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经因为在手机上看到迷路的大象,而决定按下捐赠键?
你是否为了所有女性都能用上卫生用品,转发过微博和朋友圈?
你是否在听闻灾害事件后,毅然决定加入志愿互助行动?
……
现在屏幕前的你,可能也曾因为看见公共事件而难过,想要尽绵薄之力。
你为什么而行动?身边的 TA 们为什么关注公益、参与公益?在行善的路上,我们怎么还能往前多迈一步?…… 我们研究了 100+ 个公益参与案例,为你准备了一个入门级“公益人格”测试——了解公益参与,更了解我们自己!
这次人格测试的公益参与样本来自腾讯公益的 100 多位公益真探。今年“99 公益日”,腾讯公益启动“公益真探”计划,从 800 多名报名者中选拔出 100 多名捐赠人担任“真探”,分别奔赴全国 56 个城市,跨越 10 万公里,抵达 100 家一线公益机构所在地,追踪善款落地成效,监督公益透明度。
这是互联网公益领域首次捐赠人大规模实地考察行动,也是一项公众参与公益透明监督及议题倡导的常态化行动。公众参与,正在成为腾讯公益平台透明化建设的模块之一。
如今,100 多位真探已返程,并提交了项目观察报告,从合计超 40 万字的真探报告中,我们得以窥见一个普通人参与公益的“初体验”,他们关注什么,被什么所打动,以及作为一个观察和行动者,他们从中有了怎样的收获。
对于活动本身,真探们提及最多的感受关键词是:真实、感动、不同、冲击、温暖和矛盾。
真探们都高度认同公益真探的使命是“探寻真实”,尽可能地在实践中看到真实、接近真实。资深公益人郭小牧是这次的“真探探长”,在活动中负责指导真探们,她认为故事必须真实,讲述必须真实,沟通必须有效,也是公益机构透明化建设的关键。
真探们的感动来源于看到推动改变的人。在真探倪兆俪看来,公益推动的改变通常有限,但在它背后,那些为之付出大量努力的,一个个鲜活而具体的公益人,往往才是最打动人的。
不同这个词,既意味着真探们踏出了同温层,看到了不一样的思路、做事方法和环境,也意味着一种身份的转变。通过项目,他们在公益一线接触到了更多不同特质的人,变得更加包容。
关于此次探行的“收获”,真探们提及最多的关键词则是:深入、接触、体验、理解、参与、融合和公益透明化。
在一些真探口中,公益探行是他们这种“小白”深入公益的入口,以往的一些观念也被颠覆了。有的真探由此发现,相比同情关爱,残障群体更需要的是平等地对待。“那些得了罕见病的人,你不要觉得他们可怜。他们只是在努力地生活,和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他们的快乐也是你想象不到的,也许只是孩子两天没发癫痫,就很快乐了。”
接触他人,是建立“附近小社会”的开始。大象食堂项目的公益机构负责人张锡炎说,有的志愿者来西双版纳待个十天半个月,就与帮扶的村民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另一方面,接触也意味着学习如何和各种组织机构打交道,直面他们的做事逻辑。

很多化学反应可以在这短短的体验时间中发生,是否要深入接触?这是不是我想做的事?……当真探们体验过后,会对此有更深入的思考。真探探长郭小牧认为,就像商业品牌和营销一样,公益也要进入谈体验的阶段,要讲一起生活的故事。
从这些公益真探以及他们带回的洞察中,我们发现,公众的参与公益意愿及程度,和公益体验的三个维度高度相关:驱动力、吸引力和信任力。
驱动力就是你做事的“动机”。它可以是一种天然的好奇心,可以是为了帮助别人,也可以是为了寻找新的人生意义。
是什么吸引你成为长期的公益志愿者?是有机会和一群可爱的人共事,还是能到手一张月捐的奖状?……事实上,真正参与公益时,“真探”们总是在推翻过去的刻板印象。知识和故事或许很难产生激励,但在见证和参与之后,他们往往能找到自己愿意且能做的事。
清晰展现过去成果,简明扼要的岗位职责,能帮助机构与潜在志愿者间建立初步信任感。机构也可以设计一些短期志愿项目,激励“小白”踏出公益第一步。而长期的目标,则是营造一个具有归属感且有活力的社群,让参与公益成为一件可持续的事。
