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视频,即可观看)
河西走廊的风光,一眼望去好似与“生机”无缘。
寒风席卷着黄沙,空气里很难感觉到一丝水汽,只有一簇簇枯而不死的灌木匍匐在裸露的地表。很难想象,同样是这片看似贫瘠的荒漠,栖息着一种以“萌”为属性的网红动物,兔狲 。
最先发现这个秘密的是猫盟,一家专注中国本土野生猫科动物的公益组织。去年7月,他们架设在这里的红外相机拍到了一只胖如鸡腿的母兔狲,画面中,它经常带着两个幼崽在洞口散步,还总爱一脸惬意地趴在洞口舔毛。猫盟决定给它起名为“胭脂”,取自古代匈奴语言里对首领妻子的称呼“阏氏”(yān zhī )。
但这温馨的一幕定格在了今年1月,红外相机最后一次捕捉到胭脂出洞的画面。那之后,她就再也没有出现了。
22年1月,洞口红外相机拍摄到胭脂最后的影像
没有在动物园里那样好命,猫盟西北兔狲项目的负责人夏心悦介绍说,兔狲在野外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年。它们的天敌有沙狐、赤狐等犬科动物,还有天空中出没的大型猛禽,而荒漠之中,风电、灭鼠、放牧等等人类活动或许也有可能给它们造成一些影响。
胭脂去哪了?它和它的兔狲同类如今过着怎样的生活?带着这些问题,荣耀80系列手机和猫盟一起回到了这片旷野。
寻狲者不遇
距离上一次拍到胭脂,已经过去10个月了。
“这次拍到有14张。”夏心悦蹲在山坳上的小平台上,埋头检查相机记录的数据,按键随之发出有节奏的滴滴声,“沙鼠,有好几只沙鼠……都是沙鼠……”
队友马子驭在一旁无奈地笑了:“洞里无兔狲,沙鼠就上来了,在兔狲的洞口疯狂蹦迪。”胭脂育仔的洞穴,就怀抱在他们身旁的小山中。
“没有兔狲了……”心悦有点伤感。以往的研究认为,兔狲在野外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岁,如今距离第一次见到胭脂已经过去了一年左右,“很难想象它现在是什么状态。”
”鸡腿“胭脂,激情舔毛。此时它的幼崽已离巢,胭脂得以享受带娃后的悠闲时光
好一点的推测是,胭脂把这片领地让给了已经独立的孩子,扩散到了别的地方。心悦的视线落向远方,河西走廊这片广袤的荒野,正是它们的应许之地。
转身离开胭脂的洞口时,子驭看到岩壁上附着一团团坚硬的黄色物体。他也是第一次来到西北这种没有树的地方做调查,对这里的植物感到十分好奇。为了看清这堆黄团子的更多细节,队友立刻拿出荣耀80系列手机进行拍摄。
随队摄影师少卫借助荣耀80 Pro手机仔细观察植物细节
荣耀80 Pro手机镜头下,岩石表层的覆盖物在AI Vlog视频大师智慧推荐的微距模式下展现出更加清晰的细节,子驭发现,这是一种藻类和真菌抱团结合成的地衣。
岩石上还长着明黄色的地衣,这是冬季的荒野上少有的一抹亮色
地衣没有根,在干燥的环境下依靠分泌的地衣酸存活。而在与它稍远一点的岩石上,生长着一堆“黑团子”,那是一种苔藓。这意味着雨季时的积水会顺着这里的山坡流下,汇成小溪,为兔狲提供额外的水源。
胭脂家门口的鼠洞,同样星星点点地密布在平地上,行路时稍不留神,就会把脚陷进去。这是兔狲的“食堂”,它们时而会在鼠洞门前趴成一摊,伺机伏击猎物。
兔狲并不像雪豹等大型猫科那样无所畏惧,行走在暴露的荒野里,它们必须时刻注意隐蔽自己。远处起伏的丘陵间藏着一道道隐蔽的沟壑和洞穴,这些都是兔狲可以用来躲避猛禽与赤狐等天敌的庇护所。
借助荣耀80 Pro手机的1.6亿像素超清主摄,能够清晰地看到山体上由水流和风侵蚀出的纹路
虽然兔狲体型娇小,但也保持着跟很多猫科动物一样的习性。它们喜欢行走在低矮的山脊或隆起的山丘,视野开阔,可以四下巡视自己的领地。陡坡上凸起的大岩石也有可能成为兔狲的“景观厕所”,闻一闻、蹭一蹭,再拉屎撒尿留下自己的气味信息,这对兔狲而言已是常规操作。
荒原上没有路,却能依稀看到一条条小径,那是动物最爱行走的“兽道”。反复行走在这片荒蛮生境,心悦从脚下的每一道山梁、每一条兽径中领悟了一种技巧:要把自己想象成一只人形兔狲。
和人一样,兔狲也喜欢走在相对平缓的坡道上
“在一块平地上看到一个凸起的地方,就会想,如果是我的话,我对于这个地方有没有好奇?或者说在一个很平坦的地方突然有一个高地,那我会不会想站在高地上面去看?”
