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号:ins生活(ID:inszine)作者:阿布
1
1999年春晚,小品《老将出马》炸翻全场。
在亿万观众期待下,年过七旬的赵丽蓉化身屯里老主任,操着那口依旧熟悉的唐山音,来给全国人民拜年。
不负众望,老太太这次又贡献了不少让人捧腹的梗——
你看她精神抖擞的登场,张口就是一段“点头yes,摇头no,来是come,去是go,要打招呼喊hello,hello、hello、he、hello……”
当被质疑这不是伦敦音,而是伦敦郊区音时,老太太表示不服,又秀了一段唐山味更浓的“welcome to 拆那儿~靠山屯儿~”

效果直接拉满。
就在观众以为,赵老师不会就靠唐山味,一招鲜吃遍天时,老人家才亮出了大招,直接现场全开麦演奏了一曲《泰坦尼克号》主题曲《my heart will be on》。
叫好声掀翻演播厅屋顶。
节目最后,在年轻演员的簇拥下,赵丽蓉面向观众,笑着冲镜头挥手作别。
台下观众亦回报笑声和掌声。

那一刻,沉浸在欢乐中的人们并不知晓,这一别,竟是永别。
2
时间线拉回到1989年春晚,那是赵丽蓉第二次登台演出。
在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中,她饰演一心惦记着下楼买豆腐的赵大娘,与侯耀文搭戏。
侯耀文是电视台导演,来赵大娘家里拍电视剧,希望拍出赵大娘英雄母亲的光辉形象,于是想了各种点子。
其中最经典的一幕,就是他教赵大娘念
“司马光砸缸”

俩人就“司马光砸缸”、“司马缸砸缸”还是“司马光砸光”这句话反复拉扯,再配上赵丽蓉独特的唐山口音,让亿万观众笑得捧腹。
从此,人们记住了这位憨态可掬的老太太。
但这份成功其实有些意外。
彼时,赵丽蓉还是中国评剧院里一名评剧演员。在过去的35年里,她从未当过主角。
编剧石林被赵丽蓉不同于其他彩旦的表演深深吸引,极力推荐她为《英雄母亲的一天》女主演。
可对于当时的春晚节目组来说,没人吃得准,一个评剧演员在春晚这么重要的舞台上当主角,演小品,到底行不行。
尽管赵丽蓉已经有过一次登台经验,但在那年的小品《急诊》中,她只是一个配角,台词体量也不重。
赵丽蓉自己心里也打怵,毕竟评戏和小品的演法也不太一样,万一自己上了台,舞台感太重,给剧本演砸了,坏了自己的名声倒还好说,她不想连带着毁了评剧的招牌。
好在,导演赵安还是顶住压力,坚持用赵丽蓉,赵丽蓉也觉得剧本实在不错,自己很喜欢,一帮人终于还是决定试一试,结果一试,真就成了。
那年,赵丽蓉61岁,她曾开玩笑说,“演了大半辈子评戏,可能不如演完这个小品带来的知名度高。”
往后十年间,她不断在春晚舞台上散发魅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形象,尤其是与巩汉林的“老少配”组合,格外吸睛。
有时,她是一个时髦的老人,跳探戈也没问题,甚至还总结出一套自创的“独门舞步”:

探戈就是趟啊趟着走,三步一回头,五步一招手,然后接着趟啊趟着走。
有时,她是一个不懂包装的评剧演员,皱着眉头唱rap,又是甩手,又是摆腿,让人再也无法好好唱出“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啊六月六啊看谷秀啊春打六九头”。
有时,她还是一个朴实的打工人,一边吹捧老板:
“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一杯你开胃,二杯你肾不亏,三杯五杯下了肚,保证你的小脸啊,白里透着红,红里透着黑,黑不溜秋,绿了吧唧,蓝哇哇的,紫不溜秋的,粉嘟噜的透着那个美……”
一边向物价局告发:“其实就是那个二锅头,兑的那个白开水。”
她总能把潮流融进剧情里,《走四方》、《冬天里的一把火》、《心太软》唱出来都别有风味。