信任,不仅存在于公益机构和公益人之间。当前,国内公益发展的捐赠力量开始倾向于“向公众吸纳更多善款”,如何建立与公众的信任,是摆在所有公益机构面前的挑战。
从真探们的反馈来看,透明、公开和坦诚的机制,是信任的基础。89 位真探提交了针对探访机构透明度建设的观察反馈,超 97%的真探对公益机构提供的探访支持表示肯定。大部分的公益机构已基本具备透明度建设意识,能够在具体的事务运营中关注到公益披露的重要性。
我们也基于公益机构组织运营维度,总结了真探在探访过程中发现公益组织在透明化建设上需要重点关注、且有待提升的事项:
信息公开指在互联网上可以便捷找到该机构和项目的各类信息,有比较多的信息渠道,信息更新及时,信息介绍简单易懂等。
信息公开是这次所有被探访的公益机构做得最好的环节,绝大多数项目都有意识地提高了透明度,让大家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但有一些机构没有做好各个环节的财务信息披露规划,以至于难查找、难溯源。
财务透明主要指可以通过公开的信息中了解到相关的年检报告/审计报告/项目费用使用情况等。
“资金是否落到实处”是本次真探们最关注的一点。随着互联网公益的发展,公益机构必须在平台上公布财务报表,但是在探访中,仍有 6 家公益机构存在财务审计不专业的问题,没有专人负责财务,呈现不够详细。另外,公益项目筹款来源太过单一,一些机构过于依靠单一支持力量,抗风险能力差。
社会影响力考量的是该机构相关宣传渠道真实的粉丝数和阅读量,以及能够得到的广泛的外部合作伙伴和力量的支持等。
社会影响力直接和传播机制挂钩,但是公益从业者大都没有受过传播培训,不清楚大家都在关注什么,也不知道如何把披露内容变得好读又有趣,很难吸引公众关注和参与。加上影响力小且渠道单一,难以破圈,无法突破阅读量的瓶颈。
组织治理指该公益机构有清晰的使命和愿景,团队组织架构清晰,团队成员有足够的人力和资源开展服务。
组织治理是本次受真探们表扬最少的环节。组织治理直接反映了当下公益机构的土壤氛围。很多机构缺人,更缺乏专业人才,做事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此外,公益机构也涉及与政府、捐赠方多方的沟通协作,可能形成效率低下、结构冗余的行政体系。
问题解决主要指该公益机构要解决的问题是有社会需求的;对于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是清晰的;对于该问题解决的项目设计逻辑是科学的,并且有针对解决效果的衡量标准。
财务不透明也引发了难以评估项目效果的蝴蝶效应。参与者缺乏专业效果评估工具和能力,难以量化和展示成效,导致机构即使推进了问题解决,也难以建立公众信任感。
执行管理指该机构的人员有一定的相关经验;在进行公益活动和服务时,有进行充分的准备;服务群体和项目介绍的是保持一致的;受益人员对于该机构提供的服务满意等等。
因为现实原因,一些机构需要处理许多服务本身之外的事,比如事前花很长时间踩点、探访直接帮扶对象之外的相关方等,无法直接开始公益服务。在这个阶段,一些公益机构未能清晰、平实地向大众说明本机构关注的议题现状,以及解决方案的推进涉及到许多细节工作的准备,就容易给公众造成误解。
换个角度来说,公益项目的透明度影响着公众的公益参与深度与持续性,在公众参与的不同阶段,公益组织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深入了解和接触机构的机会,促成公众公益参与度不断进阶,让公益参与更可持续。
在本次公益真探计划中,腾讯公益联合恩派公益一起设计了一套
公益真探开源工具包《公益真探手册》
。该套评估标准主要参考了《NPO自律手册》、《公益3A三力评估指南》及多国关于公信力评价标准原则等资料,
指引公众寻找运用看、搜、问、体验多维度,相对客观地评估一个公益组织和项目。
那么,对于公益机构来说,如何培养公益参与的“回头客”?

