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云如山峰,灯火似繁星。夜晚中的褚橙庄园,仿佛天地倒挂,恍若20年中,哀牢山的天翻地覆。

20年前,耄耋之年的褚时健最后一次创业,在这里扎下第一株冰糖橙,就像捅开了这方水土的禁锢。20年后,阳光普照下的11月,褚氏农业带动下,整个云南新平的冰糖橙,泛着光的15.54万亩橙林漫山遍野,那是一盏盏从0到1点燃,全县产值11.97亿元的新农业希望之光。
今年10月底的褚橙庄园开园仪式和产品说明会,恰逢褚氏农业20周年。像往年一样,农民兄弟杀了1头牛、3头猪、6只羊,拔河、篮球赛、篝火晚会,热热闹闹地在褚橙庄园为即将到来的丰收载歌载舞。
褚氏农业20周年发布会现场

“像往年一样”,放在农业来讲,不亚于最高荣誉。意味着靠天吃饭的农业,在科学和技术的洗礼中,褚氏农业迈出了追求自身确定性的第一步。“像往年一样”,也是人们对褚橙最大的肯定。出生在磁铁上的品牌,怎么逃过四面八方飞来的铁箭?诋毁、吹捧,模仿、抄袭,唱衰、叫好,失望、希望——是7×24小时接受舆论和品质监督的褚橙和褚氏农业。错误是不可能被轻易接受的,它所作的每个决定、每个努力都如履薄冰。
为了提升消费者口中那一点点确定性,每一天每一步都需要竭尽全力。
山巅正在收尾的“农民技能培训学校”,基地中心的科技小院和院士工作站,四大基地遍地开花,满山遍野挂满的橙子和老树上长满的新芽……隐隐中,“像往年一样”的褚橙,今年的开园仪式又透露出某些不寻常。三年前,褚时健清晰的身影抽象成一种精神,三年中,褚氏农业总经理褚一斌默默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放在哀牢山上,做农民,做一棵橙树,将哀牢山捶打成了自己的“哀劳山”,直至“爱劳山”;带领新的褚氏农业完成了一轮轮的积“橙”成山和积“诚”成山。
褚橙基地

寻常的品类,具有精神象征的品牌;传统的行业,充满奋发创新的企业;追求品质确定的褚橙,变化中的褚氏农业——
老的在继续传承,新的在不断新生。变与不变交织的,就是今年20岁的褚氏农业。
寻找确定性
10月底的哀牢山,阴晴不定。褚一斌扶着栏杆抬头望了望天上走着的云:“今年的天气预报好像都不太准,按照这个下(雨)法,今年开摘可能要推迟。”
农业是不会哭的婴儿,雨水、温度、土壤、风速、日照,任何一个变量的改变,都会影响它的成长和发育。20年前,褚时健上山选择冰糖橙的那一刻起,褚橙就一直在努力对抗农业的不确定性。
褚时健

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回忆起褚老,仍然会记起他手握小本儿,奔走在田间地头记录橙树生长数据的身影。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再看褚橙,褚一斌站在父亲画下的延长线上,注重技术、数据,用结果倒推的目标管理法,成了柑橘种植甚至中国新农业发展的一杆大旗。
20年的种因结果,成就了目前褚橙每年28000多吨,产品持续增长,品质仍在逐年提升。
很多人认为这很难想象——在一个从来不产橙子的地方,种出高品质的橙子,并保证了品质长久的稳定性。褚氏农业凭什么?
