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知道现在上海医院一线都是怎样的场景么
跟我们身边同事一样,医院的医护人员也在大片的倒下,出现了严重减员
截图自©新闻综合
我看过仁济医院对媒体公布的一组数据
他们从这个月15日开始,就安排内外科各部门医护支援发热门诊
第一批共53人,一周工作后剩下40人,截至到昨天24日,发热门诊在岗及可上岗人员29人
而发热门诊原有的5名医生,截至23日现在仅剩1位还能坚守岗位
不断的人海战、车轮战...这就是眼下上海医疗系统最真实的一面
我刚刷抖音还看到上海一名医护人员,阳性状态下戴着厚重防护服,身体颤抖着为患者配药,还弯着腰,估计是感染后导致的全身酸痛...
为了生活在上海的人,他们真的拼了
而上海这边也做了一件这个冬天让我觉得最暖的一件事
01
这大概是这个冬天最暖心的一块牌子
截图自©上海时刻
这是上海首次推出的医务人员关爱驿站,也是目前为止全国范围内第一次看到的医护驿站
全部220个房间,可以让我们的一线医务工作者被感染后有地方住,有地方康复
当我看到打开门的那一刻,有点慕了
房间里都是这种简约的木制风,还有简单的沙发跟小茶几,烦闷的时候还可以打开电视
小茶几上还放有一些小惊喜,而且随处可见这种暖心小贴士
©新民视频
里面说明了驿站生活期间的餐食外卖配送时间、生活垃圾收运时间、贴心管家服务联系方式等等等等
截图自©新闻综合
因为是酒店的关系,楼下还有这种公区,简单的医疗物资和吧台
更重要的是有书,烦闷的时候,或者可以安安静静看会书

在这里每位医务患者的需求都会被听到
因为他们入住的时候都会被加入驿站企业微信,这样需要什么、遇到什么都可以第一时间跟工作人员保持联系
截图自©上海时刻
除了为这些医务患者配备一些简单的生活物资之外,还会有这种防疫小包裹,抗原试剂、简易药品、医用防护口罩等等
截图自©上海时刻
每个房间门口都会摆放这种蓝凳凳,这样工作人员过来送餐的时候,只要敲房门就好,餐食可以放上面
©新闻坊
为了让医护工作者早日康复,这里的餐食非常注重营养
早餐中西式两种,午餐晚餐四菜一汤,如果吃不下,关爱驿站还特制了凤梨酥、黑金酥这些点心,让医护患者错过餐点的时候也有东西可以吃
截图自©上海时刻
而且考虑到康复期间医护患者的饮用水量也是很大的,于是每个房间都成箱配备24瓶矿泉水
截图自©上海时刻
真的是暖到了,不仅如此,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关爱驿站的心理层面
这里还开通了两个电话热线,不是那种随便说说的热线
而是24小时都有人接听的医疗保障热线,让医护患者如果遇到药物紧缺的情况,可以临时调配
还有一个是心理咨询,由专业的精神健康专家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
因为这些医务患者在下火线之前,不仅要承担救援,还要面对长期超负荷带来的过度劳累,甚至会出现恐惧、焦虑这些应激反应
不得不说这个围绕医务患者的关爱驿站,真的把对医务工作人员的关心和照顾都落到了实处

各种贴心细节背后甚至还有一个体系化的规划,叫1+2+3
从一份入住提示到两条线上咨询热线,再到围绕这些医务患者搭建的组织、后勤、医疗保障
为了这些医务工作者,上海也是真的用心
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陈军、九院黄浦分院血液肿瘤科的孙璐医生、瑞金康复医院的护师肖有娣...
一位一位医务人员感染后都来到这里,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医务患者感染后也可以有地方去
02
而其实上海做的更多...
关爱驿站所有设想规划和落地来自黄浦区卫健委,当然也包括费用
而上海更大面的医务人员关爱是来自医务工会
有的会采购体温计、血氧仪、N95口罩,甚至还有个人洗漱用品,发给每位被感染的医务患者
上海市中医医院工会的医疗物资采购©文汇报
里面包括止咳、退热、血氧仪等等
©文汇报
最有意思的是瑞金医院工会,除了一般医疗物资之外,还同步发放了大礼包和观影券,可以购买视频App会员,让医务患者可以宅家观影
各种各样的关爱礼包此刻正在被送到各位医务患者手中
像市一医院也会统一安排住宿,毕竟不少家庭都是上有老下有小
那些援助外地的上海医生在回到上海之后
除了正常发放慰问品,还会发放线上健身课程和器械等等
©文汇报
其实对于身处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最实际的关爱莫过于医疗物资
而上海做的最多的也是这块,这种爱心包更多只是严酷工作环境里的调剂
更有意义的可能还是类似日达仙这类增强抵抗力药物
上海市医务工会就紧急筹措了1300多支这类药品,增强一线工作者的抵抗力
还有一件事不容小觑
就是医务患者的心理,前面提到两条热线其实不仅仅是黄浦区在做,全市都在做
于是市医务工会开通了400开头的热线咨询电话,一直在我们大多数被忽略的地方为一线人员免费进行心理咨询
年初启动以来,先后接听处理了医务人员心理咨询电话435个
医者难自医,所以必要的心理干预可以阻止很多悲剧发生
而且就算医务人员不愿意主动联系心理咨询,上海还会专门举办这种心理课程
©上海精神卫生飘扬的绿丝带
这些课程里就包括,压力管理、睡眠管理、情绪管理,还有中老年患者沟通辅导
毕竟更大概率需要去医院的是中老年患者,所以如何跟他们沟通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这些课程就有点像医疗体系内的互帮互助,医者难自医,但医者不止一位,当他们中的部分人就算倒下了,还可以得到其他医生的帮助
03
上海为什么这么做
有一件事可能大家有所感知但不太明确的,就是眼下的医疗资源、医务人员
也许各位觉得像上海、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医疗资源也一定是全国前列的
确实如此,一线城市的医疗资源也基本是一线水平的,上海医院床位数全国能排到第二
©西部大数据研究院
但这样的床位数真的够么
这还不是ICU床位的统计,全国ICU床位是什么数字,比较可靠的数据来源是界面新闻发布的申万证券公布的一组数字
当前国内ICU床位约为13万张,按照二三级医院总计600万张床位计算(不含ICU),当前国内ICU床位配置比例约为2.2%
这个数字意味什么,我们先不妄作讨论
但是张文宏医生在12月18日的一次发言中说的比较直白

