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木易佳人朗读音频
音乐:窦唯&不一样乐队-落雨垂帘
歌曲:窦唯&译乐队-荡空山
写在前面:
蔡志忠,1948年生于中国台湾彰化花坛乡,现年74岁。
15岁成为职业漫画家。
23岁自学卡通绘制技术,后成立卡通公司,拍摄了《老夫子》《乌龙院》等动画电影,叫好又叫座。
36岁空降世界动漫领军国家日本,以先秦诸子百家哲学故事为蓝本创作大量漫画,被各大出版社疯抢,因其独树一帜,至今无人超越。
他的《庄子说》《老子说》《列子说》等100多部作品,在60个国家和地区以26种语言出版,总销量超过5000万册。

1981年,蔡志忠获得“金马奖”最佳动画片奖。1999年获得荷兰克劳斯王子基金会颁奖,表彰他“通过漫画将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学做出了史无前例的再创造”。2011年获“金漫奖”终身成就奖。
除此之外,他还是坐拥125座冠亚军奖杯的桥牌高手,佛像收藏家……
在多个领域表现卓越的他,竟然初中都没念完;一生靠自学,每日工作十几个小时,却说“从来没有努力过”。
他经历了怎样的人生?
他的成功因何造就?
他关于如何高效学习、如何精准选择人生之路的经验,会给我们今天的教育带来怎样的借鉴价值?
2022年11月,我代表尹建莉父母学堂《破界对话》栏目特邀蔡志忠先生进行了一场对谈。
学堂:
我们中国的父母,特别喜欢跟孩子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里面有两层意思:
一个是说,人生目标就是要成为“人上人”,功成名就、出人头地。
一个是说,实现方式得要靠“吃苦”,如果你还不够成功,就说明你还不够努力。
对此您怎么看?
蔡志忠:
这种观念完全是错误的。
吃苦只能比不吃苦好一点点而已,努力只能比不努力好一点点而已。
如果你做一件事时,还要靠努力,还要靠毅力,那就代表你一定没有在做自己最喜欢、最拿手的事。
真正厉害的人,他一定是找自己最喜欢、最拿手的事去做,做起来乐在其中。
比尔•盖茨高中的时候就很喜欢读《大英百科全书》,梦想有一天可以把整个地球的知识浓缩进小火柴盒那么大的空间,后来他创办的微软就是做这件事。
马克•扎克伯格高中就开始做学生社交网站,后来成为Facebook的创始人。
我4岁半就找到人生之路,立志把画画作为一生的职业。
就像我们吃冰淇淋不需要努力,谈恋爱不需要努力,打游戏不需要努力,做最喜欢、最拿手的事,也不需要努力。
别人说“蔡志忠画了一辈子画,好努力”,我说“才怪,我一点都不努力,我一生从来没有工作过,只是在做自己最喜欢的事不知道多幸福”。
学堂:
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很小的时候就发现他最喜欢、最拿手的事吗?
蔡志忠:
中国人说“3岁看大,7岁看老”。
在我的印象中,一个小孩6岁时什么样,后来基本上就什么样了。
我小学一年级时班上的坏同学,根本没有活到成年;班上的乖同学,一辈子都很乖,乖到没有离开过本乡本土。
所以父母要在6岁以前,特别是0-3岁,把孩子培养好。
不能期待自己没有培养好的小孩,六七岁送到学校去,老师可以把他培养好。
一个老师面对那么多学生,而且孩子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家里,家庭和父母才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
学堂:
怎么培养呢?培养什么呢?
蔡志忠:
帮助小孩了解他自己是谁,要去哪。
靠父母用鞭子鞭策的孩子,走不远。
父母不可能陪小孩一辈子,等他结婚了,也陪他到新家庭里去。
所以,要在孩子能走路的时候,放他自己走路,在孩子能思考的时候,让他自己思考,在他能决定自己的事时,让他自己做决定。
孩子小时候犯的错误不会太大,如果父母一直管控孩子,让孩子没机会练习自己做选择,没机会犯错,那么等孩子长大了,犯的错可能就很大。
我女儿2岁多,我就放她自己走路,教她过马路。
她1岁多会问问题的时候,我就说,你有大脑,你要自己思考。
例如我带她去吃饭,都是问她要吃什么,让她自己选。
我会给她念菜单:“回锅肉,120块(台币),蒜泥白肉,180块(台币)……”
她问:“蒜泥白肉是什么?”
我说:“把肉煮熟了,切片,浇上蒜泥。”
她说:“不要不要。”
我问:“那你要吃什么?”
她说:“要吃虾。”
我说:“好。”
女儿小时候,我问她长大想做什么,她说一定不当漫画家,因为看到爸爸每天在书房里画十几个钟头,觉得很无聊。
我就追问她:“那你想当什么‘家’?”
她说:“我要做设计。”
我问:“你要设计什么?”
她说:“很多啊,为什么汉堡包一定要是圆的,为什么三明治一定要是三角形的?”
我赞赏她:“颠覆过去,就是创意。”
我的女儿长大做了妈妈,也这样教她的两个女儿。
我的大外孙女12岁,在她2岁多时,她妈妈就一直问她将来要做什么,她说想拿奥运花样溜冰冠军。
所以大概2岁多送她去学花样溜冰,到现在,她已经拿下20个以上的亚洲冠军。
自己选择,自己喜欢,自己拿手,就是天堂。
一生都活在天堂之中,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