答案就摆在褚氏农业的每个细节上:它破除传统,把老基地每亩146棵的果树间伐到只剩80棵左右的,在新基地每棵果树获得2米乘4米的“阔景洋房”;它创新技术,针对性地研发出由塘泥、草炭、鸡粪和烟梗等组成的有机肥;它严格品控,引入多条自动化分拣线,让果径可以精确到毫米,重量可精确到0.5克,无损检测糖度,甚至实现酸度快检。
显然这只是褚橙成功因素中很小的一个切面,20年磨砺的一些细碎颗粒。但无数这类切面和颗粒汇成的力量,从根本上保证了如今的褚橙和云冠橙品质,一年比一年更好。
事实上,确实是要更好。
褚橙采摘

“按传统的来说,我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种好了。用量化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就是从1~2,从2到n。数字根据不同的环境参数修正,形成一个什么规律?生成什么标准?成本多少?时间多少?从数字当中找到哪些规律?”褚一斌说,“不能老是飞在天上去想一些空中楼阁的东西。我们就很简单,冰糖橙糖度提升怎么操作,花斑果减量怎么操作,土壤的优化怎么解决?”
一个人最大的荣誉是离开了,精神却得到传承。
与金蝶软件的深度数据互动,与中国农大、华中农大等机构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引入大型机械化设备,多年来,继褚老之后,褚一斌始终瞄准农业问题的目的和结果,量化问题,解决或排除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障碍,并不苛责于是一个人的力量,还是一群人的智慧。这才组成了褚氏农业愈走愈稳,寻找到追求确定性的底层密码。
用结果倒推问题,于变量中寻找不变,于规律中形成制度,于制度中形成管理规范和人才梯队,这就是褚橙20年如一日的秘诀。
一颗永远向前滚动的橙子
褚老刚走的那段时间,人们禁不住会问,没有了褚时健的褚橙,还有没有故事可讲,还能不能被认可?
事实上,人们忘掉褚橙舞台的高光,更能体会到产品本身的价值和魅力;更能感受到褚老倾己之力留下的人生最后作品,它的传与承,进与守,化与变。甚至于,当高光散去,那些原本隐藏在角落里的价值和细节,迎来了各自人生的高光。
多年之后的今天,人们一定会记起2013年,褚老摁下儿子电话号码的那一刻。褚橙是褚老融一生智慧培育的一棵巨大橙树,2013年,褚一斌被父亲召回国,是这棵大树上斜着长出的最大一根枝桠。
刚回国后,从未接触过农业的褚一斌被父亲“赶”了出去,让他自己去找块地试练。“那一年我一个星期差不多跑一次对面的哀牢山,”褚一斌指了指对面高耸入云的大山,“一看到这种雾上到山腰以后,时速不过10来公里,90公里经常跑五六个小时。”
褚一斌穿上“老头衫”T恤,让自己从头开始适应农民的身份,后来出席某些正式场合时,他甚至已经找不到正装西装衬衫,需要和同事借。正是由于父亲的放手,褚一斌带给了褚氏农业更多的变化,也为褚氏农业的快速发展的第二曲线种下了一粒关键的种子。
他去几百公里外的云南保山市龙陵县田坡村流转了10000亩土地,比褚橙的6300亩还要大。自己召集了一个以80后90后为主的数百人的队伍,分成14个组,种上了冰糖橙,产果后启用品牌“云冠橙”。
如今“云冠橙”的品质直追褚橙,“今年的理化指标已经超过许多老基地。”
登上珠峰的,不代表自己就是珠峰。更多的是因为自己的渺小,而消弭在前赴后继的伟大攀登者之后。褚老之后,再成就褚橙,又何止是难?
