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天是3月7日,众所周知是国际妇女节的前一天。早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出现“女生节”的说法,并逐渐成为校园传统。今早,某高校“女生节学生会免费发3000双高跟鞋”的新闻爆火,表面的娱乐下,也暗藏着需要深刻反思的校园性别文化。
就像每一年都有不同的声音在重申,“我们不要过女生节,我们要过妇女节”。
今天,我们邀请了三位年轻的姐妹,来和我们聊聊她们对于37、38的记忆与想法。只言片语无法尽书女性的历史、情感与行动,愿我们能从一点点汇聚的星光中,看见前方的路。
“我们三姐妹,在不同年代成为同一个女人”
大概是上初中的时候,我在贴吧之类的社区网上冲浪,就已经看到过对女生节很流行的调侃:“只需一日,女生变妇女。”当时还小,并不理解是什么意思,也觉得被作为一个女性来看待的生活离自己很遥远。
而在高中这段“去性别化”、只需要好好学习的三年里,我对妇女节的印象也还是停留在校园里的女老师会休假半天。
大学读了一些女性主义相关的书,自己也开始逐渐关注身边性别不平等的现象,我开始感觉费解、愤怒并开始发问
为什么女生节的班级活动一定要男生给女生买花?为什么要举办美妆比赛评分?为什么需要用大型表白活动来证明对女生的“宠爱”?
这些蝇头小利,就像爱护一个精致的玩偶,背后却暗藏着一整套的规范和对“女生”“女人”的定义。不喜欢男生、不喜欢美妆、拒绝被捧在手心来追求,仿佛就没有办法被当作一个“女生”。
图 / 《爱情神话》
当我喜欢花,我也可以自己给自己送花。当铺天盖地地鼓吹要过“女神”和“女王”的节日,我也仍旧会想,是长久以来何种程度的曲解和污名,会使得我们选择逃避“妇女”这两个字?某一天的限定女王,对妇女来讲真的有意义吗?
当我能够学会逐渐把眼光重新放回作为一个女性的生命历程,我发觉任何的区隔都毫无意义。
我的奶奶回忆起一段遍地女婴的历史时,妈妈向我诉说那些疼痛的身体变化、艰难周旋于家庭和工作之间时,当妹妹仿佛小小的我,开始经历青春期的烦恼时……
我开始越来越理解曾经看过的一首诗:
妈妈,原来你也是妈妈的女儿,
我们三姐妹,在不同年代成为同一个女人。
带着性别的眼睛挣扎出壳时往往经历着一些阵痛,意味着我们要脱离原来看似和平的一切,而我们已经不再需要接受谁的定义来变得截然不同。我不甘心做一个被定义的“女生”或“女神”,我自豪于自己接受了妇女的身份,就像人总不会试图把一条奔涌的河流切割成好几段。
图 / 微博
请和我一起骄傲地接下“妇女”的勋章
“三八节特惠”“给你的女神一份爱的礼物”......在当下,任何节日好像都可以被贴上购物节的标签,无数商家会在节日氛围的烘托下进行主题营销,效果往往不错。但是,近年来我发现,在3月8日这个日子里,商家的广告牌上好像很少再出现这个节日本来的名字——“妇女节”,取而代之的是所谓更加“新潮”的说法:女生节、女神节、女王节......