十年磨一剑,无事不办
学堂:
一般父母提到“人上人”,含义就是要孩子“比别人强”。
衡量标准是什么呢?最通俗的——赚钱比别人多,名气比别人大,地位比别人高,考试成绩比别人优秀。
但是他没考虑过,自己的孩子喜欢什么、适合什么。
从单一的评价标准出发,落到教育中就会变成要孩子听话照做,打压孩子的自由意志。
习惯了听话的孩子,会慢慢隔离掉自己内心的真实体验和渴望,不知道自己是谁,丧失判断力和自主选择的能力。
蔡志忠:
听话的小孩,一定不会很厉害的。
不听话的小孩,可能将来很厉害。
小孩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没有责任去完成父母未完成的愿望。
而且,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父母用自己陈旧的观念去限制下一代,怎么可能培养出真正厉害的孩子呢?

我女儿小时候,她妈妈给她报了钢琴班。一个礼拜天,我送女儿去上钢琴课,她坐进车子就开始假哭。
我问:“怎么了?”
她说:“不想学钢琴。”
我说:“那你想学什么?”
她说:“想学笛子。”
我说:“好,那不去学钢琴了,去学笛子。”
她说:“但是妈妈刚缴了4000块(台币)钢琴班学费。”
我说:“去他的4000块!”
我们就去学笛子了。

父母要做的不是指令孩子去学父母认为应该学的东西。
而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提供多方面尝试的机会,鼓励孩子发现他的喜欢和擅长,然后让孩子自己决定要学什么。
学堂:
一个孩子如果想变得真的很厉害,最重要的是掌握什么?
蔡志忠:
要具备两点:
一是,自发学习的动力;
二是,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上面我们谈到的,很多小孩没有自发学习的动力,是因为父母从一开始就剥夺了他自发学习的机会,父母在不停地安排孩子,代替孩子做思考、做选择。
再一个比较要命的是,很多小孩不会自主学习,他依赖老师。
我认为,老师教不出世界级的人才,靠老师教,顶多在一个领域中做得比别人好一点点而已。
我的物理、数学、漫画、动画、桥牌、收藏……全部是自学的。
自主学习,就是花一大段时间,海量阅读那门学问的全部知识,自己归纳整理,形成自己的认知。
我们到学校上课,第一堂英文,第二堂数学,第三堂语文……时间全部被打碎了,学什么都不能一鼓作气。
人们常说“学以致用”,我认为是本末倒置。应该“用以致学”,你要用什么,再去学什么。