我们从 100+ 位公益真探的反馈中,提炼出 5 条激活公众活力的法则:
不再让捐助人身份只停留在手机界面上,而是将他们作为并肩作战的同伴——扩建公益的参与边界感,从捐赠人变为“股东”,对自己捐助的项目行使监督权利、履行推进义务。今年 4 月,腾讯公益首倡公益股东人大会,首届股东就迎来 2300 名带着质疑的捐赠人,吸引了超 8 万人到视频号直播间围观,作为第一家吃螃蟹的机构满天星公益首次开会就募集到资金4万元,想当于日常半个月的募集量。8 月更是迎来开会高峰,截至 9 月 9 日,100 家机构完成至少 105 场公益股东大会,并持续召开。
用更多元化的手法宣传公益项目,创造触达人心的场景。公益项目“让每位抗战英雄回家”背后的团队拥有媒体从业经验,长期运营抖音和公众号,并在线下建立了对外开放的烈士故事馆,通过社群方式将志愿者组织在一起。公益组织方以丰富的渠道和方式赋能公众,也能帮助他们就日常事务,与月捐人更好地展开一手、透明、公开的沟通。
从真实、严谨的数据出发,让年轻人快速、直观地感受每个公益项目发起迄今走过的路。早在 2017 年,腾讯公益首创“信息公示小黑板”“手电筒”“放大镜”功能,随后升级迭代为“冷静器”,鼓励用户理性捐助,捐款之前基于数据更全面地了解公益项目的立项时间、执行情况、财务披露。在一些真探看来,数据可以非常打动人,相比“中国老龄化社会日益严峻”,“中国 75 岁以上老人自杀率排名世界第三”或许能更让人意识到公益行动的重要性。
让年轻人看到自己点滴参与带来的改变,从而理解、确认参与的意义。腾讯公益平台的月捐用户通过“小红花来信”功能,能更清晰地看到自己所捐助公益项目的进展。此次接受公益真探探访的甘肃青梭公益发展中心,近年来联合了腾讯公益等互联网公益平台,合作推出了“一亿棵梭梭”“让十万亩沙漠变绿洲”“积沙成塔红枫加油”“沙漠愚公保黄河”等活动,哺育了甘肃民勤县的梭梭林。机构负责人马俊河在视频号上以“种梭梭的马哥”账号,持续向公众展示成果。在这里,防治极端气候不再是一个遥远的目标。
如何创造“在现场”的参与感?真探赵静祎曾经主要通过朋友圈了解公益,但参加了满天星公益图书馆公益股东人大会后,她的期待发生了改变。“之前捐款的时候,我只要看到图书馆建成了、书买了,就可以了,但是现在我更关注如何选择合适的书本,孩子们到底有没有读这些书,对他们是否产生正向的长久的影响。”在腾讯公益平台上,通过持续捐步、答题、捐款、发起一起捐、参加月捐等,赵静祎还获得了#公益真探#、#长期公益人#等专属身份标签。在日后,她也因此能够给自己支持的项目争取到更多配捐支持。
这 100 多位担任公益真探的捐赠人的行动,让我们意识到“看见就是一种力量”。
通过“看见”,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腾讯公益真探穿越网线,让我们看到各地一手经验的启示。有赖于公益行业的透明化建设,我们看见一个个认真做事的人,看见善意如何流向需要它的地方。这一过程中,更多人乐于参与、欣然看见,而参与,就是最好的监督方式。
2022 年即将迎来尾声,在这个重新开始流动的世界,我们试图找回附近,看见彼此,建立连接。我们相信,公益可以成为我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无论你是一线公益从业者,还是期待开启独特公益体验的参与者,希望这份公益真探行动总结能为你带来一些灵感与启发,为我们共同开启明亮的新年。
欢迎阅读公益真探从项目一线带回的探访报告
了解国内公益项目透明化建设的更多情况
作者  Molly 阿挺
编辑  阿挺 咬咬       设计  力力 之淇
关注 BottleDream Community 服务号
不错过空间活动资讯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