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
国家新冠病毒肺炎联防联控机制
专家组成员冯子健
在此前采访中表示
多数人都难免遭遇一次感染

根据数据模型测算
最终可能有80%至90%的人
会经历感染
近日
不少名人都在社交平台
分享自己感染新冠的经历
相关新闻报道↓↓↓
12月10日
张兰也在直播中
直接自测核酸
称自己阳性了
张兰直播时自曝称新冠阳性
64岁的张兰在直播中透露自己感染新冠了:“兰姐芭比Q了。没关系的,兰姐给大家传递一种心态,一种能量。”
提及自己的患病感受,张兰透露早晨起床之后便觉得自己肌肉酸痛,而后便自行进行抗原检测,结果真的显示为阳性,不过张兰表示自己目前一切安好,还鼓励大家正视新冠病毒,不要过度惧怕它,调整好心态,按时吃药多喝水,病情一定会逐步好转
有网友在直播平台里看到
张兰躺在后面休息
除了各路名人之外
最近
还有不少普通人在社交平台上
也分享了自己感染新冠的经历
武汉女子已2次感染新冠
微博原创视频博主
“辣姐在武汉”
近日分享了自己两次感染的经历
“辣姐”回忆称,刚刚解除封控的闺蜜12月2日来家里玩后,她当晚就觉得嗓子又干又痛。3日晚,闺蜜核检测结果为阳性,“辣姐”也相继出现了嗓子痛、发热、全身关节肌肉酸痛的症状,开始居家隔离。
在“辣姐”发布的视频中
详细讲述了居家隔离经历
👇👇👇
12月3日
全身关节肌肉酸痛,嗓子疼,上午体温37.8℃,晚上达到39℃。大部分时间在昏睡,醒来就拼命喝水和补充维生素C,尽管胃口不好,还是坚持煮了南瓜粥、面条,吃了些汤汤水水易消化的食物。
12月4日
早上体温在37.5℃上下徘徊,下午又冲上了38.5℃。其他地方都不疼了,唯独嗓子还是干燥刺痛,“像是喉管脱皮了,吞咽的时候很酸爽”。
12月5日
早上体温降到了37.3℃,晚上略有上升,但没有超过37.8℃。这天出现了鼻塞、流涕、咳嗽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因为咳嗽厉害,后脑勺有点胀痛。
12月6日
从这天起体温回到了正常区间,退烧的同时,各种症状都有明显好转,嗅觉和味觉也渐渐恢复如常。
12月9日
“辣姐”居家隔离的第7天。下午5时,她再次使用抗原试剂自测,结果显示为“一道杠”,意味着疾病已经痊愈。
12月9日下午5时,抗原检测转阴
“辣姐”曾在2020年年初
感染过新冠病毒
不过这次不像初代病毒那么可怕
而且自己也已完成三针疫苗接种
第二次感染感受很不同
👇👇👇
 症状来得快去得也快
 居家隔离7天就痊愈 
因事发突然
“辣姐”还没来得及储备药品
在居家隔离过程中
全程没有用药
靠大量喝水和补充维生素C
扛了过来
“辣姐”康复经验分享:
  • 一是要大量喝水——1.5升的家用烧水壶,第一天喝了3壶水,其他几天也至少喝了2壶;
  • 二是要大量补充维生素C,包括用维C泡腾片冲水喝,吃橙子等等;
  • 三是一定要保证饮食和休息,保持轻松的心情,吃好喝好睡好心情好;
  • 最后,针对感染后出现的各种症状,身体底子好的可以不理会,觉得难以忍耐的话可以对症用药,确保身体处在相对舒适的状态,全力以赴对抗病毒。
那么,感染新冠病毒
什么症状最常见?
症状将持续多久?
市民们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2000多条留言告诉你答案
上观新闻整理了微博话题
“#感染新冠是什么体验#”的相关帖文中
共计2104条有效信息后发现
从症状上来看
超过90%的网民们为普通症状
高危症状较少
但是
即便是普通症状
不同体质的感染者
在“感冒”的感受上
也存在差异
从时间分布上来看
前三天是最难熬的
在网友的感受分享中
发烧主要集中在感染的前三天
咳嗽的持续时间可能会较长
部分网友表示
即使在核酸阴性后的
半个月至一个月
仍然会出现咳嗽的情况
在微博留言分享中
有11.8%的网友表达了
感染后身体的强烈不适
在治愈时间上
7天转阴是最常见的
但由于体质的差异
部分感染者在3天左右转阴
也有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
持续了近一个月的时间
部分网友在转阴后的一段时间
依旧存在味觉与嗅觉失灵、
乏力、无力、嗜睡、疲惫等症状
其中味觉与嗅觉失灵最为常见

此外,大病初愈
不少网友也感慨时常乏力、易疲惫
在抓取的2000多条评论中
还有14.5%的留言
包含未感染者的疑问
其中有接近三成的问题
表达了对包括对老人、孕妇、
幼儿、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等
特定群体感染的担心
公众所关注的这些特定群体更易感吗?
感染后治疗效果如何?
愈后又是否会面临二次感染?
国内外不少临床科学研究
正尝试给出解答
儿童免疫功能较弱,会比成年人更难康复吗?
多数儿童在一周内康复。专家提醒,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痊愈后1-2周,此时儿童的免疫功能还没恢复,要谨防二次打击。
怀孕期间感染新冠病毒是否会影响胎儿?
无证据表明新冠病毒可导致“母婴间垂直传播”。但孕产妇仍是呼吸道病原体的易感人群,而且容易发展为严重肺炎,这就可能使得孕产妇比普通人群对新冠病毒更易感,尤其是在她们原本就患有慢性病或孕期合并症的情况下。因此,孕产妇和新生儿应被视为对COVID-19感染预防和管理的重点高危人群。
有基础疾病更危险吗?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的数据显示,接近三分之一的患者至少有一种基础疾病或危险因素,其中最常见的是糖尿病(10.9%)。而78%的重症监护室患者和94%的死亡病例中至少存在一种基础疾病。

从现有证据来看,糖尿病(或血糖控制不佳)显然是与新冠感染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的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
除糖尿病外,国家感染病临床研究中心王福生院士团队的一项报告中提到,2%-11%的新冠病毒患者具有肝脏基础疾病。由于患病人数众多,新冠病毒感染对肝脏情况的潜在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研究强调,患有晚期肝脏疾病,特别是年长且存在其他合并症的患者,他们的免疫功能低下,在感染新冠病毒后需要密集检测临床指标。
癌症患者更危险吗?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建行教授领衔研究组分析指出,由于恶性肿瘤和化疗、手术等抗癌治疗使癌症患者全身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癌症患者比未患癌症的个体更容易发生感染,且预后更差
不仅如此,研究还发现与非癌症患者相比,癌症患者发生严重事件(进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有创通气或死亡)的风险高出近五倍,前者为8%,而后者为39%。
综上所述,对于普通患者而言,奥密克戎株引发的新冠感染属自限性疾病,靠自身免疫就可治愈,民众不必过度焦虑恐慌;同时需要对有风险因素的人群多加重视,包括癌症患者、有糖尿病或其他基础疾病患者等,一旦感染仍应密切关注,及时就近就医。
其余多数患者如需就医则可先到发热门诊或急诊,将抢救室等医疗资源优先让予特殊患者救治,同时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END-
本文编辑|小门耳
消息来源|上观新闻、长江日报、极目新闻、红星新闻、都市快报等
推荐阅读
点分享
点赞
点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