities-women-2995021
P.S. 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图片源于网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