很多时候,兔狲和人也是一样的,爱登高望远,也偏爱最舒服的路。“大家的选择都会很相似。”
行走到调查范围边缘的一块小土丘上,心悦忽然驻足,低头看向脚下小土坑里一坨油润光亮的粪便。
采集粪便样本用的试管迟迟未到,心悦只能先用密封袋临时替代,袋子上的01代表心悦,07代表这是她本次调查捡到的第七坨粪便
颜色发黑,看上去还很新鲜;掰开后毛发浓密,说明它的主人要么是吃肉的,要么很喜欢舔毛;再看看它的形状,两端尖尖带出毛发的轮廓,长长一条均匀分成四段——大概率就是兔狲的粪便。拍照记录后,心悦收集了粪便的样本,并在地图上做了个标记。
“下次如果我们要拓展调查范围,就可以直接在附近打点装相机啦。”心悦兴奋地标记下这个位置,准备回去和“大猫”老师汇报,子驭连忙掏出手机录下他们的收获。屏幕中,荣耀80系列手机AI Vlog视频大师智慧推荐的人像模式将背景虚化,心悦的笑容在旷野之中显得格外明媚。
为了找到兔狲经常出没的地方,心悦和子驭追踪着兔狲粪便,行走在高耸的山脊线上,这里视野开阔,很有可能是兔狲巡视领地的路线
在这些让它们感到安全舒适的地方,兔狲往往会留下一些粪便作为标记与沟通用的“留言”。这些散落在山脊、沟壑、洞穴和河道附近的粪便,也就造就了猫盟与西北兔狲的缘分之“屎”。
2021年的时候,猫盟的创始人宋大昭(大猫)与北京大学的罗述金科研团队来到甘肃,一路寻找小型猫科动物的踪迹,颇有出塞的气势。在张掖的这片荒漠上,他们捡拾到了不少形态可疑的粪便。出于严谨,北大团队将粪便拿去化验,却发现其中全是兔狲的DNA条形码。
很难想象,河西走廊上干燥贫瘠的荒漠,也会栖息着兔狲
以往业内只知道,蒙古国那边有一个兔狲亚种,青藏高原有另外一个,这是兔狲在亚洲最广泛分布的两块区域。所有人都没想到,在位于这两个南北“家族”的交界之地的河西走廊,竟然也存在着一个优质的兔狲栖息地。
于是猫盟在这里架起了红外相机。
大脸拍摄指南
“狐狸,这只耳朵好大……鹅喉羚,看这大长腿……”心悦一边查看数据,一边小声为每段被相机“捕捉”到的动物点名,偶尔夹带一些亲昵的吐槽。过了一会,她惊喜地喊到:“有大脸!”
