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起来,你是小男子汉!”
“连女生都比不过,你丢不丢人”
“一个大男人,哭什么哭”……
在许多男孩们的成长过程中,这些来自父母和他人的话语如影随形,鞭策他们向着“成为真男人”这一目标迈进
在传统的阳刚世界,似乎每一个男性自从出生以来,就和其他的男性同胞参加了一场证明自己是“真男人”的阳刚竞技比赛。为了获得“男人”这个终极称号,男孩们要在遍体鳞伤之下忍住眼泪,要变得竞争好斗,要成为女性的支柱甚至支配者,去让冠在名前的姓氏发扬光大,香火不断。
前段时间,丁真生日发布博文,却遭致大量恶性攻击,有网友评论说,“男性对男性的恶意太大了”
在这场竞争中“失败”的男人们,或抑郁愤懑,或遭人羞辱,还有的,失去了生命。
然而,男人们真如人所言,是天生如此好斗吗?
人类学家大卫·吉尔默(Dabid D Gilmore)有着相似的疑惑,他在西班牙从事人类学考察的时候,对当地男人的男性气概焦虑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他把视野从西班牙放到全球,通过大量对比不同文化社会中的男性气概现象,归纳出了一些的共性规律,并撰写了《发明男性气概》这本论著。
对于异文化的人们来说,男性气概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们是如何证明自己的?而男人们引以为傲的那些特质,真的如许多人认为的那样,与生俱来吗?
以阳刚为名对“女性气质”的大肆批评、贬低,又真的站得住脚吗?
翻看这本书,你能看见全世界的男人都是怎么参与这场大型竞技真人秀的。

五花八门的男性气概

让我们假设,在某年某月某日,一个生理学上的男婴在万众瞩目中呱呱坠地,开始了追求男性气概的一生。从概率上来说,在9成以上的投胎点,他都要和其他男性一同争夺“威猛真男人”的称号。
这是因为,无论是在西班牙的安达卢西亚乡村、南美洲的梅希纳库部落,还是南太平洋上的特鲁克岛屿,乃至我们熟悉的东西方现代社会,大多数社会中的男性气概都高度相似,且吸引着无数男人自证一生
如中国文化中的“男子汉”或特鲁克人口中的“普瓦拉”(男子汉之意),都是男人引以为傲的勋章。当然,如果男婴投胎到了塔西提或闪迈这样与世无争、并不稀得男性气概的幸福聚落,也可免于参加这场竞争。
许多男生在小时候就会被教导抑制自己的情绪以符合对男性的刻板印象。图中的父亲在儿子母亲过世之后,告诉他“不哭,做个勇敢的男孩子”
时光飞逝,转眼间男婴已经不用喝奶,长到了可以跑跳的年纪,这时他则要面临一个重大的变化:和母亲还有女孩们分开,去加入“男人们的社会”,做“男人们的事情”
在不同的文明中,他要做的事情并不相同,比如西非昆族男孩需要独立捕猎羚羊来证明自己,而东非的多多斯男孩则热衷于偷别人的牛,东北非安哈拉族的男孩们会在青年期参加集体受虐活动,一起承受鞭笞,比谁能忍受更久。
如果生活在桑布鲁族,那男孩可就倒霉啦!他不仅要参加割礼,还被要求在整个过程中不打麻药,不哭不闹不逃走,来证明自己耐力十足。
总的来说,男孩需要在各种活动中避开胆怯和退缩,否则会被认为女里女气、缺乏阳刚,如果到了那一步,就只能躲在角落里承受他人的无情嘲讽。
2012年5月,46岁的伦敦摄影师史蒂夫·戴维目睹了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的“死亡跳”成人礼仪式,并用相机记录了这一惊心动魄的过程
经过了漫长的青年期,男孩历经考验,最终成年,走到了“真男人”的重要关口:娶妻生子,组建家庭。然而男性气概的竞争并未结束,相反才刚刚开始。
首先是在性方面,他需要证明自己拥有强大的生殖能力或其象征,这既可能是18cm的外观,也可能是和妻子在卧室比赛。
吉尔默在特鲁克岛观察到,一个符合“男性气概”的男人,在性方面必须是主动且强大的、能够满足妻子并生育很多孩子。而为了证明自己具有男子气概,特鲁克男人们以女人的身体为载体,默认先高潮的会输给另一个,进行了一场纯粹关乎身体能力而非魅力或爱意的比赛。重要的是“性能力”是否强大,而非其ta的个人感受。如果男性在这场竞赛之中落败,就会收获一个“不举”的坏名声。
除了对妻子和家庭尽义务之外,男性在集体层面也需要证明自己的豪爽与慷慨,能够为集体牺牲
“身为一个男人意味着要对他人履行义务,以社会职责为荣,不顾一切,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吉尔默以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和二战时期的神风特攻队举例,在日本社会中,男人一生的目的就是承担还债的“责任”,其一是偿还养育他成为男人的父母之债,其二是偿还他签下的以天皇为代表的集体之债。
日本导演黑泽明表现父子家国主题的经典影片《乱》
吉尔默认为,各个社会中看似迥然相异的男性气概表现都可以归结为“三大道德律令”,即:让女性怀孕;保护依附者免于危险,以及为亲属和家人提供食物。在这三条赛道上击败他人、获得成功,便是无数男性前赴后继追寻的“真男人”形象。
即便在现代社会,大多数男性不再需要打猎和频繁的战斗,这样的竞争也从未消亡,只是转移到了经济领域,硬汉仍然受到推崇,而未能成功证明自己的男人,则需要面临他人的嘲讽奚落,咽下失败的苦果。

男子汉,真的生来如此吗?

