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据,来辨清事实。
关键词:COVID-19;二价疫苗;
得知我刚刚接种了bivalent vaccine(二价疫苗)后,多位朋友问我目前接种的理由。
哈,只是很个体化的选择。
我之所以在这时候接种二价疫苗,主要是基于以下四点:
A,美国疫情再次爆发,病死人数骤增。
B,新毒株已经能够逃逸目前所有上市的中和抗体药物。
C,二价疫苗已经推广了3个月,显示了极好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D,马上开始的美国寒假,我们安排了一系列活动,需要为外出拉练储备好抗体
先说第一条,
美国疫情再次爆发,病死人数骤增。
由于目前最具免疫逃逸的Omicron BQ和XBB开始流行,新毒株比例最高的纽约住院人数(左图)已经超过BA.5疫情,全美病死人数(右图)骤增35%。
目前的研究仍然支持:目前的病死人数骤增,主要是由于新毒株传染性增强,所以更多的人感染所致。
再说第二条,新毒株能够逃逸目前所有上市的中和抗体药物。
2022年12月7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该结果的研究【1】,直到导致了美国所有针对新冠病毒的中和抗体都退市,也是触动我预约二价疫苗的关键因素。
尽管打过疫苗后新冠感染导致的重症率和病死率已经很低,但由于免疫逃逸,风险在不断积累。
尤其是新毒株BQ和XBB,除了能够逃逸目前所有上市的中和抗体药物,实验室研究中,新毒株逃逸疫苗或感染诱导的中和也非常明显加强。
尽管目前临床上尚未观察到新毒株的免疫逃逸造成更严重的疾病,但极强的免疫逃逸却足以让我用行动来体现内心深处对新冠病毒所致重症风险可能再次增强的担忧
第三条和第四天很容易理解。
当需要在新冠感染的风险 vs. 接种疫苗的风险之间做出选择时,肯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接种疫苗。
尤其恢复了正常生活,意味着新冠病毒无处不在,急需再次激活下身体对新冠病毒的免疫保护。
除此之外,还有三个小小的感触。
1),疫苗接种中心再次出现了久违的排队

2),根据王宇歌博士的体验,这次我也选择了辉瑞疫苗
作为坚定的学院派,我们俩之前三针打的都是Moderna。果然,这次接种辉瑞疫苗我也未有不适;而之前接种Moderna疫苗后,都要口服两片止痛片才能过关。
对此,王宇歌博士的解释是:
mRNA疫苗不良反应主要来源于mRNA激活TLR和下游IFN-I释放。但这一过程也是mRNA激活DC从而增效T细胞的过程。Pfizer和Moderna疫苗两者都用m1Ψ修饰,难道真是因为剂量不同所以副反应不同?
3)疫苗接种医务人员再次叮嘱:
接种完疫苗要使劲喝水,明天睡一天!
为啥使劲喝水我不知道,不过接种完mRNA疫苗多休息、不要剧烈运动是有科学证据的。

mRNA疫苗与青少年接种后罕见的心肌炎/心包炎相关,有研究显示,mRNA疫苗接种后剧烈运动,心包炎/心肌炎发生概率有增高的风险。
编后记:
突然间,朋友圈充斥着“新冠病毒威胁”发生突变的论调。好像一夜间,原来吓死人的新冠病毒就被人吓死了。
我最开始不得要领。
因为我的朋友圈大都是医务人员,朋友们对病毒、对疫情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根本不会认为因为几个专家的言论改变、病毒就随之改变了。
揣摩许久,我终于发现:实际上朋友们只是在庆祝“优化防控”。
这和2020年3月美国前总统川普宣布全国紧急状态后,美国民众欢呼,美国股市竟然暴涨8%有类似的道理:民众的意愿。
这也显示,还可以继续我们的“用数据,来辨清事实”。
实际上,新冠病毒对于年轻人的威胁一直就不大,新冠病毒更容易伤害脆弱的老年人;与此同时,年轻人还要养家糊口,与有养老金的老年人完全不同
这也是青年人对优化防控表示欢呼的关键原因。
优化防控期,老年人怎么办?
在疫情加重的时候,老年人更需要减少与人交往、戴好口罩以预防感染加强接种疫苗、早用抗病毒药物预防重症,必要时住院治疗以挽救生命
(科学必将获胜!)
参考文献链接:
【1】 Imai M, Ito M, Kiso M, Yamayoshi S, Uraki R, Fukushi S, Watanabe S, Suzuki T, Maeda K, Sakai-Tagawa Y, Iwatsuki-Horimoto K, Halfmann PJ, Kawaoka Y. Efficacy of Antiviral Agents against Omicron Subvariants BQ.1.1 and XBB. N Engl J Med. 2022 Dec 7. doi: 10.1056/NEJMc2214302.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6476720.
【2】 Chalkias S, Feng J, Chen X, Zhou H, Marshall JC, Girard B, Tomassini JE, Kuter BJ, Montefiori DC, Das R. Neutralization of Omicron Subvariant BA.2.75 after Bivalent Vaccination. N Engl J Med. 2022 Dec 8;387(23):2194-2196. doi: 10.1056/NEJMc2212772. Epub 2022 Nov 23. PMID: 36416761.

本期编辑Henry,微信号healsan。
Hanson临床科研团队,由6位在美国的医生及医学科学家组成;目前在美国主要从事新药研发和临床科研。
作者简介:
Mark博士,一直从事临床免疫研究。博士毕业于协和,北京行医8年,美国新药研发4年,从事医学大数据分析6年。

点击👆,关注医学科研进展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