我上学只上到初中二年级,等到36岁要去日本发展时,才拿出3个月先去学日文。
经过3个月自学,我已经可以接受日本媒体的采访,我告诉记者:“你问的我可能听不懂,但我讲的你保证能听懂。”
我拍我的第一部动画电影《老夫子》之前,花了3个月去香港看当时最卖座的电影,我就知道了电影怎么拍最好看。后来《老夫子》获得了第18届“金马奖”最佳动画片奖。
我的小外孙女,7岁,发现在YouTube上面做视频作者可以赚钱,为了做YouTuber,她自己躲在房间里,花三四个月把英文练得溜得不得了。
我做大学教授时曾对学生讲:
“如果你们今天报了到,把四年学费都缴了,马上就可以领文凭,我猜90%的人会跑去拿文凭。
但是为了文凭来念书,是完全不值得的。
要先知道你喜欢什么,有能力做什么。”
什么都学,什么都学不到位,将来又用不到,不是浪费生命吗?
学堂:
您是如何找到一生要做的事的?
蔡志忠:
我们家有5个小孩。
我1岁、我二哥6岁的时候,他开始每天早上抱我去我们村子的小教堂读“道理班”。
1岁到3岁半之间,我大脑里面已经装进了500-1000个圣经故事,50-100个厉害的人物,例如摩西、诺亚、耶稣基督——使我从小就想做他们那么厉害的人。
在我们家,从来不需要问句,小孩做什么,不需要征得父母的同意。
我爸爸是乡民代表会秘书,每年中秋节前一个礼拜,会得到一盒6粒装的月饼——是我们家一年当中唯一一次有礼物。
月饼拿回来,爸妈会放进书橱的玻璃柜门里面。
我下课回家先看有没有月饼,发现有,就吃掉两块。
第二天早上带两块去学校吃。
放学回来把最后两块吃完。
从来没有人问过我“是你吃的吗”。
我们乡下的小孩,3岁半已经很笃定地知道自己长大要做什么。农夫的儿子3岁半已经在地里帮忙除草,3岁半的小姐姐已经背了1岁半的小妹妹。
而我不可能在3岁半的时候说将来要做乡民代表会秘书,于是就很焦虑自己到底可以做什么。

三四岁时躲在桌子底下思考:我将来要靠什么混饭吃?
4岁那年,爸爸送了我一块小黑板。借助那块小黑板,我学会了写字,也发现自己很会画画。
只是那时乡下见不到与画画有关的职业,最接近的,是画电影招牌,于是我说将来要画电影招牌。
到我9岁的时候,中国台湾开始流行漫画,我就立志当漫画家。
我跟别的漫画家不太一样,我知道漫画最重要的是故事内容。
9岁的时候,我已经看遍全村能够找到的书,大概1500本,然后开始编故事。
到15岁的时候,我给台北的一家出版社投稿,收到回信说“你画得很好,我们请你来画漫画,每月付你300块(台币),提供吃住”。
接到回信当天,我就跟妈妈说:“明天我要去台北画漫画了。”
妈妈说:“你要跟你爸爸讲一声。”
那天吃过晚饭,爸爸像往常一样坐在那里看报纸,我站到他背后说:“爸爸,我明天要去台北。”
他说:“去干嘛?”
我说:“画漫画。”
他说:“那就去吧。”
讲完,我没有往前走,他也没有回头看我。
第二天,我就坐上火车到台北去了,望着远去的铁轨,心里对着故乡喊“永远不回来了,永远不回来了”……
到了台北,出版社老板看到一个比皮箱大不了多少的孩子很惊讶——他本以为我是大人了。
老板领我去睡觉的地方,4平米左右的小房间,放了两张床,睡4个人,条件很差。
我睡到凌晨4点钟醒来,听着窗外从鸡叫声、狗叫声变成汽车喇叭声,对自己说“我已经是漫画家了喔”。
学堂:
您的父母给了您充分的自由。
蔡志忠:
是的,只要是我的决定,父母都支持。
能够生而为人是非常难得的,可以自己为自己的一生做主,也是非常难得的。
每个人都有两次出生,第一次生于父母,但第二次要靠自己重生。身体是父母给的,大脑里面的观念,却应该由每个人自己去选择。
学堂:
一些家长认为,人都是有惰性的,长时间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很困难也很痛苦。
家长自己没有体会过沉浸式学习、工作的快乐,所以也不相信孩子能够在没有大人逼迫的情况下做到。
您在这方面的体验是?
蔡志忠:
天空是鸟的天堂,水是鱼的天堂,如果把鸟放进水里,它一定就死了,把鱼放在天空,它也死了。
先了解自己是谁,能做什么。做其所能,才能乐其所做。
如果你做得不快乐,那么大概率是入错了行,选错了路。
画画对我来说是最快乐的事,我只要有空就画,一坐在椅子上,不画到20张是不站起来的,每天最少要画40张,而且每一次都比上一次画得更快、更好。
摆对自己的位置再做事,就会进入心流状态。
什么是心流状态?
就是你会进入不累、不病、不饿、不困、不死的状态。
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打扰你,时空象是不存在的,全宇宙只剩下你一个人,你可以在一小时内完成很多东西。
在机场候机的时候,我看到99%的人都在刷手机,只有我在画画。
我一辈子没有手机,没有手表,只能我找别人,不能别人找我。
2022年我只出差过两次,一次是去北京参加直播,一次是去南京开画展。2021年出差0次,2020年两次。
我基本上不离开我的院子,所有时间都归给自己。
我知道我还要在死前画多少本漫画、出多少本书,就专注做自己要做的事,不理会别人怎么看。
一个人能够花一大段时间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是最大的幸福。
学堂:
听了您的故事,可能很多家长会跑去这样教小孩:
“你看蔡志忠之所以成功,是缘于他把别人玩手机的时间都用来画画了,你也要像他一样刻苦用功才能扬名立万!”
蔡志忠:
为了达成什么目的而去刻苦用功,做什么都是为了换取一个名利上的结果——这种观念一定要转变。

