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亲密关系中,经历过这样的时刻:
一件事情,你本能上感觉不对劲,但伴侣坚决否认,让你觉得是自己错了;
伴侣有些言辞很伤害你,但你觉得ta并没有恶意,只是性格如此;
实在忍不住和好友倾诉伴侣的喜怒无常,发现对方竟然也有同样遭遇,好像这是很正常的事儿……
看到这里,估计不少老读者们已警铃大作:“快跑,这样的亲密关系很危险!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正确识别这些信号。
最近,抖音就有这样一条短视频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视频文案上写道:
“一吵架,就想离婚,他说只要我敢离婚,他就敢把我打残,别想再嫁出去,他得不到,别人也休想得到。”
打开评论区,网友回复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俨然“同款老公”展览和攀比现场。
向下滑动图片查看
不知道你们什么感觉,但我确实是惊起一身冷汗。因为这些评论透露的是暴力与危险,而此种威胁变成现实的可能性,我们已经在新闻里见了太多。
此外,姐妹们面对危险时的无知无觉也让人担忧,在亲密关系暴力这样的概念尚未普及之时,她们要如何真正认识并讲述自己的处境?
比起直接扔下一句“快跑”,我们能否提供一种视角,一种工具,得以让她们自己看见这些亲密关系中的危险,并做出利于自身的选择
今天的文章就是一种尝试。

这8点,言情小说不会告诉你

出现在亲密关系中的暴力有很多种,有些并不是以拳头的方式呈现的,长久以来社会都没教给我们如何去识别这些隐蔽的暴力,而仅仅是赞美相爱、牺牲和忍耐。
Know Yourself曾针对11979位读者展开关于“亲密关系暴力”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身体暴力虽然是最常见的家庭暴力表现形式,但并不是唯一的形式。
但或许,我们不必否定自己在关系中那些“不舒服”的时刻,而是勇敢一点,学会肯定自己的感受,并接受自己可能处在一段糟糕的关系里
以下是一些供你判断的依据。
1)语言贬损
你时常因为对方的语言感到愤怒和失控,不一定是你情绪控制不到位,而是那些语言本身就具有极强的伤害性。
语言贬损就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暴力手段,即用言语否定、贬斥你的价值,让你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必须依靠更努力地付出,才能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经典句型为:“除了我,没人要你”“你这么差劲,也就我看得上你”“我收了你,是造福社会”……
其潜台词是,“我跟你在一起,不是因为你好,而是因为我这个人好”,以及“没有人会欣赏你、爱你,你不值得”。
在公开的社交网络,时常能看到女性用户倾诉此类不愉快的体验
长年累月的言语贬损会改变一个人对自身的价值认知,ta会开始相信这个“亲密之人”的话是真的,我真的不够好,不值得人爱。所以,在一开始我们就要提高警惕:不要跟会让你感觉自己“不够好”的人在一起,尤其是那些会反复强调你“不够好”的人。
因为对于真正爱你的人来说,你的存在本身就是值得感恩的事情。
2)认知否定
说到认知否定,不得不提煤气灯效应
煤气灯效应是指一种情感控制手段,操纵者通过否定你的认知感受,试图让你相信你记错、误会或曲解了自己的行为和动机,从而在你的意识里播下怀疑的种子,让你变得脆弱并且困惑。
比如,你和对方共同经历一件事,但你们对这件事的说法截然不同,ta坚持说“你记错了,事情就是我说的那样”;再比如,当你掏心掏肺,坦诚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为时,对方强硬地否定你的主观经验和感受,一口咬定“你才不是那样想的/做的”,甚至表现出“我比你更了解你自己”
施暴者就是这样通过不断否定受害者的主观认知,篡改和操纵受害者的意识与经验,从而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
剧中人物许幻山总是否认妻子对自己事业上的帮助,还反过来指责她不懂艺术。

