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将爷
大家好,我是老将!今天这篇文章,只当是在和家人说交心话,完全是个人真实私语。
原因是,我后面要讲的内容,涉及张文完12月18日在他的私域群所说所感所答。
之所以开头特别强调“个人”“私域”两个词,有这么两层意思:
一是个体表达不是公共演讲,更不是写专业论文,不可能字字如珠,句句抠不出问题。更重要的是,不可能吻合所有人的即时状况。
二是个人和私域在今天,更具备亲和效应和信任价值。比起官话套话大话场面话的假大空,比起学术理论数据变量的研究价值和弱关联性,我更接受这种私人密语的直接效果。
以上两个观点,稍微有些拗口,但要是能认真地看,也应该懂我的意思了。
简单说,不论是我关于疫情感受,还是张文宏这种顶流专业医者的私域表达,如果有人非要按政策权力来上纲上线,非要以学术论文的模板来死搬硬套,我肯定罪莫大焉,张文宏也还是“反动学术权威”。
但是,我可以摸着良心来说,自己说的每句话都是用心用情用力地为大家安全着想,只是要提供一种视角。
那么,今天我就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家庭选择,告诉你为什么我会相信那么一个并不完美的张文宏。
我相信,此时此刻,无数人已经听过18号那天张文宏在他那百人群里的一小时零八分的讲述了。
我敢说,这是三年疫情以来,我听过最好最实用最接地气最无关利益集团的家庭防治新冠的私人医生课了。
中午的时候,我严肃地组织了经年不开的家庭会议,全家搬来小板凳,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听完,而且要求大家认真记笔记,把关联到自己的细节都记下来。
这次庄严的家庭会议结束后,我还收缴了大家的笔记,进行认真检查。这里不妨简单划一下各成员的记录重点:
天天承担家庭重担的伟大岳母同志的记录是:
得病了,就多吃高蛋白的,易消化的。做饭要多做些白粥,下软面条,做发酵的。不要弄高脂肪的菜,会伤肝脏。
要吃蒸煮,不要爆炒了。
小黄姜,白醋,葱白,蒜,糖……
我岳父馋酒,每天都被岳母和媳妇凶到无语问苍天,加上还要被小外甥管得有火不能发。
这一次,岳父在笔记上写得最大心得是:
该喝酒喝酒,只是喝大酒是不行的,喝点小酒是有好处的。
在这句话后面,他还特别备注这是张文宏说的,一字也没变。随后,他还问我:小酒的标准应该是一顿几两呀?
我含笑回答说,从客观上眼,白酒就三两左右吧。当然呢,这个标准对我们这种男人来说,标准稍微还是有些低了,但也能接受,毕竟岁月不饶人了嘛。
那一刻,分明感觉到两侧的岳母和媳妇都对我眼露凶光,空气中有一股冷冷的杀气在凝固。
我知道,她们的喝酒标准,不是按,而是按
我媳妇永远保持着一个学者型家庭妇女的生活态度,这种刻板条理与专业细分,正在疯狂消解着一个妻子应有的女人味,一个母亲应有的温柔感。
她的记录主要是这样的:
新冠中招后立即躺平,特别是本身血管不好,有高血压的老人。包括年轻人,都要拒绝过劳和运动,防止病毒性的心肌炎。
这两句话,是指向岳父和我。岳父血管不好,我过度亢奋,熬夜和运动都像个疯子。
当然,她记录最密集的,还是张文宏说的各种药物名称。
从莲花清瘟何时不能用,到双黄连为何不管用,再到美林、布洛芬、安乃静、小柴胡如何用,其中各种细节注解,密密麻麻的。
嗯,这是一个学术女性的家庭专业修养。
我经常会想,如果把她关于生活所做的种种禁忌笔记进行编辑出版,或许会成为一本畅销书。
如果让我给这本书起个名字,那就叫《贤妻内经》。只是,这类型贤妻,多少有些不符合我的审美恶趣味,消受不起呀。
那么,我又是在怎样记录的张文宏这场触及灵魂的私密医疗辅助的呢?
我笔记上的重点是:
现在信息混乱,有大量媒体和官方发言说这就是大号流感,我们也没有没必要与政策对着。但说是大号流感是绝对不对的,这病有特殊性……
说90%无症状,这种官方的宣传也是错的,因为90%是有症状的……
因人而异,每个人都不一样,要做长期打算……
要发汗时,能吃辣的,重口味,这个时候,康师傅泡椒牛肉面也能,这时垃圾食品也无所谓了……
看看,这就是一个公共表达者的记录关注点,我永远记的是价值观的内容,对方法论的东西不那么敏感。
比如,张文宏与某些无良专家不一致的观点。
其实,张文宏这次在一个只有100多个重要服务对象社群里所讲的内容,有太多太多了。
我之所以觉得这个讲话内容太有价值了,绝对不仅在于医学的专业价值,而是从中可以打通当下客观现实环境下所有的生活壁垒,找到一条各得其所的求生之路。
医疗挤兑有没有?我不敢说完全没有。
囤药囤货有没有,这我总敢说绝对有吧!
