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据,辨清事实。
关键词:COVID-19;新冠死亡;诊断标准
2022年12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 王贵强医生讲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新冠死亡的判定标准:
主要是两个方面,由于新冠病毒导致的肺炎、呼吸衰竭为首要死亡诊断,归类为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死亡;因其他疾病、基础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心梗等疾病导致的死亡,不归类为新冠导致的死亡。
也就是说,基本上,只有严格符合新冠感染-新冠肺炎-急性肺损伤(ALI)-呼吸窘迫综合征(ADRS)-急性呼衰-死亡这个病理过程的死亡才算新冠死亡,其他情况则算做基础病致死。
这解释了为何很多地区大量感染但仅有个位数死亡,因为这种情况确实很少见。
如果在14亿人的国家没多少,到了人口少的国家这种“新冠死亡”则会更少。
但如果按照新冠感染后28天内因病死亡都算作新冠死亡,那么有的国家则会得出上百万新冠死亡的数据。
我们在12月初就专门解释过这个问题:标准不一样。

在不少国家地区,这一年减少疫情相关死亡的经验就是打有效疫苗,感染后高危人群服用Paxlovid,这很大程度减少了死亡;而大比例死亡的患者都是没有这么执行的。
其他国家的经验来自于失败后总结的教训,其实是值得借鉴的,人命关天,没有必要自己再接受一次教训。
最后,我们看看近邻日本近期的确诊病例和感染病例。
从2022年10月中旬开始爆发的日本Omicron疫情,不仅感染人数远超之前的Delta疫情和Omicron BA.1疫情,而且病死人数也同样如此,而且病死人数越来越接近日本新冠疫情的历史最高纪录。

(日本COVID-19感染和病死人数/10万人。图源:数据世界)
(科学必将获胜!)
参考文献链接:
【1】 http://www.nhc.gov.cn/xcs/s3574/202212/a9510969ad85461297016f6ad1c87770.shtml

本期编辑Henry,微信号healsan。
Hanson临床科研团队,由6位在美国的医生及医学科学家组成;目前在美国主要从事新药研发和临床科研。
作者简介:
王宇歌 博士,一直在美国从事病毒新药和疫苗研发。微博:子陵在听歌。
点击👆,关注医学科研进展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