图 / 《三十而已》
如果你总是觉得“都是我的错”,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比起“我是对的”,你更容易相信“ta是对的”,那你需要认真思考和观察是否有人正在操纵你的“认知”。
虽然很荒谬,但我们确实需要不断地捍卫和反抗,才能从心底认可自己的感受,而不会因为外界的干扰去否定自己
3)冷暴力
冷暴力大家都不陌生,电视剧里喜欢使用冷暴力当“吃醋”的霸总比比皆是。但少有人揭穿这种情节的本质,即通过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
比如吵架时候不说话,长时间的沉默,并且拒绝讨论,以冷战的方式解决问题,直到一方忍不住求和,即使并没有做错什么。或者经常莫名其妙地冷落他人,对人忽冷忽热,让人摸不着头脑。
经常性的冷暴力通常会作为一种控制手段,使受害者不得不费尽心思去猜测对方冷淡的原因,不由自主地讨好和哄着施暴者,甚至习惯性地自我反省是否又做错了事
这显然是不正常的,毕竟一段健康的情感关系应该是平等开放的,不管什么事情都有交流沟通的机会。冷暴力的实施等于关闭了双方沟通的渠道,随之而来的就是关系的枯萎僵化,逐渐沦为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近日,安徽拟将冷淡漠视等行为纳入家暴
图 / 头条新闻
4)经济暴力
对于在家劳动带孩子一分钱不拿,经济上不得不依靠丈夫的家庭主妇们来说,“经济暴力”是一种强有力的手段,施暴者通常在涉及钱财的事务上对受害者进行羞辱、贬斥、威胁、控制,是毋庸置疑的家暴
其具体的表现有四种类型,在电影电视和日常生活中都十分常见。
首先是经济剥夺,是指剥夺本身属于受害者的经济资源。简单来说包括“不给钱、“抢她钱”和“乱借钱”。例如,故意不支付共同生活开支,属于不给钱;擅自拿走属于受害者的钱,就是抢她钱;以受害者之名在外面乱借钱,也是经济剥夺的一种。
剧中婚后的男方欠下巨额债款,一次次逼迫妻子为自己还钱,拿不到钱就施加暴力
图 / 《江照黎明》
阻止工作,就是不让受害者出去上班很多有一点经济条件的家庭,都会“心疼老婆”,劝阻她不要外出受苦,不如留在家照顾老人,带孩子。即使是在双职工家庭中,女性也通常承担更多的家务劳动,所以不少丈夫都不高兴妻子加班应酬“忽略家庭”,经常打电话催促或者要求老婆“早一点下班去接小孩”。
经济控制则是用各种方式限制、管控受害者的经济开支。比如事先规定受害者每笔钱的用途,要求其说清楚每笔开支的目的等。如果没人付你工资,那你不必对每一项账单负责。
如果你家的钱怎么花,是只有挣钱的那个说了算,也要警惕,这可能是财务独断。
很多家庭主妇都对家庭的经济状况一无所知,只是每个月要一些钱来满足家庭生活的开支,一旦问起丈夫家里的财政情况,都会被一句“说了你也不懂,不少你钱花不就行了吗”给堵回去。也有一些施暴者自己挣钱自己花,根本不顾共同开支和消费,让受害者一人承担开销,这也属于财务独断的情况。
2016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中明确表示,除了身体暴力、性暴力、精神暴力,经济暴力也属于家庭暴力的四大类型之一。不管是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同财产,当你被限制经济支出,都有权寻求法律的援助与支持
5)其它过度的控制欲
控制欲常假借“爱”的名义出现,因为无处不在所以总被忽略,或被理所应当地包容。除了上述的经济控制外,还常见于通讯、交友、出行、服装等各个方面。
社交网站上经常能看到有女性“甜蜜”分享男友是如何限制她的穿衣自由,不许穿短裤,不让穿吊带,裙子长度不能太短,衣领一定要拉好,因为“你那么好看,只能让我看,别的男人多看一眼,我都嫉妒得发疯”。
在二手网站搜索“男友不让穿”,不难发现有很多女生在因为这个原因售卖自己曾经心爱的衣服
希望陷入此类“甜蜜”限制的朋友们明白一点,这种人发疯的本质原因在于其本身就不正常,跟衣服没关系。穿衣自由是不需要讨论的事情,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穿什么衣服的权利。
在通讯、交友、出行等各方面也是如此。
在任何亲密关系中,强硬要求对方“删掉异性的联系方式”“不能有异性好友”“随时随地报备你在干什么”“最好别工作了”“更适合待在家”等行为,都是在否定对方主体性,控制对方人身自由
图 / 《大约是爱》
暴力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步侵蚀的过程。刚开始可能只是“不高兴你跟xx玩”,后来可能是请求你“不要跟某群人玩”,再就是要求你“不要和别人玩”,最后是命令你“只能和我玩”
所以朋友们,一定要在暴力伸出试探的触角时就出手斩断,不要纵容和默许这样的行为,更不要自欺欺人,说服自己这只是爱的另一种面貌。
控制欲从来不是爱,即使是,也不是对“人”的爱。
6)过度的占有欲
总爱强调“是我的”的施暴者,往往极度以自我为中心,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表现出缺乏同理心在TA们心中,自己以外的人都不重要,甚至不算和自己一样有需求的“人”,自然也就更不需要考虑对方的感受和权利。
