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年8月份经过美国两党讨价还价之后,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的《2022通胀削减法案》
该法案涉及总金额约7500亿美元,将增加对大型企业征税力度,主要应用于应对气候变化、降低处方药成本、减少财政赤字等领域。其中,重点内容是政府计划提供约3690亿美元用于气候和清洁能源领域项目,包括鼓励购买电动车和氢燃料电池动力汽车以及部署充电站等。
这个法案的主要内容是气候投资和新能源投资。而在这个领域,大国走在前列。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全部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规模达到9.3亿千瓦,位列世界第一,其中水电连续16年、风电连续11年、光发电连续6年、生物质发电连续3年居全球首位。
光伏产业虽然几经起伏,但大国光伏产业依旧占据全球主导地位,今年上半年,美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量不到计划的一半,原因是美国内的厂商不能提供足够的产品,而从东南亚进口的光伏受到美国商务部的调查,怀疑是从大国转口过来的,至于是不是,你懂的。
民主党重视新能源投资,眼看光伏投资任务完不成,拜登不得不利用法案授权,为来自东南亚的光伏板提供特别豁免。这也反映出,大国和美国经济互补性很强,“中美国”(Chimerica)这种经济共同体是在数十年间形成的,只要不折腾,强行全面脱钩有一定的难度。
美国所谓的脱钩,也只是集中在高科技领域,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一种半脱钩,真要全面脱钩,美国和西方国家的通胀更难遏制。这么多年来,日本欧洲大放水,日债已经是世界之最,但日本不但没有陷入通胀,反而还屡屡出现通缩,日用品价格数十年没有涨价,这种违反经济学常识的背后,是物美价廉的大国工业品畅销全球,压制了住了全球通货膨胀。欧洲日本等国国民高福利悠闲生活的背后,是大国工人996007内卷付出,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负重前行。
也没有违反经济学常识的地方,不过是大国产品对全球输入通缩,使得放水只是影响资产价格,没有传导到工业品上来。各国放水导致美国股市迭创新高,美股、日债成为世界上最为坚固的泡沫之一。
然而,“中美国”的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不可持续。为何不可持续?楼主之前的文章分析过,既有美国国内经济ZZ因素,川普被红脖子和蓝领工人选上台,就是因为美国蓝领工人在这种模式中获益最小,伤害最大;也有大国方面的因素,由于价值观差异等原因,大国未能像欧洲日本一般跟美国在经济上融为一体,货币不能自由兑换,长期保持对美国大额贸易顺差,一国长期是顺差,另一国是逆差,这种模式自然无法持续。半脱钩也是一种必然,美国在二战后一直推行的贸易全球化玩不下去了。
最初只有极右翼的川普推行脱钩,让产业链返回美国;然而民主党人拜登上台之后,对于奥巴马力推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协定)不再提,按照TPP的协议,美国需要对参与国全面开放市场,按照川普的说法,一个工厂建设在大国还是建设在越南,对美国工人有什么区别呢?
从选票计,民主党人不能忽视美国蓝领工人的诉求,这些蓝领工人曾经是民主党人的铁票,但随着民主党跟从全球化获益的高科技公司和华尔街合流之后,蓝领工人的利益诉求被民主党忽视,而转向了共和党。
拜登这次通过的《2022年通胀缩减法案》,主要目的是想让新能源工厂和产业链回流美国,这也是向大国学习,用补贴扶持产业发展,也是大国一直以来的国策。看来,美国这次是把大国当作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了。
虽然这个法案主要是针对大国新能源产业,但对于产业竞争,大国企业就从来没有怕过,只要不是制裁封锁之类釜底抽薪的法子。法案出台后,大国新能源相关的产业股票不跌反升,难道是觉得能够从美国的《2022年通胀削减方案》中获益?