接着她侧身让子驭来看拍到的兔狲,他们一起发出了被可爱到的叹息。再起身,两人已是满身沙土,而心悦背包上的兔狲挂件正轻轻摇晃。
荒野上常年的大风,让鲜绿的红外相机穿上了一层沙土色的“迷彩”
之前回收的数据里,红外相机捕捉到很多可爱的兔狲影像。它们的很多行为与家猫无异:拉长身体打哈欠伸懒腰;猫猫祟祟四下观察,好奇地贴到相机上闻闻蹭蹭,留下一张模糊的大脸。心悦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八月拍到的一只。那时相机显示的温度已经达到了44度,一只兔狲躲在岩石的荫凉里,吐着舌头散热,狗里狗气的。
不过心悦和子驭要做的,并不只是单纯通过相机欣赏兔狲的可爱,他们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个体识别。
在车上休息的间歇,心悦左手举起干粮咬了一口,右手敲了几下键盘,利落地调慢视频速度,截出兔狲较为清晰的正脸,放大。仔细观察一番之后,她得出了初步的结论:“这只可能是PC01吧。有点像,但也不能完全确认,晚上(拍到的)稍微糊一点。”
这只正从石堆上爬下来的兔狲,把自己抻成了一根长长的猫条。远处,风电机正沉默地伫立在黄昏里。
心悦语气中的不确定,并非是对这些小家伙不够了解,而是因为识别兔狲,确实太难了。
兔狲的毛很厚,每平方厘米有9000根毛发,绝大多数时候连性别特征都被圆滚滚的身姿隐藏。它们又活泼好动,没有拍证件照的自觉。风一吹、兔狲活动的角度一变、夜晚再蒙上一层噪点,额头的“戒疤”和眼下“泪沟”就会彻底糊成一片。
最终,被兔狲个体识别折磨到嚎哭的志愿者们编出了这样一个没品段子:
“王爷,王妃被送去识别兔狲三年了。”
“认错了吗?”
“全认错了。”
然而个体识别又是格外重要的基础工作。“中国一共有多少兔狲?”——这是连专业人士都无法回答的问题。根据国际上通用的模型推算,全世界大概只有5万8千只野生兔狲,中国分布有多少只、眼前的荒漠里又有多少……基础研究的缺乏让我们很难回答这些问题。
为了能让红外相机拍到清晰的兔狲影像象,心悦和子驭在每一个点位前都调试许久
只有对这片地区的兔狲做一次详细的“狲口调查”,才能知道在这片区域里兔狲的密度是多少,由此进一步制定更科学的调查计划。西北兔狲调查,作为猫盟探照灯项目的一部分,目的之一就是希望能够起到投石问路的作用,通过调查为这里的兔狲种群积累数据,摸清它们的生存情况,进而守护人与自然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因此,“拍到清晰大脸”,成了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在实地工作中,他们在兔狲的“留言板”花了更长的时间调整。
所谓“留言板”,是一块突起的层叠岩石形成的“小凉棚”。记录中,已经有若干只不同的兔狲来到这里,和同伴进行气味的“云交流”。“留言板”可以说是这片区域中热度最高的兔狲社交平台,也是猫盟安放红外相机的重点点位。
一只兔狲正在“留言板”上深情蹭脸,留下自己的气味标记。
“上吧,兔狲!”心悦站在了”留言板”附近,由她的鞋子再次友情出演兔狲。子驭则伏在相机旁,用兔狲视角观察着她的行动。
“好的,我把脚放到这,这是它脸的高度对吧?然后假设我在这里蹭一蹭、闻一闻,再往前走。”户外靴像兔狲一样,灵巧地从左边的“台阶”上三两步爬下来,蹭蹭岩石“留言”,再潇洒离开。然后,两人一起趴到相机前,对着小小的视窗评估了半天。不厌其烦地重复几次后,终于得到了满意的效果。
“开机!”红外相机兢兢业业地开始待命,等待着人类离开、夜幕降临后,兔狲的下一次造访。
“几十年前,猫子多得很”
一次调查的午后,心悦和子驭驾车转弯,左前方是一片小小的水洼,四周丛生着枯黄的苇草。车子忽然猛地停下,驾驶座上的子驭小声喊道:“鹅喉羚!”