举个例子说,自从最近喝电解质水成风之后,我一觉醒来发现,可怜我院子里那颗硕果满枝的四季香水柠檬,仅仅是疑似红杏出墙来,就被邻居给摘走大半。
再举个例子说,包括张文宏也说没退烧药时,不妨就用小黄姜熬汤来喝。下午有朋友就说,超市里小黄姜抢光了,网上价格也狂升。
说实话,对张文宏12月18日给百人群的五十多条回答建议,我早早就接到音频消息,但一直没有说出来,甚至不愿意转发。
原因很简单,就是这是私域表达,有点个人秘语的意思。
说白了,这种话说的,就像是个亲密的家庭医生,说的都是掏心窝的话,有的不完善,有的不完美,有的甚至不科学,但病急之下比起乱投医,只是两害比较取其轻。
但,这才是真正的普适性医疗价值,而不是专家论文导向的医学说法。
所以,今天我特别想说的一件事,就是为什么从生活医疗角度,我信赖张文宏;从科学研究层面,我尊重饶毅。
众所周知,一段时间以来,饶毅兄弟轮番炮轰张文宏,特别是前两天这篇《对上不必逞能、对下不宜逞强:疫情双方代表性人士都应该实事求是》
在我看来,这文章多少有些刻薄了,属于专家孤傲主义下不食人间烟火的冷呛热喷。
饶毅批张文宏的话主要是这样的:
科学不足,又不肯承认,而经常说错话。
个人的科学训练和科学前沿敏感性不够而不知道。
……
假如针对张文宏18号那个社群交流发声,饶毅从科学角度进行批评,定张文宏100条罪,我相信轻而易举。
回顾过去,围绕批评张文宏“科学敏感性不够”的错话,饶毅在上述文章中也做了大量的盘点回顾和总结陈词。
饶毅说得对不对?我认为,观点很多都是对的。但话语体系和表达场域严重不对。
众所周知,我从来都是激赏饶毅的,赞他的文章也不比赞张文宏少。
原因很简单,我也是写学术论文的,我太明白这个世界多么需要这种学术极致理想主义者了。
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一个基本事实上,就是饶毅极尽言辞挖苦讽刺张文宏科学性不够时,也同样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医疗性不够。
饶毅本质是个科学家,张文宏本质是个医者。饶毅的学术价值是窄众的,张文宏的医疗价值是普适。
饶毅以科学家的标准要求张文宏,张文宏却没办法以医生标准要求饶毅。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拿绝对的科学标准和学术语言来要求一个面向不同患者的医生发言,残酷了,过度了,一刀切了,不接地气了。
推己及人,我在公号上写的这些文章,绝对会有错失。不仅写公号,我上课堂上讲课,也都会出错。前几天视频教学时,我前提就是大家不录像,否则我无法以灵感来主导即兴表达。
但是,写科研文章那是不同的,每个指标,每个数据,每个变量,每个逻辑,每个文句,都是要死抠死核的,不容出半点错误。
饶毅在科研上,在学术上,当然是牛逼的。包括在人格上,当然也是高尚的。包括介入现实,血战裴钢、耿美玉这类老混子,都了不起,值得尊敬。
但是,作为公共表达者,饶毅同样是不完美的。毫不讳言地说,他的公共表达水平,要差张文宏十条街,差我都五条街。
就拿在社交媒体写作来说,饶毅自己都承认,他的语文水平也就小学五六年级。
这还真不是谦虚,我不夸张地说,几乎还没有一个顶级专家在写作上,能像饶毅那样,语句不通,语病遍地,到处杂糅,歧义四起。
对此,饶毅和很多人也不以为然。我也能理解,毕竟,有些东西不能求全责备。
但是,作为一个语言修辞的爱好者,我也有一个观点要说,那就是对一个专家学者来说,思想要撑得起语言,语言也同样要撑得起思想。
这一点,饶毅在前者是做得极其完美了。但在后者,他还是不够。而张文宏,多少有些与之相反吧。
上面这番话,我不希望简单地被理解为是在批评饶毅,力挺张文宏。
我只是想说,科学家是伟大的,但是在生活面前,有时也只是孩子。
就像我在医学面前,也是个孩子。
看过我前几天文章的就知道,我现在活得有多猛,为抵抗这场病毒,我天天喝大酒,每天狂跑一万米,然后,看着身边的群羊们,一脸装逼傲然。
但是,今天,当我听完张文宏那一个多小时娓娓道来的防治讲述后,我吓得有些尿奔,觉得自己做法离心肌炎的距离,也就是多喝二两白两了。
尊重饶毅的科学精神,信赖张文宏的生存价值,每个人都是自己价值观的守护者,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负责人。
追求科研学术看饶毅,安放人间生活听张文宏。
科学极致严谨绝不应掉进冷漠自私陷阱,医学治病救人绝不能背负无限责任。

饶毅和张文宏,在公与私面前,请让良心作证,请让民意作证。
作为饶张双粉的老将,也会如此时刻触摸自己的专业良知。
PS全文完,共3600字。这篇长文,投注我的爱与信仰,希望能与各位共情共鸣。欢迎扫维码与老将交流。微商勿扰,过号勿重复。
推荐阅读(已做超链接,点击以下绿体字即可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