去看一下,被这样教出来的小孩,高考结束,拿到录取通知书,会立刻把中学课本烧掉。
他不是因为爱读书才读书,他是为了进清华北大。
这样推导下去,我们人生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呢?
难道就是小时候辛苦长大,长大了就好了吗?
难道就是十几年辛苦上学,熬到毕业就好了吗?
难道就是努力应聘,被录用就好了吗?
难道就是辛苦上几十年的班,熬到退休就好了吗?
退休以后呢?等到死掉就好了吗?
用什么换什么,直到换来死的那一刻?
不是的,人生的意义不在拿到结果的那一刻,而在过程里的每一刻。
每一个刹那都是独一无二的。
你不是要去达成什么,而是要融入核心,融入时时刻刻,去体验心流状态。
成功也不是指你获得多少名利,而是你做出来的事,能让这地球上多少人在多长时间里获益。
一个人如果只是为了自己那点名利做事,不会给世界带来什么好处。
学堂:
大部分人的焦虑来源于跟别人比较,觉得别人有的我也得有,否则就坐立难安。
大人跟别人比房子、车子、票子,也要小孩跟别人比才艺证书、考试成绩、名校学历……
蔡志忠: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知人之前你必须要自知啊,胜人之前你必须要自胜啊,你要成行之前,必须要知道你的志向啊。
你都不知道你自己是谁,要去哪里,盲目地跟别人看齐有什么用呢?
《孙子兵法》说“运筹帷幄”,当你不知道要去哪里之前,先不要乱走。
我常常讲,我们开车上高速公路之前都知道目的地,人生这么重大的旅程,却竟然99%的人都不晓得要去哪里。
你怕输给人家,可是有没有想过,你跑得越快,可能离你自己的目的地越远呢?
学堂:
您在自己小孩的教育中,也不在乎她某些方面输给别人吗?
蔡志忠:
当然啦,人最重要的是有一技之长,把自己最喜欢、最拿手的做到极致。如果你什么都要,那就注定什么都要不多了。
我女儿曾经在小学的时候,英语考100分,美术考100分,数学考41分,我完全不在乎。
初二那年,她还考了数学0分。我送她去学校,走到最后一个红绿灯那里,她拿出试卷要我签名。
她说:“不要笑。”
我说:“我怎么会笑你,你是我的偶像啊!数学考试包含选择题、是非题,你竟然还可以考0分,好厉害!这张试卷你用完一定要留下来给我。”
她说:“干嘛?”
我说:“我要帮你签好名收藏起来,等到你八十几岁的时候,如果你的小孙女因为考试没考好要上吊自杀,你就可以拿出来给她看了。”
那时中国台湾有一个高中女生,数学考了83分还上吊自杀了;还有一个重点中学的男生,等地铁的时候一直被他妈妈数落,地铁开过来,孩子跳了下去,当场撞死给他妈妈看……
发生这样的悲剧,就因为不认识自己,也不认识自己的孩子,却盲目和别人比较的家长太多了。
学堂:
在您看来,每个人的生命要抵达的地方不一样,每个人的生命所需要的东西也不一样,所以根本不需要跟别人比。
蔡志忠:
是啊,我明明要去伦敦,为什么要羡慕去纽约、巴黎或大溪地的呢?
学堂:
会不会有人说,蔡志忠之所以能谈“高大上”的精神追求,是因为他不差钱?
普通人要先实现财务自由再去考虑精神层面的东西吗?
蔡志忠:
这些都是借口啊。
其实只要有房子可以住,一天20块钱就够花了。
大概五十年来,我一天只吃一个馒头。
我拎的包包是一个读者送的,用了十几年,带子断掉了绑起来继续用。
我穿的衣服都是三十几年前三十几岁时在日本买的,一次买30件白衬衫,20件卡其裤,从二三十岁到今天,永远穿白衬衫卡其裤。
我用的车子也是很平常、很旧的车子。
一个人只要跟人家比名牌,他自己就不是名牌啦。
而当你品尝过精神上的巨大幸福,就会觉得物质享受不再重要。

