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大势大国”,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

作者:张生
来源:鸣金网(ID:mingjin-wang)
本文首发:鸣金网,图片来源:网络
一个张核子走了,第二个“张核子”立马补上。
不去除对病毒的恐惧,“张核子”永远都不会消失!
搞“假阳性”阻止疫情清零,大发国难财的“张核子们”,躺赚生意终于到头了。
1128日,被立案调查5个月的“北京朴石医学”正式被裁定终止执行,连6万块的工资钱都拿不出来,成了国内第一家破产的核酸检测公司。
将核酸生意做到全国的核子华曦,屡屡发生“错误录入”、恶意造假、谎报检测结果,种种劣迹被曝光后,老板张核子的好日子也终于到头了。
先是福建厦门,因无法联系到该公司,将核子华曦列入异常经营名录,向外界传达该公司有问题的信号。
近日,新疆高院也传来好消息,行政机关已决定对核子华曦的违规行为立案侦查,后续根据调查结果决定是否追究刑事责任。
更狠的是,在内蒙古的巴彦淖尔,当地已决定将核酸检测全部由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将所有私立和三方机构赶出这个领域,直接断了张核子们的财路。
122日开始,广州打响“去核酸”第一枪,一时间国内超过40个一二线城市连夜宣布取消常态化核酸,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证明,不扫场所码。
张核子们的核酸生意,瞬间被釜底抽薪,成了随时坍塌的空中楼阁。
全国范围“去核酸”后,张核子们的好日子是到头了,但紧随而至的第一波冲击还是让人猝不及防。
被架上热搜的河北保定,绝不是孤例。
自打广州放开后,很多人就担心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生活将受到多大的影响。仿佛没了核酸,就少了一个护身符。
而作为内陆城市的保定,几乎与广州同时施行常态化防控,但后核酸时代的疫情冲击,却还是给了这个北方城市一记重击,若非越来越多城市加入,保定可能也同省会石家庄一样,扛不过一周。
一时之间,不少保定人猛然发现,周围一下子多了很多“小阳人”,不敢外出,没有快递开放,感染了也是居家隔离,药店也买不到药,只能靠自己免疫系统同病毒抗争。
更有自称医护人员表示,所在医院每天都有阳性出现,感觉自己很无力,随时做好了被感染的准备。
于是一种声音被持续放大:看到了吧,这就是你们整天说着要放开的代价!
保定官方不得不出面作出紧急回应,确实有一些市民被感染,但并没有网传的那么夸张,因为突然不做核酸了,新增数据并没有显露出来。
有官媒河南日报旗下顶端新闻发布报道证实,保定的确不再封控管理,取消常态化核酸后,感染后大家都是居家隔离,部分市民存在一定恐慌心理,但这种情绪被严重放大了,报道给出了一个普通家庭从感染到自愈的全过程。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保定网友都用亲身经历给出了证实。
至于买不到药的情况,有记者证实药店都处于正常营业状态,只是个别药店存在连花清瘟无货,其他感冒发烧药都有充足供应。
其实广州在放开的第一天,同样出现了类似状况,很多人蜂拥至药店,将货架上的连花清瘟抢购一空,囤积了不少感冒发烧类药物……
许多人等着看广州的笑话,以为广州也会跟石家庄一样半途而废,要么是爆发大规模感染,造成医疗资源被挤兑。
结果,广州用实际行动给了所有人信心!
重新开始拥堵的马路、地铁口排队进站的上班族、嘈杂鼎沸的商场餐饮门店……几乎是一夜之间广州就回到了疫情前的热闹。
一个最具说服力的数据,就是广州地铁的客流量。121日,解封后的第一天,广州地铁客流量从前一天的198万人次,直接飙升到了429万人次,一周之后的工作日进一步提升到515万人次,逼近2022年日均666万人次的平均客流量。
至于最令人担忧的医疗挤兑,也压根没有出现。
据健康时报报道,调整一周后,广州多家三甲医院就诊人数略有增加,没有发生挤兑情况。
1800万人口的广州,是本轮疫情的核心,累计感染超过16.27万例,无症状感染者超过9成,重症、危重症仅有4例,没有死亡病例。
广州人用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大无畏精神,走到了科学防控的最前沿,给所有对病毒心存畏惧的人,打了一剂强心剂。
暗潮汹涌之下,张核子们的生意到头了,却有另一股新的力量开始崛起,隐隐中传出了“张核子”同样的味道。
它就是“抗原检测”!
在各地官宣取消常态化核酸同时,也鼓励家庭自备抗原检测试剂盒。
结果就是,当药店平常卖30块一盒的连花清瘟,一下子被炒到100块。
京东健康相关药物销量暴增,其中,连花清瘟一天卖出近200万份,搜索量同比增长了2000倍。
平常基本无人问津的抗原检测试剂盒,直接被哄抢一空,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一盒难求”的景象。
这个瞬间爆发的新市场,年需求高达6000亿,抗原检测厂商疯狂了,而且这个市场不同于核酸检测,通过注册认证的厂家仅有36家,一家能分到的蛋糕,就已经远远超过在核酸上捞走50亿的“张核子”了。
严格来说抗原厂商不能同张核子划等号,除非这些厂家的产品不合格,检测出来的结果不准确。
但暴利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区别只是核酸是被动的,抗原是大家主动接受的。
根源还是来自对病毒和未知的恐惧,也就是自己心里过不了这个坎。
就这几天,各大官媒和权威专家都给出了科学的“防疫指南”,对症下药即可。
比如,感染后7天症状和自愈对照说明。
针对不同的症状,可以适当使用相应的药物。
最危险的是超过70岁和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发热超过3天需要及时就医。
接下来一段时间,在依然不确定的环境下,三个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基本可以确定:
其一,抗疫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不会有更糟糕的情况发生。
其二,新冠病毒的毒性和致死率已形同普通流感,新冠将长期同人类共存已形成共识,放开是迟早的,而眼下就是经过科学研判后作出的最合理选择。
其三,短期内阳性病例和感染人数都会增多,不排除可能出现小高峰,但90%以上都是无症状感染者,7天内就会自愈。
时代的重量,终究需要每一个人去承担。

写在最后:各位朋友,因本号推送的文章过于犀利,经常面临一些不可控因素,为了防止失联,主编启用了一个有特色的备用号,点击下方公众号即可关注,深度、精彩内容在等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