诚然,在感情关系中我们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占有欲。但作为成年人,我们也同样应该清楚,人不是物,人是不可能被占有的。
我们可以说“这是我的橡皮”,因为它是我的所有物,所以我有权使用、破坏、丢弃它。
我们也可以说“这是我的妻子”,但这只能是一种角色和身份介绍,是众多社会身份和角色中的一种,并不意味任何“从属关系”。没有人可以说她是“我的”,所以我有权使用、破坏、丢弃她。她只属于她自己,即使她“自愿”,也无法让渡这种权利。
新闻中的男子家暴妻子导致她离家出走后,对于自己家暴的事实并无悔意,而是首先认为“妻子出轨了”“妻子没有尽到照顾家庭的责任”
如果在一段亲密关系中,对方只认可你某种角色或身份,只肯定你某方面的品德和能力,把你看作具有某种功用的工具或途径,那ta就是在“物化”你。简言之,不把你看作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具有主体性的人。那何谈爱?
众所周知,人与物之间只有占有与被占有的关系,人与人之间才能发生联系,产生爱。
7)暴力威胁
“暴力威胁”并不等同于实际发生,虽然这时暴力已经张开血盆大口,但还未开始咬合吞咽。
它通常表现为言语上的恐吓,有时还会伴随着摔筷子摔碗,砸东西捶墙等武力展示行为。暴力威胁的恐怖在于,暴力随时会发生,施暴人在明示:“我随时可能打你,我有能力打你,我可以打你,我会打你。”
当你听到“你再这样,我就不客气了”“小心我扇你”“别逼我动手”等暴力威胁的言语时,就要及时远离这个人,或者寻求支援,准备退路了。
而当你听到“敢离婚我就杀了你”“离婚就买个绞肉机把你绞了”“把你放锅里炖了,然后溶尸,冲进下水道”这等恐怖言论时,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暗中报警,寻求帮助,及时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跟亲朋好友保持通信,确保有人可以第一时间发现你出事了。
图 / 《猎罪图鉴》
不要把言语中的暴力威胁当作“口嗨”,连我在打下这些恐怖言论的字符时,都需要强忍愤怒和恐惧。一个有基本道德良知的人,根本说不出这些话。
即使他没有“真的”打你,即使身边人都告诉你“男人都是这样”,即使根植在脑海中的声音在说“这就是影视剧里的爱情啊”,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如果你已经隐约感受甚至强烈感受到痛苦,那么毋庸置疑,你正在遭受现实而迫切的危险。
我们的心可能会自欺,但身体会诚实。如果你很迷茫,不妨静下来感受自己的身心变化:你吃得好吗,睡眠怎么样,腿脚灵便吗,有交心的朋友吗,表达能力强吗,感觉安全吗,是否总觉得身上冷,四周的墙壁看起来像监狱?
你自己心里一定有答案
8)情感胁迫
即利用受害者的感情,来达成自身目的。
比如靠往昔情意来唤起受害者的同情与怜悯,希望可以得到“重来一次的机会”。
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家暴惯犯们。家暴只有0次或者无数次,但很多施暴者会在施暴后涕泗横流,跪下来求饶道歉,保证不会再犯,直到再犯,循环往复。而不少受害者都会因为这番“真情悔改”而心软。
图 / 《江照黎明》
据联合国调查显示,在大多数国家遭受暴力的女性中,仅有不到40%的人曾寻求帮助,报警的更是不到10%。在中国,受害者平均遭受35次家暴后才会报警。现实中,大多数家暴受害者,都未曾发出呼救。
除了“家丑不可外扬”以及“清官难断家务事”的文化土壤以外,情感上难以割舍也是原因之一,毕竟很多时候还有“就算为了孩子想想,忍一忍”的情况。
情感胁迫通常伴随着道德绑架,以脱离实际的道德为剑柄,审判受害者。
比如施暴者不提及自己的施暴行径,反复强调受害者没有履行自身的指责和义务,意图证明受害者罪有应得;或者把受害者高高架起,供在圣人的位置上,要求ta大人不记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网开一面。
对此,我们要记清楚一句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对施暴者心软,就是对受害者狠心。
而且暴力像病毒一样,会被当作一种权利和手段,迅速得以传播和模仿。就像这条抖音下的一则评论中透露的那样:“我刚刚和儿子说这两天好烦,他爸跟我视频我也不想理他,是不是不爱他了,儿子说你敢爱别人嘴给你撕烂。”
虽然在这只言片语中我们无法得知她和她丈夫的确切相处模式,但或许,丈夫在家庭生活中对她表现出了绝对统治权,所以儿子才会默认“妈妈只能爱爸爸,只属于爸爸”,甚至是“妈妈是爸爸的东西,只有爸爸才能拥有妈妈”。
所以陷入亲密关系中的暴力的人们,如果你无牵无挂,那就快跑,好日子在后头;如果你有放不下的人,也别想着为了ta忍一忍,忍耐得不到解脱,反而可能把你和牵挂的人都推入深渊。
认识到身处糟糕的关系可能是痛苦的,离开也需要底气和勇气,但不代表你是弱小无能
那么,面对亲密关系中的暴力,我们能采取的措施求助的资源有哪些?