言教不如身教
学堂:
会不会又有人说,蔡志忠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的智商高于常人?
一般人不能去效仿蔡志忠的想法和做法?
蔡志忠:
有句话说,你认为世界什么样,世界就呈现你想象的样子。
你认为世界很棒,世界就呈现很棒的样子;你认为世界很难,世界就呈现很难的样子。
同理,你认为你有多漂亮,你就会有多漂亮;你认为你智商有多高,你智商就会有多高;你认为你运气有多好,你运气就会有多好。
怎么理解呢?
如果你觉得你运气不好,找东西不可能找得到,那么你在第一个抽屉没找到,第二个抽屉没找到,你可能就不找了,你就再次认定“没错,我就是运气不好”。
但如果你觉得你运气好,找东西肯定能找到,那么你在第一个抽屉没找到,第二个抽屉没找到,又打开第三个抽屉,可能就找到了。
面对太阳,便看不到黑暗
你的心怎么想,你就会做出什么样的行为,随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外境是随心而变的。
我只念到初中,没有家世,没有文凭,没有背景,如果是我能做到的事,那么我想任何人都能办到。
如果他觉得自己不行,那是在找借口,也是在自我设限。
学堂:
您认为什么是父母能给孩子的最好的教养?在教育方面,您是否有自己的原则和经验之谈?
蔡志忠:
首先,要知道父母存在的目的,是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让孩子有力量可以面对外面的一切,勇往直前;也让孩子在遭遇困难、失败的时候,永远有一个港口可以回来。
我女儿青春期时,我曾对她说,你什么事都可以告诉我,我绝不会评判你、指责你,哪怕你未成年就怀孕了,都可以告诉我,我会陪你一起面对。
我们做父母的,我们的小孩,我们自己不理解他,期待谁来理解他?我们自己不爱他,期待谁来爱他?我们自己不支持他,期待谁来支持他?
我们的小孩,我们自己理解他、爱他、支持他,这就是我认为父母最应该要做的事。
第二,是我们在前面谈过的,给孩子自由,鼓励他去做他最喜欢、最拿手的事。
这样孩子才有机会学会自发学习,自主学习。

