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诸葛亮,咱们做一道数学题
12/10/2022
为什么在当时,没有人出来做这道题(63语录)
早在两年前,咱就想写这篇文章,但由于风向不对,虽然是一个科学探讨的数学问题,但被咔嚓的可能性几乎百分百,现在把这样的数学研究方法给大家演算一下,希望不会被咔嚓。
新冠疫情流行后,美国很多大学、公司、医院、实验室等具备检测能力的单位,相继开发了大量的检测方法和试剂盒,这些方法学和试剂盒,都需要FDA的审核批准。FDA批准测试产品上市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这就是: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超过95%
什么是敏感度超过95%100个真正感染(阳性)的病人,用这种方法测试,测出阴性结果的不得超过5个,也就是说,100个感染的人,最后测出是阳性结果的人,必须在95个以上;真阳性率95%
什么是特异度超过95%100个肯定没有感染的正常人(真阴性),用这种方法测试,测出阳性结果的不得超过5个,也就是说,100个正常人,最后测出是阴性结果的人,必须在95个以上。真阴性率95%
根据这个原则,美国FDA迄今批准了数百个实验室及产品,其中,仅核酸测试实验室和方法学,就有235个。
FDA批准的检测方法和采样产品,其中,核酸检测的实验室和方法学在红框内
经过3年的运作,这些方法学在实际应用中,是不是真正达到100%的准确性了呢?
实际结果很让人失望。
咱们先看一段发表在美国《职业环境医学》科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
文章链接在此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934325/#R10
作者出了好几道不同流行感染率的数学题,咱就整理出下面一个了。
假定某方法学具有95%的敏感性和95%的特异性,有1万个人进行了检测,其中,有100个是感染了的病例,9900是未感染的正常人,那么,检测出来的阳性有多少呢?
根据敏感性95%100个感染的人,有95个阳性,而有5个测试结果为阴性(假阴性)。
根据特异性95%9900个正常人,检测出来的结果却是阳性的= 9900 x 5% = 495(假阳性)
1万个检测样本,测试出来阳性的有 495 + 95 = 590
假阳性率达到了 495/590 x 100% = 83.9%
也就是说,在人群阳性率为1%的时候(1万人中100人感染),这样批准上市的检测手段,5个阳性结果中,其中4个是假阳性!
根据这样的一个数学模型,咱们做一个推测。
假如X酸公司检测手段极为先进,敏感性和特异度都达到了99%,那么,检测一个全民为1000万的样本,理论上应该出现多少例假阳性呢?
1000万 x 1% (特异度如果是99%= 10万。
也就是说,1000万城市人口检测,仅仅由于检测手段的局限性,就应该有10万的假阳性结果出来。(这是建立在检测方法的特异度和敏感度都在99%以上的高端产品上的
那么,咱们看到这样的现象了吗?
新闻报道,3天全员进行了一轮测试,没有一例阳性结果……
当咱看到这样的新闻的时候,咱只有“呵呵”了。咱曾经在一些群里说过一句话:X酸检测,那是一地鸡毛啊
现在,网络和微信群出现了“X酸造假”的声音,咱因为没有证据,不作置评。
鉴于检测手段的局限性,从科学的角度,FDA建议,临床对病人的准确诊断,拟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多种方法交叉验证,以免影响结果的正确性。
美国实际工作中,似乎很少做这样的“无用功”,因为,具有临床症状,加上检测阳性,该休息的休息,该治疗的治疗,不会因为防控不“积极”,就让政客们倒霉了。
微信群经常看到,有民众没有离开家一步,结果却“阳”了,要拉走,被“阳”的民众据理力争,后来,又说是工作人员失误。
咱看到这样的视频,也会“呵呵”,读者在阅读了上面咱的分析后,应该知道问题大概出在哪里了,因为,1%的流行率,就有84%的假阳性。而人群感染率越低,假阳性率则越高。
有心的读者不妨算一个0.5%感染率人群的假阳性率,就明白了。
这个截图是上面数学题文章出处,作者举的例子特异度为98%(比咱的例子95%高),敏感度是95%(和咱的题目一样),计算结果,也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是假阳性。1万人中,红框是真正阳性,蓝色为真正健康,绿框是假阳性率)
现在放宽了,阳性结果不会再“拉走了之”,对防控工作人员、普通民众、检测人员,无疑都是“松了一口气”的好事。
咱相信,任何一个有检测经验和医学统计经验的人,都会做这样的数学题,问题是:为什么在当时,没有人出来做这道题?
或许有读者问咱,为什么2年前你不做这道题。
咱有苦衷啊。
2年前,咱就质疑了XX专家,XX清瘟,结果是:被骂死!
认识的骂,不认识的,也骂!
还有,管理人员,咔嚓!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