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1.「静止脸实验」发现,养育者对孩子面无表情三分钟,就足以让孩子崩溃大哭;
2.养育者的情感忽视,可能是导致孩子缺爱的主要原因,缺爱的人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内在总有匮乏感,导致在生活中更容易讨好别人,对自己有更低的自我评价;
3.所谓爱自己,就是自己成为自己的父母,重新养育自己。
大家好,我是丸子
从今天开始,公众号将开一个「如何爱自己」的新系列文章,因为我们发现,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低价值感、讨好型人格、自我攻击、无法守住自我边界等,底层原因都是「不够爱自己」
如果从小没有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我们长大后也会觉得自己不好、不重要,总把别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前。
就像心底漏了一个窟窿,不够爱自己的人内在总有种匮乏感。我们渴望被爱,渴望能获得所有人的认可,想用尽办法来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但只要窟窿还在,这颗心就怎么都填不满。
学会好好爱自己,就是修复好心底的窟窿。当我们可以给自己无条件的爱,内心有满满当当的富足感,外界的认可和关注就只是锦上添花,不再是救命稻草。
在文章的最开始,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心理学教授艾德特罗尼克所做的一个「静止脸实验」
「静止脸实验」
实验开始,妈妈积极地和婴儿互动,妈妈会对婴儿微笑,和婴儿说话,摸摸婴儿的小脚。婴儿用手指向某个地方,妈妈会立刻转头看向婴儿手指的方向,这时候婴儿笑得非常开心。
接着,妈妈转过身去,等她再把头转向婴儿的时候,就换上了一张面无表情的脸,婴儿立刻察觉到了不对劲。
在接下来的三分钟里,妈妈始终面无表情,对于婴儿的情绪和互动没有任何回应。很快婴儿开始不安,它继续用力挥舞小手想要引起妈妈的注意,但妈妈还是面无表情,最后婴儿情绪崩溃大哭起来。
仅仅是三分钟的无回应,就会让一个婴儿仿佛从天堂掉入了地狱。
第一次看到这个实验的时候,我就觉得非常地揪心,甚至能完全共情到婴儿的无助和痛苦。可能很多人跟我一样,会觉得这个实验太残酷了,然而更残酷的是,有多少人,是长年累月地看着父母的「静止脸」长大的呢?
「情感忽视」
在《被忽视的孩子》中,作者提出了一个词叫「情感忽视」,它非常精准地描述了我们内心那个缺爱窟窿的来源——父母对成长中的孩子的情感需求一直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我有个朋友就是这样,小时候她爸妈每天要出门干农活,就把她一个人锁在家里,每天陪伴她的就只有一个窄窄的凉席,她在凉席上从这头爬到那头,从那头爬到这头,来来回回无数次,从天亮到天黑,这样的日子似乎永远也没有尽头。
每次想到「孤独」这个词,我脑子里都会浮现一个被锁在房间里的小女孩,在凉席上度过自己童年的场景。
除了单纯的忽视,很多人的童年里,还充斥着「打压」和「嘲讽」。
当父母当着我们的面,把我们最喜爱的玩具送给客人,我们不高兴哭闹的时候,他们会说「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不知道让着弟弟妹妹吗?」;在我们青春期,最注重外表的时候,父母会说「你看看你满脸痘,出门别把人吓着」。
「控制型家长」也是情感忽视的典型。
他们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约束孩子,不在乎甚至否认孩子的感受和需求,还会把他自己的需求和情绪强加给孩子。
记得我小时候洗脚,可能因为小孩子的皮肤比较嫩,我觉得洗脚水很烫,我爸摸了一下水温,说「这哪里烫了,一点也不烫」,然后就把我的脚往水里摁,我都被烫得眼泪出来了,他都无动于衷。
在控制型家长抚养下长大的孩子,会有很多的「应该」和「不许」,比如「我应该优秀」、「我应该努力」、「要完美」,和「不许哭」、「不许犯错」、「不许玩耍」等等。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感受是不重要的,以及自己从父母那里获得的爱是有条件的,只有自己满足了父母的要求,自己才值得被爱。
《被忽视的孩子》里列举了 12 种典型的情感忽视型父母,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能从这些例子里看到自己童年的影子。
父母的支持和共情,是孩子在长大后可以自我支持自我共情的燃料,比如当孩子摔倒了,妈妈/爸爸会跑过来抱着孩子说「宝宝好疼,妈妈抱抱」,当孩子的积木塌了,妈妈/爸爸会说「没关系,我来跟你一起拼」。
长大后,即使孩子已经离开了父母,独自一个人生活,ta遇到难过和挫折的时候,内心也会有一个声音告诉自己「没关系,慢慢来,会好起来的」、「我现在好伤心,抱抱自己」。
如果小时候从没有人给予过我们这样的支持和共情,长大后,我们遇到挫折和不顺,只会内化养育者的声音,用养育者对待我们的方式来对待自己,那就是批评、打压和漠视