做自己最拿手最喜欢的事才能鹤立鸡群
第三,教小孩要有父母的智慧,不是一味靠监督、靠禁止。
例如,现在的小孩大部分喜欢玩电子游戏。
电动游戏刚流行的时候,我自己都很痴迷。那时候我开卡通公司,跟员工说我出去找客户谈事情了,其实就是跑去打电动了。
我还把当时市场上有的6种电动游戏机各买一台放在公司。
我女儿那时比较小,我带她去台北最大的电动游戏城玩,那里人挨人人挤人,我就把她举得高高的,让她可以看到别人打,也换游戏币让她打。
我自己打过电动游戏,我知道打通宵也不会死,而且玩久了就会失去兴趣。
小孩喜欢玩什么,如果你禁止他,他不告诉你,去外面偷偷玩不就好了吗?所以还不如就允许他。
再比如,我女儿17岁时爱上一个男同学,我说,那我带你去跟他同居好不好?
想想看,小孩子谈恋爱,只有相识,没有相处过,如果真的让他们相处,又没有经济支撑,过不了两天他们自己就会吵架了。
第四,是要让孩子从小就自己管理财产。
我女儿从出生那一天起,收到的红包、压岁钱,就全部归她自己。
到她三四岁时,她装压岁钱的大玻璃瓶里已经积了大概35000块(台币)。
有一天,我发现她在房间里好久没出来,从门缝一看,在数钱呢——100元的放一叠,50元的放一叠,零钱放一叠,数好放到床头柜。
小孩子是这样的,有3万多的时候就想要存到5万,有7万多的时候就想要存到10万。
当她知道这些钱都是属于她自己支配的,她就不太舍得花钱,还很爱赚钱。
我女儿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赚钱,买来彩色卡纸,折成各种可爱的形象卖给同学。
有天一个男同学的妈妈打电话来告状,说他儿子的零用钱都被我女儿骗光了。
我太太问怎么骗的,对方说,16块半零用钱都用来跟我女儿买折纸了,希望我女儿可以把钱还给他。
我说不可以还,买卖已经成立了。
后来我女儿到温哥华读书,12岁就做婴儿保姆,听说考取执照可以拿到更高的时薪,马上去考了执照。
等她17岁去美国念书,想的赚钱的法子就更多了:到餐馆端过盘子,从中国义乌进皮包卖给美国同学,还倒卖过知名设计师的家具,一个月就赚过8000美金。
现在她成了一名很出色的画廊经纪人。
如果父母不让小孩从小就管理财产,那么等孩子长大了,突然得到一笔钱,他就很可能用错地方,把家败光。

我女儿结婚那天,我在她的婚礼上讲,我从小是被我爸爸这样教导长大的,我也这样教导了我的女儿,我相信她会以心传心,把这一套教育子女和自我教育的方法,传给下一代。
祝福我的女儿、外孙女,也祝福你们——每一个家庭的父母和小孩。
学堂:
好的,谢谢您!
(本文图片全部由蔡志忠先生提供)
*2022年,尹建莉父母学堂全新推出【破界对话】栏目,旨在汇集同领域、跨领域名家、大咖、知音,碰撞观点、开拓视野、增加声量,共同感悟生命、体验成长、重写教育的常识。此文为【破界对话】栏目系列文章之一,更多好文,敬请期待。
推荐阅读
漫画家蔡志忠漫画著作
“少儿国学系列”白金收藏版21册礼盒装

这是一套由蔡志忠先生创作的少儿国学主题漫画,适合5-15岁孩子阅读。

孩子们可通过这套书,了解中国古籍中的文化魅力。

漫画的幽默风趣,让《史记》《孙子兵法》《论语》《世说新语》《中庸》《孟子》以及唐诗宋词等传统文化经典,童趣盎然,不再晦涩难懂。

有利于培养孩子对国学的兴趣,建立自己的国学知识体系。

↑长按扫码购买
蔡志忠少儿国学系列白金版21册(礼盒装)
适读年龄:5-15岁
市场价1014元,学堂仅售299元!
作者介绍
小猪猪,倾听者,感受者,记录者,尹建莉父母学堂内容总监。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尹建莉父母学堂ID:yinjianlifumuxuetang”,转载本文请在公众号发送“转载”。
主播介绍
木易佳人,学堂铁粉,在育儿路上跟随孩子一起成长的宝妈,相信有爱陪伴,生活美好。
蔡志忠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蔡志忠少儿国学系列白金版图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