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学者杰尔特-霍夫斯塔德(Geert Hofstede)对文化差异进行大量研究,发现文化差异可以从6个维度进行描述:
  • (1)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 (2)权力距离;
  • (3)不确定性规避;
  • (4)男性化、女性化;
  • (5)长期化、短期化。
  • (6)放纵、约束

个人、集体主义分数表示“个人主义”的程度。个人主义典型代表是美国、法国。集体主义典型代表是中国、韩国。集体主义的社会重视服从和群体利益,个体的成功不能置于集体之上,功劳是领导的,错误是自己的。中国人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单梁难撑房”,日本人说“出头的钉子会被敲下去”。美国却说:“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富兰克林)、Do you like to do.(做你想做的事情),耐克的广告语Just do it更典型反映个人主义价值观。跳槽在日本被视为背叛和不道德,而在美国则被认为是通向成功的重要途径。日本主管的薪酬是工人的10倍,美国主管工资却是工人的28倍。

权力距离是用来表示人们对组织中权力分配不平等情况的接受程度。可以根据上级决策的方式(民主还是专制)、上下级发生冲突时下级的恐惧心理等因素来确定权力距离指数的概念。在权力距离社会中,“老板绝对不会错。如果发现老板有错,一定是我看错。如果我没有看错,一定是因为我的错,才导致老板的错。如果是老板自己的错,只要他不认错,那就是我的错。如果老板不认错,我还坚持他有错,那就是我的错。总之老板绝对不会错,这句话永远不会错。”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国。中国人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语);而美国人则说:“All men are born equal.(人生而平等)”。
不确定性规避指的是一个社会感受到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情景的威胁程度。并试图以提供较大的职业安全,建立更正式的规则,不容忍偏离观点和行为,相信绝对知识和专家评定等手段来避免这些情景,其强弱是通过不确定性规避指数来表示的。高分数的以日本、韩国和法国为代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虽然是中国的谚语,但在计划性上远远不如日本。中国人更喜欢“看情况”、“到时候再说”。这一点倒是与美国人差得不太多。美国的谚语则说”The future is called“perhaps,”which is the only possible thing to call the future.”(未来可以被称作“可能”,那是唯一可以用来称呼未来的词汇。)
男性化、女性化维度表明性别对一个社会中男性和女性扮演什么角色的决定程度。分数高低代表性别差异大小。分数最高的是日本,分数最低的是韩国。这种尺度针对社会价值观和态度两个方面。具有男性价值观的社会欣赏进取和自信,同时注重物质追求。女性文化中是人际关系,把生活质量看得比物质追求重要,并且赞同关心他人和不幸者。美欧高福利国家(如瑞典)基本上属于女性化社会。
长期化、短期化取向是霍夫斯蒂德在后来的研究中加进去的一个重要评价维度,指人们对战略的看法是否具有长期的眼光。长期取向的文化关注未来,重视借鉴和毅力,而短期取向的文化的价值观是倾向过去和现在的。东方国家长期化,西方国家短期化。但是,这并非表明东方人比西方人更具有战略视野,而是东方人更节俭、更重视储蓄等。
放纵与约束取向(Indulgence & Restraint),放纵取向强调自由、做你所想、享受生活,控制取向则强调生活不易、需要克己、承担责任。
霍夫斯塔德教授提出了国家文化6D模型(The 6-D model of national culture)
问题是:文化差异得6个维度与道德得敏感性有关系吗?
(1)个体主义者,集体主义者,谁更加具有道德的敏感性?
(2)男性化个体,女性化的个体,谁更加具有道德的敏感性?
(3)低权力距离的个体,高权力距离的个体,谁更加具有道德的敏感性?
(4)高不确定性回避的个体,低不确定性回避的个体,谁更加具有道德的敏感性?
(5)长期化导向的个体,短期化导向的个体,谁更加具有道德的敏感性?
(6)放纵导向的个体,约束导向的个体,谁更加具有道德的敏感性?
兹亚德·史瓦丹(Ziad Swaidan)和琳达·P.海斯(Linda A.Hayes)探讨了霍夫斯塔德文化理论框架与跨文化伦理之间的关系。Ziad Swaidan,linda A.Hayes.Hofstede Theory and Cross Cultural Ethics Conceptualization,Review,and Research Agenda.Journal of American Academy of Business,2005,6(2),pp.10~15.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