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足球来自生活和社群,球场只是其广阔疆域里的一部分,漫长的九十分钟,在整个足球文化里也不过渺渺一瞬。本期专题「看个球」里,我们关心的是足球作为个人和社会的缩影,不仅仅是足球本身,因为无论你喜欢与否,都早已置身其中。
世界杯已经连踢 16 天,想要达成一场不落的参与成就,没有比买体育彩票更好的办法了。一旦加入博弈,就是陷入循环的极限 24 小时:赛前分析,下注,看球,赛后复盘,再下注,计算最佳投资组合到开赛前最后一分钟,并期待球员也秉承同样的精神拼到比赛的最后一分钟。日本在小组赛对阵德国那场就回应了这样的期待,机智赌徒在看过纪录片《罗斯托夫的 14 秒》之后,悄悄买了日本独赢,比赛结束后他们信誓旦旦:这不是反手博弈,压的是一种精神。
2018 年俄罗斯世界杯,日本被比利时在十四秒内绝杀,NHK 为此拍摄纪录片《罗斯托夫的 14 秒》,嚼碎了所有镜头和上全方位反思,抻出 50 分钟的不甘心。四年后的卡塔尔,他们踢出了一种“接受自己”的足球,尽管在淘汰赛被克罗地亚扳平后点球出局,对待 14 秒的态度还是让人不禁期待日本足球的未来,这也是足球的迷人所在,华丽的复仇和平庸的失败共存。
这两天是本届世界杯唯一的中场休息,经历两场糟糕的点球戏码后,是时候关掉电视,吞服一些朋友们的推荐的书和电影,企图从别的地方找回对足球的热情,或是找一些下注线索,谁知道呢。
总而言之,下次世界杯,我还买日本。
加莱亚诺的《足球往事》是我心中足球书的经典和翘楚,他用一生的身体力行,传达着“足球是一种审美”的观点,那些短短的篇章经常有超出篇幅水平的享受,这本书是南美人的禅宗。《足球往事》是我的案头书,时时会拿出来,哪怕随便翻几页都会非常有教益。
好久不打开看看波拉尼奥,我都忘了他这么喜欢写嫖娼和做爱了。波拉尼奥总是有一种左翼的阳痿,这种阳痿多少次让我误以为是温柔。 
原谅我用这种开头,我爱波拉尼奥也爱足球,他们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但我就是爱他们。波拉尼奥写的足球我更是爱不释手。我总认为足球和南美写作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足球在我这从不是严肃的、形状分明的(也许早期的英式足球是吧),它是魔幻的、粘稠且潮湿的,如果南美大陆有一块没有被发现的神秘洞穴,里面一定有类似于足球的东西寄居其中。
为什么要喜欢足球?如果非要保持喜爱的纯洁性,说只喜欢足球本身的话,那喜欢的只不过是比赛。引用一句波兰球迷的话:那只不过是 “22 个千万富翁在场上追逐着一只猪膀胱”。实不相瞒,我喜欢的是它周围的部分,虎扑直男起的外号,同人女的尖叫。这些爱是平等的,每一次传唱,每一次吟诵,在这些爱的众声喧哗之中,足球才成为神话。没有这些声音,就没法为足球造神,没有你,就永远没有它。
用这种情绪讲述足球的造神,还是把足球说得太阳光了,我认为波拉尼奥的短篇集《重返暗夜》中的这篇《布巴》更好的描述了这种对足球崇拜的复杂情绪。故事讲述了一个智利球员在俱乐部遇到的非洲中锋会使用巫术(嗨,别笑,指不定博格巴的兄弟也喜欢看波拉尼奥呢,那这将是我最喜欢的足球轶闻没有之一),用这个不知道是不是巫术的东西帮助他们取得了很多次比赛的胜利。故事中,布巴使用的仪式与鲜血和厕所有关。仪式神奇地能让他们进球,但是布巴不叫它魔法,会认为那是经验。就像有些球员会有些迷信的仪式,祭祀的仪式本就是经验的事情,因为做过并灵了,这个之间有什么关系谁也不知道,本来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的关系就谁也不知道。
然后这个智利球员“把奖杯献给蒙特塞拉特修道院的蒙特塞拉特圣母,这是一位像布巴那样的黑人圣母,这话像撒谎,但是真话”。
足球也只能是这样,哪有什么天降神兵,只是摸着石头过河,然后向神秘和狂欢献出自己的身体。
在我这里足球就是这么命悬一线,观众对它失去兴趣,继而它失去自己的魔力就好像弹指一挥间会发生。观众也早已知道这个秘密,球员也不可能不知道。那既然如此,这 22 个人为什么还如此拼命奔跑?为什么不像 wwe 一样演一出好戏?他们就像被洗脑了的疯子。什么样的技术有有魔力吸引人花 20 年磨练?