对商家而言,“妇女”好像并不算一个能吸引人去购物的词汇,因为大家普遍认为,女王和女神需要被捧在手心,而妇女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身份罢了。
有了这种趋势和氛围的烘托,在消费之外的领域,大家也渐渐对妇女一词挑剔了起来。高校开始在3月7日给女同学送鲜花,发糖果,拉横幅祝大家天天开心,并称之为“女生节快乐”。很多人觉得这样的举动很暖心,3月7日成了一个大家用来庆祝年轻的日子。和商家的营销策略相似但又略显不同,这次不仅仅是更改了妇女节原有的名字,甚至3月8日这个日子也变成了不受人欢迎的日期。
图 / b站@沈奕斐《为什么我不认女生节》
妇女节真的如此“不受人待见”吗?至少对我而言,三八妇女节是一个我每年都会期待的日子
第一次开始喜欢上“妇女节”,是在超市里看到了所有的卫生巾都在3月8日这一天打折,相信这件事对于任何一位需要使用卫生巾的女性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诱惑。“三八节特惠,所有卫生巾六折特惠”“妇女节特别活动,女性用品随心购”这些标语在我看来,才是真正能点燃我购买欲的火苗,如果说一定要把3月8日这个日子和消费联系起来,这应该是最早期的节日营销活动。于是,自从发现了这件好事儿,每年3月8日我都会带上妈妈去超市抢购一箱卫生巾。
如今,我突然意识到,卫生巾和三八妇女节的联系,恐怕不仅仅是“打折”这么简单。有太多的人只敢把卫生巾称作“面包”,把月经称为“大姨妈”,或者直接用“那个”来进行指代。经作为一种生理现象,却无法在日常生活中被光明正大地放上台面。同样的,法律概念中十四岁以上的女性均可被称作妇女,但这一点却无法被很多人接受,还是有很多人歧视“妇女”这个称呼,讨厌平凡,更厌恶衰老
卫生巾,和“妇女”一词一样,都是被不断嫌弃、遮掩的东西。作为一名每个月都要使用卫生巾的妇女,我要感谢第一个决定在每年的3月8日给卫生巾打折的人,与此同时,我也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听到“妇女节快乐”的时候,能像使用卫生巾那样自然和坦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是女学生,是女职员,是母亲,是女儿,是妻子,无论你最在意的到底是哪一种身份,请和我一起骄傲地接下“妇女”的勋章,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妇女,是我们自己
图 / Giphy
让我们重新命名三七,女性觉醒日
小时候一直以为,妇女节是妈妈辈的节日。因为只有妈妈和学校里的女老师才会在38那天享受半天假期,我好像只是一个孩子,而不是能够加入庆祝的“妇女”。
稍微长大一点,人们说我该过的是3.7,女生节。大学前两年,班里的男生都会为女生准备礼物,第一年我没什么感觉,第二年觉得很别扭,很不舒服。
当时的我,已经女权觉醒,对自己的女性身份十分敏感和认同。为什么“三八”是用来骂人的话?明明那一天意味着女性在漫长的历史中,如何努力抗争,为自己争取面包与玫瑰。为什么我不被认为是“妇女”?妇女一词的意涵,不应只是对于婚育年龄的划分,它意味着社会参与、权利以及自我意识。为什么我要过“女生节”?收到男生的“祝福”——貌美如花、女神、有48个干爹。
天呐,现在回想起我都感到非常的不适。我要过的是三八,庆祝我的女性身份,纪念女性为自身权益抗争与奋斗的历史,愤怒于今天仍然存在的针对女性的暴力与剥削
图 / 《妇女参政论者》
我渴望的是平等,自由和尊重,而绝非宠爱、追捧与轻视
现如今三八已经成“女神购物节”了,商家卖力营销,打造一种通过花钱便可晋升精致大女主的氛围。与此同时,种种营销手段实在是性别刻板印象大赏。就连我家的物业,都在搞什么“庆祝女神节”,然后送洗衣液、面膜、卫生巾。卫生巾的确是刚需,但面膜不就是默认女的就该精致点,一些“好好爱自己”的鬼话。社会对女性外貌的期待和要求太高了,甚至视其为女性身上最重要的价值,而事实上,男的才真应该好好捯饬下。洗衣液,怎么,默认家务活都女的干?主妇收到了会开心?
我想,很多事不是不能做,而是没想过,不愿做。当你据理力争是“妇女节”,不是“女王节、女生节、女神节”时,别人只会认为你太计较,把玩笑当真,破坏喜庆氛围。如果没人认为这些“不讨喜”的女性声音,需要被正视,被严肃对待,只能说明妇女节原本的意义,已经面目全非。
如果我们无法取消旧文化,那就抢过来,建立新意义。3.7节我们就过好了,大过特过,这是女性觉醒之日,在这一天,我们庆祝的是,女性摆脱外界赋予的期待和规训,真正认识到她自己的独特与力量,成为妇女,认同妇女
是的,今天是37,祝所有醒来与还在醒来的女性,觉醒日快乐
愿我们始终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也拥有愤怒与前行的力量
本文作者:要过国际妇女节的中黄豹姨草草
P.S. 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