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的汽车、变形金刚一样的房屋、家庭服务全能机器人···
这些以前出现在科幻电影的黑科技,正随着人类对科技的不断追求和创新,渐渐变得不那么天马行空遥不可及了。
21 世纪初,“智慧城市”这一概念风靡一时。人们认为城市地区可以利用高科技来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等。自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之后,世界各国给予了高度关注,并先后启动了智慧城市相关建设计划。
Alphabet的“Quayside计划”
在2018年,Alphabet旗下子公司Sidewalk Labs发起了一个雄心勃勃的项目。
他们来到了多伦多的滨水区。这是多伦多市东部与安大略湖毗邻的区域,水泥建筑和裸露的土地混杂在一起,整片区域被水暖建材和电气用品商店、停车场、冬季船只存放区占据着。还有建于1943年用于存储大豆的大型筒仓,作为遗迹,它见证了该区域曾是航运港的历史。
没错,他们想恢复这片区域的荣光,想把它变成世界上最具创新性的城市社区之一。按照该公司的设想,在这里,自动驾驶公交车将取代私家车,交通信号灯可以监测行人、自行车和汽车流量,机器人通过地下隧道运送邮件和垃圾,模块化的建筑可以扩展,能够容纳日益增多的企业和居民。该计划也被称“Quayside计划”
其实,Sidewalk Labs在创立之际,就曾提出让纽约市电话亭能提供免费Wi-Fi服务,并且增加手机充电、免费市区通话,以及通过触控操作的市区信息与大众运输系统查询等服务。不过,Quayside计划后来面临不少争议,当地居民担心个人隐私外泄,同时也拒绝成为实验性计划的“小白鼠”,即便计划从原本规划的800英亩 (3.23×106 m2 )面积缩减为12 英亩(约4.8×104 m2 ),最终仍在诸多反对压力情况下,在2020年5月以疫情影响为由被正式取消。
图 多种城市交通,插图作者莱奥·埃斯皮诺萨(Leo Espinosa)
尽管如此,智慧城市概念和相关技术的发展前景却依旧被广泛看好。2018年,“传感城市”(Sensing City)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传感城市”被用于指一种基于感测技术、生物识别、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新城市形态”,这一概念也正是源于美国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
之后几年,全球范围内智慧城市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我国也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国内最早在2010年就提出“智慧城市”概念。传感器作为建设智慧城市的关键,也是制造业的竞争领域所在。我国在2009年首次提出“感知中国”,国务院在无锡批准设立首个国家级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后又将“传感器”列为国家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中国制造2025》。
智慧城市前景
过去二十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大大提升了信息传递与交互的效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AI)、5G 通讯等各类技术应运而生。在日新月异的技术变迁之下,我们生活的城市迎来升级换代——不同技术之间交叉融合,新兴技术的应用场景全面革新。每个人能切身感受到方方面面的便捷性和智能性的提升,仿佛身处科幻小说中,这不禁让我们畅想未来人类更美好的生活和更有效率的生产方式。
智慧城市是一个系统,通过基于技术的解决方案和创新策略,提高人力和社会资本的使用效率,并与自然经济资源进行互动,解决公共问题,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城市建设和治理模式。智慧城市不能简单地视作各行各业高新技术与通用技术的结合,它更要求整体的联动与统一,政府及各参与主体能够监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对民生、公共安全、环保、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等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创造出更加人性化、便捷化的都市生活。这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发展路径,而是厚积薄发的技术融合。
据沙利文的研究估计,到2050年,世界城市化进程将增加至70%。我们要了解一座城市智慧化的过程,就要有条理地拆解其发展路径,从技术、场景两个维度出发并展开。
数字化是智慧城市的基础,所有数字化都逃不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这三个过程。
从数据采集看,射频识别、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帮助我们将原本的模拟态信号数字化;
在数据处理阶段,大数据技术中的数据仓库、数据湖、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将粗数据转化为细数据,将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
数据分析则要结合具体场景来深入探讨。
智慧城市发展中,数字化是基础,在城市数字化过程中,各种场景不胜枚举,这里我们以智慧交通来做探讨。
图 自动驾驶触摸屏
从交通监管部门角度出发,利用新技术构建新一代的交通体系,是智慧交通的主要任务。交通部门需要改变原本的“路堵修路,桥少修桥”的思路,应该具备更全局化、科技化的交通管理思路和道路修建方案。
这里面既包含居民出行的数字化体验,也包含货物运输、物流管理的数字化管理;既包含基于 GIS 技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人员产业数据的城市交通整体规划,也包含利用辅助驾驶、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技术来改善道路拥堵状况。
2017年,自动驾驶货车(Self-Driving Trucks)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自动驾驶货车发展前景一直不错。首先,对于货车来说,路线其实相对较为固定,运送时间段和周期也很固定,并且长时间的货运路线对于卡车司机来说是比较有挑战性的,因为很容易疲劳,也增加了事故的频率。
其次,全球卡车司机短缺,以我国为例,我国的商用卡车司机主要以 36 ~ 45 岁群体为主,主要从事长途运输货物工作。该职业薪资普通,工作强度大,长期在外奔波,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较低。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商用卡车司机群体只有1.4%的从业者年龄小于25岁。自动驾驶卡车的出现能够缓解以商用卡车为主要运输工具的物流企业招工难度大,招工成本高的压力。自动驾驶卡车的开发能够适时解决以上问题,还能提升货运安全性,增加商用卡车货运时间并降低成本。
在未来5G、人工智能、新兴传感、数字孪生等前沿科技将持续赋能城市建设。如 5G 技术的商用落地,将全面赋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各场景落地应用,让城市网络服务变得无处不在且更加惠民;以深度学习、语言识别等为代表的 AI 技术,将助力城市打造智能硬核,推动城市管理者的管理决策科学化和公共服务智能化;新型传感技术将进一步打造城市全感知能力;数字孪生技术将助力打造映射物理空间的虚拟城市,促进物理实体与数字虚体之间的数据双向动态交互……
随着前沿科学技术的再度进阶,以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智能科技将进一步为城市变革提供新思路、新方案和新模式,持续赋能未来智慧之城的构建。
以突破性技术创新
绘未来世界非凡图景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从2001年开始,每年都会发布“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并预测其大规模商业化的潜力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的重大影响。“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评选的核心标准是一贯不变的,由主题调研开始,从医学到能源,再到数字技术,广泛的议题保证评选的客观和全面。
《科技之巅(20周年珍藏版):全球突破性技术创新与未来趋势》对过去二十年(2001年—2021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的“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进行系统性总结,按照“生命科学、信息技术、资源与能源、工程制造、智慧生活”五大领域,深度解读和梳理了200余项全球突破性技术,同时邀请学术、产业、资本界权威人士对关键领域技术的特点、产业应用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及投资潜力进行点评。
我们对科技创新的不断攀登和追求,终将加速我们迈入全面数字化新时代,打造科幻电影中的“未来城市”。
文章摘自--《科技之巅》
由 DeepTech 携手《麻省理工科技评论》重磅推出的《科技之巅:全球突破性技术创新与未来趋势(20 周年珍藏版)》已开售!点击下方海报可购买图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