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新十条”颁布。
对跨地区流动人员不再查验核酸和健康码,不再需要落地检;
除了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之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查验健康码。
在病毒的杀伤力降到最低的时候, 国家这艘大船终于可以歇一歇了,接下来就靠我们14亿船员一起努力,保护自己,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负责人。
——TL编辑部塔塔
文:Kyle
首发:Kyle(ID:kylehello)
最近,天气转暖,气温有所回升。
随着“新十条”的出台,防疫政策再次优化放松,疫情下的阴霾也逐渐被驱散。
广州首当其冲,宣布不再开展落地检,除特殊场所外,不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等政策;
地铁站全部在当晚撤销场所码,不再查验健康码;
当晚,广州疫情防控发布会也表示将告一段落。
紧接着,北京、杭州、长春、上海、无锡、南京……全国各地都在陆续落实,调整隔离措施,撤掉核酸点,取消落地检、三天三检等等。
举国防疫了三年,没有人不渴望正常生活的回归,没有人不盼望疫情早日褪去。
然而真到了黎明的前夕,除了松一口气以外,却让人感到有一些无所适从。
放开前,很多人不满防疫政策,要求自由;
可真放开了,又有很多人表示,是不是国家不管我们了?
疫情发生三年来,大家多少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无论是经济上的,生理上的,又或是心理上的;
但是纵观全世界的疫情状况,我国的防控依然是做的最好的。
这三年来,防疫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光是疫苗和核酸这两项,就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是国家的强大,保护了我们三年。
当然,随着病毒重症率和死亡率的下降,放开的呼声越来越高,更重要的,是疫情确实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所以不是国家不想管我们,而是大趋势如此。
但是,还没等放开,造谣和恐慌就开始了。
一些社交平台上,有人开始倡导“囤药”,
所谓的“新冠吃药顺序图”“新冠囤药清单”“新冠药方”等等信息也在热传;
甚至还有人为了博取流量,发布所谓能“预防新冠”的药品清单:
随着政策的逐渐放开,加上网上不断有人制造恐慌,告诉大家要囤药,于是很快,相关药品不仅被一抢而空,价格还大幅上涨,线上线下差价一度达到了50元:
甚至还有的店坐地起价卖到了天价:
很快,国家就出手整治了这些恶意涨价的黑心商家,药价又恢复了平稳,专家也出来辟谣,并没有所谓能“预防”新冠的药品,不要盲从跟风囤药。
当然,家里备药是可以的,但不是过度“囤药”,囤太多药物没吃,药物是会过期的。
疫情可怕,但是每一次因为疫情造成的恐慌才是最可怕的。
一些人唯恐天下不乱,还想趁机发一笔横财。
这样的人才是毒瘤。
尽管“放开”不意味着“躺平”,但很多人依然会因为“未知”而感到恐惧。
那么,也许我们可以通过新加坡放开后的状况,来窥探一二。
新加坡与中国有太多的相似性,首先都是同文同种的华人社会;其次是,新加坡也曾严格执行了清零策略。
2021年10月,新加坡宣布不再清零,接着再到今年,一点点放宽了社交限制、堂食限制、允许酒吧营业,然后是今年10月取消口罩要求、取消健康码,最后到完全接种疫苗的旅客入境无需隔离与核酸检测。
尽管10月引发了一波疫情高峰,日增破万,新加坡卫生部甚至预测11月日增将达到1.5万人。
然而不到半个月,日增就呈断崖式下降;不到一个月,疫情就平复了。
至今,新加坡500万人口里80%以上已经得过新冠,有93%的国民接种过两针疫苗,81%接种过三针;
无论是来自疫苗还是自身抗体,已经实现群体免疫,代价相对较小——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新冠病毒资源中心数据显示:
新加坡病例死亡比为0.1%,在全球范围属于较低水平;
日本为0.2%,法国、德国约0.4%,美国、加拿大为1.1%。
防疫措施的调整,也让新加坡经济在2021年如愿复苏,GDP同比增长7.61%,失业率也平稳下降到3%以下。
新加坡的经验,也许值得我们探究。
在今天上午举办的“中国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22”上,钟南山表示:
感染不可怕,99%的病例可在7-10天内完全恢复。
各大社交平台也有许多博主分析自己感染阳性至恢复的全过程,大多数在第四天就开始好转。
钟南山院士提到,无症状说明致病率明显降低,有病毒但是没有症状,这可能不算病。
同时,他强烈呼吁加速疫苗的加强接种。
当然,这不意味着病毒不再具备威力。
未接种疫苗人群以及老年人,仍然存在极高的危险。
也不意味着我们要躺平不防疫。
最好的防疫,就是做到自觉自愿。
要明白人人都是自我健康的责任第一人,每个人都要去了解科学的防疫信息,多了解才能心里有数,不过分恐慌。
👆可上下滑动浏览(来源:人民日报)
戴好口罩,接种疫苗,注意细节,科学防护。
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如果发现自己有咳嗽、发烧、喉痛等不适的症状,及时吃药,在家好好休息,不必太恐慌。
只有我们大家都自觉自愿做好自我防护,才能有效阻断疫情的传播,才可能彻底赶跑疫情。TalentLeader 
参考资料:
时代周报 | “与新冠病毒共存”:半年过去了,新加坡怎么样了?

你所在的城市情况怎么样?
遇见彼此,评论区来必有戏:)

●  作者:Kyle,90后新媒体公司CEO,500强公司新媒体顾问,新书《选择自己》,让时间变现,成为更有价值的自己。本文首发于公众号Kyle(ID:kylehello),转载请联系Kyle取得授权。
●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更多交流请咨询微信:kylehello003
●  有不少读者说想与我有更多的交流,欢迎添加我的私人微信:
点击上方图片阅读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