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疫情通报:
12月28日,卫生部通报上周12月19日~25日)的疫情数据:
新西新增社区病例32,010例,新增死亡病例78日增病例数7天滚动平均值为4565例。截至上周日午夜,有住院病例413人,其中15人在重症监护室。
新西兰警方的效率,向来都经常被大家吐槽。
撑过了疫情肆虐的2021年,不少新西兰的小伙伴期盼着2022能“曙光初现”。
然而,生活又给了大家一记重锤:通胀高企,物价上涨,治安急转直下,恶性事件频发……不少小伙伴直言:“真想逃离新西兰!”
那么就让我们看看,
2022年,
让人想要离开新西兰的糟心瞬间,
到底有哪些?
图片来源于网络
疫情还没结束
物价先崩了...
衣食住行全面涨价的2022年,让人直呼“压力山大”。
新西兰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了6.9%,为1990年的最大年度涨幅。
然而大家的工资却跑不过通胀。Frog Recruitment的调查发现,超过80%的打工人在2022年没有加薪或加薪幅度低于通胀。
这意味着,
在新西兰的生活成本
又双叒叕大幅度上涨了!
资料图片
当通胀呈现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中,大家会发现新西兰的建筑成本、房租、交通费统统涨价。其中,住房租金在2022年第二季度上涨4.3%!
而汽油价格的涨幅更是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32%,为1985年来的最大涨幅。柴油同期涨了74%。
在交通费一路高升的情况下,许多朋友选择“消费降级”,坐公交上下班。
然而,食品价格的飙涨才是真正叫人逃无可逃:与2021年6月相比,新西兰2022年6月的食品价格上涨了6.6%。
蔬菜、水果、零食、肉类... 不少小伙伴高呼:“活不起了!”
然而,随着墓地及火葬场的费用普遍上涨40%,新西兰人似乎也“死不起”了...
房价不断下跌

房贷利率不断上涨
今年,房贷利率的不断上涨已经使许多新西兰人面临“难以负担的重压”
新西兰最大银行ANZ的浮动房贷利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7.34%,而其他主流银行的房贷利率利率也都处于较高水平。
如果贷款100万纽币,利率较之前上涨了4%,那就意味着一年多还4万的利息,每周多还770纽币!
资料图片
种族歧视抬头
华人还安全吗?
7月25日,奥克兰北岸超市外,一名华人父亲被人拳打脚踢,袭击者还喊着歧视华人的话语,包括“回到你来的地方去”和一些种族歧视的脏话。
9月6日,奥克兰地方议会竞选正如火如荼,竟有几位华人候选人发现,他们的竞选广告牌被破坏,自己的头像被人用白油漆涂抹,或者直接切掉!
有候选人愤怒地表示:“是我们的脸不够白吗!”
图片来自RNZ
移民政策变幻莫测
特批签证拖延半年
2022年的移民政策,可谓是一波三折,反反复复。
年初的移民政策改革将未来技术移民的打分提高到了180分,引入了“6分制”认证雇主工签(AEWV)。
时任移民部长Kris Faafoi表示,改革是想留住高技术人才,“新西兰不能过度依赖低技能工人了”。
出于同样的考量,“绿色名单”中的职业在2022年也经历了一轮换血,但遭到了不少人的质疑。卫生部更是直接“叫板”移民局,表示新西兰的卫生系统正承受巨大压力,“绿色名单”却将许多医疗相关职位排除在一级快速通道之外,导致申请人数过少。
“在绿色名单公布的第一个月,
只有9名护士申请来到新西兰!”
图为卫生部长Andrew Little,图片来自RNZ
9月7日,移民局进一步收紧了留学生毕业工签政策,工签期限取决于申请人在新西兰完成的资格认证。
同样,为了吸引高价值投资者,新西兰已将投资移民的门槛提升到了500万纽币!
这让许多人望洋兴叹,
默默地将新西兰从移民国家上划去...
更有网友直言道:“能拿出500万纽币投资移民的人,何必选择新西兰呢?”
2021居民签的发放,对于不少华人来说是一件好消息。然而,签证的审理却被一拖再拖,此前移民局承诺的12个月审理期延长到了18个月,让不少小伙伴焦急又疑惑。
“GI(Gathering Information)状态已经半年了,移民局到底在做什么呢?”
最近,大家的疑惑好像得到了解答:移民局系统故障频发,RV审批慢还不算什么,一些申请人甚至被签发了双份签证!
移民局数据显示,截至12月21日22:00,共有106,094份申请递交,包括214,356位申请人。获批的份数为72,364份,涉及131,224位申请人。总共被拒签(Declined applications)数量,达到了223份。
与此同时,仍有近10万申请者的签证还未完成处理。
图片来自移民局网站
医疗系统超负荷运转
看病太难!
2022年,新西兰多地医院面临人员与床位短缺,看病所需等待的时间越来越长,许多手术被迫取消。
基督城医院表示,该院已经在超负荷运转,实际容量甚至达到了满负荷的112%
多为华人向天维网表示,他们的手术被紧急取消,医院甚至没有告知推迟时间。
资料图片
治安恶化
居民:犯罪成本太低!