庆祝丰收的篝火晚会上,农民们载歌载舞

再次站在褚氏农业庄园的栏杆处抬头望,遍野的橙树挂满了多年维持高品质不变的果子,而变化却顺着每棵橙树下面用微喷技术拉起的管子,用新技术改良的土壤,蔓延开来……
2022年,褚氏农业最年轻员工——“小橙子”数字IP入职,用数字化方法拉近产品与用户的距离,并用灵动和有温度的内容、形象传递产品和品牌蕴含的精神价值,让褚橙的形象从苦兮兮的“励志”橙,一跃成为了“欢乐橙”。随着褚橙在中国消费者中的认知提高,国外也出现了褚橙热。泰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的经销商不断发出要约,于是褚一斌打算乘势尝试褚橙出国,要让“中国橙”的名片在国际上正式亮相。在与本来生活的合作之后,褚氏农业也在尝试与拼多多、阿里巴巴等其他新兴电商的合作,用扁平化的渠道流程,不断去加大与用户的接触面,提高褚橙和云冠橙的消费认知。
更大的变化还是在根上。
站在褚橙庄园远远望去,远处山颠一座崭新的大楼已经进入最后的收尾阶段——那是褚一斌自费筹建的农民技术培训学校。80%的用途,用来让农民兄弟进来熟悉果树种植的基础理念,进行标准化的培训。另外20%,是让走进褚橙的专业人才,有一个落地提升过程。
从埋头种树,到形成规范、制定标准、输出价值,褚橙用了两代人,20年时间。
变化远没有停止。
在“励志”之外,如今的褚橙,更是“科技橙”“时尚橙”。近几年,褚一斌大力引进高端专业人才,成立了院士流动站并建设了褚橙科技小院,带领了许多博士和研究生上山。
田间飞舞的无人机,土里伸出的传感器,科技与匠心紧密结合,基于标准化种植流程,褚橙开展了柑橘生长发育与品质形成模型构建、树体营养吸收规律、土壤及叶片养分空间分布、褚橙绿色智能肥料、农户间管理技术差异等研究。掌握因环境变化、果园养分空间变异、树体周年养分需求等差异对果子的影响。通过田间设置的传感器,对农作物生长所需土壤温湿度、降雨、光照等环境信息以及农作物自身的生长状况进行跟踪、采集。用数据指导褚橙基地精准化、智慧化施肥管理,提高果实品质。
褚橙是一颗永远向前滚动的橙子。一系列专业名词背后,是褚氏农业新一代的传承与埋头苦干。用一群攀登者去实现质量第一,是褚一斌对褚氏农业未来的希望。
嘿·年轻·人
了解褚橙的人大致都晓得,褚氏农业的年轻人比例特别高,特别是褚一斌一手建立的龙陵基地,80后、90后的比例高达90%。
褚一斌不止一次强调,光有想法没用,必须有人帮你把想法实现。表现在具体上,则是他重用年轻人,会用年轻人。
褚一斌与团队合影
贴着“躺平”“垮掉的一代”等标签的年轻人,为什么会选择进入深山种橙子,为什么选择与烈日为伴,和狂风暴雨跳舞的农业?
褚一斌有不输父亲对人性、大局观的解构。为了说服大学生上山做研究,褚一斌仿佛变回了年轻时的那个交际专家:“在学校做学术突破,论文能写得好的太多了。美国有多少农业院校?欧洲又有多少?如果只是关在实验室做学术,能为我们农业产生多少价值?我们怎么跟美国、以色列比农业?反过来,进入一线学以致用,让知识快速转化为企业产品和利润带来的成就感、成功率和价值,不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地做研究更实际和有用?”
与父亲的强势不同,褚一斌擅于换位思考,替对方想问题,找解决办法。褚老艰苦创业时代,褚橙以褚老光环为中心,用专业主义获得大量拥趸;褚一斌的二次创业时代,以褚橙精神为核心,共谋、共创、共护、共享的“一群人的橙”。
年轻人的战斗力和创造力一旦被激发出来,就是所向披靡的特种部队。
有一年,基地突然狂风暴雨,许多人从田里赶着往宿舍跑。褚一斌看到有个年轻人披着雨披在那里给橙树搭支架以防倒伏。一问才知道,这位年轻人还是一名刚入党的共产党员。于是,褚一斌立即给支部书记打电话。话音未落,一群年轻人赶了过去,冒着电闪雷鸣,抢着把活干完了。
激发年轻人的斗志难,更难的是将斗志形成文化,成为褚橙精神的一部分。
“我们不能只鼓励吃苦,吃完苦了以后怎么办?”制度上,褚一斌将这种年轻人的积极性形成了公司晋升提薪的条文,“让大家都知道吃苦是有回报的,吃苦的人都是优秀的。”
正如一枚冰糖橙,它的皮是苦的,但是用心剥开,它的心却似冰糖样的甜。年轻人也是人,背井离乡到大城市打工、创业,或者选择留在家里种地,无非是选择一种生存的希望和确定性。如果家门口就有赚钱的大好机会,有不输于一线城市大企业的视野感和确定性,谁还会选择背井离乡?
