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7月4日清晨,273名表情肃穆且略显紧张的男子,从紫禁城的中左门鱼贯进入保和殿,屏息凝神地站立在殿角。

每个人的脸上都神色凝重,因为今天这些人要参加的,将是决定他们一生命运的殿试。
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这将会是大清帝国的“末代科举”。
因为就在一年后,清廷正式下诏废除了科举,所以这一届科举就成了整个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这一届状元也就有了一个特殊的身份:“第一人中的最后一人”。
这一天的殿试进行得很顺利。两天后,状元揭晓,他的名字叫“刘春霖”。

“幸运”的刘春霖

关于刘春霖的这个状元,一直有传闻说他并不是完全靠真材实学得到的。
传说在决定名次的时候,主考官在给慈禧太后批阅的名次中,第一名是一个叫“朱汝珍”的考生。
但慈禧却对这个考生的名字非常反感——首先明朝皇帝就姓朱,“朱汝珍”的名字里又有一个“珍”字,让慈禧想起了当年一直和自己做对的光绪的宠妃珍妃。
再加上朱汝珍是广东人,与慈禧最讨厌的康有为和梁启超是老乡,所以慈禧提笔否决掉了朱汝珍的状元。
排在第二位的是刘春霖。慈禧一看见这个名字,就心中大悦。原来当时国内许多地方正值大旱,“久旱逢甘霖”,慈禧认为刘春霖的名字可以给大清带来非常迫切需要的雨水。
就这样,刘春霖挤掉了朱汝珍,幸运地当上了末代状元。
刘春霖的前半生一直非常幸运,包括他的婚事,也充满了传奇色彩。
末代科举之后不久的一天,有个年轻人手持新科状元刘春霖的拜贴,来拜会工部员外郎张庆沄。张庆沄并不认识刘春霖,但看到新科状元来拜访,还是非常高兴,连忙将客人请进府内,好酒好肉招待。
吃饭的时候,张庆沄取出一把纸扇,想请刘春霖题几个字。
不料此人脸色大变,百般推脱,见实在挨不过,只得勉强提笔写了几个字后,便借口有事,匆匆离开了张家。
这人走后,几位陪席的朋友也纷纷停下手中的杯筷,聚过来欣赏“状元公”的墨宝。
大家越看越感觉不对劲,扇子上面的字虽然不能说是鬼画符,但根本谈不上有什么书法造诣,与女儿天天临摹的刘春霖的字帖更是搭不上边。
大家一致认为,今天来的这个人根本不是什么刘春霖,而是个假冒的骗子,只不过想借新科状元的名头,来骗一些银子罢了!
几天后,张庆沄偶然和一位同事谈到了这件事时说 :“我虽然不认识真刘春霖,但我家女儿喜欢书法,天天在家里临摹他的字帖!”
这位同事恰巧和刘春霖很熟悉,于是顺水推舟说 :“刘春霖是单身,不如把你的女儿介绍给他,我来当媒人!”
在这位同事的撮合下,这门亲事真的结成了。一个想骗钱的假状元,让刘春霖这个真状元娶到了一位大家闺秀,此事一时也在北京被传为佳话。