正在喝水的鹅喉羚,此刻远远注意到了车辆的动静,立即成群结队地逃到了山脊的背面。三只年幼的小鹅喉羚,头上的小角还像新芽一样稚嫩,此刻站在路旁用大而温顺的眼睛好奇地张望着车子,许久才迈着纤长的四肢跑过山脊,留下一串灵动的侧影。
“也许还会有其它动物来这里喝水。”静静观察许久,心悦在水洼上方的小山上发现了一只大鵟。它朝着车子打量了一会,展开翅膀,飞走了。
牧民放养的骆驼,也出现在了小水塘附近
这片人类眼中的不毛之地,实际上是多种生物栖息的乐园。各种形态的生命以其坚韧与干旱、酷暑、苦寒缠斗,也与其他的生命以自然古老的法则发生着紧密的关联,造就了一片充满故事的田野。
鼠吃草,兔狲、狐狸、猛禽吃鼠。鼠少了,草多了,鹅喉羚逐草而居,于是也来到了这里。同样要吃草的,还有牧民豢养的骆驼和羊群。
调查的途中,山坡上忽然冒出一团羊群,跟在后面的,是一位在羽绒服外扎着腰绳的蒙古族牧民大叔。
荣耀80 Pro手机高清的1.6亿像素,定格下了对面山坡上那只黑眼圈的小羊跃过一道山沟的瞬间
心悦和子驭邀请牧民大叔在山坡上一起坐下聊天。聊过了羊只、村庄、水源,心悦问:“有没有在附近见过野猫?”
“有,猫子多得很,就在下面那片。”
子驭赶忙找到兔狲照片,确认了牧民大叔口中的“猫子”正是兔狲。当问起“什么时候看到的”,答案却令他们失望:“几十年前多得很,现在少了,基本看不见了。”
走访当地居民,可以得到更多关于生态环境的一手信息。在与牧民大叔的交流中,小分队了解到很多当地灭鼠、放牧的情况
荒漠上少了一些“故狲”,却多了一些新变化。“去年开始调查的时候还没见到风车,今年再来就有了。”在心悦和子驭调查的途中,这些竖立在山脊线上的白色风电机,时时向荒漠投下狭长的阴影,昭示着这片荒漠易名“风电场”的未来。
“风电、灭鼠、放牧……这些造福人类的举措对生活在荒漠里的野生动物而言,很有可能是一份潜在的威胁。”要明确影响的存在与否、程度轻重,猫盟需要足够的时间、充分的调查、更详细的评估,才能得出一个足够科学严谨的结论,为制定合理协调的保护方案铺平道路。这样,才能向生活在这里的一切生命——包括人类——给出一个负责的答案。
调查地不远处的山上,竖立着13架风电机,在荣耀80 Pro手机搭载的1.6亿像素超清主摄效果下,风电机细若锋芒的扇尖依然清晰可见
在这次的调查中,胭脂的身影始终没有出现在红外相机里。离最后一次拍摄到它,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在这里,兔狲们的未来,隐没在一片茫茫的未知中。
未知带来迫切与担忧,却也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西北兔狲项目才刚刚起步一年半,而猫盟在山西和顺持续了五年的“带豹回家”项目,已经取得了很多令人欣慰的成果。仅在2021年,红外相机就拍到了8只带着幼崽的母豹。华北豹捕食家牛带来的人兽冲突,也通过生态补偿的方案得到了极大缓和。当地人还组成了一支在地的“老豹子”巡护队,亲身参与巡护、宣传等种种保护工作。
太行山脚下,森林与村庄交汇之地不再有冲突构筑的边界,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充满生机的景象。这样的和谐源自猫盟的理念:以猫科动物为关键种,保护一个地域的生态平衡。未来,在河西走廊的荒漠上,心悦、子驭还有更多人的参与,也许会让这里的兔狲种群也恢复应有的规模,让这一片充斥着张力的独特生境生长出相似的平衡与和谐。
这条盘踞在山上的土路,是为了修建风机而开辟的,山路上原本密密麻麻的车辙,在荣耀80 Pro手机搭载的1.6亿像素超清主摄的记录下,清晰呈现细节
在从调查到保护落地的漫长路途中,很难获得终极价值上的成就感。而对心悦来说,当每一次野外调查的信息,通过猫盟的公众号分享出去之后,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兔狲在西北干旱的荒漠地区的生活状态,让更多的人关心兔狲,这也是一件让她很有成就感的事。