「缺爱的孩子长大了」
当缺少共情回应的孩子长大了,可能经常会在生活中有以下感受:
  • 经常会觉得孤独和空虚,总觉得没有人真正理解自己;
  • 面对别人的爱和关注,会有「不配得感」;
  • 很少关注自己的需求,即使自己时间、空间被别人侵犯压榨,也会一味顺从,无法守住自己的边界;
  • 希望被所有人喜欢和认可,会因为害怕被讨厌而不敢拒绝他人,不敢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 在恋爱中很低自尊,害怕失去对方,没有安全感,总怀疑对方是不是真的爱自己;
  • 完美主义,觉得自己必须要很优秀、很自律,才是好的、有价值的;
  • 有容貌焦虑、学历焦虑、社会时钟焦虑等等,总担心自己不如别人,担心自己不符合大众所定义的「好」的标准;
  • 不允许自己玩耍、放松和休息,一旦玩乐就会有罪恶感;
  • 经常自我批评,对自己有很消极的自我评价;
  • 不允许自己有情绪,甚至经常希望切断所有的情绪;
  • 等等等等
如果以上大部分都中枪了,很可能你也在童年经历过情感忽视。(我内心OS:每一条都是曾经的我,直接报我身份证号得了……)
当以上问题反复出现的时候,我们常常只知道解决表面问题,比如「不敢拒绝别人」,我们会逼着自己去拒绝,去学拒绝人的话术和技巧,却忽略了,「不敢拒绝」是因为从心底觉得自己的需求不重要、对方的需求更重要。
当我们真的全然爱自己,打心眼里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人,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是值得被重视的,即使自己不完美,也是值得被爱、值得存在的,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但问题是,怎么才能做到爱自己呢?
「爱自己,就是重新养育自己」
这两年,太多人说「爱自己」,却很少有人说「究竟怎么爱自己?」,消费主义说「爱自己,就是在预算内给自己买最好的东西」,情感专家说「爱自己,就是不依靠男人」。
但我听过最棒的说法就是,爱自己,就是自己做自己的父母,重新养育自己。
当我们去谈论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创伤时,不是为了把自己所有的问题都甩锅给原生家庭、一味地怪罪造成问题的人,而是为了「归因」,知道了原因,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如果你一听到「归因」就觉得是在「归罪」,或许是因为你从小每次犯错,都有人用指责怪罪的方式来指出错误,久而久之,大家就没办法区分「归因」和「归罪」了,一旦遇到归因,就觉得自己被指责了,这也是被情感忽视的一种体现。
当追溯回原生家庭时,我们才会意识到,原来是这样的养育方式,造就了自己这样的特质。
既然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无法选择自己被如何养育,那么我们现在长大了,有能力了,可以自己重新养育自己,给自己无条件的爱。
试想一下,如果你有一个孩子,你会怎么对待ta?
  • 当ta工作很忙很累,压力很大的时候,你会让ta要再努力一点吗?
  • 当ta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没完成,你会觉得ta简直糟糕透顶吗?
  • 当ta伤心难过,你会让ta不许哭、坚强点吗?
  • 当ta为了迎合别人,委曲求全,你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吗?
当我们把自己当作自己的孩子去对待,才会发现,我们平时对自己有多苛刻,多残酷,我们内在的小朋友该有多伤心,多委屈啊。
我的手机桌面上,一直放着一张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每次看着这个脸蛋圆圆的小朋友,我都会告诉她:
你,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最独一无二的存在,我会无条件爱你、支持你、陪在你身边,会好好保护你,不再伤害你。
这是我这个大丸子,对小丸子小朋友的承诺。
「爱自己」是一个庞大的课题,后续我们还会围绕它展开很多内容。从现在开始,我们可以培养先爱自己的意识,把自己当作一个小朋友去疼爱和照顾。
希望今天的内容对大家有所启发,也希望每个人的小朋友都可以被大朋友好好爱着。
我是丸子,咱们下期见!
小练习:
找一张自己小时候的照片, 放在可以经常看到的地方。
每次看到ta的时候,就问问内心的小朋友:你现在感觉怎么样?感觉开心吗?有什么想要表达的情感和需求吗?
每当你要对自己不好,想自攻击和否定自己的时候,就看看这个小朋友,看看ta这么可爱,你真的忍心伤害ta吗?
练习一段时间后,可以来留言板分享你和你小朋友相处的感受。
很多人的创伤来源于自己的原生家庭,也有很多人从创伤中走出来,重新把自己给疗愈一遍。
戳下方关注「重构自己」
回复「原生家庭」查看系列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