也能在不经意间针砭时弊。
《打工奇遇》中讽刺哄抬物价赚黑心钱的狡猾商人,《如此包装》中表现出当时中国人在传统与现代之间面临的一种文化阵痛,以及《妈妈的今天》中,第一次把老年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放到台。
这些主题至今仍不过时。
最重要的是,老太太一开口,就是包袱,乐就完事。
什么“群英荟萃,萝卜开会”,什么“麻辣鸡丝,丝字辈儿”,经典流传,甚至很多片段,在各大视频网站上,被时下的年轻人盘到包浆。
正如著名曲艺理论家薛宝琨曾评价她:
“赵丽蓉够得上喜剧大师,像马三立、侯宝林在相声领域的地位一样。”
然而鲜有人知,那些喜剧人物的背后,是赵丽蓉坎坷不平的、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生。
3
上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天津人赵秉忠一家七口逃难,靠着剃头、梳辫子的传统手艺,勉强在沈阳落了脚。
1928年的春天,赵家添新丁。小闺女天生透露着喜庆,人见人爱,乳名便唤做“老爱”。
那时,父亲在戏社当做头艺人,母亲时常抱着还未满月的老爱在后台转悠。
有一次演出,戏社名角儿芙蓉花要抱着个彩娃子登场,搭档花小仙便提议干脆就抱老爱。
评剧名角芙蓉花
起初大家还担心老爱会不会哭闹,不曾想初次登台的小娃子,又是冲台下招手又是笑,直接把气氛引爆,观众叫好声、掌声声声不绝。
事后有人形容,赵丽蓉是还没学会走路,就先学会了演戏。
后来,芙蓉花直接认老爱为干妹妹,带她入行学戏,她觉得“这孩子该在舞台上,天生就有戏缘。”
老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赵丽蓉有天赋也肯下苦功,踢腿、下腰、吊嗓子,从不懈怠。
而机会也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有一年,芙蓉花因身体原因无法登台,可票已经卖出,再退也来不及,当众人不知该如何是好时,赵丽蓉从人群中走出,声称可以试试替演。
那时她15岁,还未正式登过台,但戏社里的戏,一招一式皆已刻进脑子,演练了无数遍。
不曾想,这一次亮相直接博得满堂彩。此后两年赵丽蓉就挑起了戏社的大梁,还总是一票难求,连戏剧大师欧阳予倩见她表演,都大加称赞。

然而好景不长,战火四起,烧至张家口,人们纷纷作鸟兽散,剧团也分崩离析。
飘零中赵丽蓉辗转来到北京,因没上过学不识字,她只能白天唱戏晚上做女工,勉强度日。
直到1952年,中国评剧院成立,赵丽蓉终于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幸运的成为了新中国第一批评剧演员。
从青衣花旦到丑角彩旦,赵丽蓉珍惜每一个角色,也甘愿做配。
《花为媒》中的阮妈,《小二黑结婚》中的三仙姑,《红白喜事》里的老祖宗,《杨三姐告状》里的杨母,本是绿叶衬红花,赵丽蓉却总能做到既不抢戏,又能亮眼。
一场演出下来,不少观众会说:“我们是冲着赵丽蓉演的三仙姑来买票看戏的。”

也就是在这里,她结识了丈夫盛强。
盛强出身书香门第,是戏曲界的文艺指导,写剧本做导演,样样在行。
公公婆婆也对赵丽蓉这个忠厚善良的媳妇十分满意,婚后不久,赵丽蓉就为盛家添了两个儿子,一家人其乐融融。

赵丽蓉沉浸在幸福中,未曾料到一场灾难,正裹挟着风雨呼啸而来。
4
1957年的深秋,黄叶飘零。
那天,赵丽蓉像往常一样备好晚饭,等待丈夫下班。直到天空已经擦黑,盛强才匆匆赶回。
赵丽蓉心觉古怪,便问他今儿个咋这么晚才回来,盛强回道,开会。再问开什么会,盛强便一言不发。
第二天,盛强再没踏进家门。
他被一辆停在门口的汽车直接带走,赵丽蓉这才知道,丈夫因成分问题被捕入狱。
突然离去,盛强未留下只字片语,赵丽蓉只能等待。面对两个稚子,她是又当爹又当妈,但她始终相信,盛强一定会平安归来。
然而苦等两年,赵丽蓉迎来的不是归期,而是死讯。
她甚至连丈夫遗体都没能见到,只有一块手表、一件上衣,便是全部。那一刻,赵丽蓉顿觉万念俱灰,想死的心都有了。
可她要是死了,孩子怎么办?大儿子不过5岁,小儿子2岁,孩子尚且年幼,为人母的她怎能忍心?
大哭一场,大病一场,将丧夫之痛强压心底,赵丽蓉重新站上舞台,该笑还是得笑。
那几年,一个女人拉扯着两个孩子实在不好过。旁人看她辛苦,劝她改嫁,可她不想让孩子受委屈。
就在丈夫离开的第五个年头,盛强的姐姐就撮合同样失去爱人的三弟盛弘与赵丽蓉组成家庭。
在那个年代,这样的组合自然惹来一些非议,各种闲言碎语不绝于耳,甚至连亲哥哥赵连喜也和赵丽蓉反目。