远离暴力,这些方法能帮你

首先,在暴力发生之前,我们要学会预防和识别暴力信号
在遇到上述那些不动声色的暴力时,就要在脑海里敲响警钟,与施暴者拉开距离。不要抱有侥幸心理,相信施暴者,可能就是终生不幸的开始。
如果你还不确定自己是否遭受到了“暴力”,下面有一份“家庭暴力案件评测表”供你参考:
今年3月,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法院向公众发布的家庭暴力案件危险性评估量表
以及一份来自联合国妇女署“亲密关系中的性别暴力”警告:
左右滑动查看
图 / 联合国妇女署
如果暴力已经发生了,那一定要先保证自身安全,避免激怒和挑衅对方。及时保存证据,拍照,录音,待到安全的时候,向公安报警,向妇联投诉。
其次可以准备一个逃跑小包,放好身份证件和求救纸条,寻求机会向外求救甚至出逃。
如果对方已经不是第一次施暴,一定要及时通知亲人和朋友,确保ta们可以第一时间知道你的消息。如果有条件,最好远离施暴者,去亲人朋友那里暂住,思考下一步行动;如果条件不允许,最好可以跟信任之人设计一些求救暗号,让ta们帮忙报警和求援
反性别暴力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旁观者干预亦是其中重要环节,点击图片阅读橙雨伞往期文章,了解我们能做些什么。
相信法律的力量,及时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此外,国内亦有性别暴力求助的相关资源(点击左边链接可直达)在你需要的时候,勇敢地拨打电话寻求帮助。

写在最后

根据全国妇女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我国近90%的家暴受害者为妇女。24.7%的女性曾遭受配偶辱骂、殴打、恐吓、经济控制等不同形式的家暴;妇联每年都要接收4-5万起家暴投诉。我国每年有15.7万妇女自杀,其中60%妇女自杀因为家庭暴力。
当“危险和暴力”被当作“爱的证据”;当女人的价值只能靠丈夫的爱得以证明;当种种物化女性的言行早已被女性内化并深以为然,藏在人们房里和心里的大象,已经巨大到令人胆战心惊,每一起性别暴力的发生都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有迹可循。
比起将世界划分成两半,安全或者不安,正常或者疯狂,觉醒或者矇昧,要的可能是,建立一个支持性的环境,让每一位女性都能够意识到自己其实有权利和能力去和让自己痛苦的一切说不
这需要社会重新教育男性,
从最基本的尊重和共情开始,瓦解暴力存在的根基
,即早已经深入人心的性别不平等观念。

这需要大众传媒重新审视自身,
不再浪漫化有毒的关系和暴力,展现更平等与友善的亲密文化

这需要公众保持关注,尽我们所能将反对性别暴力的声音传得更远,让更多女性意识到自身的痛苦是有解释的,从承认现状开始,慢慢寻找改变的力量
图 / 《机动搜查队404》
参考资料:
1.《亲密伴侣间的经济暴力》http://cc.38.org.tw/CoerciveControl/124
2.《“痴情男”发300多条短信轰炸前任 换来15天司法拘留》https://www.cqcb.com/hot/2019-03-07/1480437.html
3.联合国妇女署《正确识别亲密关系中的性别暴力行为》https://m.weibo.cn/status/4413185261899515?wm=3333_2001&from=10C3393010&sourcetype=weixin
4.《女性如何在亲密关系中辨别暴力和自救?》https://weibo.com/ttarticle/x/m/show/id/2309404442796311314438?_wb_client_=1
P.S. 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图片源于网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