坎坷的仕途

1872年,刘春霖出生在河北肃宁一个农村家庭,小时候和哥哥一起被父母送到表叔王铁山的塾师读书。
白天兄弟两人随家人在农田里做活,晚上在一盏小豆油火灯下读书,学习非常刻苦。
光绪十一年,刘春霖优异成绩考中拔贡生,哥哥刘春堂也考中秀才。之后兄弟二人进入保定莲池书院学习。
光绪三十年,刘春霖考中了状元, 哥哥刘春堂也在同科考中进士。
刘春霖中状元的年代,正是中国处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风云激荡时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正处在发展时期, 而清朝政权则风雨飘摇。
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持其统治,不得不打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招牌,并选派留学生出国考察其他君主立宪国家的制度。
清政府这次派遣的留学生,以刘春霖那一科的进士为主。身为状元的刘春霖,被派往日本留学,进入了日本东京法政大学。
法政大学的教师们得知他是中国的状元后,对他十分客气,时常和他讨论中国古典文学。而刘春霖也以许多独到的见解,受到了日本学者的敬佩。
在日本留学期间,刘春霖认真分析了“共和”和“君主立宪”这两派的观点后,站到了“君主立宪”这一方——毕竟他是皇帝钦点的状元郎。
刘春霖学成回国后,担任了咨政院议员一职。
咨政院是清廷在“预备立宪”的幌子下成立的一个没有多少实权的机构,但刘春霖却仍然有过闪光的亮点:1910年11月,湖南巡抚杨文鼎不经省咨议局决议就发行国债,遭到了咨政院的反对。
摄政王载沣要求咨政院不要“多管闲事”,刘春霖却几次坚持上疏反驳,载沣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正当刘春霖准备大展鸿图的时候,辛亥革命的枪炮声,击碎了他的美梦,刘春霖也陷入了矛盾和痛苦之中:他是皇帝钦点的状元,可如今皇帝没了,朝廷没了,他该向谁效忠呢?
他才39岁,正是做一番事业的时候,但他却只能整日读书吟诗,品茶下棋,这是他想要的吗?
1914 年,刘春霖接受了袁世凯的聘请,出任大总统府内史,后又兼任农商部农事试验场场长一职。
大总统府内史是一个为袁世凯点缀门面的闲职,本身就没有多少工作,所以刘春霖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农事试验场上。
刘春霖世代务农,小的时候就曾参加过农业生产,了解我国农业的落后局面。他愿意兼任农事试验场场长一职, 也是带着革新农业、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培养农业科技人员的愿望的。
在他兼任场长后,开办了"农业科学讲习所",招收了100 名学员,为国家培育出了第一批农业科技方面的专业人才。只是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毕业生很难发挥他们的专业技能。
刘春霖担任大总统府的内史时,做过一件令他终生后悔的事情:在袁世凯准备称帝期间,在全国各省组织了一场“劝进”闹剧;
而刘春霖也曾加入“劝进”的行列。虽然这也许是他当时的无奈之举,但在他的晚年,仍然对这件事后悔万分。
刘春霖虽然在清朝没有做过大官,但身为清朝的状元,也算是著名人士。清帝退位后,他和一些在清朝做过官的人往来密切,成为了"清朝遗老"之一。
在1917年张勋复辟事件中,刘春霖作为清朝遗老的一分子,在张勋拥立溥仪登基之时,曾穿着清朝的官服去太和殿磕头。
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立志投身改革的状元郎,似乎已在风云变幻的时代潮流中迷失了方向。
北洋军阀当政时期,刘春霖担任过直隶省教育厅厅长等职务,但他看不惯北洋政府里的种种勾心斗角,索性辞职赋闲在家。
除了读书写字外,还尽己所能兴办教育,捐建学堂,做了很多好事。不过他虽隐居不仕,但对国家前途仍颇为关心。

末代状元的民族气节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扶植清溥仪,建立了伪“满洲国”。
为了招兵买马, 伪满政府总理郑孝胥派人带着溥仪亲自签署的“诏书”前往北平,找到刘春霖,想聘请当时已 63 岁的“末代状元”出任伪满洲国“教育部长”。
溥仪的特使带着重礼,来到位于北京西智义胡同的刘春霖府,说明来意并取出溥仪签署的“诏书”后,刘春霖并没有接过这份“诏书”,而是对两人说:“我年事已高,体弱多病,难以胜任这‘教育部长’之职,你们还是另请高明吧!”
刘春霖拒绝了伪满的“聘请”,但郑孝胥仍不死心,决定亲自出马拉拢。
他从长春赶到北平,先拜访了几位刘春霖的朋友,了解到刘春霖嗜好茶叶,于是郑孝胥特意买了几斤极品好茶,随后亲自拜访刘春霖。
郑孝胥与刘春霖都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所以见面后,郑孝胥与刘春霖一开始只是大谈书法艺术,而绝口不提请刘春霖出任伪职一事。刘春霖对郑孝胥的来意自然是心知肚明,但他也不先说破,看看这个大汉奸到底有什么伎俩。
聊了一个多小时的书法后,郑孝胥话锋一转:“老弟,您是慈禧皇太后钦点的状元,而今满洲国仍是大清的天下,皇帝特派我请您到满洲国任要职,您可不能辜负圣上的厚望啊!”
见郑孝胥不仅本人甘愿当日本人的走狗,还想把自己拉下水,刘春霖勃然大怒。他义正词严地拒绝了郑孝胥:“如今君非昔日之君,臣亦非昔日之臣,岂能随汝而毁我之誉!”
说着打开房门,把郑孝胥带来的茶叶扔到门外,要郑孝胥赶紧滚蛋。郑孝胥见刘春霖态度如此坚决,知道没戏了,只好颓丧地离开了刘府。
"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了北京城。在对中国进行军事侵略的同时,不少日本人在北京开设了许多大店铺,对中国展开经济侵略。
为了附庸风雅,日本商人普遍喜欢请名人为自己的店铺题写匾额。
而刘春霖的书法早已享誉京城,所以日本商人特别想得到刘春霖的墨宝,为自己的商店长脸。
当时有个叫加藤的日本人在今王府井大街开了一家"富士车行",专门出售日本产的自行车。他听说刘春霖的书法技艺超群,便到刘春霖府上请他题写匾额。可他刚说明了来意,就遭到刘春霖的拒绝。
加藤以为刘春霖嫌自己出的钱少,所以从随身的皮包内掏出四根金灿灿的金条,对刘春霖说:“只要你愿意为我的车行题写匾额,我愿以每字一根金条付酬金,刘君意下如何?”
刘春霖冷笑着对这个日本人说:“别说是一个字一根金条,就是一个字一座金山我也不会写!”加藤被刘春霖铁骨铮铮的气概所镇服,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了刘府。