但只有赵丽蓉自己明白,这或许是最好的选择,自己需要一个肩膀依靠,孩子需要一个完整的家。直到最后,她都没有经过哥哥同意,与盛弘的婚礼甚至没有办一场像样的酒席。
1970年,42岁的赵丽蓉在生了三个儿子后,终于迎来了自己第一个女儿。这是她期盼已久的女孩,赵丽蓉满心欢喜地为她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盛家欢。
可惜的是,命运再一次戏弄了她。
小女儿出生三天后便被查出先天不足,时不时就要抽风一次,病情一天比一天恶化。
为了给女儿治病,赵丽蓉遍访国内名医,每个月要花几百元买药,那时一个月工资也才几十,家里很快就债台高筑。
最艰难的时候,赵丽蓉连去澡堂子都得躲着熟人,她不愿让别人看到她衣服上的补丁,也不愿让他们知道,这位在舞台上风光的演员,日子竟会如此窘迫。
可七年从未间断的求医问药,依然没能挽救女儿的生命,赵丽蓉最终失去了这个小宝贝。

她再次将痛苦压进心底,拼命演出、还债,努力过好后面的生活。
女儿离世的第七年,丈夫盛弘突发心脏病,也撒手人寰。
这一年,赵丽蓉52岁。走过人生半载,她经历了丧夫、丧女、丧友,欠下外债,又因在戏班学习、演出而落下一身病根。
这其中任一种苦难,都能将一个人压垮,但命运却任其反复碾压。
多年后,当有人再次问起,赵丽蓉只是笑着一笔带过:
“有天大的事反正得过去,难道(人的)一生都那么平坦么,不会吧,有我也不管那些,睡一觉就完了……”
5
赵丽蓉常说一句话:
“只有吃过黄连的人,才知道什么是甜,只有在悲剧中生活过的人,才能创造并演好喜剧。”
或许是生活对她太苦,她便将舞台化作“解药”,而这舞台不仅是春晚的舞台,也是小荧屏、大银幕。
大概鲜有人知,赵丽蓉是第一位获得国际电影奖项的中国女演员。
1991年,赵丽蓉在电影《过年》中饰演一位母亲,她用自己一张满是皱纹的脸,在镜头前将一位母亲在春节中的期盼与担忧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经典的一幕,是她坐在炕上的一场哭戏。

大年三十晚上,夫妻俩人坐在空荡荡的饭桌前,这时丈夫从怀里掏出一摞钱,给了赵丽蓉。
赵丽蓉先是笑,笑过后便是哭,而这哭又分了好几层。从啜泣到大哭再到掩面,每递进一层,委屈便加深一分。
凭借《过年》中的出色表演,63岁的赵丽蓉一举获得该年度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以及同年的中国电影政府奖。

后来在采访中透露,当年获奖时,大家都始料未及,老太太还是从自家半导体上得知了这一消息,当时还以为听错了。
对于这些声名,她从不主动提起,也从不因此而拿架子。
就像在春晚大火之后,赵丽蓉照例跟着剧团下乡演出,坐车也要和大家一起坐大通铺。
有的演出方给不起太多演出费,小心翼翼地来问她。她看了眼舞台边摆的花,只笑着说了句:“没事,没有钱,干脆把这盆花给我得了。”
最后她便真的什么也没收,只搬走了一盆花走。
就像她常说的一句话:

“咱们老艺人有个准则,叫做能耐大值钱,架子大不值钱。自己有点成就是观众给的,满招损,谦得意,这句话我记一辈子。”
因而在舞台上,她更不愿对不起观众。
1995年前夕,在全国观众的期待声中,《如此包装》进行了最后紧张的彩排。但是就在距离春晚只有一个星期的时候,赵丽蓉的腿突然受伤,一动就疼的不行。
考虑到老人家的情况,春晚节目组最终决定把节目撤掉,让老人好好休息,结果赵丽蓉不答应了,她说:
“观众都想要看我,这时候我不演了,我对不起你们,我也对不起观众。”甚至还向导演承诺,后果自负。
后来在春晚小品《如此包装》里的那一次单膝跪地。老太太没撑住,晃了一下身形。
彼时,观众们都以为那是特意设计好的,放在当时的情境里,半点也不突兀。

多年以后,巩汉林才在采访中透露,那时赵丽蓉的腿已经非常严重,在摄像机看不到的地方,老太太是被几个人架着走下台的。
还有《打工奇遇》中,赵丽蓉用毛笔写下“货真价实”几个大字,当时引得观众连连叫好,可很少有人知道,赵丽蓉是不识字的。
因为从小学评戏,她没念过书,只在解放后扫盲班里简单学习了一些。小品中这么一个安排,赵丽蓉费尽心思,默默练习最终让人惊艳。

将观众的爱,化作更严格的对待自己的表演,这个和蔼可亲的老太太始终行胜于言。
6
时间再次回到1999年那场春晚。
演出结束后,巩汉林、金珠两口子搀扶着赵丽蓉出了演播厅。
上了车,赵丽蓉对巩汉林说:
“汉林呐,这个年咱就算过了,你们也算给我拜年了,你们就回去好好休息,过年的时候也别上我那去了,我呀,也找地方去休息,什么咱都过完年再说,我真的要好好休息,我也不知道怎么,今年就特别特别地累。”
听完这话,巩汉林觉得鼻头一酸,金珠悄悄别过脸,擦拭掉了眼泪。
这段时间,大家都在努力维护一个谎言。
就在春节不到十天前,赵丽蓉突然咳血,被查出肺癌,几个儿子一商量,决定先瞒着老人。

当时在排练过程中,巩汉林和大哥二哥每天晚上都要通电话,他们把治癌症的药去掉包装,假装是治咳嗽的药,拿给老太太喝。
有一次,赵丽蓉还向巩汉林吐槽,说怎么吃了药还不见好,到底是肺气肿还是气管炎。
春晚一结束,儿子向母亲坦白了真相。那天,他们像寻常唠嗑一样,把癌症这件事说了出来。
赵丽蓉一听,笑着说:“得癌症多了,都能治好,咱去看看,再去照一片子,没准它不准。”
后来在医院里,医生看到片子先哭了。赵丽蓉反过来安慰说:“你们哭你们着什么急,人有病就死,怕什么呢,能瞧就瞧,我呀,活了七十多了,我什么都见过,也什么都尝过,没什么。”
但再乐观的老太太,也难以抵挡病魔的侵袭。
病情以摧枯拉朽的速度迅速恶化,曾经那个精神抖擞的老太太,瞬间像一个被放了气的气球,整个萎蔫下去。
这期间,赵丽蓉格外叮嘱几个儿子,包括巩汉林这个编外儿子,不能把生病的消息放出去。
她明白,肯定会有很多人来看望她,老太太一辈子都不想给人添麻烦。
有一次在医院做化疗,儿子在人群中无意识地说了一声,靠边靠边点,结果赵丽蓉就跟他说,以后你不许再这样跟人家说,该排队排队,我就这么一点一点往前走。
那时她说话已经没有气力了。
2000年7月17日,赵丽蓉在家人的陪伴下,悄然离世。
她穿上自己亲自选的衣服,留下自己亲自选的笑脸。
就像她所说的那样:

“我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平凡地来,也要平凡地走。”
舞台上的微笑和辉煌,伴随着生活中的磨难和苦痛,她潇洒地走过这一生,留给人间无法忘怀的欢声和笑语。
参考资料:
[1]北京卫视《记忆2018》,似是故人来
[2]北京卫视《大戏看北京》,赵丽蓉生前不为人知的故事
[3]
最人物,我十分怀念赵丽蓉

[4]她姐,春晚结束后,没有一个人不想她
作者:阿布。本文来源公众号ins生活(ID:inszine),世界这么大,我们陪你去看看,每晚九点,伴你入眠,授权请联系ins生活(ID:inszine)。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