2
老大和老二干架,把老三打没了。美国《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法案中规定:汽车制造商的电池的关键矿物必须来自美国或与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以及必须有相当大比例的电池生产和组装在北美地区完成,才有资格获得补贴。
法案推出大国没说啥,不就是补贴吗?这些都是大国玩剩下的;但欧洲不干了,美国的“欧洲伙伴”纷纷抱怨,认为这些税收抵免和补贴措施会给美国企业带来不公平优势,吸引欧盟的相关产业迁往美国。
很多欧洲国家认为,这是一种“以邻为壑”的做法,目的是诱使投资者离开欧洲。不少人警告称,这一“保护主义”的立法可能对欧洲公司具有“歧视性”。
1129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开始访问美国,马克龙访美受到了拜登政府的极高礼遇,在欢迎马克龙的白宫晚宴上,美国从缅因州空运了200只当地大龙虾,祝酒辞中,拜登回顾了美国自从独立战争以来与法国的传统友情,并将两国之间的盟友关系称之为“持久的联盟”(Endurin galliance)以彰显在未来美法两国仍将在众多议题上保持步调一致。
然而,话说得漂亮,在欧洲最关心的新能源补贴问题上,美国并没有给予回应。
1130日,马克龙首先与美国国会两党议员及商界大亨会面,他指出《通胀削减法案》可能解决了美国自己的问题,但却增加了欧洲的问题。当天晚些时候,马克龙在法国驻美国大使馆发表讲话,再次提及美国的“歧视性补贴”,警告说这可能会成为美欧关系的“问题”。
在12月1日与拜登面对面的会晤结束时,马克龙警告拜登称该法案有可能导致西方国家分裂并引发贸易战。对于马克龙的批评,拜登1日在与马克龙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不会因法案中的补贴政策引发欧洲国家不满而“道歉”,但可以对法案内容进行“微调”,以让欧洲国家更好地参与绿色领域的生产投资。
微调如何调,拜登并没有说明,更像是托词给马克龙一些面子,美国民主党议员更是直言不讳,美国参议员罗恩·怀登直言,“我不会重新讨论这项法案,我们不会重新打开它的文本”。可以说,马克龙访美不过是空手而归。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近日也发出严厉警告,《通胀削减法案》为购买美国产品的消费者和在美国生产这些产品的制造商提供的税收减免可能导致不公平竞争,致使市场关闭,进而导致关键供应链断裂
欧洲一些议员说要向世贸组织上诉,但世贸组织是美国建立的推行全球化的组织,自从川普上台之后开启逆全球化之路,利用规则干预世贸组织上诉机构法官推选,导致目前世贸组织上诉机构仅剩一位法官处于瘫痪状态,世贸组织名存实亡,上诉不知道猴年马月才有结果。
还有一些议员扬言对美国进行贸易报复,欧洲议会最大党团发言人费伯呼吁对美国采取强硬政策。费伯指出,如果美国在贸易保护主义道路上一意孤行,欧盟将不得不“将所有酷刑工具摆上台面”,“这肯定是‘核选项’,在当前形势下没人想要看到这样的局面”。
只是美国是欧盟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国,贸易顺差国跟贸易逆差国打贸易战?老美求之不得,正好顺势禁止一些欧洲产品进入美国市场。
3
不过就是补贴问题吗?美国对新能源产业进行补贴,大国也进行补贴,欧洲跟进不就行了,大家都补贴,不就等于都没补贴,又回到同一起跑线上了。
但偏偏欧洲还没法进行跟进进行补贴,因为各国财政困难,没余钱进行补贴。为何欧洲富裕的欧洲没钱进行补贴、没钱搞基础设施建设、没钱增加军费?这就涉及欧洲深层次的问题了。
最初欧盟的GDP是高于美国的,欧元也比美元值钱,但在2015年,美国GDP就超过欧盟28GDP2020年欧盟GDP15.29万亿美元,比美国GDP整整少了5.66万亿美元,欧元也在近期被美元反超。
2021年,欧盟GDP甚至被大国反超,沦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10年欧盟人均GDP3.2万美元,不过到了2020年,才3.4万美元,十年才增长了0.2万美元,增速相当非常缓慢,远远落后于中美。
欧洲衰落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福利过高,遏制了经济的发展。
以法国为例,世界各国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比例:法国34.9%;德国27.6%,英国25%,加拿大23.1%,澳大利亚22.5%,美国21%。世界社会福利开支第一。法国一年的节假日(包括双休日)150多天,一年有一半的时间在休假,有个笑话说,法国工人不是在休假就是在罢工,一国如此经济能搞好吗?
没钱发福利怎么办?找企业要啊,法国税收之高在发达国家中数一数二,个人所得税最高档高达75%!没有高达100%,还留了25%给企业家放水养鱼。
碰到这种情形,各大企业自然是纷纷跑路,远离法国,财政不要说拿钱来补贴企业了,现有的福利制度都难以维系。
马克龙上台之后想要改革削减一些福利,还没正式动手,法国民众不干了,黄马甲上街,迫使马克龙取消了计划,不愧是大革命的发源地。
欧盟其他的国家也大体类似,欧猪五国拼命借债来发福利,至于怎么还,不在国民的考虑之列,凭本事借的债为何要还?有向拉美诸国看齐的趋势,话说南欧本来也是拉美的母国,文化传统相似。
所以欧盟经济增长缓慢被美国和大国超过也就不足为奇了。美国和欧洲的贸易战大概率是打不起来,欧洲没有资本跟美国打贸易战。
但随着美国开始退出全球化,利用大国优势将产业链搬回国内,将会造成全球分工倒退。如美国另一个法案《2022年芯片和科学法案》对芯片产业进行补贴,为其半导体生产和研究提供约520亿美元的补贴,并为价值约240亿美元的芯片厂提供投资税收抵免。
受此法案影响,台积电已经在美国开设新厂,台积电超过1000名工程师与家属乘坐包机前往美国,台积电变成美积电也只是时间问题。
美国让产业链回流之举,叠加加息,对外围新兴国家和地区会产生重大影响。全球分工与合作是二战后经济繁荣的基石,而今无论美国还是欧洲都开始强调“再工业化”和关键产业链回流,各国以邻为壑,乱纪元来临,一波类似于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近了。
希望是大乱之后大治,暴风雨之后摧毁旧规则建立一个全球认同的新规则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