反过来,观众也一样,明明知道了足球的秘密还不停止观看。他们的反应就跟潮汐一样,月亮牵引着他们的情绪,进球潮涨,输球潮落,就像自然一样恒定亘古!这其中必有超越人的力量!
所以说这足球里没有巫术我是不相信的。
说回来,推荐《布巴》的原因,引用其中的一句话就是:“他疯了”。放开自己,感受这种情绪,从足球到拉美文学就没有什么距离。
导演保罗·索伦蒂诺(Paolo Sorrentino)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电影。
整个电影以 1984 年马拉多纳加入意大利南部球队那不勒斯作为时代背景,描写一个小城少年的成长之路。
阳台上的「上帝之手」
马拉多纳就像导演之前的那部剧集《年轻的教宗 The Young Pope》一样降临在这座城市,影片中呈现出来的性、左翼思潮、走私犯、家庭变故、费里尼、精神病院、逝去的童年,都在这个巨大的历史事件下以一种魔幻现实的方式演绎了一个少年的成长。
我觉得可以通过这部电影当作一个维度,感受一下 80 年代的马拉多纳对于那不勒斯到底意味着什么。
推荐英国作家,体育记者乔纳森威尔逊的书籍《脏脸天使》。
这本书是体育类的非虚构作品,讲述的是阿根廷的足球史。作者还有另外一本更为著名的作品,足球迷心中的圣经《倒转金字塔》。
作为一个英国作家,他来到阿根廷的咖啡馆和球场度过了好几个月,写出了这本既有史诗般宏大叙事,又有很多细致入微情节的作品。而由于英国和阿根廷两国深厚的历史渊源,足球中也是爱恨情仇不断。所以看英国作家笔下的阿根廷和阿根廷的足球是如何成为南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一部分,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这本书主线讲的是有个阿根廷足球的历史,但是政治与经济在阿根廷都与足球有着分不开的联系,作者又用了很多笔墨描述阿根廷这个国家在这 100 年来的发展历程。人们会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在足球上,用探戈,桑巴,做派,愤怒,艺术等字眼来描述足球。足球是各项体育活动中最能反映民主性的团体活动之一,始终有一种平等的诉求,跨越种族贫富,那些喜与悲都是人类最朴素的情感,足球向等级森严,嫌贫爱富的秩序,挥舞着愤怒的拳头书。
读这本书让我想起在之前十几年看球的生涯当中,我对于阿根廷的历史文化和球迷的很多观察和猜测都从这本书里得到了证实,也能让我可以用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各种胜利和失败。
就像也许现实世界并不会因为一场比赛而改变,但是你只要认真看,就能看到一场比赛之外的更大的图景。
文化水平比较低,好像没有什么足球强相关的文学作品(除了《足球往事》加莱亚诺 yyds),那就推荐一下足球人的自传好了,安切洛蒂自传可以窥见他带队的风格,他鼓励的更衣室氛围。带我从一个疏离又紧密的角度,看到那只挚爱 AC 米兰的“真实”模样。安切洛蒂,这个老头真的有点东西。
前几年买了本阿仙奴的伯金(博格坎普)的自传《Stillness and Speed:My Story》。
想知道伯金如何成为九十末千禧年初其中一位独树一帜的(超级)技术型球员,这本自传里面他都将他的足球生涯里面的点滴分享给所有读者/球迷,特别是他的控球,原来只是因为小时候家里只有一个球和一面墙,在没有太多娱乐的情况下自己练出来的,很有意思。
图森说这本书不会让知识分子和足球业余爱好者开心,但总由它想得很多的人会读得很开心。
93 页小册子,适合随身携带,在淘汰赛阶段输或赢后阅读(笑),疗伤或者思考狂热后的无意义。用“避邪”形容足球赛可真好。足球时间,九十多分钟的温柔抚摸,驱赶与隔绝对成长衰老死亡的恐惧,“融化进真正时间的更为宽广的纹路中”,谈起它时实质上是在追忆逝去的、缠乱的过往 ——