更让她感动的是,越来越多的人从关心步入了切实的行动。有户外经验的志愿者,会与他们一同到野外调查。还有更多志愿者,会纷纷从繁忙的工作中抽身,一起在群里看兔狲大脸看到两眼发花,帮忙完成个体识别。“看到有其他人也和我们一样愿意去做这么多,就有找到知音的感觉。”
天空中,弦月不知何时隐去了身影,东大山上一轮红日喷薄欲出。荣耀80 Pro手机AI Vlog视频大师智慧推荐的HDR录像模式,留驻了荒野随日出苏醒的瞬间
聊起这些,心悦和子驭的身影,在耸立在山梁上的一架架巨大风车的映衬下,有一种堂吉诃德式的纯真和炽热。
再见,自由的蓝眼睛
每一种力量的同行,对于走在动物保护这条荆棘路上的守护者来说,都是一点希望的星星之火。在这次调查的途中,荣耀80 Pro手机凭借影像科技,为人与自然共生的可能,汇聚了一丝温暖。1.6亿像素超清主摄、高分辨率以及智慧识别的AI Vlog视频大师功能,以智能的敏锐和柔软,记录了心悦和子驭一路的雀跃和热忱,捕捉了荒野上一个个动人的瞬间。
在荒漠架红外相机,要随身携带锤子、木头等打桩工具,并擅长使用石头垒出稳固的“玛尼堆”,心悦为子驭拍下“第一次来没有树的地方调研”的工作留影
为了亲眼见证兔狲在这片生境活动的样子,心悦和子驭在日落时分开始了夜巡。上车前,荣耀80 Pro手机记录下了第一次来这里做兔狲调查的子驭的身影。在AI Vlog视频大师智慧推荐的夜景录像模式的辅助下,他期待的神色格外清晰。
黄昏也许是人类一天中视力最差的时候,却也是兔狲一天中最活跃的时候之一。子驭驾驶车子来回低速行驶,心悦坐在副驾上,将车窗整个降下来,半个身子探出窗外,前后扫视着一层层山脊。他们在寻找的,是动物眼睛反射的两个光点。兔狲的眼睛,与狐狸眼睛反射的莹莹绿光不同,往往闪耀着水蓝色的宝石光泽。被光束笼罩时,它们会有一个定住的瞬间,不久就会转身消失在某一道山沟里。
一只小兔狲的双眼被红外相机的闪光灯照亮,反射出莹莹蓝光
夜巡通常会持续四五个小时,在西北的寒夜,这个过程格外需要凭十足的热情取暖。风从敞开的车窗灌进来,将人从头到脚刺透。脑海被单调的景观融成一片噪点,这时再看远处地上的植物,都会有种“它在动”的幻觉。
这次,接连两天晚上的夜巡都没有收获。然而对他们来说,因为本就热爱荒野与自然,即使不能够亲眼见到兔狲,每一次能够来到这片兔狲自由生活着的荒漠,和它们迎着同样的风、走过同样的路,“都已经是一种满足了。”
借助影像科技的力量,我们的眼睛也得以透过镜头,穿过浩瀚时空的阻碍,与心悦、子驭和猫盟的朋友们一起慷慨出塞、荒野寻狲。和他们一路同行,我们共同期待着与每一种形态的生命深深对视的瞬间。这也许正是科技的温度所在:它以其留驻的感动,让人们看到先驱者正以何其热忱的姿态守护着纷繁的生动,以此召唤着你我的行动。
在荣耀80 Pro手机搭载的1.6亿像素超清主摄的记录下,小分队低头寻找兔狲的痕迹。这片人与野生动物共生的荒野,值得更多的关注与守护
夜巡返回的路上,心悦回忆起了与兔狲的相遇。
第一次夜巡见到兔狲,她只在茫茫黑夜中看到一双蓝色的大眼睛。而后来她与兔狲距离最近的一次,是在夜巡返程的途中。那时,调查队伍驾车在公路上飞驰,忽然后座上的同事用气声大喊:“快倒车!”
车子急刹后退,那时心悦像今晚一样坐在副驾的位置,闻声赶忙凑近对侧的车窗,看到了公路边一只圆滚滚的小猫在光束中敦敦地跑开的背影。那背影飞快地隐入夜色,消失在了寥廓的荒原中。
也许此时此刻,这只小猫就正埋伏在黑暗处,向他们投来好奇的目光。
网易文创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微信编辑 | 李心意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浪潮工作室长期招聘作者,稿费千字300到800
公众号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