在许多人的眼中,男性气概的各种正面形象,譬如勇敢、威武、耐受力强都是与生俱来的生理特性,男人自打一出生就比女人更加拥有这些品质,以此来论证男性的独特甚至优越。
但是吉尔默通过研究发现,男性气概并非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而是来源于社会文化的调节,“男人们并不天生比女人们勇敢,他们寻求风险的反应是在反抗恐惧,而且也要经过文化层面上(而非生理上的)的调适”。
换句话说,“威猛真男人”是人为的后天灌输,是社会选择了一种生理性别,通过一系列训练和灌输形成的,无论是在阿拉伯、美国还是新几内亚群岛,男孩们都以各种方式不断地被要求表现得像个男人,以区别于女性的方式“锻造”自己
桑布鲁人的割礼对比是最好的例证,在这个非洲聚落中,男性和女性都要接受割礼,来完成从幼年期向青年期的蜕变,男孩们被置于男性亲戚和未来姻亲的注视之下,必须静止不动保持安静,哪怕有无意识的抽搐也会被认为是退缩,遭到他人的耻笑,但是桑布鲁女孩则没有这种要求,“她们哭泣、乱踢是很普遍的,战士们通常会去按住她”。
那么这种建构的意义何在?这是本书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之一,吉尔默给出的答案是:男性气概的社会文化,是为了防止男性产生“退行”。“退行”指的是放弃对抗危险,因恐惧而寻求回到出生时的原初状态,是一种人自然的本能反应,正如士兵在战场会恐惧胆怯,自行撤退。
图 / The Parrhesia Diaries
“男性气概”作为一种鼓励性的文化,激励男性以竞争性的姿态投入到生产和再生产当中,为群体和家庭生产必要的资源,同时男性气概作为一个社会屏障服务于社会结构的不断复制,以对抗内部的自行破裂和外部的自然力量、风险等威胁群体生活的人类弱点。
吉尔默还特别指出,男性气概意识形态是对社会环境的调适,环境越残酷、资源越稀缺,男性气概越是会成为行为动机和目标被强调。

阳刚竞技里,不会有真正的胜者

为了面对残酷的环境,男性需要表现得英勇无畏,成为家庭支柱。读到这些内容,想必有一部分人会认为,男性气概是物竞天择下的优异产物,也是维持社会进步的必要基础。
吉尔默也预判到了这种观点,并在书中进行了回应。第一个需要质疑的便是男性气概的必然性,虽然大多数的社会中都能看到男性气概被推崇的身影,但是也有例外的社会模型,比如塔西提和闪迈。
在这两个社会当中,自然资源较为充裕,外界威胁较少,男性气概本身并没有得到明显地推崇,男人们处于一种较为放松和被动的状态,性别差异也相对较小。
第二个需要质疑的便是“男性气概”的性别分工,吉尔默在书中写道“男性气概是一种象征性的脚本,是一种文化建构,变化无常,而且并非总是必要的”。
吉尔默进一步追问,只要还有仗要打,还有战争得赢,还有高度要测量,有艰难的工作得做,社会里的一些人就不得不“像男人般行动”,但是为什么这种规范排除了女性?为什么只有男性被允许摘得桂冠,获得成功克服风险的荣誉?为什么具有攻击性的男性气质的性别角色,仍然对现代工业社会来说必要必须?他作出了设问,但并未回答。
他说,“这个问题是留给哲学家的,而不是留给社会科学家的”。
图 / The Guardian
本书的内容到此戛然而止,作者并未继续探索下去,只余下一片留白。对于有兴趣的读者而言,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本书用详实的例子分析了男性气概的各种社会规范,它面向过去,寻根溯源。但是这种阳刚之气是否产生了负面影响或社会难题,是否在现代社会仍需要被推崇,又是否仍然应当仅向男性开放,这些我们急切想了解的内容都未在书中涉及
这也是本书遭致批评的一大原因,仅仅是还原“男子气概”在世界范围内如何表现和运作,似乎并不能助益于解决当今世界一个急迫的问题——如何停止“有毒的男子气概”,从而减少性别暴力
男性气概除了它自身所认可的“英勇、风险、强壮”等正面形象外,也包括许多负面产物,藏在性骚扰、家庭暴力、荣誉谋杀等现象的背后

“有毒的男子气概”被排列成枪支形状,隐喻枪支暴力与男子气概的负面影响之间的关系
图 / Sarah Mirk
这些产生负面影响的男性气概文化被称为“有毒的男性气概”(toxic masculinity)。心理学家kuper将之描述为意图建立支配和权威、厌女、恐同和暴力倾向的集合。
一个男人若想证明自己是男人,除了通过吉尔默书中大篇幅描述的和其他男性角色竞争之外,在当代还往往表现出对女性强烈的贬低、控制其欲望和维护旧有性别分工的尝试
但今天女性已经不是无知无觉的被支配者了,她们在醒来,她们在挑战。如果男性仍然把自己框定在旧有的性别规范中,无疑要为文化上的止步不前付出代价。
我个人真诚地希望,这个社会能质疑所谓“男子气概”的正当性,也不要依据性别去框定人的模样
“男性气概”中被肯定被鼓励的部分,在未来应当向所有性别开放,直到取消这种文化上的刻板印象与二分,而那些不符合所谓“标准样子”的人们,也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自由。“有毒的男性气概”则需要被越来越多的人们看见,并从文化和教育中彻底消失。
点击图片阅读橙雨伞往期文章,了解《“有毒的男性气概”是怎样伤害所有性别和所有人的》
P.S. 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图片源于网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