小学时和同学乱踢完球后跑回家蹲比赛,风扇的微风中不怎么甜的一片西瓜,初中时德国对葡萄牙前的暴雨和停电,回家后奇迹的电力重返,大学时本以为没兴趣看的  2018,后又不可避免地重回它制定好的夏日轨迹,记起的不是进球,而是地铁上两个男孩分享耳机看直播而一圈陌生人围着一起看的莫名感动。
这或许真的拥有“辟邪”的力量。
“这行就是胜利者的游戏。”
这也许是纪录片前三集里,刚刚从英超联赛降入英冠联赛的桑德兰队董事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残酷,却也无情地揭露了竞技体育的事实:胜者为王。
胜者是在领奖台接受鲜花与掌声的一方,而败者在角落默默无闻。大部分我们看到的足球纪录片不也是如此吗?摄像机对准灼眼的天才们,边缘球员沦落成他们的背景板。Netflix 刚开始拍摄这部纪录片是大概也抱着如此的期待吧:记录桑德兰球队从英冠联赛重新冲超的一年,团结一心,胸怀大志,逆天改命——如果按照原来设想的剧本发展,这将会是典型的日本少年漫走向:导演爱拍,观众爱看,爽。但现实生活远比设想好的剧本更精彩,记录普通人奋斗失败的过程也比成功学更让人刻骨铭心。桑德兰不仅仅没有成功冲超,反倒连续两年连降两级。
这部纪录片拍下了他们挣扎的一年,阴沉的气氛从始至终笼罩着全片。当惯了豪门球队的球迷,几乎很难想象:这样的比赛还能赢不下来吗?已经几场不胜了,难道面对同是保级队的对手还拿不下来吗?他们也缺乏最纯粹也最原始能够点亮他们的火焰——一场胜利。在赛季末,桑德兰即将面临再次降级窘境的时刻,当地社区的球迷聚集在周日的教堂,牧师为复活节做祷告:这是复活的节日,一切都将重生。
复活节后的第一场比赛,桑德兰 4-0 大胜。
那时天降大雨,如神谕眷临,球员们在雨中嘶吼、狂奔、拥抱庆祝,雨水和汗水浸泡了天空颜色的客场球衣。故事铺垫到这里,仿佛他们真的在雨水中重获新生。但失望总是接踵而至,习惯了在降级区泥沼里挣扎的球员们被磨没了心气,最终,桑德兰以主场一场未胜的战绩结束了这个赛季,落入了英甲联赛。
球队的失利带来的影响不仅仅只停留在绿茵场上。从超级联赛降到小联赛,转播收入减少,优秀的球员也不愿加入,工作人员也被挖角,埋藏了几年的财政问题开始暴露……大厦从摇摇欲坠开始倾塌。一支球队不仅仅只有场上的十一人,背后息息相关着无数人的命运。全片唯一看哭的地方,是教练去后厨,挨个感谢了每个工作人员的付出,大家其乐融融,全然不知一两个月后,这里的大部分人都将离开这支球队,失去自己的工作。
除了以足球谋生的人之外,一直陪伴着球队的就只有死忠球迷了。在一个饱受失业、贫困和其他问题困扰的工人阶级小镇,桑德兰一直是当地居民的骄傲和快乐。球队的表现时刻影响着当地人民的喜怒哀乐,对表现不尽人意的球员,球迷们会在看台边高唱“你不配穿桑德兰球衣”;也会在球队受了委屈时扬着钞票骂裁判“你收了多少钱,要不要我们现在给你众筹?”;即使他们再次连续降级,忠诚的球迷们仍然会在新赛季开始的第一天排起长队购买季票。
如果你没听说桑德兰,没关系;如果你甚至不喜欢足球,也没关系。或许它就是让你了解足球,感受这项运动中的丰沛情感和迷人魅力的最佳之选。
看到东瀛邻居在世界杯赛场上表现得可圈可点,老有人说酸。拜托,这么多年了,见过这么多大风大浪了,还能酸得起来?
再怎么最高指示,再怎么政策导向,再怎么风吹向哪儿,足球就是这么诚实,把那些宏大叙事全部撕碎。
我现在觉得,没必要执着于非要给中国男足给出解决方案了。当你将目光转向草根足球,反倒能出乎意料地收获一种旺盛的生命力。
这是我为什么喜欢路明的非虚构系列《定海桥往事》。定海桥 449 弄,路明这样形容:灰扑扑的定海桥,工人阶级的定海桥,煤烟与机油味的定海桥,上海暗藏的脊梁。小小的弄堂里,有一块近百年历史的足球场,扎根着最粗砺的工人足球往事,隐藏了上海足球上世纪的辉煌。
这些故事不仅仅属于定海桥,我相信也属于铁西区,属于三线工厂,庆幸有人将这些故事讲出来,在它完全消失之前。
阅读整个系列请移步《小鸟文学》。
推荐理由:无。
//编辑:冬甩
//设计:冬甩

//排版:Leney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