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窑位于浙江省龙泉县境内,创烧于北宋早期,南宋是龙泉窑发展的极盛期。龙泉窑在南宋的发展是跟大的社会背景分不开的。北宋覆灭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其制瓷技术传入到南方。
这时的龙泉窑结合南技北艺,迅速走向成熟,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在吸取了历代名窑优秀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创烧出粉青釉和梅子青釉,其釉色之青翠代表了古代青瓷的最高水平。
南宋 龙泉窑青釉乳钉纹刻花双虎耳三足炉
观复博物馆藏
在古代文献中,关于龙泉窑的开创年代的记载极少,目前所见最早的记载是成书于南宋绍兴三年( 1133)庄绰的《鸡肋编》 :
"处州龙泉县……又出青瓷器,谓之秘色。钱氏所贡,盖取于此。宣和中,禁庭制样需索,龙泉青瓷益加工巧。"
清楚地描述了处州龙泉县是五代吴越钱氏所贡青瓷的产地。"宣和中",龙泉窑已成为朝廷青睐的宫廷用瓷生产窑场。正因为朝廷向其订烧青瓷,使得"龙泉青瓷益加工巧"。
南宋 龙泉窑青瓷(马蝗绊)碗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要说与龙泉瓷器关系最紧密的人物,当属南宋的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龙泉设窑厂,生一所烧的窑名"琉田窑",又名"哥窑";生二所烧的窑名"龙泉窑",又名"弟窑"。龙泉窑以釉色著称,主要是粉青釉和梅子青釉。
中国古代烧瓷的高温釉,商代是草木灰釉,商周以后开始使用石灰釉。石灰釉是以石灰石为二氧化硅的助熔剂,釉中氧化钙含量在8%以上。低于8%的就是石灰碱釉,由于助熔力不足,使釉面厚,光泽强,对龙泉窑掺有适量紫金土的灰白色瓷胎,有很好的装饰作用。
南宋 龙泉窑粉青釉凤耳盘口尊 
观复博物馆藏
北宋时期的刻划花装饰曾经盛极一时,但到了南宋,由于石灰碱釉的运用和多次上釉技术的掌握,龙泉窑青瓷往往素面朝天,转向以釉色取胜。
南宋时期创烧的梅子青釉重嫩不重青,渐渐向蓝色靠拢。其实梅子青釉并未彻底摆脱北宋以来的审美,仍旧将蓝色调揉进青色调,使蓝色娇嫩欲滴,故得此浪漫之名——梅子青。
为使器物的造型和装饰能够与其柔和的釉色达到相得益彰的和谐效果,并极富特色,在造型方面追求形体精致端巧、风格简约大方、款式新颖出奇,以碗、杯、洗、盘、瓶、炉等为代表,造型变化多样,丰富多彩,且达到了实用性与观赏性的和谐,体现出南宋时期青瓷的艺术风格。
龙泉窑梅子青釉荷叶形盖罐
南宋 观复博物馆藏
这件荷叶形盖罐是龙泉窑梅子青釉瓷器的代表作品,整器既无精美繁复的雕饰,也无艳彩浓抹的图案,唯以其造型之秀美,釉色之纯净俏丽,风格之敦厚,显示出迷人的艺术魅力。
其釉色碧绿如翡翠,温润如春水,真正达到了中国陶瓷学千百年来追求的“如冰似玉”的理想境界。它的传世让我们感受到了龙泉青瓷以釉色之美名噪中外的艺术魅力。
南宋 龙泉窑粉青釉凤耳盘口尊 
观复博物馆藏
釉料的含铁量决定青釉的颜色,由于工匠长时间无法掌握呈色条件,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劳作中,机会一次又一次偶然出现,通过中国古代辛勤的窑工们,才使我们今天深知青瓷的魅力。
在没有了纹饰的束缚以后,不论是粉青、梅子青,还是仿官窑的官釉灰青,有了这些简洁素雅的民族文化色彩加持,使龙泉瓷更加追求“形”上的艺术表达,可以说龙泉瓷器是因“形”之美而流布天下。
荷叶罐为宋代创烧的罐式造型,因其盖部口沿宛若翻卷的荷叶而得名。观复博物馆推出了「梅子青荷叶罐」,根据馆藏文物「龙泉窑梅子青釉荷叶形盖罐」,摹古手工制作而成。
「观复梅子青荷叶罐」体态硕大丰满,盖下直口短颈,肩腹圆阔,近足处曲收稍加外撇,整体凸显曲线优美。
器盖的处理除体现拟形荷叶的波曲自然以外,增加了盖沿的宽度,使罐盖启合拿握更具安全性。
为求合口精密及颜色一致,盖出子口与罐身一同烧制,因通体所施青釉釉汁厚腴润泽,碧翠怡人极易流釉粘黏,故成器不易,望君惜用。
2022/12/29- 2023/1/1「观复梅子青荷叶罐」限时优惠中~
进入店铺搜索关键词:龙泉青瓷、梅子青等查看更多茶器佳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