©人民日报
也就是说,如果遇到社区基层防线被突破这样的极端情况,就算是上海,ICU床位都是不够的,全国都是如此
医疗资源如此,医务人员也是
现有医务人员看诊人数、看诊时间在非疫情期间都是世界前列的,这背后中国医务人员存在缺口
在今年2021年钟南山院士的一次发言中,我们看到70万缺口的数字
在原本的医务人员就紧张的情况下,遇到眼下非常时期更是如此,各科室都增派援手进驻发热门诊、急诊
且不说够与不够、够多久,这些科室原本的病人怎么办
这些文字都在告诉我们,过去这三年我们的医生非常非常辛苦
为什么一个关爱驿站的出现会让我们如此暖心
这是上海在用实际行动在说,我们是否能保护好我们医务人员
当医务人员也被感染的时候,除了说声辛苦了之外,能不能真正关心照顾好这些医务人员
这一次的医务感染人员的关爱驿站,上海真的做的很赞
04
似乎上海一直以来都是如此
很多时候当我们以为关爱是不是停留在口头的时候,上海似乎更加“实际”
对冲在一线的医务人员真正的心疼,待遇的改善可能是更为实际的关爱
我们知道的几次改善,比如2020年当中央提出关爱防控疫情医务人员的时候
还有今年3月的时候,当一线人员正冲往一线的时候

上海都是率先站出来优化一线医护人员待遇的城市,从改善待遇到增发补助、从职称评级、到工伤认定,事无巨细,落到细处才能落到实处
保护医务人员不是口号,真正的兑现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跟保护
面对外地援护医生也是如此
四五月当外地援沪医务人员进入上海后,在物资不充裕情况下,依然考虑外地医务人员是否有少数民族、是否有特殊身体状况
除了正常餐食的营养,还会提供牛奶、点心、水果、消毒水、消毒湿巾;除了医务人员工作时的正常医疗物资之外,还会配备雨鞋、暖宝宝
4月21日,有一位广西援沪医疗队队员的生日,还贴心为这位队员送上鲜花和长寿面
所有动作背后一个基本的情绪是,感恩和关爱,哪怕不同正常时期的优厚,也要尽己所能
而且真的巨爱写信
疫情期间各种《致xxx的一封感谢信》,还有各种写给医务人员的感谢信、慰问信、各种贴心提示,这次在各种爱心包裹里面也会塞上一封感谢信
就算是外都援沪医生,入住酒店除了物资之外,还有一封酒店的感谢信
沟通跟感谢,似乎是这座城市更为常见的存在
而所有的细心背后,上海似乎更加懂得尊重每个个体的付出,也更懂得感恩
05
今年以来我们经历了很多,上海也经历了很多沟沟坎坎,也吸取了足够多的经验教训
而这样的上海似乎更有韧劲,在面对城市发生的种种状况我们依然能看到上海的不一般的地方
当我们将所有视线都放在患者身上的时候,上海想起了为了这些患者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
关爱别人的人也需要被关爱,为别人遮风挡雨的人也需要被照顾
围绕眼下冲在一线的上海医疗队伍搭建的服务体系,其实我们可以看到上海这座城市的一些逻辑
当它可以正常运转的时候,它背后的运转逻辑,不仅仅是经费,也不仅仅是所谓的细心
而是真正意义上对每个组织跟个体付出的足够重视
以上为正文,来自巧克丽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