龙陵基地上了规模后,龙陵基地里一个小伙子成为县里的政协委员,代表公司的农民兄弟参政议政。慢慢地,在自己的努力下,这位年轻人代表的企业价值观获得更多人的认同,他也从县政协委员变成市政协委员。
一个人成就褚橙,一群人传承褚橙。
当我们谈论褚氏农业时,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所以,现在的褚氏农业该怎么定义?
一家有追求农业企业?一个知名的冰糖橙品牌?又或者,一个用精神传承凝聚起来的,以冰糖橙为载体的文化公司?
都是,又都不全是。答案或许要从2014年讲起。
16岁跟着父亲离开农村,到2014年50多岁真正的又回到农村。褚一斌用了34年。那年,他在一个村里谈地,谈完了天也黑了,村长、村主任就带着他吃了点饭,说把那里最好的一个床位留给他,是他们会计的床位。
那是一个冬天,阴冷和潮湿是哀牢山的常客。褚一斌摸到冷冷的被子盖下去,各种味道就上来了。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开始认真思考,放弃国外“躺平”的生活,回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他形容自己的性格就像一个开关,一旦打开,就不会回头。这也是他年轻气盛之时,为挑战父亲,摆脱他的影子而一去不回的主要原因。
2014年,经过多方考察,他决定了在云南保山市龙陵县开辟自己的基地。谈到租地时他了解到,附近一亩土地租一年只要10来元。但他并没有这么做。
他找到龙陵县的政府部门,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他让原来土地上的农民兄弟继续种地,并按照年度劳动力的整体产出支付费用,比例是15%。并拿出1.5%给村政府,让他们帮助执行。
不用算就知道,这种合作模式不仅解决了土地的利用问题,同时解决了当时农村的扶贫问题。县里、镇里、村里的50多号人组成工作组一户一户去解读这个模式,只用了10天时间就签订了合同。
随着褚氏农业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其有机肥厂、选果厂、冷库投入使用。在种植、管理、加工、建设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相应劳动力,这就给当地农户创造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与农户共同成功。
建立农民技能培训学校,向外输出人才、技术、品牌和产品,以“长工模式”为更多农民兄弟打工;重新制定股权激励计划,引入资本谋划上市变成公众公司,筹划在昆明建房解决工人和子女的生活和教育问题……
——共富,是褚一斌坚持农业,并真正沉下心来的根本意义所在。
他和他的父亲,真的很像。
站在褚橙庄园的湖边远眺哀牢山,整个褚橙庄园就像是躺在一个高耸入云的巨人怀抱中,并时刻接受巨人的审视。20年的创业悲欣走到今天,竹杖芒鞋也好,锦车玉马也罢,无关风雨,只问前程,带着褚氏农业继续赶路,就是带着一群人的希望继续赶路。
褚一斌在褚氏农业20周年发布会上发表主题演讲
20年,穿越了一道道起跑线,20年,只是开始,是站在未来农业的全新起跑线的开始。对于褚一斌来说,农业更像他的修行场——半生漂泊、阅尽繁华后义无反顾投身故土,在这样磨练与证悟中完成自我的塑造。
“让农民兄弟兜里有钱、脸上有光,成就别人,同时也就成就了自我。我知道这很难。年轻的时候,我站在纽约街头,知道那是别人的世界,只能通过财富收入来衡量自己的价值,为什么不能在家乡找到更广阔的价值呢?”
现在呢?
“累,并快乐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