痛斥汉奸同窗

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强烈抵抗。但也有一些人失去了民族气节,甘愿充当为虎作伥的汉奸。刘春霖当年留日的同学王揖唐就是其中一个。
日军侵占北平后,王揖唐出面。在北京成立了伪 “华北政务委员会”。为了找人来撑台,王揖唐把目光对准了刘春霖。
王揖唐自认为和刘春霖是同科进士,又是一同去日本留学的同学,有过一些交往,于是在日本主子面前将邀刘春霖出任伪职的任务大包大揽了下来。
1937年秋的一天,王揖唐头戴一顶日本军帽,带着贵重礼品,乘着一辆日本军车来到了刘府。
刘春霖见到头戴日本军帽的王揖唐,马上将脸拉得老长。他早就听说王揖唐已经当了汉奸,这次来找自己准没好事,所以对王揖唐的态度也十分冷淡。
王揖唐倒也开门见山,一来就直奔主题:“仁兄之品德、才华,胜弟十倍,望兄能为我维持政务,弟感三生有幸!”
刘春霖见王揖唐果然是来游说劝他当汉奸的,不禁大怒。只见他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将手中的茶水往地下一泼,滚烫的茶水溅了王揖唐一身,厉声说道:“我决不当日本人的走狗!”
说完把王揖唐晾在原地,自己拐头离开了客厅。王揖唐讨了个没趣,只得灰溜溜地走了。
离开刘府后,王揖唐向日本主子哭诉刘春霖不愿意出山,恼羞成怒的日本人,派兵冲进刘府,将刘春霖几十年来积攒的藏书和文物一扫而空。
这件事对刘春霖的打击虽然很大,但他还是丝毫没有动摇 :汉奸,是绝对不能做的!
晚年的刘春霖,由于不肯出任伪职,所以一家人的主要收入就靠他卖字为生。由于他的书法水平很高,又有“末代状元”的光环,所以上门求字的人络绎不绝,生活倒是不成问题。
刘春霖虽然对汉奸和日本人的求字惜字如金,但对亲朋好友和平民百姓中的求字者,却是有求必应。
晚年的刘春霖身体不太好,所以大多数时间里都是闭门不出,只和友人下棋、打麻将消遣时光。他仍然保留着有病只看中医,吃中药的习惯,对西医十分抗拒。
1942 年1月17日晚上,刘春霖在吃完晚饭后对家人说:“明天大家同去中山公园一游。”
可第二天早上,家人发现天天清晨早起,在庭院内散步的刘春霖还没有起床,进房一看,才发现刘春霖躺在床上,神色和平,已经安然仙逝。
刘春霖去世的消息经报纸报道后,各界人士纷纷到刘府吊唁。刘家大院里,挂满了知名人士送的挽联、挽词。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老友吕梦符为刘春霖专门撰写的挽词:“婪尾科名,鳌头峻望;天殒文星,闻声惆怅。”
作为中国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在滚滚的时代洪流面前,也只是一朵被推着前行的浪花。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位状元并没有得到多少在政治舞台大显身手的机会,他的一生看虽有遗憾,但至少守住了自己的气节。
来源:说文解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