对于新西兰的社会安全,相信生活在这里的朋友都有感触。近一段时间以来,枪击、暴力、抢劫、盗窃等犯罪越来越猖獗,恶性事件频频见诸报端,“零元购”成了新西兰的“热词”。
居民抱怨纷纷,表示:
“政府对犯罪的软弱态度,
让本应该是‘安居乐业’代名词的新西兰
成了‘罪犯天堂’!”
资料图片
今年以来,飞车抢劫犯罪激增,几乎每15小时就会发生一次!
警方的一份资料显示,今年初到6月,新西兰共发生了254次飞车抢劫事件,同比2018年上升了518%。
更让人担忧的是,做出如此可怕行径的犯罪者中,76%是17岁以下的青少年,17%是13岁以下的儿童!
图片来源于Newshub
青少年犯罪率飙升,警方的响应却不够及时。数据显示,2022年新西兰警方出警的时间已经陡增到1小时49分钟
此事让不少人目瞪口呆,大家表示:“好多次,警察就这么让罪犯跑了,是在搞笑吗?”
Photo/ Hayden Woodward
今年来,新西兰的枪支安全也令人担忧,因枪支造成的伤亡已经超过了300例,又破“新纪录”!
5月24日到次日凌晨,一夜之间,奥克兰竟然发生了七起枪击案
全国范围内,案发地点十分分散,但发生频率可谓是“此起彼伏”,这让居民们十分崩溃。
“2019年政府宣布的枪支管控,难道是‘防君子不防小人’?”
资料图片
在大大小小案件中熬过一年,新西兰人都期盼着在圣诞月来临之际好好过个节。
没想到到了11月,治安案件从“谋财”升级为了“害命”!11月24日,奥克兰Sandringham便利店店员被刺造成了全国性的轰动。随后的12月7日,北岸一间华人诊所又遭遇了暴力抢劫事件!
华人社区与印度社区都爆发了抗议活动,呼吁政府做出实质性的改变。
Photo/ George Block
Photo/ Alan Wei
12月18日,数百名华人聚集在Aotea Centre,要求政府严厉打击犯罪,重振新西兰的治安环境。
 看视频 
基建缓慢

封路、堵车、公共交通混乱...
什么时候是个头?
众所周知,新西兰基建老旧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出行前打开地图,看看哪条路又被封住已经成为了市民的日常。
前段时间,平均每日要承载1万7千多车次的海港大桥关闭通道,引发全城大拥堵。然而,能够解决燃眉之急的第二条跨海通道迟迟不见踪影,市议会却热衷于斥巨资铺设“槽点”颇多的自行车道。
那么,响应市议会号召,少开车,多骑自行车,是不是就没问题了?
花费大量资金铺设的自行车道,竟然不连贯!车道有一段,没一段的,导致骑车者还得常常借用机动车道。
公交车更指望不上了:不仅线路少,还常常遇到班次取消的情况。如果车开族不小心占用公交车道,还需要支付150纽币的罚款。Newmarket一段全长160米的巴士专用道就曾在一年中获得430万纽币的“创收”!
Photo/ RNZ, Cole Eastham-Farrelly
于是,许多小伙伴将通勤的希望寄托于奥克兰地铁(City Rail Link,简称CRL)的修建上……
然而,这一项目于2016年动工,预计2024年才能通车,并且只联通市中心到中区Mount Eden!
资料图片
令人头疼的不仅是交通问题。近年来,无休止的施工让奥克兰市中心成为了一个“禁区”。自奥克兰地铁项目(CRL)破土动工以来,长期的封路、噪音、振动、灰尘,让许多人提到City就连连摇头。
Photo/ Charnola

教育水平下滑
边境开放却太晚?
然而,相比于今年1月就开放边境的澳大利亚,许多人都抱怨新西兰的边境开放得太晚了!甚至有很多留学生表示,自己已经在国内上了太久的网课,不想回来了!
也有很多国际教育行业从业者沮丧地表示,新西兰开放地太晚,曾经50亿年产值地行业需要好多年才能恢复,加上高等教育水平近年来不断下滑,八大的国际排名一年不如一年,“我们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了”!
资料图片
污染严重

曾经引以为豪的自然环境不再?
研究人员表明,这些塑料微粒可能会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而在新西兰南部水域的商业捕获活动中,75%的鱼类样本也被检测出存在微塑料。
图片来自1News
除了食物,新西兰的水也并不安全:由于长期投资不足,区议会运营的公共饮用水系统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
这也催生了最近让市议会和中央政府吵翻天的的“三水法案”
除了食物和水中可能存在的污染,空气污染更是让新西兰人防不胜防!
目前,空气污染问题已导致新西兰成百上千人过早死亡,每年有上万人因空气污染住院治疗!
这让很多人既伤心,又无奈,
“我们所熟悉的‘100%纯净’的新西兰,
怎么会变成这样?”
资料图片
从物价到治安,从教育到医疗,新西兰人的生活质量似乎正在逐年下降。
经历了2022这“糟心”的一年,很多人权衡利弊,离开了新西兰。
但仍有很多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留在这里生活。

你周围的朋友还在吗?
你会离开吗?
你知道哪些曲折故事?
明年新西兰会更好吗?
欢迎留言~
“在看”我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